“枭龙”故事:惊艳亮相巴基斯坦国庆阅兵(组图)
42架“枭龙”飞机成功外销巴基斯坦,总额10亿美元,创我国单笔军贸合同新高。
2009年,春,云南砚山。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各专业相关人员及成飞公司、试飞大队齐聚一堂,“枭龙”飞机设计鉴定前的科研试飞工作正在这里开展。
围绕多轮副油箱投放课目和外挂物应急全投课目的试飞任务,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专业人员和飞行员进行了协同和技术交流。特别针对投放副油箱的风洞吹风试验、理论计算、炸弹的运行轨迹等方面,大家进行了细致分析,及时处理投放高度、速度和距离等具体操作细节,对出现的问题立即展开讨论,反复查验,求证原因。
在研制全线的共同努力下,“枭龙”飞机科研试飞的好消息接踵而来:
2009年2月27日,“枭龙”飞机首次成功投放1100升空副油箱,这一重大技术攻关的胜利,是向顺利实现设计鉴定迈出的坚实一步;
3月3日,“枭龙”飞机成功进行了4枚炸弹和3个800升副油箱的空中全部投放;
同日,“枭龙”飞机空中应急全投试验顺利完成,武器分离安全,投弹精准。这标志着“枭龙”飞机的武器分离试验暨靶试精度摸底试验任务圆满完成,获得了巴基斯坦驻研究所专家的称赞。
从2003年到2006年,“枭龙”飞机因01架和04架、06架成功首飞的轰动消息,以其闪烁的自主创新光芒,成为媒体的焦点。
而在06架首飞成功后,“枭龙”飞机恢复了低调作风,逐渐淡出公众的视线,其行踪和状态不被外界所知。直到今年3月7日,众多媒体登载了一则消息:42架“枭龙”飞机成功外销巴基斯坦,总额10亿美元,创我国单笔军贸合同新高。
“枭龙”飞机由此又吸引了公众的目光。中国青年报记者独家采访发现,不管是否成为焦点,这种由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多用途歼击机,从未停止过它走向世界的步伐。
生来就是国际化的产品
1998年,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政府签署了合作研制“枭龙”飞机的协议,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负责设计,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成飞公司”)负责制造,巴基斯坦空军参与开发。
“枭龙”飞机是中航工业首次引进外资,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国际合作项目。因此,它还在“孕育”阶段,就注定是一个国际化的产品。
早在研制之初,“枭龙”飞机的设计思想就被确定为:既要突出高的综合作战效能,又要突出低的采购费用和全寿命费用,适应现代化战争环境,适宜提供大批量装备,成为发展中国家买得起的先进战斗机。
通俗点说,就是性价比要高——既要拥有与当今先进战斗机抗衡的能力,又要具有轻小、廉价、可以大批量装备的优点。
03架飞机有嗡鸣现象
“枭龙”飞机01架于2003年8月首飞成功后,研究所的工程师们,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对全状态“枭龙”04架的攻坚战中。
“枭龙”04架的研制需要时间,而这时,巴基斯坦对“枭龙”飞机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于是,中巴双方经过多次协调,毅然在2005年1月决定:小批生产交付与研制并行,提前投产首批8架交付巴基斯坦。
当时“枭龙”01架首飞成功还不到两年,仅仅飞了100多个起落,“枭龙”04架也只存在于方案阶段。搞飞机的人都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坚决地定下“交付决策点”,是有很大风险的,基本等于签下了“军令状”——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提前投产交付的时间定下后,“枭龙”飞机的研制工作再一次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各方面工作按照研制计划齐头并进。
