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女首富杨惠妍已婚 新郎父亲是副厅级干部
中国新首富嫁与清华郎
人类需要“造神”运动,股市有时就是那金手指。
2007年4月20日上午10时,香港股市的金手指倏地指向了顺德地产大鳄杨国强:来,你来做中国首富!是日,代号为“2007.HK”的“碧桂园”上市不到两分钟就升至7.21港元,全日最高价为7.35港元,较上市价升幅达37%,成交量为1,004,020千股,成交金额达72.26亿港元,居当日香港联交所普通股成交金额第一位。
然而实际情况是,杨国强并无心追逐“首富”名誉。在上市之前,或者说在2001年秋天,他把二女儿送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那一刻,似乎就做好了财富交接的准备。碧桂园集团70%的股权,最大股东和董事局成员的头衔,杨国强一并打包,送给了年仅25岁的杨惠妍。
在杨惠妍十几岁还是个中学生时,杨国强就带着她出席公司内的重要会议。杨惠妍显得很沉稳,基本上不做声,只是在旁边观察父亲是如何处理事务的。
首富无“故事”?
一位曾与杨国强过从甚密的前下属余海平(化名)对前老板的这一举动毫不意外。他说,老板是过过穷日子的人,所以他尊重钱,但是并不贪恋财富带来的虚名。他甚至分析说,那是杨国强对中国媒介热衷的“首富游戏”的一种反游戏:你们爱扒“首富”背后的故事,我就给你们创造一个没有故事可挖的“首富” ——对于拥有692亿港元身家的杨惠妍,无论用谷歌还是百度,人们所能得到的她的履历无非是三行以内的文字,而她的照片,从未在公众面前披露过,有网友形容“好像有FBI帮她保密过”。
记者采访多个与杨国强近身打过交道的人,他们都提到他性格中不拘一格、刚性的一面。譬如开会时,脱鞋、盘腿而坐的农民习气。
穿西装,脚上却穿一双吱吱作响的拖鞋。按他们的亲身体会,杨国强的这种习惯性举动一方面表明他对规则的轻蔑,另一方面也是在暗示外来文化轻易动摇不了他的权威。
他的权威,首先建立在对这块安身立命的土地的知根知底。他财富聚敛过程中的贵人在此,多年来不离不弃的事业拍档在此,他的动辄可以聚合的“子弟兵”建筑队也在此。十几年来,他只做地头蛇,不做过江龙,对于这个定力非凡的非典型“首富”来说,人气似乎首先是地气。需要提及的是,此次碧桂园上市也得到杨“顺德乡里”的大力支持,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和新世界发展主席郑裕彤,各掷10亿港元认购新股。分析人士认为,他们对杨国强的认可,也是引发68万香港投资者对“2007.HK”抢购风潮的滥觞。
大哥是引路人
尽管已将股权转让给女儿,但在碧桂园香港上市的当天,久未露面于公共场合的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还是作为主角出现了。
24岁之前,杨国强的人生履历大致可以用5个字概括:农家穷小子。
他出生时,上边已有2个姐姐和3个哥哥。1978年,杨国强进了北滘公社房管所任施工员。6年后升任区建筑队队长。到1989年,杨是镇政府旗下建筑公司——北滘建筑工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经理。
在这个11年中,杨国强实现了事业上的第一次角色跃进:由一个普通的农家穷小子,变成了一个专业能力和地位兼具的技术型干部。而他的人生角色也在此期间完成蜕变,他成为三个女儿的父亲,但也遭受了人生历程中最早的一次大困厄:作为一个月薪过百的施工员,当大女儿持续发烧时,他无钱医治,以至于影响了女儿的智力。
熟悉杨家族的人说,大哥杨国华是杨国强这期间的引路人。杨国华不仅教他成本核算等技术活,更重要的是教他提升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帮他建立人脉。“没有杨国华就没有杨国强。”曾在北滘镇办
报多年的李先生评介说。这也可以从2002年杨国强捐资兴办国华纪念中学一事看出这种联系。当时,杨国华已辞世数年。
做了建筑工程公司经理的杨国强显然迅速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百万级)。这也有史可证:在担任经理4年后,即1993年,杨国强和杨贰珠等拍档竟能出资3395万元,收购北滘建筑工程公司,正式开始了私营化运作(MBO概念当时还没传递到中国企业界)。庙还是那座庙,方丈变成了老板——按当时的流行称谓,杨国强从此成了“Boss杨”。
