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的青春:工资低成房奴,中国80后三十难立(组图)
三十难立
“三十难立”反映的是当下中国人生存的焦虑或者说是集体性的社会焦虑。“三十难立”不是“80后”的错,而是社会之痛;三十而立不是“80后”一代人的事,而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房价高涨,中国中产“被消失”
《新民周刊》记者/应 琛
10年前听刘德华的歌,老师说我很前卫;10年后再听刘德华的歌,学妹说,哦,原来学哥这么怀旧?刘德华是谁?楼下邻居小妹问我。
10年前津津有味地看偶像剧,逢插播广告,连忙换台或者上厕所;10年后津津有味地看各种广告,逢到偶像剧,连忙换台或者上厕所。
10年前我以为孩子是一个奇迹;10年后我知道母亲才是一个奇迹。
10年前我认为我需要很多人的爱;10年后我知道很多人需要我的爱。
10年前别人总是对我很愤怒,就好像我一直是个不良少年一样;10年后我总是对别人很愤怒,就好像我一直是个良好少年一样。
10年前我对一个女孩子说:“我爱你。”她说:“对不起,我们还小。”10年后我对一个女孩子说:“我爱你。”她说:“对不起,我还小。”
……
这是近来流传在各大论坛网站上“80后”对集体奔三的一段真情告白。是的,翻过2010年日历的第一页,“80后”首次出现了30岁群体。
孔子恐怕不会想到,2000多年前他的一句“三十而立”会因为一个叫“80后”的群体再度引发人们的集体思考。
有人认为,三十难立,四十迷惑,五十听天由命,将会是中国草根“80后”的普遍现状。
也有人说,“60后”最幸福,到现在有房有车有老婆,“70后”也还不错,房车老婆也差不多都有了,“80后”比较惨,没房没车,老婆还跟“60后”的跑了。
当梦想照进现实,许多人才被迫清醒。对众多的都市年轻人而言,“三十而立”这道人生命题已近在眼前。毋庸置疑,这个年龄段的人已经“长大”,但是否“成人”,他们自身却有着挥之不去的困惑。
据最新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30岁“80后”薪酬不高,恐惧家庭责任,生存状态并不理想。 “三十而立=有房有车”、“三十而立=成家立业”、“三十而立=学有所成”…… 在“三十而立”被赋予丰富含义的今天,若以此衡量,“80后”这个曾经被冠以“垮掉的一代”的群体几乎可以被定义为“三十难立”的一代。
上海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教授对《新民周刊》表示,“三十难立”反映的是当下中国人生存的焦虑或者说是集体性的社会焦虑。“三十难立”不是“80后”的错,而是社会之痛;三十而立不是“80后”一代人的事,而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不知“立”在何方
“好多年前,我在京郊插队时,常常在秋天走路回家,路长得走不完。我心里紧绷绷,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也不知走完了路以后干什么。路边全是高高的杨树,风过处无数落叶就如一场黄金雨从天顶飘落。风声呼啸,时紧时松。风把道沟里的落叶吹出来,像金色的潮水涌过路面。我一个人走着,前后不见一个人……”
“我能理解这种感受。”盯着电脑屏幕上王小波的《三十而立》,郭亮幽幽地说。
是的,很多年前,路总是很长,一句“我们还年轻”成了受挫时最好的借口;一晃到了三十年关,“而立”不再是传说,再也不敢展望了,想要低头赶路,却不知该往哪儿走。郭亮突然发现自己住的还是父母给的那套《蜗居》般的老式公房,没车、没稳定的工作,甚至连谈及婚嫁的女友都分手了。
答应接受采访,郭亮提出的要求,与文中其他受访者们并无二致——报道必须用化名,毕竟这不是可以拿来炫耀的事情。
郭亮告诉记者,他曾走入过年轻人的“主流”生活:上班,回家。父母是再寻常不过的上海父母,他们希望他能做一份普通的工作,安安稳稳生活。长辈们的计划是,工作后先存几年钱,家里帮忙付新房的首付,然后谈个好姑娘,买辆车,就好结婚了。
二十三四岁的郭亮可不安于每月两千多一点工资的生活现状。由于不是名牌大学毕业,他知道想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并不容易。“和周围的同学相比,我混得很差。”渐渐地,郭亮有了创业的想法,便辞了工作,向父母要了10万元的启动金和朋友开了一家咖啡店。
