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生活世态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您做何感想?《挟尸要价》全票夺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大奖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新网   发布者:综合编辑
热度156票  浏览1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8月27日 18:53
  镜头背后的故事回顾:

  来自南方周末的报道: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3名大学生何东旭、方招、陈及时为救两名落水少年,献出了宝贵生命。令人心寒的是,在英雄遗体打捞时,面对同学们的“跪求”,个体打捞者不仅不为所动,而且挟尸要价,一共收取了3.6万元的捞尸费!

  在年轻的学生们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感动中国之时,“挟尸谈价”的捞尸人和“见死不救

  ”的渔民也顿成千夫所指。

  然而当天,真实的情况是什么?都有谁参与了当天下午对溺水大学生的救援?渔民是否拒绝救人?在打捞遗体的过程中,“挟尸谈价”的真实过程又是如何?

  诸多事实极具争议又有待澄清。
据拍摄者注:打捞船赶到后,船主陈某(船头着白色衬衫者)把打捞上来的一名大学生遗体用绳子绑住,以索要更高的捞尸费

  一张照片:“手牵绑尸绳谈价”

  10月24日下午4点05分,荆州捞尸人王守海将第二具大学生遗体打捞出水。溺亡者是湖北长江大学学生方招。

  当时王守海立在船头,一手拉着一根尼龙绳,绳子的尽头是一把钩子,跟钩住的那具年轻的遗体一起隐没在水面下。王守海的背后是捞尸队的一名同伴,他同样拉着一条绳子,系住遗体的手腕。捞尸的小船在缓缓地靠向岸边。岸上等待着的,是溺水者陷于绝望和惊慌中的同学们。

  这一画面被赶到的记者拍下,数天后辅以“捞尸人手牵绑尸绳谈价”的报道刊出,之前网络上已风传“渔民不救活人只捞死人赚钱”的网帖。当地捞尸人和渔民成为众多网友的批判对象。

  疑团一:有没有“见死不救”

  10月24日14点,从江对面的埠河镇过来卖鱼的陈选德、陈恒云正在渔船上睡觉。

  23日晚,他们打了一夜的鱼。早上天亮,便开船到宝塔湾卖鱼。遇到大学生求救之前,陈选德他们的鱼大部分已经出售了,盼着天黑前,剩下的鱼也能顺利卖完。两人正在自己的船上补昨晚的觉呢。

  事发当天(10月24日)下午,当三名救人的大学生在水中失踪后,周围的同学们就开始四处求救。“几个女生就像疯了一样。给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下跪。求对方下水救人。”冬泳队员韩德元回忆。

  学生高阳在第一时间分别向110、119以及120拨打了求助电话。但包括海事局、长江水上公安局、长江航运警方,都来看了看就走了,他们都没有“专业设备”,“干不了打捞的事”。

  学生们又去央求江边的渔民陈选德和陈恒云。当时,这两个渔民因打了一夜的鱼,正在自己的船上补昨晚的觉呢。“我们只能救水上的。”陈选德说,“捞水下的,我们没有设备。有设备也不能捞。”

  在面对记者时,没什么文化的两位渔民要解释当天的困境显得非常费力。他们翻来覆去申辩的重点:一个腰有伤,年纪大了,不敢下水。一个根本不会游泳;那么冷的天,5分钟人已经“没了”;他们没有下水捞尸体的权利。

  不难想象,在当时绝望混乱交织的情况下,面对激动的女生们,陈选德和陈恒云多么难以解释清楚。在被渔民拒绝后,女生们喊着“你们不救我们自己救”,便要往江水里冲,但被人拦了下来。

  冷酷的现实是,在短短的5分钟之后,方招、陈及时和何东旭沉入冰冷的江底,“救人”已经失去了意义,按照常年行走江边的渔民和冬泳队员的理解,这时候救援已经转变为“打捞”了。

  疑团二:有没有“牵尸谈价”

  “三具尸体,都是我捞上来的。”荆州捞尸人王守海回忆说,“第一具穿的红衣服,第二具是白衣服,第三具是蓝衣服。”“红衣服”是陈及时,“白衣服”是方招,“蓝衣服”是何东旭。

  事发当天下午两点半,捞尸人王守海接到同村陈兴的电话,说宝塔湾有尸体捞。王守海带上了自己的钩子。系在一条长长的尼龙绳上的钩子,以前用来在长江里捞中华鲟这样的大型鱼类;大鱼很早以前就没有了,钩子现在只用来捞尸体。

  打捞三具尸体,捞尸人王守海赚到了530元钱。捞尸队的老板陈波给了8个捞尸人一共4000块钱。

  此前,捞尸队老板陈波跟赶到现场的长江大学老师在沙洲上的阳伞下面“谈了”价格。长江大学的老师回忆,“实际上没什么谈的空间”,江面上打捞尸体的价格是“定价”,“谈价”很快就结束了。一具尸体1.2万元,先交钱,后打捞。