找对王志纲
1993年,事业上一路顺风顺水的杨国强首遭危机。当年杨国强的建筑公司还不强悍。他们已经为顺德三和物业发展公司带资建造了近4000套别墅,房子盖好了,没人来买,而事后看来,开发商原本无心卖房。毋庸置疑,当时的三和公司也只是以炒家心态拿下了顺德和番禺交接处的1000多亩“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土地。
所以,1993年下半年,中央针对股市和房市的泡沫进行调控挤压,银行被勒令与自办房地产企业脱钩。这种情况下,投资逾亿的“碧桂园”项目也基本面临死火状态。
因此,当杨国强向开发商索要工程所垫费用时,三和股东们最终答应以变通的方式,让杨国强销售已经盖好的别墅,以销售收入核销建筑成本。
由造房者变成卖房者,杨国强和他的建筑队看起来无辜,也缺乏准备。
后来的事通过《谋事在人——王志纲策划实录》一书都知道了。
1993年10月某天,经人推荐,杨国强请来了新华社记者人称“记者王”的王志纲,初衷不过是想借后者的一支笔,为碧桂园项目鼓吹一番。然而,在王志纲一顿抢白之后,杨国强不仅不生气,反而当场拍板聘其为总策划。
很快,曾萌动于杨国强脑海里的以办学带动楼盘销售的想法变成了现实。王志纲的大手笔文案,以及对媒介势能的出色调动能力,使碧桂园学校短期之内,获得了与“可怕的顺德人”这个生猛概念关联密切的符号价值。在收取3亿多元教育储备金之后,1300名来自广东各地的先富者子弟成为碧桂园学校的首批 “贵族”培养对象,他们的老师,则是从全国各地的8000名应聘者中推选出来的最优秀者。
有了现金流,也有了学校这步活棋,再加上“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的远景提炼和高密度推广,碧桂园的楼盘销售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杠杆和支点。
1995年,杨国强和4个拍档利用三和公司原股东缺乏操盘信心的弱点,逼其摊牌,仅以8000万元的代价就拿下了碧桂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其中,杨国强占6成,其余4人各占1成。
“我与杨国强的合作,是财智双赢的结果。”在双方结束合作10年后,王志纲在朋友间某次小型聚会上如是评价。
杨老板“12门徒”
人们猜测随杨国强匆匆走来的人群中会有他的继承者杨惠妍,但经熟人辨认,此中并无一人是杨的亲属。
从广州碧桂园项目开始,杨国强批量引进外部职业经理人。譬如,负责广州碧桂园市场策划的经理,一次性就招聘了12人,8男4女,内部自称为杨老板的“12门徒”。12个经理彼此制约,职权上无分大小,且全部集中在一个会议室办公,同样一个问题,总是声音各异,在吵吵嚷嚷中收场。
据与杨国强共过事的人说,杨习惯于充当一个笑眯眯的仲裁者。
他喜欢看着这些不同性格的年轻人为了表现自己,而不惜相互攻击、自相残杀。在吵闹声中,合纵连横的好戏不时上演,但是这种议会模式的人才赛跑机制正是杨国强需要的。他隔三岔五地找人“倾解”,对被他赏识的人,会被请到他自家别墅的大泳池边。杨国强会给他们讲述自己的梦想。他小时候经常游泳的一条小河——碧江,现在就在大泳池的外边几十米处。杨国强说当时就希望在游累了的时候,有个地方躺下来休息,吃的喝的都不愁。20多年后,杨国强的梦想实现了。在顺德碧桂园的三、四期楼盘之中,杨国强特意让人修葺了一处人工沙滩——现在,据碧桂园的业主讲,这个沙滩基本上派不上用场。
“12门徒”最终去向各异。他们有的受不了那种被人操纵的感觉愤而出走,有的几进几出碧桂园,从杨国强身上学到了一些东西,然后再度告别。
用人而疑,疑人要用。边用边疑,边疑边用。这似乎不只是杨国强一个人的用人原则,所有家族企业老板在面临职业经理人的成长时,都存此心结。
二女盛大婚宴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杨国强对外没有隐瞒这一点传统家族意识。
为了迎合上市,设立总裁职位,杨国强请来的崔建波仍是他信任的圈子之内的人,资料显示,崔在下海之前,曾任职顺德区北滘镇镇
长数年。有碧桂园内部的人评价崔建波对于房地产是个外行,但外界猜测,也许这正是杨国强需要的搭档,两人可以取长补短,而在碧桂园之内,并不能出现另一个比他更懂房地产的权威。
而在崔建波之前的职业经理人,只要他在某个领域足够优秀而尚不强势,杨国强都会委派自己的几个侄子辈人物去当助理,杨的说法是:让他给你“拎包”。显然,在工作场合,“拎包”意味着助理有权对你如影随形。