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由于对困难预计不足和与朋友在经营理念上的分歧,咖啡店开张后的4个月内,郭亮就把10万元亏光了。
“我还年轻,可以从头再来。”尽管郭亮这样安慰自己,但首次创业的失败一度让他一蹶不振。那段日子,他整天窝在家里,试图通过电脑游戏来逃避现实。没了工作,意味着没有了经济来源,郭亮也不愿再向父母伸手要钱,“当时就把房子分租了出去,每个月便靠一千多元的房租过活。”
“就这样过了一年多,我认识了先前的女朋友。她在一家外企上班,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在女友的鼓励下,郭亮先是给自己充电,报读了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后来也在一家单位找到了一份做IT的工作。两人的感情也逐步稳定。
郭亮告诉记者,他原本打算在30岁之前把女友娶进门,可孰料遇上金融危机,因为学历上的劣势,他被公司裁员。而此时,女友却晋升为部门主管。“尽管当时谁都不说,但我知道我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现实再次给了郭亮沉重的一击,2009年春节期间,女友留下一句“对不起,我们不合适”便一走了之。
“我当时连死的心都有,就像疯了一样……”郭亮欲言又止,只是不住地摇头。虽然之后,他也找了几份工作,但最长不超过两个月。
郭亮知道不能再用“我还年轻”来安慰自己,父母和周围也给了他很多无形压力,“他们希望我能过回最初设想的生活里面去,毕竟30岁一过,男人就该不一样了。但我却不知道今后的路要怎么走”。
“立”首先要有稳定的工作
对于孔子所言的“三十而立”,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是这样解释的:“立,能确有所立,不退不转,则所志有得有守。”
社会转型期的断裂使社会的多重利益分化。时至今日,“立”的定义也有了各种各样的标准。对于什么是“立”,怎样才算成年,似乎没有人可以给出明确的答案。
零点公司曾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对上海、深圳、天津1553名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显示,55.3%的人认为,稳定的工作是“立”的最重要标准,“有自己产权的房子”(52.3%)、“婚姻美满幸福”(43.8%)等指标紧随其后。
与此同时,调查也反映出:43.1%的人没有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40.5%的人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甚至有38.9%的人还不知道30岁之后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郭亮无疑是其中的一员。
与调查结果不谋而合的是,上海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教授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是现代“三十而立”的首要标准。
对于迟迟不立的当代人,他认为这牵涉到社会的断裂与高度失衡导致机会与资源的不均衡。人口相对集中到城市,城市中的发展的机会相对集中,竞争也就越来越大。在这种社会整体结构不稳定、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而立”的成本无法估量。
“稀缺决定制度,稀缺致使大家拼了命要争,于是就更难立了。”杨雄指出,“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远远高于孔子那个时代,现代人要‘立’当然要花时间储备更多的知识。为了增加就业砝码,很多人不得不选择继续在校深造,以至于不少人刚一走出校园就接连面临成家立业的人生关口。”
“败犬女王”“挺立”到底
按照最新流行的定义,年过三十的未婚女性,无论事业上多有成就,只要未婚,就是人生战场上的一只“败犬”。而那些不因未结婚而遗憾的女性,就是“败犬”中的“女王”。
Sammi即将成为这样一位“败犬女王”(她让记者这样称呼她)。30岁,对于她来说,意味着人生方向的确立。“稳定并不是最重要的,30岁其实是在积累资源。这时你不需要再去证明自己了,淡定一些,对问题的看法成熟一些,从心智方面达到‘立’的标准。”