对于一架飞机来说,试飞阶段就是暴露问题、发现问题的阶段,从而达到解决问题、优化设计的目的。定下“交付决策点”的同一年,“枭龙”飞机03架在执行颤振试飞过程中,发生气动弹性不稳定现象,导致方向舵和安定面受到不同程度损伤。
接到消息后,研究所的结构分析设计研究室颤振组和结构设计研究室尾翼组,立即组织专业攻关团队,奔赴现场察看损伤情况。
回来之后,研究所的结构和强度颤振专业组对试验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经过反复推敲和分析计算,最后一致确认:飞机在颤振试飞过程中,由于先发生了方向舵嗡鸣,造成助力器支座破坏,方向舵旋转频率下降,进而发生颤振,造成方向舵和安定面受损。也就是说,“嗡鸣”是这起事故的“罪魁祸首”。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明白问题发生的机理。两个专业组立刻行动起来,查阅大量资料,寻找国内外相关案例,同时对现有试验数据进行反复的分析论证。
经过对几种解决方案的对比,最终确定在安定面后缘加装阻止激波漂移的扰流片为最佳方案。垂尾结构的改进、改装方案也随之确定,并以最快的速度发出了更改文件。
方案确定后,研究所与成飞公司及相关专业进行协调,确认扰流片的形状、长短及安装位置,同时加紧生产新的方向舵,以便早日进行飞行验证。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枭龙”03架很快再次翱翔蓝天。对复飞后的飞行试验测试数据,研究所颤振专业组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不断调试扰流片的长度,既解决了方向舵嗡鸣问题,又避免了加装扰流片后带来的不利影响。
复飞后的“枭龙”03架,没有发生方向舵嗡鸣问题。
方向舵转轴前移50毫米
带着成功的喜悦,研究所继续探索如何通过改变结构布局,达到抑制嗡鸣的目的。“枭龙”飞机04架的垂尾,由于战术需要进行了一些局部改动,颤振速度不够。借着这个契机,颤振专业组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关。
他们研究发现,将方向舵转轴前移,不仅能够提高垂尾的颤振速度,还能够彻底解决方向舵嗡鸣的问题。针对这一发现,颤振组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与相关专业协调,最终确定了方向舵转轴前移50毫米为最佳距离。
此时垂直安定面及方向舵的结构发图工作已经结束。前移,就意味着更改;更改,就意味着必须全部重新发图。
研究所的结构设计攻关组,接到更改通知后毫无怨言,立即进行结构优化调整,改进结构形式。因为前移,整个方向舵结构需要重新进行设计,工作量很大。攻关组集体加班,克服周期短、任务急的困难,迅速发出了全套新版图纸。
事实证明了这一方案的正确性——“枭龙”飞机在后续的试飞中,再也没有出现任何嗡鸣现象。
“他们把这个问题解决得非常彻底,这是尤其值得称道的。”“枭龙”飞机第一副总设计师、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究员顾伟对此充满了赞赏。
“枭龙”参加巴基斯坦国庆阅兵
2006年4月,“枭龙”飞机04架成功首飞,为飞机批量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同年9月,“枭龙”06架也实现首飞,为后续试飞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2007年3月初,中航工业按时向巴基斯坦顺利交付小批第1架和第2架“枭龙”飞机。巴方飞行员在中方专家的协助下,立即投入到紧张的飞行训练中。
很快到了3月23日——巴基斯坦的国庆日,“枭龙”飞机被选进巴基斯坦国庆阅兵仪式的队伍之中。国庆当天,巴基斯坦有多种机型都参与了阅兵仪式,但绝大多数都是从人们头顶一飞而过,没有进行任何停留及表演。
身披中巴两国国旗的两架“枭龙”飞机一出场,立刻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成为阅兵式上的一大亮点。“枭龙”飞机随即在空中进行了精妙的飞行表演,人们仰头欣赏,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及欢呼声。
