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给总理挑错:没想到会关注普通读者意见(图)
我当初觉得,最多也就是新华社总编室给我个人回复一下,没想到是总理亲自公开回复,而且还向读者表达歉意,让我既意外又感动。——余建国
学地质出身,发现总理讲话稿问题后打电话向新华社总编室反映
我当初觉得,最多也就是新华社总编室给我个人回复一下,没想到是总理亲自公开回复,而且还向读者表达歉意,让我既意外又感动。——余建国
前日,温家宝总理致信新华社总编室,就自己讲话中关于“岩石学分类”的表述进行更正,并向读者致歉。在对温总理严谨、认真、谦逊态度叫好的同时,那位给温总理讲话稿“挑错”的神秘读者,也引来人们的好奇。
看总理听课点评发现问题
昨日下午,余建国和往常一样,仍然在他负责的望京科技创业园工地里忙碌。
前日,在他给新华社总编室打去“挑错”电话后,新华社发表了“温家宝总理致新华社总编室的更正信”一文。
余建国,中国地质大学1988年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毕业生,长期从事与岩土工程和水资源环境相关的工作。目前他是北京望京新兴产业区综合开发公司项目总工程师,做工程管理和技术管理。
据余建国回忆,12日上午,他在网上看到了温总理讲话的转载。“一个国家的总理,能走进一所学校听一上午的课,而且还逐节点评,这很吸引我。”他说,温总理的听课点评特别精彩,他也看得特别仔细。由于是学地质出身,他对于点评里涉及地质的内容看得更细。当看到总理讲话稿里岩石学分类的内容时,他觉得不够准确。于是找到了新华社的原稿,发现仍有这个问题。
“口头说的话,可能会有不够严谨之处,谁也在所难免。但落在文字上,就要更严谨一些。”余建国说,现在媒体传播的速度很快,这个讲话稿涉及国家领导人,文字要更加严谨,否则就容易带来误解,而且媒体会加速它的传播。
两次接到新华社总编室回电
随后,余建国从查号台查到新华社总机,并给新华社总编室打去了电话。当时,一位值班编辑详细记录了他的意见。
当日下午6时左右,余建国第一次接到了新华社总编室的回电。“总编室的工作人员大概也是查阅了书籍,问我火山岩和火成岩是不是一样。”余建国说,他感到总编室的工作人员很负责。
当晚10时左右,余建国第二次接到了新华社总编室的来电。“当时我手机信号不太好,我隐约听到是总理回信进行了更正,但又觉得不太可能,以为是总编室进行了更正。”他说。
由于家里没法上网,余建国并没有在第一时间看到温总理的更正信。
昨日早上,余建国上班之后才从网上看到了温总理的亲笔信。他说,没想到温总理会关注一个普通读者的意见。这个回复让他体会到了总理的为人:严谨、谦虚、认真负责,而且亲民。另外一个感受,则是总理办事的高效。
- 讲述
新华社值班副总编辑吴锦才称,温总理曾来电解释当时情景
“温总理说,文责自负”
新华社值班副总编辑吴锦才回忆,12日,一位自称在望京工作的学地质的读者致电新华社,称温总理讲话稿所说的岩石学分类方法,岩浆岩和火山岩是一个概念。接到电话之后,按照业务规程,新华社总编室将这位读者的疑问转交给总理办公室主任。
12日晚9时30分,吴锦才接到了温总理亲自给新华社总编室打来的电话。
“温总理先解释了一下当时的情景,总理在座谈时讲话是口语表述,原话是‘老师可以讲岩石的分类,比如,沉积岩、岩浆岩、火山岩’。这是举例说明,文字整理的时候把‘比如’去掉了,于是给人感觉岩石只分成上述三类。”吴锦才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
吴锦才说,他在电话里表示,这是他的责任,应该在播发前认真核对文章中的各个表述。但温总理说,既然是署名文章,就应该文责自负。
电话里,温家宝总理还和吴锦才沟通了关于教材中“华北”分界的问题,总理表示将陕西、宁夏划到“华北”欠妥。总理说,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意见,他也征求了一些专家的意见,并有一些资料证据。教材对于行政地理区划、经济地理区划,还是自然地理区划,应该做出更明确的说明。