Sammi名校毕业后便进入500强企业,由于出色的表现很快得到晋升,如今月收入过万。2009年初,她在宝山区为自己购置了一套价值105万的房子,“自己的积蓄加上父母的援助,首付21万。每月6000元的还款对我来说还能承担。”
她告诉记者,从2008年9月份开始,自己就去看楼盘,当初看中的那个小区的房价平均从14000元/平方米降到了12800元/平方米,“105万元最初只能买到二楼的一套两室一厅,后来花同样的钱就可以买到八九楼一套同房型、朝向更好的房子。我从小就梦想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小房子,于是很快就决定买了。”
事实上,促使Sammi决定买房的原因是2008年底原本已经打算结婚的她和男友在买房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分道扬镳。
“小时候不知道,总觉得要结婚的两个人一起买房,有个温暖的家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真的到了结婚买房时,考虑的因素会更多,会牵扯更多的经济问题。”已从伤痛中走出来的她不愿多谈分手的原因,她说,“倒不如趁我有能力,房价也合适的机会自己买套房子。就算以后要结婚,也不怕人家说什么结婚买房,女方会占便宜之类的话。”
如今,即将步入30岁的她仍然单身,但她并不在乎。她说,很享受一个人的状态,不会因为年龄的问题而急着嫁人,“结婚并不意味着而立,心智上的成熟才等同于自尊、独立和安全。‘败犬’同样可以‘挺立’到底。”
心智成熟是“立”的另一标准
Sammi的这种观点,深得杨雄教授的认可。他说,从人的生命周期而言,30岁应该是人的身心发育得比较成熟的阶段,“心智的成熟是‘立’的第二个标准。”
零点公司的调查数据便进一步佐证了这点。尽管近一半的被访者认为,“立”的标准首先就是生活稳定,但还有近两成的人认为,成熟的心态才是成人的标志。数据显示,稳定、自我实现和成熟,是现在年轻人心目中“长大成人”的主要标准。
同时,被称为“学术超女”的于丹教授在她的《论语心得》里也说:“三十而立”并不是一种外在的社会坐标,衡量你已经如何成功,而是内在的心灵标准,衡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一种心灵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一种自信和一种坚定。
但调查也反映出人们的另一种担忧——46.8%的人认为自己尚缺乏成熟的人际关系网络、没有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同时还有41%的人认为自己的身体并没有达到成熟健康的最佳状态。
而随着男女平等年代与世界化的中性浪潮的到来,“三十而立”不再是男性的专利。加之孔子那年代,大多30岁的人已儿女满屋,他们守着一份产业就可以过着没有压力的生活。而如今“80后”这代奔三的年轻人,思想比较开放。同时,他们渴望实现自我价值,不愿意过早被家庭拖累,因此,结婚生子的时间普遍推后。
似“立”非“立”,背债爬行
韩寒说,“80后”活得很辛苦,房子剥夺了年轻人的理想。
郑渊洁说,“80后”一旦贷款买了房,立马就变成了“50后”。
“就算没了梦想,变成‘50后’,做了房奴,我们也一定要买房。”在与记者见面伊始,朱昊和周琦就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事实上,与他俩有着同样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明知是火坑,也会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
“我是念法律的,现在在一家日资的律师事务所工作,每月按提成领取工资。我老婆在服装公司做行政,月收入也有五千多吧。”朱昊说,他俩都是1980年出生,再过几个月即将步入30岁,“原本三十而立,对于我来说,立业才刚起步,至少应该成家。而买房就是成家的第一步。俗话说,安居乐业。没有房子,何以为‘安’。”
所以,去年年底,朱昊和周琦领了证,办了酒,不但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还附带买了辆尼桑车。
“当然,只是付了房子的首付款,我们俩起码得供个30年吧。”朱昊补充道,“买车则是她家贷款买的,也得供个一年多。”
“以你们的经济来说,买房已经够呛,为何还要买车?为何不量力而行?”