表演结束后,时任巴基斯坦总统的穆沙拉夫在致辞中,多次提到“枭龙”飞机,称赞了中方的研制能力、研制团队和“枭龙”飞机的优良表现。
那一天,“枭龙”飞机总设计师杨伟、第一副总设计师顾伟等也受邀来到庆典现场。“枭龙”出场后,他们被现场的热烈气氛深深打动,不由自主地跟着欢呼、鼓掌。
杨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说,“当时的场面非常激动人心,看到巴基斯坦从政府高层到普通百姓都这么喜爱和关注‘枭龙’飞机,我们觉得特别的自豪,这是对我们全线参研人员的最好回报,也是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
2008年2月至3月,中航工业又陆续向巴基斯坦交付了6架“枭龙”飞机,这些战鹰再次在巴基斯坦国庆阅兵仪式上进行了飞行表演。
至此,首批8架“枭龙”飞机的交付任务圆满完成。到2009年3月8日,首批8架“枭龙”飞机共在巴基斯坦安全飞行1000多个起落,用优异的表现证明了当初提前交付决策的正确。
我以为是发生地震了
2007年2月27日,研究所的第一批驻巴专家组抵达巴基斯坦,这是研究所首次向国外派出售后服务保障队。他们的到来,翻开了“枭龙”飞机研制工作的新篇章。
由于“枭龙”飞机还没有完成设计鉴定,因此在结构、系统等方面都还不成熟,通俗点讲,即飞机还处于磨合期。这一阶段正是问题的“高发期”。
“驻巴专家组的压力很大,责任很重。”顾伟的话很实在。
他们承担的,除了必须圆满完成的飞机保障任务,还有更为重要的生命保障工作。
到目前为止,研究所已向巴基斯坦相继派出了五批售后服务保障小组,每半年一换。每一批成员都住在小小的“中国城”内,每天有1小时的外出活动时间,但到后来,连这宝贵的1小时也被取消了。
虽然并没有明文规定禁止外出,但大家都自觉遵守了这一无形的规定。
研究所派出的第四批驻巴专家组,在2008年的7月15日抵达巴基斯坦,在他们驻巴的这半年时间内,恰逢前任总统穆沙拉夫卸任,时局动荡。
8月21日,号称巴基斯坦“戒备最森严、最引以为豪”的“第一军事重镇”瓦赫镇上,最大的兵工厂遭遇人肉炸弹的袭击,死伤200多人,一片狼藉,这次爆炸事件距离“中国城”仅30多公里;
8月29日,中国中兴公司的两名工程师被绑架;
9月20日,伊斯兰堡的万豪大酒店遭遇恐怖分子袭击,满满一卡车、重达一吨的炸药在酒店门前的广场被引爆,将地面炸出10米的深坑,方圆几百米内的建筑物玻璃粉碎,人员伤亡惨重。这起事件被称作巴基斯坦的“911”。
就在9月20日当天,顾伟副总设计师也住在该酒店。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的两位同事约他共进晚餐,他推辞不过答应了。他们刚到距离酒店大概两公里的一家餐馆,还未落座,就听到了巨大的爆炸声。
“我当时的第一念头,以为是发生地震了。”顾伟回忆说,“出门时,我想的是吃完饭马上就回房间休息,所以穿着背心短裤就出去了,还好我有个习惯,无论到哪里都随身带着笔记本电脑,所以电脑也跟着逃过一劫。”
“清理现场时,有同事把我住的那间房间拍了照,我的行李箱、皮鞋都成灰堆了,这张照片我一直保存着。”
巴方在中国专家组驻地外增加了一圈特种部队
在这之后,巴基斯坦的安全形势越发严峻。当时驻巴的第四批专家组成员向巴方提出“每天上班不定路线,不定车辆,不定时间,把飞控放飞场位撤下,尽可能减少人员进场,各方面加强安全保障”。
“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无时、无处不在的生命威胁。”研究所第四批驻巴专家组的领队蔡炳忠说,“早在前往巴基斯坦的路上时,我们就提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口号。”
巴基斯坦方面非常重视中方人员的安全,逐一落实中方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安全保障措施,并在“中国城”外增加了一圈特种部队。
客观条件落实了,主观意识更重要。蔡炳忠深知加强安全观念、树立安全意识才是治本的关键。除了每天反复多次的强调,他还制定了四项必须遵守的安全要求:发动机未开车时,不得进入飞机45°斜阴影区域;发动机开车时,不得进入飞机纵向10米内、45°斜阴影区域;若需进入禁区,需相关人员许可、陪同,并密切注意座舱人员操纵情况;若实习带教,禁止进入禁区。
