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线”上的中国维和军人:好身手 比走钢丝还要小心翼翼
官兵们正在安装标有‘UN’的字样和这个点经纬度的标示桶。
这里的安全通道外都是雷区,危险随时陪伴着作业的官兵。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黎巴嫩,地中海西岸美丽的阿拉伯国家。
这里,饱受战火的煎熬。
2000年,占据黎巴嫩南部地区达22年之久的以色列撤军,联合国划定了121公里“蓝线”,曲曲折折地横穿黎以两国之间。
其实,“蓝线”只是在黎以边界没有确认的情况下,联合国在地图上划定的一条临时分界线,也称黎以停火线。这条分界线虽然在地图上是画出来了,但还没有真正在实地得到确认。部署在“蓝线”上的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条“蓝线”真正地“画”在黎以边界上。
元旦前的一天,记者随第六批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官兵,来到“蓝线”施工作业。
“你看,这就是‘蓝线’!”
顺着工程建筑连连长冷健康所指的方向看去,同在蓝天白云之下,一道蜿蜒的铁丝网隔开的却是两种景象:一边是以色列境内绿油油的果木林,一边则是黎巴嫩境内的荒山。依稀可见的杂草丛中不时闪现出一面面带有骷髅标志的红色警示牌:“地雷,危险!”
维和工兵营的任务就是在“蓝线”上进行栽桩作业。他们要栽的这些圆形界桩是由混凝土浇灌而成,高3米,直径2米。作业中,由于到处是雷场,机械无法进入施工现场,栽桩所需的混凝土等材料,完全靠官兵用肩挑、手提的方式从山下搬上来。
“一担混凝土重约30公斤,从山下挑到山上,每人每天要往返10多个来回,而且栽一个桩需要上千桶,时间长达十天半月。”营长王良斌说,“栽桩技术含量并不高,是个体力活,而且还有各种各样危险。”
“蓝线”一带到处是雷场,地形十分复杂。很多时候,官兵们为了进入到一个直线距离仅200米的界桩点,却要扛着沉重的建材绕开雷场,走上几公里的路程。
由于山高坡陡,经过扫雷后开辟出的安全通道也只有两米多宽,官兵们提着沉重的建材,稍不留神就会摔倒滑入雷区,有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