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风云2》:心魔已乱龙骨犹存
发布: 2009-12-09 07:57 | 作者: 瑞诺数 | 来源: 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人类武器早就进化到核时代了,但香港的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对于冷兵器时代仍然怀抱着狂热的想像,但这你很难用超越还是用返祖概之。
最有意思的是,1980年代,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由黄日华和翁美龄演成电视连续剧放出来,香港的年轻人都疯了,有一部拍于稍晚的剧集《警花出更》里就有一个人物,天天把剧中的另一个小警花梦想成他的蓉儿,而把自己想像成靖哥哥,当街追得小警花无处可逃。
尤其在100多年的集体记忆里,没有太多政治运动、战争体验的香港人,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解读历史更迭和人群矛盾的方式,那就是武侠,在金庸和梁羽生小说里的,还有黄玉郎和马荣成的漫画里的。所以,如《风云Ⅱ》这样的香港电影,在内地人看来可能只是个漫画故事,是纯粹娱乐,但在港人看来,它却包含有全部的――不止是娱乐,尤其还有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
英雄创造或改变历史,这是《风云Ⅱ》的最大世界观,无论是静水深流的聂风(郑伊健饰)还是内心狂野的步惊云(郭富城饰),他们的个性和形象都不只是他们自己,而一定是被深刻符号化之后的,所以,在他们身上有心人可能会读到不同的影射,比如,步惊云可能是影射共产党,而聂风是可能影射国民党,他们的斗争与合作,比如共同对敌绝无神(任达华饰)的江湖仇杀故事,也可以看成是影射横跨1930到1940年代抗击侵华日军的战争史。
其实,《风云Ⅱ》所取的这种“大背景影射”对应“小圈子娱乐”的创作方式,在无数的香港电影中都出现过,金庸的《笑傲江湖》被累次翻拍,亦缘于个中颇令人回味的政治意趣,而本世纪初几乎承担了挽救香港电影于既倒的的《无间道》系列,则在此处有更巧妙的着力。
恩怨即江湖,江湖即国家,是《风云Ⅱ》思想内容的坐标系,武侠电影往往把对一本武林秘笈的争夺、对一个武林名号的抢占作为所有武林英雄最终极的奋斗理想,在这样的奋斗和斗争过程里,才有血雨腥风,亦有杀人越货,《风云Ⅱ》比一般的武侠片有更高层次的江湖理想,这集中在一条本来埋藏在凌云窟远古墓冢里的龙骨,那条长不盈丈的某种动物的脊骨化石被认为是中土之国的龙脉,取了龙脉自然就取得了摄服中土的某种密钥神匙。
《风云Ⅱ》的原故事里,在东瀛一方,普有代表国家的天皇与代表江湖的绝无神的朝野矛盾,在电影里,这条线索被减少为只有绝无神一派,但在中土,江湖和朝廷的分野仍然存在,绝无神挟中土天子以令天下,而平时散淡无忌的武林英雄对他掌握中的皇帝朝堂亦有顾忌,即江湖恩怨虽然凶恶但不会高于国家与皇权。
为保江湖太平,聂风走投无路居然在邪皇的指引下以身犯险修炼魔功,电影把聂风入魔的“技术过程”的精彩用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在视觉和听觉上放大的极致――那场戏可以入选本年度最炫的特技片段了,在所谓的入魔与出魔的“原理”上也深奥到精神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最高深层次,这是《风云Ⅱ》的另一个核心思想,只要你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聂风的入魔出魔过程以及其间与步惊云的恩怨情仇,你可以发现它们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无数兄弟阋于墙的政治掌故的缩影,从唐朝的玄武门之变到明末的天下四帝,甚至到20世纪的文革。
生于乱世中国的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里最高的价值观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成长于香港现代社会繁华时境下的马荣成的《风云》系列的最高价值观是人性必然战胜魔性,其实,在真正的人类社会和国家历史中,这显然都是创作家们一厢情愿的想像和杜撰,侠心和人性都左右更代替不了政治规律,几个英雄的江湖恩怨也不可能扩张成滚滚不息的天下大势。