每一次在飞机旁边开展工作,专家组的同志们都对照规定相互提醒,密切关注飞机及人员动向。正因为长期严格执行安全规定,才确保了没有安全事故的发生。
刹车系统污染度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在紧张的安全局势下,每一批专家组的成员依然谨记着肩上的职责。他们每天坚持进场开展试飞保障工作,对飞机的状态、飞行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和整理,认真回答巴方提出的每一个技术问题,然后把这些情况统一汇总,以“周报”的形式定期发回研究所,让国内的同事们也能对“枭龙”飞机在巴的情况了如指掌。
第四批驻巴专家组2008年7月15日抵达巴基斯坦,当天就面临着解决刹车系统污染度的问题。蔡炳忠接到研究所工程支持保障设计研究室领导傅云龙的电话:“枭龙”飞机总设计师杨伟要求每周必须报一次飞机的污染度检验结果,不达标就必须重新清洗。
这个命令,吹响了全组人员紧急行动的号角。大家翻阅资料时发现,前一批驻巴专家组已经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伺服阀受污染所致。而且在处理措施的文件中明确写出了每3~5个飞行日,必须检测一次污染度,不合格者必须清洗。
在和巴方的沟通中,蔡炳忠发现中巴双方对检测标准的理解、认识上存在分歧。专家组成员于是和巴方进行了多轮协调,最终巴方接受了我方提出的检测标准。双方于2008年7月19日签订了一份协议,正式确立了双方污染度检测的义务和要求。巴方立刻开始了对“枭龙”飞机刹车系统污染度的检测。当天下午,专家组就拿到了检测报告,并很快将结果发回研究所。
在后续的6个月中,“枭龙”飞机每周都进行一次检测,从未间断,不合格的立刻按技术条件进行清洗,确保了飞行安全。中巴双方还确定阶段来综合飞行情况,协商刹车系统污染度检测周期,对污染度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共同探讨其使用规律,找出更加切实可行的使用方法。
第四批驻巴专家组的这“第一炮”打得很响。他们专业的态度、精湛的技术、过硬的实力让巴方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枭龙”飞机在第四批专家组驻巴的半年时间里,共安全飞行437个起落,飞机状态良好,完好率达到82%。其优异的性能、高可靠性、易维护性,受到巴基斯坦空军的高度评价。
领队蔡炳忠在回国后的汇报中说,“对于一架还未达到设计定型状态的飞机来说,在试用中就能有如此优异的表现,只能说我们的‘枭龙’太争气了!”
巴基斯坦空军给“枭龙”飞机起的名字是JF-17“雷电”飞机。巴基斯坦空军一位领导评价说,在同级别的飞机中,JF-17“雷电”飞机是最经济、性价比最高的。我们要使之成为21世纪巴基斯坦空军的中坚力量。
按照研制计划,“枭龙”飞机将在2009年下半年完成设计鉴定。杨伟总设计师告诉记者:“如果说‘枭龙’首飞,实现了飞机从概念、图纸到产品的转变,那么完成设计鉴定,将使‘枭龙’飞机实现从产品向商品的跨越,这将是‘枭龙’飞机研制史的又一个里程碑。设计鉴定后的飞机状态是完整的、稳定的,这将进一步推动‘枭龙’飞机的国际市场开拓和产业化发展。”他表示说,研究所通过歼-10飞机、“枭龙”飞机的研制,通过其他系列重大型号的锤炼,已经逐步迈入飞行器设计研发的“自由王国”。他“有信心让‘枭龙’成为世界飞机”。
目前,研究所针对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和不同用户的需求,正对“枭龙”飞机进行完善与改进,目标是把“枭龙”这一品牌做成系列化发展的精品。相关链接
“枭龙”飞机简介
“枭龙”飞机具有突出的中低空高亚音速机动作战能力;具有长航程、优良短距起降、优异外挂和空中加油能力;装备先进的航电和武器系统,可以进行超视距、空对空和使用多种精确制导武器实施空对地攻击。 (本报记者 闵捷 通讯员 彭文晶 李文波)
2009年,春,云南砚山。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各专业相关人员及成飞公司、试飞大队齐聚一堂,“枭龙”飞机设计鉴定前的科研试飞工作正在这里开展。
