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招来杨振宁却埋没袁隆平 优待海归惹争议
全球都在抢人才,中国政府也向高层次留学人才招手,为“海归”(海外回归人士)回国工作打开绿色通道。不过,当局给予海归及其子女的种种优惠措施却引发特权争议,舆论也呼喊,在积极招回“杨振宁”时,要警惕埋没“袁隆平”那样土生土长的人才。
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事部、教育部等16个部门日前联合下发的一份通知显示,回国工作的高层次留学人才将不受编制、户籍和工资总额等限制,并要优先安排其配偶就业;其子女如参加高中升学考试和高考,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报酬也应与其本人能力、业绩、贡献挂钩。
按照中国官方文件的定义,“高层次留学人才”指的是在海外各领域取得显著成绩,国内急需的高级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及拥有开发前景的专利、发明或专有技术的人才。这些“海不归”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所急需的骨干,他们不回国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前不久,中国社科院的报告就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海外留学的中国人当中,有三分之二选择不回国。从2002年后,中国每年留学人数超过10万,但选择学成回国的只有两三万。在海外的中国专业人才超过30万人,许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
为招揽高级海归回游,中国政府正设法为他们解决工作待遇、生活、子女教育等各方面的后顾之忧。不过,新政策所赋予海归子女在升学上的方便,却招致舆论抨击为“特权”。据报道,新浪网为吸引海归的政策展开调查,有近70%的读者持反对意见。舆论也指,为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回归,而损害了平等就业、平等升学的价值观念,不利于和谐社会。
红网一篇题为“吸引‘海龟’归巢,公平环境比特权重要”的文章称:“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特权”现象非常反感,呼唤一个公正公平的竞争平台,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是民心所向。……因此,吸引海外留学人才的回归,力求要避免这种照顾了一部分却剥夺另外一部分人平等竞争权利的做法。否则,有失公允,将会寒了更多的人心。”
《新京报》一投稿文章也指:“我们很难保证海归子女的特权不会被既得利益者泛化和盗用,进而使越来越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丧失平等竞争的机会。这将是后果十分严重的事情。”
人民网一文章则感叹:“现在为了多招回几个“杨振宁”式的高层次留学人才,却让一些无辜孩子来为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埋单”,就有可能埋没一些未来的“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不过,有评论指出,人力资本的衡量,是一分价钱一分货,这是市场规律,不应以公平为名反对海归享政策优惠。而单以“编制指标、工资户籍、子女入学”等优惠措施吸引人才其实还不足够,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个充分尊重人才、善待人才,确保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人尽其才”的人文和社会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