  老师和学生们身上带的现钱不多,一共凑了4000块,先交给了陈波,在得到陈波允许后,王守海们开始了搜寻。“红衣服”陈及时的遗体在3点半左右出水。又半个小时后,“白衣服”方招也被找到。

  那幅流传于网络的照片正是在此时被拍下,王守海立在船头,带着方招的遗体向岸边靠拢。没有一个当天的学生能够回忆证实,执行打捞任务的捞尸人曾经在那一刻“手牵绑尸绳与学生谈价钱”。

  但王守海不知道的是,在他背后沙洲上的阳伞下面,捞尸队老板陈波已经跟长江大学的师生们产生了争执。在最初的4000块钱之后,剩余的3.2万块钱还没有拿来,陈波不干了,按照“讲好的规矩”,要拿到现钱才干活儿。

  看不到钱,陈波给船上的王守海打了一个电话,让他停下来。在把方招的遗体放到岸边后,王守海们驾船退到了沙洲边上,他们蹲在船上抽烟,等着老板陈波的下一个指示。

  打捞工作就此停顿。半个小时后,钱送到了,陈波下令,王守海们再次开始搜寻。5点,“蓝衣服”何东旭,最后一具遗体,终于被打捞上岸。

  据王守海介绍,陈波的“荆州市长江水上打捞有限公司”控制着长江荆州段所有的尸体打捞。通常,都是陈波通知他的哥哥陈兴,再由陈兴负责找人手、找设备。“打捞公司没有船也没有钩子,但是陈波有关系。”王守海说。

  一具尸体可以带来1.2万元以上的收入。捞尸队老板陈波和救人的冬泳队曾多次发生纠纷。据保持着冬泳救人纪录的队员柯利沙说,陈波曾警告他:你不要断我财路。

  而陈选德、陈恒云以及其他多名渔民均告诉记者,陈波曾警告他们,不许捞荆州段的尸体,否则,“砸你们的船,烧你们的网”。他们顺从地从不参与打捞尸体。

  校方证实:渔船参与了救人行动

  事发当天下午3点半,在第一具遗体出水后,渔民陈选德、陈恒云驱船回到了埠河的家中。他们不知道的是,“见死不救”和“只捞死人不救活人”的恶名已落到了自己身上。

  10月28日下午,陈选德和妻子再次开着他们破旧的渔船来到宝塔湾卖鱼。“船刚靠岸,几个人从岸边冲到渔船上,我脸上就挨了三巴掌。”70岁的陈选德说。随后,渔网被拉到岸上,他老伴则紧紧地护住渔网。惊恐中,陈选德已经忘了申辩。事实上,他根本没弄清楚到底出了什么事。直到听见有人骂:“你这个见死不救的,还敢来荆州卖鱼!”

  “我看到渔民们用竹竿帮我的同学了。”大学生李立科证实。李立科的说法与韩德元的说法形成了印证。“渔船的老板确实拉了我们一把。”而长江大学宣传部的消息称,事后,收集学生们的信息证实,当时有6人是从渔船上上岸的。渔船确实参与了救人行动。



  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颁奖盛典18日晚在此间隆重上演,共颁出9类40个奖项以及3个年度大奖。

  获奖作品中,崔峻的《揪心》获日常生活新闻类单幅金奖,夏世焱的《垃圾焚心》获自然及环保新闻类单幅金奖,柴程的《中央电视台新址配楼着火》获突发新闻类单幅金奖,郑敏的《上海滩红得发紫的活宝——周立波!》获文化及艺术新闻类单幅金奖。孙晓青的《玉树不哭》获得玉树地震-“抗震救灾”类特殊贡献奖,秦楼的《温家宝总理视察灾区》摘得特别奖,彭年的《守护》获得金奖。金石的《窝棚》获年度杰出图片专题奖,新京报摄影记者李强获年度杰出记者奖,一幅揭露社会公德缺失的作品《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了本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成为颁奖典礼上的焦点。

  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年度新闻图片评选活动是中国新闻摄影界最具学术性和权威性的年度赛事,已连续举办了十八届,被业内誉为中国的“荷赛”。

  据悉,2009年度“金镜头”新闻摄影评选共收到2000多位参赛作者选送的22800余幅作品,参赛作者人数、参评作品数量均创历史之最。这些获奖作品真实记录和反映了该年度中国和世界发生的热点新闻、重大事件以及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18日晚的颁奖盛典上,这些震撼人心的获奖作品一一呈现,获奖的百余位摄影记者们纷纷登台接受他们摄影生涯中的崇高荣誉,并现场讲述他们在摄影路上的酸甜苦辣以及获奖作品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颁奖典礼组委会执行秘书长霍玮表示,青岛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为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颁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自2010年起,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颁奖典礼将永久落户青岛。希望今后以青岛为依托,将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颁奖典礼办成中国新闻摄影的“奥斯卡”。
TAG: 挟尸要价
搜索
顶:9 踩:10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51 (53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1.51 (37次打分)
【已经有47人表态】
8票
感动
4票
震惊
1票
4票
路过
6票
高兴
7票
同情
5票
难过
6票
无聊
3票
愤怒
3票
搞笑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