如前文所述,对人才边信边疑的杨国强,最终选择把股份转交给留学归来的二女儿,这毫不意外。杨国强的表述是“反正100年以后也要交班,何不早一点交呢”。
至于杨国强对杨惠妍的着意培养到底始于何时,受访者之间也有分歧。一说,在杨惠妍十几岁还是个中学生时,杨国强就带着她出席公司内的重要会议。杨惠妍显得“很沉稳,基本上不做声,只是在旁边观察父亲是如何处理事务的。”而杨惠妍在美国读书时,也要自己打工以贴补不时之需。这种说法,似乎有拷贝李嘉诚培养两个儿子的版本之嫌。另一个受访者则明确告诉记者,他并没有在会议场合见到杨惠妍,但是在某些楼盘开盘仪式上,杨国强带她出席,倒是极有可能的。
杨国强交班而不交权,所以,某些媒介热衷报道杨惠妍取代张茵成为中国新首富的话题显得虚弱。实际上,对于年仅53岁、自认为“还很后生”的杨国强来说,在带领公司上市之后,还是会面临更多考验。作为碧桂园大步走向中国房市的陪考者,只能说年轻的、借助父亲的手成为中国新首富的杨惠妍拥有无限的可能。
有人评价,从目前看来,杨国强对女儿工作和生活的安排,都无愧于一个称职的父亲。2006年底,杨国强为杨惠妍在碧桂园大酒店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宴,新郎毕业于清华大学,也有留美经历,经人撮合,与杨惠妍喜结连理。据参与婚宴的某人士介绍,新郎的父亲是东北某省的副厅级干部,杨老板对女儿的这桩婚姻,“觉得非常有面子”。
产业传奇
● 1993年10月
杨国强聘新华社记者王志纲为总策划,“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的传播诉求问世
● 1995年
杨国强入主碧桂园,“学校+俱乐部+房产”模式已见雏形,通过收取“教育储备金”方式获现金约4亿元
● 1999年春节
广州碧桂园公开发售,10天成交房产2000套,三个月成交35万平方米
● 2000年5月1日
华南碧桂园开盘,当日销售1个亿。至2001年8月,宣称其总销售额超过10亿
● 2001年春节
碧桂花城公开发售,当年销售业绩12亿元
■ 员工印象
“相貌一般,气质颇佳”
近两日记者采访多名顺德碧桂园员工,其中一名设计院中层曾多次目睹二女,称其相貌一般,气质颇佳。
4月27日晚6时30分,黄文斌(应本人要求化名)走出碧桂园集团设计大楼。“他很平易近人的!”谈起老板杨国强,这位在碧桂园工作了六年的工程师说。黄文斌在碧桂园集团属下的设计院工作已经六年。
黄文斌说,大约两年前,他第一次看到杨惠妍。当时,她陪着杨国强来设计院开会。黄文斌对她的印象很模糊,“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此后,她就经常跟着杨国强出现在设计院。有人分析,这可能是杨国强有意通过这种方式,培养杨惠妍。
在众人面前,杨惠妍保持低调,一般她都只是跟在父亲后面,静静地听,默默地看,很少发表意见。“设计的专业性很强,她毕竟还年轻,这方面懂的可能不是很多。”黄文斌分析说。
■ 邻居印象
“杨二女”是个谜
然而,即便在祖籍所在地,二女杨惠妍对广教村村民来说仍是一个谜。
该村一名杨姓老者,村民称呼其“堂叔”,其自称熟悉杨国强家,他说杨国强发家前一直是兰西生产队的农民。他说杨惠妍出生在旧宅。而与杨国强同条巷子的邻居说,杨家还有老宅,在搬到兰西街前,杨惠妍已经出生。
与杨家旧宅相距不到百米的地方是广教小学,在杨国强尚未搬离兰西街时,正是杨惠妍上小学的时间。广教小学一名老师告诉记者,该女正是在该校上的小学,而该校黄姓主任则说,杨惠妍是在北滘上的小学,但确认二女幼儿园是在广教幼儿园上的。
人类需要“造神”运动,股市有时就是那金手指。
2007年4月20日上午10时,香港股市的金手指倏地指向了顺德地产大鳄杨国强:来,你来做中国首富!是日,代号为“2007.HK”的“碧桂园”上市不到两分钟就升至7.21港元,全日最高价为7.35港元,较上市价升幅达37%,成交量为1,004,020千股,成交金额达72.26亿港元,居当日香港联交所普通股成交金额第一位。
然而实际情况是,杨国强并无心追逐“首富”名誉。在上市之前,或者说在2001年秋天,他把二女儿送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那一刻,似乎就做好了财富交接的准备。碧桂园集团70%的股权,最大股东和董事局成员的头衔,杨国强一并打包,送给了年仅25岁的杨惠妍。
在杨惠妍十几岁还是个中学生时,杨国强就带着她出席公司内的重要会议。杨惠妍显得很沉稳,基本上不做声,只是在旁边观察父亲是如何处理事务的。
首富无“故事”?
