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文体娱乐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赵本山19岁结婚 与葛淑珍洒脱离婚财产全归前妻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网络转载   发布者:网络转载
热度147票  浏览21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2月03日 09:33
  赵本山和葛淑珍的婚姻是短暂的,是仓促的,在这短暂而又仓促的婚姻中,他从默默无闻的一位演出人员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小品演绎者,他也从和葛淑珍这段婚姻中一分不剩的走了出来。

  赵本山和葛淑珍的婚姻要从1976年说起。那一年公社成立文艺宣传队,把赵本山调了去。宣传队没一年就散伙了。赵本山拎着二胡回到家乡石嘴沟。这一年他19岁,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不大好找对象。有一天,一位热心人给他介绍邻近石龙村的葛淑珍,一见面,赵本山见她虽长得不漂亮,又没文化,但很本分。没过几个月,还没满20岁的赵本山与葛淑珍成了家。后来,有了两个孩子。

  改革开放后,东北农村的文化生活发生极大变化。赵本山频频在铁岭、沈阳露脸演出二人转,名气越来越大。 1982年,辽宁省举办第一届农村小戏调演,赵本山扮演拉场戏《摔三弦》剧中的盲人张志,一举成名。1987年,赵本山偶遇伯乐姜昆,打入央视春节晚会。随着事业的成功,他与葛淑珍之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

  1991年5月,赵本山和葛淑珍心平气和离婚。赵本山发誓:你放心,我会永远把你当妹妹、当朋友。当时,赵本山把全部积蓄25万,三室一厅的房子和一台旧夏利汽车,全部给了葛淑珍。

  揭赵本山发迹经:靠卖煤掘来第一桶金

  靠卖煤和运输,掘来第一桶金;依托央视春晚,不靠名气走穴;政府有请必到,人脉关系畅通;只投资电视剧,不动电影奶酪;投资教育产业,建立传媒集团……

  赵本山,是星光灿烂的艺人,更是精明无比的商人!他的生意经有哪些不同常人之处?

  很多时候说赵本山,都是在娱乐范畴。他是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9任小品王。他有很多名字:刘老根、马大帅,更有人亲切称呼他为中国的卓别林。当年,记者曾跟他在和平影剧院演出,只要他一上台,台下的很多观众,特别是一些中老年观众真的会高兴得全身发抖,本山在他们心中就是神。这一切都是赵本山在娱乐界的成就。

  在百度中搜索赵本山3个字,竟有将近1500万条信息。

  正是明星的光环太耀眼,所以才让人们忽略了赵本山的另一个身份--商人。

  听听本山自己解说商人角色:我只是按照自己和市场比较吻合的方式往前走,但我每走一步都是成功的,从来没失败过。在我所做的事情中就没有过赔钱的时候。

  本山到底有多少钱?这是一个大众茶余饭后都很关心的话题。我对钱没有什么概念,有时候钱多了,那就是一个数字。至于这个数字是多少,从本山那里,任何人不可能打听到任何消息。

  有这么一个数字,2007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赵本山以收入1200万排名第22位。

  那么是谁在幕后经营赵本山呢?过去别人经营我,现在我经营别人也经营自己。就像唐金和泰森,过去我是泰森,现在我是唐金。赵本山一语道破天机。

  而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发现赵本山的生意经确实有很多不同常人之处。

  煤炭起家

  出生在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县莲花乡莲花村的赵本山,曾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想离开农村,农村太苦了。”

  当年,那个不到100口人的山村很穷,在赵本山的记忆中,“几乎没吃过整顿的饭”。

  1987年,赵本山和潘长江搭档表演《瞎子观灯》时一炮走红,在沈阳演了五六百场。这一年,他终于调入了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得到了盼望已久的“铁饭碗”。

  1993年,赵本山开始经营公司,主要做文化、广告、影视和煤炭。据媒体报道,当时赵本山经营公司的盈利主要靠煤炭。在东北这个我国传统的重工业基地,谁都明白做煤炭生意就意味着财源滚滚。但赵本山究竟靠煤炭赚了多少钱,并没有确切的说法。

  赵本山周围的很多人,对此也都是讳莫如深。曾有和赵本山相熟的记者私下说:“赵本山希望艺术以外的东西媒体少报道。”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煤炭生意赚到的钱为赵本山玩转文化产业积累了必需的资金。煤炭和文化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在赵本山的“忽悠”下,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