围绕多轮副油箱投放课目和外挂物应急全投课目的试飞任务,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专业人员和飞行员进行了协同和技术交流。特别针对投放副油箱的风洞吹风试验、理论计算、炸弹的运行轨迹等方面,大家进行了细致分析,及时处理投放高度、速度和距离等具体操作细节,对出现的问题立即展开讨论,反复查验,求证原因。
在研制全线的共同努力下,“枭龙”飞机科研试飞的好消息接踵而来:
2009年2月27日,“枭龙”飞机首次成功投放1100升空副油箱,这一重大技术攻关的胜利,是向顺利实现设计鉴定迈出的坚实一步;
3月3日,“枭龙”飞机成功进行了4枚炸弹和3个800升副油箱的空中全部投放;
同日,“枭龙”飞机空中应急全投试验顺利完成,武器分离安全,投弹精准。这标志着“枭龙”飞机的武器分离试验暨靶试精度摸底试验任务圆满完成,获得了巴基斯坦驻研究所专家的称赞。
从2003年到2006年,“枭龙”飞机因01架和04架、06架成功首飞的轰动消息,以其闪烁的自主创新光芒,成为媒体的焦点。
而在06架首飞成功后,“枭龙”飞机恢复了低调作风,逐渐淡出公众的视线,其行踪和状态不被外界所知。直到今年3月7日,众多媒体登载了一则消息:42架“枭龙”飞机成功外销巴基斯坦,总额10亿美元,创我国单笔军贸合同新高。
“枭龙”飞机由此又吸引了公众的目光。中国青年报记者独家采访发现,不管是否成为焦点,这种由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多用途歼击机,从未停止过它走向世界的步伐。
生来就是国际化的产品
1998年,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政府签署了合作研制“枭龙”飞机的协议,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负责设计,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成飞公司”)负责制造,巴基斯坦空军参与开发。
“枭龙”飞机是中航工业首次引进外资,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国际合作项目。因此,它还在“孕育”阶段,就注定是一个国际化的产品。
早在研制之初,“枭龙”飞机的设计思想就被确定为:既要突出高的综合作战效能,又要突出低的采购费用和全寿命费用,适应现代化战争环境,适宜提供大批量装备,成为发展中国家买得起的先进战斗机。
通俗点说,就是性价比要高——既要拥有与当今先进战斗机抗衡的能力,又要具有轻小、廉价、可以大批量装备的优点。
在巴基斯坦空军服役的“枭龙”战机。巴基斯坦的型号编号是F-17
03架飞机有嗡鸣现象
“枭龙”飞机01架于2003年8月首飞成功后,研究所的工程师们,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对全状态“枭龙”04架的攻坚战中。
“枭龙”04架的研制需要时间,而这时,巴基斯坦对“枭龙”飞机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于是,中巴双方经过多次协调,毅然在2005年1月决定:小批生产交付与研制并行,提前投产首批8架交付巴基斯坦。
当时“枭龙”01架首飞成功还不到两年,仅仅飞了100多个起落,“枭龙”04架也只存在于方案阶段。搞飞机的人都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坚决地定下“交付决策点”,是有很大风险的,基本等于签下了“军令状”——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提前投产交付的时间定下后,“枭龙”飞机的研制工作再一次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各方面工作按照研制计划齐头并进。
对于一架飞机来说,试飞阶段就是暴露问题、发现问题的阶段,从而达到解决问题、优化设计的目的。定下“交付决策点”的同一年,“枭龙”飞机03架在执行颤振试飞过程中,发生气动弹性不稳定现象,导致方向舵和安定面受到不同程度损伤。