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原先一言不发的周琦承认,买车是带有部分的虚荣心。“别人结婚都有车有房,我当然也想要有。”她还坦言,“买了房,当然想要住得舒服,装修房子的钱也是向亲戚借来的。”
就这样一场表面风光的婚礼,使得两人从此走上了漫漫还贷之路。朱昊告诉记者,虽然并不后悔买房,但着实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这就意味着近几年,我们几乎要成为‘月光’,两个人还都不能生什么大病,暂时不能要孩子。”
两人的脸上掠过一丝无奈。看似有房有车,三十而立的背后,却只是背着债务地爬行前进。
“立”不能以GDP的方式来衡量
由某媒体联合智联招聘发起的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近六成30岁“80后”薪酬不高,恐惧家庭责任,生存状态并不理想。
据悉,本次调查涵盖薪酬水平、生活现状及工作稳定度三方面,有近万人参与。调查显示,近六成1980年出生的职场人表示,不能承担社会和家庭责任,五成以上1980年出生的职场人在工作上力不从心;还有近五成调查对象无房无车,且处于未婚状态。该类人群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80后”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潇洒”和“任性”。在变革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同样承担着来自现实和理想上的双重压力。
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三十而立”,是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孔子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在“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基础上已经“三十而立”。而其内在的含义是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较为理想的生活状态。
时至今日,更多的人却认为“有房有车”等物质上的成功才是“80后”“而立”的标准。有网友认为,这是已经完全脱落了时代精神和境界,满脑子被人民币冲浑了头脑所致。
对此,杨雄认为,不同的社会背景有不同的社会生存方式,“三十而立”与“有房有车”没有必然联系,“现代人的‘立’ 往往有一种外在的物质标准,涵盖了成功的标准:有房有车,有漂亮的娘子……整个社会越来越推崇成功,无形中更加重了这些年轻人的负担,导致了‘难立’,这是现代人在市场经济下精于计算的一种结果。但这却脱离了古人所说的三十而立的核心,真正的‘立’是不能以GDP的方式来衡量的。”
此外,调查数据显示,目前1980年出生的职场人四成依然是普通员工,两成开始担任基础的管理岗位,升任主管。担任经理职位的比例仅为8.6%,不到一成人。另据国际人才学的一项研究显示,除演唱、表演等对年龄有特殊要求的领域外,最出成果的年龄段应在40岁以后。
杨雄对此表示赞同,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比现在短得多,2000多年前,人类的平均寿命不到40岁,如果30岁时还没有出息,那这辈子就难有作为了。而今天,人们的平均寿命已经接近80岁,30岁就像刚升起的太阳。“所以‘三十而立’就成为一个伪命题,是一个象征,在现在的语境中,‘立’不一定就是30岁。”
“三十难立”反映的是当下中国人生存的焦虑或者说是集体性的社会焦虑。“三十难立”不是“80后”的错,而是社会之痛;三十而立不是“80后”一代人的事,而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房价高涨,中国中产“被消失”
《新民周刊》记者/应 琛
10年前听刘德华的歌,老师说我很前卫;10年后再听刘德华的歌,学妹说,哦,原来学哥这么怀旧?刘德华是谁?楼下邻居小妹问我。
10年前津津有味地看偶像剧,逢插播广告,连忙换台或者上厕所;10年后津津有味地看各种广告,逢到偶像剧,连忙换台或者上厕所。
10年前我以为孩子是一个奇迹;10年后我知道母亲才是一个奇迹。
10年前我认为我需要很多人的爱;10年后我知道很多人需要我的爱。
10年前别人总是对我很愤怒,就好像我一直是个不良少年一样;10年后我总是对别人很愤怒,就好像我一直是个良好少年一样。
10年前我对一个女孩子说:“我爱你。”她说:“对不起,我们还小。”10年后我对一个女孩子说:“我爱你。”她说:“对不起,我还小。”
……
这是近来流传在各大论坛网站上“80后”对集体奔三的一段真情告白。是的,翻过2010年日历的第一页,“80后”首次出现了30岁群体。
孔子恐怕不会想到,2000多年前他的一句“三十而立”会因为一个叫“80后”的群体再度引发人们的集体思考。
有人认为,三十难立,四十迷惑,五十听天由命,将会是中国草根“80后”的普遍现状。