  1997年的一天,赵本山和几个老板去二人转剧场看演出,几个老板非常喜欢,“光小费就给了几十万元”。

  这一下子让赵本山找到了感觉:“这才是最宝贵的艺术,但当时没有人意识到。”而且,东北地区有着为数众多的二人转艺人,如果把这块资源开发出来,肯定大有市场。于是,赵本山又把二人转纳入了自己的产业。

  于是,这个“小品大王”开始利用每次上春节联欢晚会演小品的机会推广二人转。二人转在全国出名了,于是有了《刘老根大舞台》的出炉,有了300年来二人转首次尝试走出东北的梦想。赵本山《刘老根大舞台》的全国巡演计划,也在郑州拉开了序幕。

  文化老板

  在演小品、拍电视剧之外,二人转成了赵本山最看重的事业。那时,他希望能在沈阳建立一所艺术学院,用于培养专业的艺术人才,将传统的东北二人转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他的想法立即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沈阳市政府特地拨出一块面积为300亩的土地,作为艺术学院的教育用地。

  不少学校也表达出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与赵本山合作。最后,他选择了辽宁大学,并成立了一个单独的艺术学院——本山艺术学院。

  此后,赵本山还策划成立了本山文化传媒集团。2005年年初,赵本山把它升格为本山传媒集团,下设广告公司、影视公司、影视基地(与艺术学院配套),以及实习基地。

  对于集团的功能定位,赵本山认为:“本山传媒集团已经成为一个大规模的公司,大家知道的二人转演出、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我拍的影视剧等,现在都属于这个范畴。大本营就在我的影视基地里。”

  他所说的影视基地,位于沈阳市南郊的苏家屯。有权威人士称,这个号称花了赵本山8000多万元的影视基地,要不是政府特批,仅300亩土地的地皮价值就在7亿元以上。

  赵本山的生意,从头到尾都由他自己掌控。从演员的培养,到最后的产品(影视剧和演出场所),形成了一条龙。

  对于今后,赵本山很务实:“还是得踏踏实实地做事情。文化产业本身就是一个产业链,一环扣一环才能持续发展,集约型经济总比粗放型经济要科学。”

  这个产业链的集约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如果把《刘老根》电视剧所创造的品牌价值用货币来衡量的话,据估计,仅“刘老根”商标的价值就在1000万元左右。

  演员、导演、企业家,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赵本山认为:“我应该是一个比较全面的人吧。过去别人经营我,现在我经营别人也经营自己。就像唐金和泰森,过去我是泰森,现在我是唐金。”

  在赵本山看来,“做二人转肯定不会赔钱,但它会耽误我很多赚钱的机会”。即便如此,他仍然希望,“假如我有足够的精力、足够的钱、足够的演员,我要让‘刘老根大舞台’像麦当劳一样遍布全国的大街小巷”。

  玩不转的足球

  赵本山是一个铁杆球迷。但是,投资足球也成了赵本山多元化经营中唯一的败笔。

  2005年6月8日,在文化产业屡试不爽的赵本山宣布进军体育产业,入主辽宁中誉俱乐部,当上了辽足董事长。

  赵本山的介入,颇有临危受命的意味,因为那时的辽足困难重重,连发工资都成问题。

  一个文化界的名人,靠什么去拯救积重难返的辽足?赵本山有多大实力?这种掺和又能给赵本山带来什么好处?

  这一事件立刻成为当时国内财经、娱乐、体育三大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这在以往也是很少见的。

  为了拯救辽足,双方推出了九大合作方案,包括成立全国第一所足球大学;联合收购某台电视频道,开办体育文艺专业频道,并借此吸引投资,携手进军娱乐业等。

  但在6个月之后,这场形式大于内容的“联姻”即宣告破产。

  “足球太脏了,太闹心了。”曾经很有信心拯救辽足的赵本山最终发现。

  但他并不后悔,正如他上任之初所说的那样,“对于搞足球,无论结果怎样,我都决不后悔”。
TAG: 赵本山
搜索
顶:8 踩:8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09 (44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38 (37次打分)
【已经有50人表态】
8票
感动
5票
震惊
3票
7票
路过
6票
高兴
11票
同情
3票
难过
2票
无聊
3票
愤怒
2票
搞笑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