接到消息后,研究所的结构分析设计研究室颤振组和结构设计研究室尾翼组,立即组织专业攻关团队,奔赴现场察看损伤情况。
回来之后,研究所的结构和强度颤振专业组对试验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经过反复推敲和分析计算,最后一致确认:飞机在颤振试飞过程中,由于先发生了方向舵嗡鸣,造成助力器支座破坏,方向舵旋转频率下降,进而发生颤振,造成方向舵和安定面受损。也就是说,“嗡鸣”是这起事故的“罪魁祸首”。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明白问题发生的机理。两个专业组立刻行动起来,查阅大量资料,寻找国内外相关案例,同时对现有试验数据进行反复的分析论证。
经过对几种解决方案的对比,最终确定在安定面后缘加装阻止激波漂移的扰流片为最佳方案。垂尾结构的改进、改装方案也随之确定,并以最快的速度发出了更改文件。
方案确定后,研究所与成飞公司及相关专业进行协调,确认扰流片的形状、长短及安装位置,同时加紧生产新的方向舵,以便早日进行飞行验证。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枭龙”03架很快再次翱翔蓝天。对复飞后的飞行试验测试数据,研究所颤振专业组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不断调试扰流片的长度,既解决了方向舵嗡鸣问题,又避免了加装扰流片后带来的不利影响。
复飞后的“枭龙”03架,没有发生方向舵嗡鸣问题。
“枭龙”04架起飞
方向舵转轴前移50毫米
带着成功的喜悦,研究所继续探索如何通过改变结构布局,达到抑制嗡鸣的目的。“枭龙”飞机04架的垂尾,由于战术需要进行了一些局部改动,颤振速度不够。借着这个契机,颤振专业组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关。
他们研究发现,将方向舵转轴前移,不仅能够提高垂尾的颤振速度,还能够彻底解决方向舵嗡鸣的问题。针对这一发现,颤振组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与相关专业协调,最终确定了方向舵转轴前移50毫米为最佳距离。
此时垂直安定面及方向舵的结构发图工作已经结束。前移,就意味着更改;更改,就意味着必须全部重新发图。
研究所的结构设计攻关组,接到更改通知后毫无怨言,立即进行结构优化调整,改进结构形式。因为前移,整个方向舵结构需要重新进行设计,工作量很大。攻关组集体加班,克服周期短、任务急的困难,迅速发出了全套新版图纸。
事实证明了这一方案的正确性——“枭龙”飞机在后续的试飞中,再也没有出现任何嗡鸣现象。
“他们把这个问题解决得非常彻底,这是尤其值得称道的。”“枭龙”飞机第一副总设计师、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究员顾伟对此充满了赞赏。
“枭龙”参加巴基斯坦国庆阅兵
2006年4月,“枭龙”飞机04架成功首飞,为飞机批量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同年9月,“枭龙”06架也实现首飞,为后续试飞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2007年3月初,中航工业按时向巴基斯坦顺利交付小批第1架和第2架“枭龙”飞机。巴方飞行员在中方专家的协助下,立即投入到紧张的飞行训练中。
很快到了3月23日——巴基斯坦的国庆日,“枭龙”飞机被选进巴基斯坦国庆阅兵仪式的队伍之中。国庆当天,巴基斯坦有多种机型都参与了阅兵仪式,但绝大多数都是从人们头顶一飞而过,没有进行任何停留及表演。
身披中巴两国国旗的两架“枭龙”飞机一出场,立刻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成为阅兵式上的一大亮点。“枭龙”飞机随即在空中进行了精妙的飞行表演,人们仰头欣赏,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及欢呼声。
表演结束后,时任巴基斯坦总统的穆沙拉夫在致辞中,多次提到“枭龙”飞机,称赞了中方的研制能力、研制团队和“枭龙”飞机的优良表现。