不过看多了太多纯粹为恶搞而恶搞的中国电影,再看12年后再映的这部《风云Ⅱ》,至少让我们有种当年端详《无间道》和《黑社会》时的激动,所谓真正的港片,龙骨犹存矣。
最有意思的是,1980年代,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由黄日华和翁美龄演成电视连续剧放出来,香港的年轻人都疯了,有一部拍于稍晚的剧集《警花出更》里就有一个人物,天天把剧中的另一个小警花梦想成他的蓉儿,而把自己想像成靖哥哥,当街追得小警花无处可逃。
尤其在100多年的集体记忆里,没有太多政治运动、战争体验的香港人,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解读历史更迭和人群矛盾的方式,那就是武侠,在金庸和梁羽生小说里的,还有黄玉郎和马荣成的漫画里的。所以,如《风云Ⅱ》这样的香港电影,在内地人看来可能只是个漫画故事,是纯粹娱乐,但在港人看来,它却包含有全部的――不止是娱乐,尤其还有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
英雄创造或改变历史,这是《风云Ⅱ》的最大世界观,无论是静水深流的聂风(郑伊健饰)还是内心狂野的步惊云(郭富城饰),他们的个性和形象都不只是他们自己,而一定是被深刻符号化之后的,所以,在他们身上有心人可能会读到不同的影射,比如,步惊云可能是影射共产党,而聂风是可能影射国民党,他们的斗争与合作,比如共同对敌绝无神(任达华饰)的江湖仇杀故事,也可以看成是影射横跨1930到1940年代抗击侵华日军的战争史。
其实,《风云Ⅱ》所取的这种“大背景影射”对应“小圈子娱乐”的创作方式,在无数的香港电影中都出现过,金庸的《笑傲江湖》被累次翻拍,亦缘于个中颇令人回味的政治意趣,而本世纪初几乎承担了挽救香港电影于既倒的的《无间道》系列,则在此处有更巧妙的着力。
恩怨即江湖,江湖即国家,是《风云Ⅱ》思想内容的坐标系,武侠电影往往把对一本武林秘笈的争夺、对一个武林名号的抢占作为所有武林英雄最终极的奋斗理想,在这样的奋斗和斗争过程里,才有血雨腥风,亦有杀人越货,《风云Ⅱ》比一般的武侠片有更高层次的江湖理想,这集中在一条本来埋藏在凌云窟远古墓冢里的龙骨,那条长不盈丈的某种动物的脊骨化石被认为是中土之国的龙脉,取了龙脉自然就取得了摄服中土的某种密钥神匙。
《风云Ⅱ》的原故事里,在东瀛一方,普有代表国家的天皇与代表江湖的绝无神的朝野矛盾,在电影里,这条线索被减少为只有绝无神一派,但在中土,江湖和朝廷的分野仍然存在,绝无神挟中土天子以令天下,而平时散淡无忌的武林英雄对他掌握中的皇帝朝堂亦有顾忌,即江湖恩怨虽然凶恶但不会高于国家与皇权。
为保江湖太平,聂风走投无路居然在邪皇的指引下以身犯险修炼魔功,电影把聂风入魔的“技术过程”的精彩用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在视觉和听觉上放大的极致――那场戏可以入选本年度最炫的特技片段了,在所谓的入魔与出魔的“原理”上也深奥到精神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最高深层次,这是《风云Ⅱ》的另一个核心思想,只要你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聂风的入魔出魔过程以及其间与步惊云的恩怨情仇,你可以发现它们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无数兄弟阋于墙的政治掌故的缩影,从唐朝的玄武门之变到明末的天下四帝,甚至到20世纪的文革。
生于乱世中国的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里最高的价值观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成长于香港现代社会繁华时境下的马荣成的《风云》系列的最高价值观是人性必然战胜魔性,其实,在真正的人类社会和国家历史中,这显然都是创作家们一厢情愿的想像和杜撰,侠心和人性都左右更代替不了政治规律,几个英雄的江湖恩怨也不可能扩张成滚滚不息的天下大势。
不过看多了太多纯粹为恶搞而恶搞的中国电影,再看12年后再映的这部《风云Ⅱ》,至少让我们有种当年端详《无间道》和《黑社会》时的激动,所谓真正的港片,龙骨犹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