也有人说,“60后”最幸福,到现在有房有车有老婆,“70后”也还不错,房车老婆也差不多都有了,“80后”比较惨,没房没车,老婆还跟“60后”的跑了。
当梦想照进现实,许多人才被迫清醒。对众多的都市年轻人而言,“三十而立”这道人生命题已近在眼前。毋庸置疑,这个年龄段的人已经“长大”,但是否“成人”,他们自身却有着挥之不去的困惑。
据最新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30岁“80后”薪酬不高,恐惧家庭责任,生存状态并不理想。 “三十而立=有房有车”、“三十而立=成家立业”、“三十而立=学有所成”…… 在“三十而立”被赋予丰富含义的今天,若以此衡量,“80后”这个曾经被冠以“垮掉的一代”的群体几乎可以被定义为“三十难立”的一代。
上海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教授对《新民周刊》表示,“三十难立”反映的是当下中国人生存的焦虑或者说是集体性的社会焦虑。“三十难立”不是“80后”的错,而是社会之痛;三十而立不是“80后”一代人的事,而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不知“立”在何方
“好多年前,我在京郊插队时,常常在秋天走路回家,路长得走不完。我心里紧绷绷,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也不知走完了路以后干什么。路边全是高高的杨树,风过处无数落叶就如一场黄金雨从天顶飘落。风声呼啸,时紧时松。风把道沟里的落叶吹出来,像金色的潮水涌过路面。我一个人走着,前后不见一个人……”
“我能理解这种感受。”盯着电脑屏幕上王小波的《三十而立》,郭亮幽幽地说。
是的,很多年前,路总是很长,一句“我们还年轻”成了受挫时最好的借口;一晃到了三十年关,“而立”不再是传说,再也不敢展望了,想要低头赶路,却不知该往哪儿走。郭亮突然发现自己住的还是父母给的那套《蜗居》般的老式公房,没车、没稳定的工作,甚至连谈及婚嫁的女友都分手了。
答应接受采访,郭亮提出的要求,与文中其他受访者们并无二致——报道必须用化名,毕竟这不是可以拿来炫耀的事情。
郭亮告诉记者,他曾走入过年轻人的“主流”生活:上班,回家。父母是再寻常不过的上海父母,他们希望他能做一份普通的工作,安安稳稳生活。长辈们的计划是,工作后先存几年钱,家里帮忙付新房的首付,然后谈个好姑娘,买辆车,就好结婚了。
二十三四岁的郭亮可不安于每月两千多一点工资的生活现状。由于不是名牌大学毕业,他知道想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并不容易。“和周围的同学相比,我混得很差。”渐渐地,郭亮有了创业的想法,便辞了工作,向父母要了10万元的启动金和朋友开了一家咖啡店。
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由于对困难预计不足和与朋友在经营理念上的分歧,咖啡店开张后的4个月内,郭亮就把10万元亏光了。
“我还年轻,可以从头再来。”尽管郭亮这样安慰自己,但首次创业的失败一度让他一蹶不振。那段日子,他整天窝在家里,试图通过电脑游戏来逃避现实。没了工作,意味着没有了经济来源,郭亮也不愿再向父母伸手要钱,“当时就把房子分租了出去,每个月便靠一千多元的房租过活。”
“就这样过了一年多,我认识了先前的女朋友。她在一家外企上班,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在女友的鼓励下,郭亮先是给自己充电,报读了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后来也在一家单位找到了一份做IT的工作。两人的感情也逐步稳定。
郭亮告诉记者,他原本打算在30岁之前把女友娶进门,可孰料遇上金融危机,因为学历上的劣势,他被公司裁员。而此时,女友却晋升为部门主管。“尽管当时谁都不说,但我知道我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现实再次给了郭亮沉重的一击,2009年春节期间,女友留下一句“对不起,我们不合适”便一走了之。
“我当时连死的心都有,就像疯了一样……”郭亮欲言又止,只是不住地摇头。虽然之后,他也找了几份工作,但最长不超过两个月。
郭亮知道不能再用“我还年轻”来安慰自己,父母和周围也给了他很多无形压力,“他们希望我能过回最初设想的生活里面去,毕竟30岁一过,男人就该不一样了。但我却不知道今后的路要怎么走”。
“立”首先要有稳定的工作
对于孔子所言的“三十而立”,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是这样解释的:“立,能确有所立,不退不转,则所志有得有守。”
社会转型期的断裂使社会的多重利益分化。时至今日,“立”的定义也有了各种各样的标准。对于什么是“立”,怎样才算成年,似乎没有人可以给出明确的答案。
零点公司曾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对上海、深圳、天津1553名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显示,55.3%的人认为,稳定的工作是“立”的最重要标准,“有自己产权的房子”(52.3%)、“婚姻美满幸福”(43.8%)等指标紧随其后。