一位曾与杨国强过从甚密的前下属余海平(化名)对前老板的这一举动毫不意外。他说,老板是过过穷日子的人,所以他尊重钱,但是并不贪恋财富带来的虚名。他甚至分析说,那是杨国强对中国媒介热衷的“首富游戏”的一种反游戏:你们爱扒“首富”背后的故事,我就给你们创造一个没有故事可挖的“首富” ——对于拥有692亿港元身家的杨惠妍,无论用谷歌还是百度,人们所能得到的她的履历无非是三行以内的文字,而她的照片,从未在公众面前披露过,有网友形容“好像有FBI帮她保密过”。
记者采访多个与杨国强近身打过交道的人,他们都提到他性格中不拘一格、刚性的一面。譬如开会时,脱鞋、盘腿而坐的农民习气。
穿西装,脚上却穿一双吱吱作响的拖鞋。按他们的亲身体会,杨国强的这种习惯性举动一方面表明他对规则的轻蔑,另一方面也是在暗示外来文化轻易动摇不了他的权威。
他的权威,首先建立在对这块安身立命的土地的知根知底。他财富聚敛过程中的贵人在此,多年来不离不弃的事业拍档在此,他的动辄可以聚合的“子弟兵”建筑队也在此。十几年来,他只做地头蛇,不做过江龙,对于这个定力非凡的非典型“首富”来说,人气似乎首先是地气。需要提及的是,此次碧桂园上市也得到杨“顺德乡里”的大力支持,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和新世界发展主席郑裕彤,各掷10亿港元认购新股。分析人士认为,他们对杨国强的认可,也是引发68万香港投资者对“2007.HK”抢购风潮的滥觞。
大哥是引路人
尽管已将股权转让给女儿,但在碧桂园香港上市的当天,久未露面于公共场合的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还是作为主角出现了。
24岁之前,杨国强的人生履历大致可以用5个字概括:农家穷小子。
他出生时,上边已有2个姐姐和3个哥哥。1978年,杨国强进了北滘公社房管所任施工员。6年后升任区建筑队队长。到1989年,杨是镇政府旗下建筑公司——北滘建筑工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经理。
在这个11年中,杨国强实现了事业上的第一次角色跃进:由一个普通的农家穷小子,变成了一个专业能力和地位兼具的技术型干部。而他的人生角色也在此期间完成蜕变,他成为三个女儿的父亲,但也遭受了人生历程中最早的一次大困厄:作为一个月薪过百的施工员,当大女儿持续发烧时,他无钱医治,以至于影响了女儿的智力。
熟悉杨家族的人说,大哥杨国华是杨国强这期间的引路人。杨国华不仅教他成本核算等技术活,更重要的是教他提升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帮他建立人脉。“没有杨国华就没有杨国强。”曾在北滘镇办
报多年的李先生评介说。这也可以从2002年杨国强捐资兴办国华纪念中学一事看出这种联系。当时,杨国华已辞世数年。
做了建筑工程公司经理的杨国强显然迅速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百万级)。这也有史可证:在担任经理4年后,即1993年,杨国强和杨贰珠等拍档竟能出资3395万元,收购北滘建筑工程公司,正式开始了私营化运作(MBO概念当时还没传递到中国企业界)。庙还是那座庙,方丈变成了老板——按当时的流行称谓,杨国强从此成了“Boss杨”。
找对王志纲
1993年,事业上一路顺风顺水的杨国强首遭危机。当年杨国强的建筑公司还不强悍。他们已经为顺德三和物业发展公司带资建造了近4000套别墅,房子盖好了,没人来买,而事后看来,开发商原本无心卖房。毋庸置疑,当时的三和公司也只是以炒家心态拿下了顺德和番禺交接处的1000多亩“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土地。
