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世界军事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时间对俄罗斯不利:中俄运输机合同搁浅内幕(组图)

热度17票  浏览1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12月06日 18:49
  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俄制伊尔-76大型运输机。2001年前后中俄进行接触,准备引进新一批伊尔-76。经过数年艰苦谈判,终于在2005年达成协议,订购34架伊尔-76MD军用运输机和4架伊尔-78MK空中加油机。当时合同的总价值是10.45亿美元,从2007年开始供应中方,2012 年供应结束。

  然而,2006年俄方突然向中方提出合同加价到15亿美元的要求,交易就此陷入僵局。2006年3月,中方冻结合同。


  坊间和外国媒体猜测,俄罗斯害怕中国在得到这批装备会威胁到俄的安全。俄自己解释加价是因为美元急剧贬值,金属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原来价格出口不划算,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苏联的工业体制比较分散,各种武器的零件分别在不同地方生产,解体以后分属不同的国家。伊尔-76并不是俄罗斯一家生产能够出来的,其总装车间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飞机制造厂。早在2006年初,就有西方媒体质疑中俄的这笔合同会延期,因为2005年签订合同的一年多俄罗斯并没有组织生产而是忙着把伊尔-76总装生产线移回国内的乌里扬诺夫斯克飞机制造厂。中国因为进口渠道缺乏所以引而不发,没想到俄建新厂房、组装生产线花光了中方的合同预付款后,尽然恬不知耻的要求中方加价到15亿美元。(按道理预付款是用来购买原材料的)


  谈判中也很让人恼火,俄方承认没钱买材料了,并认为是中国需要伊尔-76,所以理应中方追加经费。谈判就此终结,中方很生气,后果也严重,从此以后没有在开的大的军购谈判。开始和乌克兰合作,从乌大量购买苏27/30的零件以及船用发动机。

  中国和乌克兰打算合作生产军用运输机安—70型运输机,提升性能后的安—70型运输机将最大搭载量提高到48—50吨。本来快被俄“挤死”的乌克兰军工又有了一线生机。


  合同久拖不决俄罗斯也损失不小,国际信誉下跌。今年印度在决定购买10架美制C-17运输机,而购买一架C-17的钱能够购买三架伊尔-76。缺钱的印度不买伊尔-76全是担心步中国后尘。

  俄也不敢和中国搞僵,因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机场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航空运输量也位居世界第二。未来20年,民用飞机的需求量将高达2100到2400架,年增长率将达到10%到13%,这对俄罗斯来说是巨大的商机。

  乌里扬诺夫斯克飞机制造厂根据中国订单,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开始建造并建成的第一架图-204-120CE民用货机,于10月28日在中国天津市降落。此外,公司还拥有为中国建造另外10架"图"型机的协议,现在看来后续10架也没有进行。   

  普京出面中俄和解,俄供应发动机替代伊尔76。“土星”更是表示将提前两年交付,中国订购用于改进轰-6的发动机。近来俄方表示愿意与中方重开谈判事出有因:一方面,总装生产线移回国内后,俄方迫切需要让它运转起来,否则空置的成本也是个不小的数字。另外,俄方有意让伊尔-76逐渐退出舞台,开发新一代性能更佳的大运输机,但升级研发的经费需要靠出口换来。另一方面,中国已经在大飞机研发上加大了步伐。俄方认为,这是伊尔-76进入中国的最后机会,不得不综合权衡利弊,抓紧时间谈判。
顶:1 踩:2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33 (6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3 (2次打分)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