那一天,“枭龙”飞机总设计师杨伟、第一副总设计师顾伟等也受邀来到庆典现场。“枭龙”出场后,他们被现场的热烈气氛深深打动,不由自主地跟着欢呼、鼓掌。
在2007年巴基斯坦国庆阅兵仪式上,身披中巴两国国旗图案的“枭龙”战机刚一升空,观众热情欢呼并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杨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说,“当时的场面非常激动人心,看到巴基斯坦从政府高层到普通百姓都这么喜爱和关注‘枭龙’飞机,我们觉得特别的自豪,这是对我们全线参研人员的最好回报,也是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
2008年2月至3月,中航工业又陆续向巴基斯坦交付了6架“枭龙”飞机,这些战鹰再次在巴基斯坦国庆阅兵仪式上进行了飞行表演。
至此,首批8架“枭龙”飞机的交付任务圆满完成。到2009年3月8日,首批8架“枭龙”飞机共在巴基斯坦安全飞行1000多个起落,用优异的表现证明了当初提前交付决策的正确。
我以为是发生地震了
2007年2月27日,研究所的第一批驻巴专家组抵达巴基斯坦,这是研究所首次向国外派出售后服务保障队。他们的到来,翻开了“枭龙”飞机研制工作的新篇章。
由于“枭龙”飞机还没有完成设计鉴定,因此在结构、系统等方面都还不成熟,通俗点讲,即飞机还处于磨合期。这一阶段正是问题的“高发期”。
“驻巴专家组的压力很大,责任很重。”顾伟的话很实在。
他们承担的,除了必须圆满完成的飞机保障任务,还有更为重要的生命保障工作。
到目前为止,研究所已向巴基斯坦相继派出了五批售后服务保障小组,每半年一换。每一批成员都住在小小的“中国城”内,每天有1小时的外出活动时间,但到后来,连这宝贵的1小时也被取消了。
虽然并没有明文规定禁止外出,但大家都自觉遵守了这一无形的规定。
研究所派出的第四批驻巴专家组,在2008年的7月15日抵达巴基斯坦,在他们驻巴的这半年时间内,恰逢前任总统穆沙拉夫卸任,时局动荡。
8月21日,号称巴基斯坦“戒备最森严、最引以为豪”的“第一军事重镇”瓦赫镇上,最大的兵工厂遭遇人肉炸弹的袭击,死伤200多人,一片狼藉,这次爆炸事件距离“中国城”仅30多公里;
8月29日,中国中兴公司的两名工程师被绑架;
9月20日,伊斯兰堡的万豪大酒店遭遇恐怖分子袭击,满满一卡车、重达一吨的炸药在酒店门前的广场被引爆,将地面炸出10米的深坑,方圆几百米内的建筑物玻璃粉碎,人员伤亡惨重。这起事件被称作巴基斯坦的“911”。
就在9月20日当天,顾伟副总设计师也住在该酒店。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的两位同事约他共进晚餐,他推辞不过答应了。他们刚到距离酒店大概两公里的一家餐馆,还未落座,就听到了巨大的爆炸声。
“我当时的第一念头,以为是发生地震了。”顾伟回忆说,“出门时,我想的是吃完饭马上就回房间休息,所以穿着背心短裤就出去了,还好我有个习惯,无论到哪里都随身带着笔记本电脑,所以电脑也跟着逃过一劫。”
“清理现场时,有同事把我住的那间房间拍了照,我的行李箱、皮鞋都成灰堆了,这张照片我一直保存着。”
巴方在中国专家组驻地外增加了一圈特种部队
在这之后,巴基斯坦的安全形势越发严峻。当时驻巴的第四批专家组成员向巴方提出“每天上班不定路线,不定车辆,不定时间,把飞控放飞场位撤下,尽可能减少人员进场,各方面加强安全保障”。
“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无时、无处不在的生命威胁。”研究所第四批驻巴专家组的领队蔡炳忠说,“早在前往巴基斯坦的路上时,我们就提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口号。”
巴基斯坦方面非常重视中方人员的安全,逐一落实中方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安全保障措施,并在“中国城”外增加了一圈特种部队。