所以,1993年下半年,中央针对股市和房市的泡沫进行调控挤压,银行被勒令与自办房地产企业脱钩。这种情况下,投资逾亿的“碧桂园”项目也基本面临死火状态。
因此,当杨国强向开发商索要工程所垫费用时,三和股东们最终答应以变通的方式,让杨国强销售已经盖好的别墅,以销售收入核销建筑成本。
由造房者变成卖房者,杨国强和他的建筑队看起来无辜,也缺乏准备。
后来的事通过《谋事在人——王志纲策划实录》一书都知道了。
1993年10月某天,经人推荐,杨国强请来了新华社记者人称“记者王”的王志纲,初衷不过是想借后者的一支笔,为碧桂园项目鼓吹一番。然而,在王志纲一顿抢白之后,杨国强不仅不生气,反而当场拍板聘其为总策划。
很快,曾萌动于杨国强脑海里的以办学带动楼盘销售的想法变成了现实。王志纲的大手笔文案,以及对媒介势能的出色调动能力,使碧桂园学校短期之内,获得了与“可怕的顺德人”这个生猛概念关联密切的符号价值。在收取3亿多元教育储备金之后,1300名来自广东各地的先富者子弟成为碧桂园学校的首批 “贵族”培养对象,他们的老师,则是从全国各地的8000名应聘者中推选出来的最优秀者。
有了现金流,也有了学校这步活棋,再加上“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的远景提炼和高密度推广,碧桂园的楼盘销售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杠杆和支点。
1995年,杨国强和4个拍档利用三和公司原股东缺乏操盘信心的弱点,逼其摊牌,仅以8000万元的代价就拿下了碧桂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其中,杨国强占6成,其余4人各占1成。
“我与杨国强的合作,是财智双赢的结果。”在双方结束合作10年后,王志纲在朋友间某次小型聚会上如是评价。
杨老板“12门徒”
人们猜测随杨国强匆匆走来的人群中会有他的继承者杨惠妍,但经熟人辨认,此中并无一人是杨的亲属。
从广州碧桂园项目开始,杨国强批量引进外部职业经理人。譬如,负责广州碧桂园市场策划的经理,一次性就招聘了12人,8男4女,内部自称为杨老板的“12门徒”。12个经理彼此制约,职权上无分大小,且全部集中在一个会议室办公,同样一个问题,总是声音各异,在吵吵嚷嚷中收场。
据与杨国强共过事的人说,杨习惯于充当一个笑眯眯的仲裁者。
他喜欢看着这些不同性格的年轻人为了表现自己,而不惜相互攻击、自相残杀。在吵闹声中,合纵连横的好戏不时上演,但是这种议会模式的人才赛跑机制正是杨国强需要的。他隔三岔五地找人“倾解”,对被他赏识的人,会被请到他自家别墅的大泳池边。杨国强会给他们讲述自己的梦想。他小时候经常游泳的一条小河——碧江,现在就在大泳池的外边几十米处。杨国强说当时就希望在游累了的时候,有个地方躺下来休息,吃的喝的都不愁。20多年后,杨国强的梦想实现了。在顺德碧桂园的三、四期楼盘之中,杨国强特意让人修葺了一处人工沙滩——现在,据碧桂园的业主讲,这个沙滩基本上派不上用场。
“12门徒”最终去向各异。他们有的受不了那种被人操纵的感觉愤而出走,有的几进几出碧桂园,从杨国强身上学到了一些东西,然后再度告别。
用人而疑,疑人要用。边用边疑,边疑边用。这似乎不只是杨国强一个人的用人原则,所有家族企业老板在面临职业经理人的成长时,都存此心结。
二女盛大婚宴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杨国强对外没有隐瞒这一点传统家族意识。
为了迎合上市,设立总裁职位,杨国强请来的崔建波仍是他信任的圈子之内的人,资料显示,崔在下海之前,曾任职顺德区北滘镇镇
长数年。有碧桂园内部的人评价崔建波对于房地产是个外行,但外界猜测,也许这正是杨国强需要的搭档,两人可以取长补短,而在碧桂园之内,并不能出现另一个比他更懂房地产的权威。