吴锦才说,从他日常对总理的接触,温总理既坚持原则,又虚怀若谷。总理对于读者提出问题的认真态度,充分体现了总理一贯的科学严谨的精神。
学地质出身,发现总理讲话稿问题后打电话向新华社总编室反映
我当初觉得,最多也就是新华社总编室给我个人回复一下,没想到是总理亲自公开回复,而且还向读者表达歉意,让我既意外又感动。——余建国
前日,温家宝总理致信新华社总编室,就自己讲话中关于“岩石学分类”的表述进行更正,并向读者致歉。在对温总理严谨、认真、谦逊态度叫好的同时,那位给温总理讲话稿“挑错”的神秘读者,也引来人们的好奇。
看总理听课点评发现问题
昨日下午,余建国和往常一样,仍然在他负责的望京科技创业园工地里忙碌。
前日,在他给新华社总编室打去“挑错”电话后,新华社发表了“温家宝总理致新华社总编室的更正信”一文。
余建国,中国地质大学1988年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毕业生,长期从事与岩土工程和水资源环境相关的工作。目前他是北京望京新兴产业区综合开发公司项目总工程师,做工程管理和技术管理。
据余建国回忆,12日上午,他在网上看到了温总理讲话的转载。“一个国家的总理,能走进一所学校听一上午的课,而且还逐节点评,这很吸引我。”他说,温总理的听课点评特别精彩,他也看得特别仔细。由于是学地质出身,他对于点评里涉及地质的内容看得更细。当看到总理讲话稿里岩石学分类的内容时,他觉得不够准确。于是找到了新华社的原稿,发现仍有这个问题。
“口头说的话,可能会有不够严谨之处,谁也在所难免。但落在文字上,就要更严谨一些。”余建国说,现在媒体传播的速度很快,这个讲话稿涉及国家领导人,文字要更加严谨,否则就容易带来误解,而且媒体会加速它的传播。
两次接到新华社总编室回电
随后,余建国从查号台查到新华社总机,并给新华社总编室打去了电话。当时,一位值班编辑详细记录了他的意见。
当日下午6时左右,余建国第一次接到了新华社总编室的回电。“总编室的工作人员大概也是查阅了书籍,问我火山岩和火成岩是不是一样。”余建国说,他感到总编室的工作人员很负责。
当晚10时左右,余建国第二次接到了新华社总编室的来电。“当时我手机信号不太好,我隐约听到是总理回信进行了更正,但又觉得不太可能,以为是总编室进行了更正。”他说。
由于家里没法上网,余建国并没有在第一时间看到温总理的更正信。
昨日早上,余建国上班之后才从网上看到了温总理的亲笔信。他说,没想到温总理会关注一个普通读者的意见。这个回复让他体会到了总理的为人:严谨、谦虚、认真负责,而且亲民。另外一个感受,则是总理办事的高效。
- 讲述
新华社值班副总编辑吴锦才称,温总理曾来电解释当时情景
“温总理说,文责自负”
新华社值班副总编辑吴锦才回忆,12日,一位自称在望京工作的学地质的读者致电新华社,称温总理讲话稿所说的岩石学分类方法,岩浆岩和火山岩是一个概念。接到电话之后,按照业务规程,新华社总编室将这位读者的疑问转交给总理办公室主任。
12日晚9时30分,吴锦才接到了温总理亲自给新华社总编室打来的电话。
“温总理先解释了一下当时的情景,总理在座谈时讲话是口语表述,原话是‘老师可以讲岩石的分类,比如,沉积岩、岩浆岩、火山岩’。这是举例说明,文字整理的时候把‘比如’去掉了,于是给人感觉岩石只分成上述三类。”吴锦才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
吴锦才说,他在电话里表示,这是他的责任,应该在播发前认真核对文章中的各个表述。但温总理说,既然是署名文章,就应该文责自负。
电话里,温家宝总理还和吴锦才沟通了关于教材中“华北”分界的问题,总理表示将陕西、宁夏划到“华北”欠妥。总理说,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意见,他也征求了一些专家的意见,并有一些资料证据。教材对于行政地理区划、经济地理区划,还是自然地理区划,应该做出更明确的说明。
吴锦才说,从他日常对总理的接触,温总理既坚持原则,又虚怀若谷。总理对于读者提出问题的认真态度,充分体现了总理一贯的科学严谨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