与此同时,调查也反映出:43.1%的人没有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40.5%的人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甚至有38.9%的人还不知道30岁之后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郭亮无疑是其中的一员。
与调查结果不谋而合的是,上海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教授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是现代“三十而立”的首要标准。
对于迟迟不立的当代人,他认为这牵涉到社会的断裂与高度失衡导致机会与资源的不均衡。人口相对集中到城市,城市中的发展的机会相对集中,竞争也就越来越大。在这种社会整体结构不稳定、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而立”的成本无法估量。
“稀缺决定制度,稀缺致使大家拼了命要争,于是就更难立了。”杨雄指出,“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远远高于孔子那个时代,现代人要‘立’当然要花时间储备更多的知识。为了增加就业砝码,很多人不得不选择继续在校深造,以至于不少人刚一走出校园就接连面临成家立业的人生关口。”
“败犬女王”“挺立”到底
按照最新流行的定义,年过三十的未婚女性,无论事业上多有成就,只要未婚,就是人生战场上的一只“败犬”。而那些不因未结婚而遗憾的女性,就是“败犬”中的“女王”。
Sammi即将成为这样一位“败犬女王”(她让记者这样称呼她)。30岁,对于她来说,意味着人生方向的确立。“稳定并不是最重要的,30岁其实是在积累资源。这时你不需要再去证明自己了,淡定一些,对问题的看法成熟一些,从心智方面达到‘立’的标准。”
Sammi名校毕业后便进入500强企业,由于出色的表现很快得到晋升,如今月收入过万。2009年初,她在宝山区为自己购置了一套价值105万的房子,“自己的积蓄加上父母的援助,首付21万。每月6000元的还款对我来说还能承担。”
她告诉记者,从2008年9月份开始,自己就去看楼盘,当初看中的那个小区的房价平均从14000元/平方米降到了12800元/平方米,“105万元最初只能买到二楼的一套两室一厅,后来花同样的钱就可以买到八九楼一套同房型、朝向更好的房子。我从小就梦想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小房子,于是很快就决定买了。”
事实上,促使Sammi决定买房的原因是2008年底原本已经打算结婚的她和男友在买房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分道扬镳。
“小时候不知道,总觉得要结婚的两个人一起买房,有个温暖的家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真的到了结婚买房时,考虑的因素会更多,会牵扯更多的经济问题。”已从伤痛中走出来的她不愿多谈分手的原因,她说,“倒不如趁我有能力,房价也合适的机会自己买套房子。就算以后要结婚,也不怕人家说什么结婚买房,女方会占便宜之类的话。”
如今,即将步入30岁的她仍然单身,但她并不在乎。她说,很享受一个人的状态,不会因为年龄的问题而急着嫁人,“结婚并不意味着而立,心智上的成熟才等同于自尊、独立和安全。‘败犬’同样可以‘挺立’到底。”
心智成熟是“立”的另一标准
Sammi的这种观点,深得杨雄教授的认可。他说,从人的生命周期而言,30岁应该是人的身心发育得比较成熟的阶段,“心智的成熟是‘立’的第二个标准。”
零点公司的调查数据便进一步佐证了这点。尽管近一半的被访者认为,“立”的标准首先就是生活稳定,但还有近两成的人认为,成熟的心态才是成人的标志。数据显示,稳定、自我实现和成熟,是现在年轻人心目中“长大成人”的主要标准。
同时,被称为“学术超女”的于丹教授在她的《论语心得》里也说:“三十而立”并不是一种外在的社会坐标,衡量你已经如何成功,而是内在的心灵标准,衡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一种心灵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一种自信和一种坚定。
但调查也反映出人们的另一种担忧——46.8%的人认为自己尚缺乏成熟的人际关系网络、没有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同时还有41%的人认为自己的身体并没有达到成熟健康的最佳状态。
而随着男女平等年代与世界化的中性浪潮的到来,“三十而立”不再是男性的专利。加之孔子那年代,大多30岁的人已儿女满屋,他们守着一份产业就可以过着没有压力的生活。而如今“80后”这代奔三的年轻人,思想比较开放。同时,他们渴望实现自我价值,不愿意过早被家庭拖累,因此,结婚生子的时间普遍推后。
似“立”非“立”,背债爬行
