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用14年练就“无笔飞书” 疯狂练字手变形(图)
老汉用吸满墨汁的针管进行书法创作。本报记者潘之望摄
在崇文区天坛公园东门内,总有一位老汉用水在地上“滋”字,每天都有几百人驻足观看,老汉“飞书”一气呵成,水均匀地喷在地上,形成“双勾”字(空心字)。
读鲁迅杂文得灵感
写字的老汉名叫姜尚志,是一名药厂的退休工人。据姜尚志介绍,他从小跟着父亲学习书法,受父亲影响,一直很喜欢读书、写字,但是并没有从事相关工作。他特别喜欢鲁迅先生的杂文,曾听到有人用“跃然纸上”评价鲁迅先生的文字,“想到这个‘跃’字,我突发奇想,‘跃’然纸上不就是‘飞’到纸上的意思吗,于是,我就开始琢磨,怎么才能让字‘飞’到纸上。”
14年练就“无笔飞书”
1995年,姜尚志在一次打针时发现,医生试针时将药水“滋”在地上,形成了一个十字,于是,姜尚志找到飞书的“笔”了。自此,姜尚志开始研究如何写 “无笔飞书”,“我开始就是往针管里装水在地上练,但是发现笔画一旦有重复,字就不好看了,所以我改练 ‘双勾’。”用针管练“双勾”时,为了“滋”出的笔画匀称,就要求字必须一笔练成。所以,姜尚志先研究一笔写双勾,两年的时间,每个字他都用笔练习上千遍,将所有字的走笔烂熟于胸。“后来我才开始用针管练,这要求技巧和熟练程度,我又练了三年,才能用针管装墨汁,在距宣纸一米半的距离,让字‘飞’上去。”
疯狂练字手变形
姜尚志的妻子说,最疯狂的时候,家里的墙上都是他“滋”的字迹,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他就是写字、看书,旁的什么都不管。姜尚志说,他也很难理解自己的疯狂,写字的时候,他把一切都忘记了。
“在工厂上班,我随身装着针管,只要闲下来,装水就写,14年来从未间断过。”多年的磨练,姜尚志的手已经变形,特别是食指和中指,变形严重,大拇指上全是厚厚的老茧。但是他依然为他的字如痴如醉,“我今年6月刚刚退休,这三个月一直在各大公园表演,围观的人无不叫绝,这让我很欣慰。”(实习记者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