客观条件落实了,主观意识更重要。蔡炳忠深知加强安全观念、树立安全意识才是治本的关键。除了每天反复多次的强调,他还制定了四项必须遵守的安全要求:发动机未开车时,不得进入飞机45°斜阴影区域;发动机开车时,不得进入飞机纵向10米内、45°斜阴影区域;若需进入禁区,需相关人员许可、陪同,并密切注意座舱人员操纵情况;若实习带教,禁止进入禁区。
每一次在飞机旁边开展工作,专家组的同志们都对照规定相互提醒,密切关注飞机及人员动向。正因为长期严格执行安全规定,才确保了没有安全事故的发生。
刹车系统污染度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在紧张的安全局势下,每一批专家组的成员依然谨记着肩上的职责。他们每天坚持进场开展试飞保障工作,对飞机的状态、飞行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和整理,认真回答巴方提出的每一个技术问题,然后把这些情况统一汇总,以“周报”的形式定期发回研究所,让国内的同事们也能对“枭龙”飞机在巴的情况了如指掌。
第四批驻巴专家组2008年7月15日抵达巴基斯坦,当天就面临着解决刹车系统污染度的问题。蔡炳忠接到研究所工程支持保障设计研究室领导傅云龙的电话:“枭龙”飞机总设计师杨伟要求每周必须报一次飞机的污染度检验结果,不达标就必须重新清洗。
这个命令,吹响了全组人员紧急行动的号角。大家翻阅资料时发现,前一批驻巴专家组已经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伺服阀受污染所致。而且在处理措施的文件中明确写出了每3~5个飞行日,必须检测一次污染度,不合格者必须清洗。
在和巴方的沟通中,蔡炳忠发现中巴双方对检测标准的理解、认识上存在分歧。专家组成员于是和巴方进行了多轮协调,最终巴方接受了我方提出的检测标准。双方于2008年7月19日签订了一份协议,正式确立了双方污染度检测的义务和要求。巴方立刻开始了对“枭龙”飞机刹车系统污染度的检测。当天下午,专家组就拿到了检测报告,并很快将结果发回研究所。
在后续的6个月中,“枭龙”飞机每周都进行一次检测,从未间断,不合格的立刻按技术条件进行清洗,确保了飞行安全。中巴双方还确定阶段来综合飞行情况,协商刹车系统污染度检测周期,对污染度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共同探讨其使用规律,找出更加切实可行的使用方法。
第四批驻巴专家组的这“第一炮”打得很响。他们专业的态度、精湛的技术、过硬的实力让巴方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枭龙”飞机在第四批专家组驻巴的半年时间里,共安全飞行437个起落,飞机状态良好,完好率达到82%。其优异的性能、高可靠性、易维护性,受到巴基斯坦空军的高度评价。
领队蔡炳忠在回国后的汇报中说,“对于一架还未达到设计定型状态的飞机来说,在试用中就能有如此优异的表现,只能说我们的‘枭龙’太争气了!”
巴基斯坦空军给“枭龙”飞机起的名字是JF-17“雷电”飞机。巴基斯坦空军一位领导评价说,在同级别的飞机中,JF-17“雷电”飞机是最经济、性价比最高的。我们要使之成为21世纪巴基斯坦空军的中坚力量。
按照研制计划,“枭龙”飞机将在2009年下半年完成设计鉴定。杨伟总设计师告诉记者:“如果说‘枭龙’首飞,实现了飞机从概念、图纸到产品的转变,那么完成设计鉴定,将使‘枭龙’飞机实现从产品向商品的跨越,这将是‘枭龙’飞机研制史的又一个里程碑。设计鉴定后的飞机状态是完整的、稳定的,这将进一步推动‘枭龙’飞机的国际市场开拓和产业化发展。”他表示说,研究所通过歼-10飞机、“枭龙”飞机的研制,通过其他系列重大型号的锤炼,已经逐步迈入飞行器设计研发的“自由王国”。他“有信心让‘枭龙’成为世界飞机”。
目前,研究所针对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和不同用户的需求,正对“枭龙”飞机进行完善与改进,目标是把“枭龙”这一品牌做成系列化发展的精品。相关链接
“枭龙”飞机简介
“枭龙”飞机具有突出的中低空高亚音速机动作战能力;具有长航程、优良短距起降、优异外挂和空中加油能力;装备先进的航电和武器系统,可以进行超视距、空对空和使用多种精确制导武器实施空对地攻击。 (本报记者 闵捷 通讯员 彭文晶 李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