而在崔建波之前的职业经理人,只要他在某个领域足够优秀而尚不强势,杨国强都会委派自己的几个侄子辈人物去当助理,杨的说法是:让他给你“拎包”。显然,在工作场合,“拎包”意味着助理有权对你如影随形。
如前文所述,对人才边信边疑的杨国强,最终选择把股份转交给留学归来的二女儿,这毫不意外。杨国强的表述是“反正100年以后也要交班,何不早一点交呢”。
至于杨国强对杨惠妍的着意培养到底始于何时,受访者之间也有分歧。一说,在杨惠妍十几岁还是个中学生时,杨国强就带着她出席公司内的重要会议。杨惠妍显得“很沉稳,基本上不做声,只是在旁边观察父亲是如何处理事务的。”而杨惠妍在美国读书时,也要自己打工以贴补不时之需。这种说法,似乎有拷贝李嘉诚培养两个儿子的版本之嫌。另一个受访者则明确告诉记者,他并没有在会议场合见到杨惠妍,但是在某些楼盘开盘仪式上,杨国强带她出席,倒是极有可能的。
杨国强交班而不交权,所以,某些媒介热衷报道杨惠妍取代张茵成为中国新首富的话题显得虚弱。实际上,对于年仅53岁、自认为“还很后生”的杨国强来说,在带领公司上市之后,还是会面临更多考验。作为碧桂园大步走向中国房市的陪考者,只能说年轻的、借助父亲的手成为中国新首富的杨惠妍拥有无限的可能。
有人评价,从目前看来,杨国强对女儿工作和生活的安排,都无愧于一个称职的父亲。2006年底,杨国强为杨惠妍在碧桂园大酒店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宴,新郎毕业于清华大学,也有留美经历,经人撮合,与杨惠妍喜结连理。据参与婚宴的某人士介绍,新郎的父亲是东北某省的副厅级干部,杨老板对女儿的这桩婚姻,“觉得非常有面子”。
产业传奇
● 1993年10月
杨国强聘新华社记者王志纲为总策划,“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的传播诉求问世
● 1995年
杨国强入主碧桂园,“学校+俱乐部+房产”模式已见雏形,通过收取“教育储备金”方式获现金约4亿元
● 1999年春节
广州碧桂园公开发售,10天成交房产2000套,三个月成交35万平方米
● 2000年5月1日
华南碧桂园开盘,当日销售1个亿。至2001年8月,宣称其总销售额超过10亿
● 2001年春节
碧桂花城公开发售,当年销售业绩12亿元
■ 员工印象
“相貌一般,气质颇佳”
近两日记者采访多名顺德碧桂园员工,其中一名设计院中层曾多次目睹二女,称其相貌一般,气质颇佳。
4月27日晚6时30分,黄文斌(应本人要求化名)走出碧桂园集团设计大楼。“他很平易近人的!”谈起老板杨国强,这位在碧桂园工作了六年的工程师说。黄文斌在碧桂园集团属下的设计院工作已经六年。
黄文斌说,大约两年前,他第一次看到杨惠妍。当时,她陪着杨国强来设计院开会。黄文斌对她的印象很模糊,“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此后,她就经常跟着杨国强出现在设计院。有人分析,这可能是杨国强有意通过这种方式,培养杨惠妍。
在众人面前,杨惠妍保持低调,一般她都只是跟在父亲后面,静静地听,默默地看,很少发表意见。“设计的专业性很强,她毕竟还年轻,这方面懂的可能不是很多。”黄文斌分析说。
■ 邻居印象
“杨二女”是个谜
然而,即便在祖籍所在地,二女杨惠妍对广教村村民来说仍是一个谜。
该村一名杨姓老者,村民称呼其“堂叔”,其自称熟悉杨国强家,他说杨国强发家前一直是兰西生产队的农民。他说杨惠妍出生在旧宅。而与杨国强同条巷子的邻居说,杨家还有老宅,在搬到兰西街前,杨惠妍已经出生。
与杨家旧宅相距不到百米的地方是广教小学,在杨国强尚未搬离兰西街时,正是杨惠妍上小学的时间。广教小学一名老师告诉记者,该女正是在该校上的小学,而该校黄姓主任则说,杨惠妍是在北滘上的小学,但确认二女幼儿园是在广教幼儿园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