韩寒说,“80后”活得很辛苦,房子剥夺了年轻人的理想。
郑渊洁说,“80后”一旦贷款买了房,立马就变成了“50后”。
“就算没了梦想,变成‘50后’,做了房奴,我们也一定要买房。”在与记者见面伊始,朱昊和周琦就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事实上,与他俩有着同样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明知是火坑,也会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
“我是念法律的,现在在一家日资的律师事务所工作,每月按提成领取工资。我老婆在服装公司做行政,月收入也有五千多吧。”朱昊说,他俩都是1980年出生,再过几个月即将步入30岁,“原本三十而立,对于我来说,立业才刚起步,至少应该成家。而买房就是成家的第一步。俗话说,安居乐业。没有房子,何以为‘安’。”
所以,去年年底,朱昊和周琦领了证,办了酒,不但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还附带买了辆尼桑车。
“当然,只是付了房子的首付款,我们俩起码得供个30年吧。”朱昊补充道,“买车则是她家贷款买的,也得供个一年多。”
“以你们的经济来说,买房已经够呛,为何还要买车?为何不量力而行?”
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原先一言不发的周琦承认,买车是带有部分的虚荣心。“别人结婚都有车有房,我当然也想要有。”她还坦言,“买了房,当然想要住得舒服,装修房子的钱也是向亲戚借来的。”
就这样一场表面风光的婚礼,使得两人从此走上了漫漫还贷之路。朱昊告诉记者,虽然并不后悔买房,但着实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这就意味着近几年,我们几乎要成为‘月光’,两个人还都不能生什么大病,暂时不能要孩子。”
两人的脸上掠过一丝无奈。看似有房有车,三十而立的背后,却只是背着债务地爬行前进。
“立”不能以GDP的方式来衡量
由某媒体联合智联招聘发起的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近六成30岁“80后”薪酬不高,恐惧家庭责任,生存状态并不理想。
据悉,本次调查涵盖薪酬水平、生活现状及工作稳定度三方面,有近万人参与。调查显示,近六成1980年出生的职场人表示,不能承担社会和家庭责任,五成以上1980年出生的职场人在工作上力不从心;还有近五成调查对象无房无车,且处于未婚状态。该类人群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80后”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潇洒”和“任性”。在变革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同样承担着来自现实和理想上的双重压力。
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三十而立”,是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孔子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在“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基础上已经“三十而立”。而其内在的含义是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较为理想的生活状态。
时至今日,更多的人却认为“有房有车”等物质上的成功才是“80后”“而立”的标准。有网友认为,这是已经完全脱落了时代精神和境界,满脑子被人民币冲浑了头脑所致。
对此,杨雄认为,不同的社会背景有不同的社会生存方式,“三十而立”与“有房有车”没有必然联系,“现代人的‘立’ 往往有一种外在的物质标准,涵盖了成功的标准:有房有车,有漂亮的娘子……整个社会越来越推崇成功,无形中更加重了这些年轻人的负担,导致了‘难立’,这是现代人在市场经济下精于计算的一种结果。但这却脱离了古人所说的三十而立的核心,真正的‘立’是不能以GDP的方式来衡量的。”
此外,调查数据显示,目前1980年出生的职场人四成依然是普通员工,两成开始担任基础的管理岗位,升任主管。担任经理职位的比例仅为8.6%,不到一成人。另据国际人才学的一项研究显示,除演唱、表演等对年龄有特殊要求的领域外,最出成果的年龄段应在40岁以后。
杨雄对此表示赞同,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比现在短得多,2000多年前,人类的平均寿命不到40岁,如果30岁时还没有出息,那这辈子就难有作为了。而今天,人们的平均寿命已经接近80岁,30岁就像刚升起的太阳。“所以‘三十而立’就成为一个伪命题,是一个象征,在现在的语境中,‘立’不一定就是3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