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贴:“国学大师”季羡林开口前应看简化字历史
究竟什么是简,什么是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被媒体尊为“国学大师”的季羡林先生,请看下面的话: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简化字,在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范围,数量大大增多。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
1922年,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上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它提出的八种简化汉字的方法,实际上也就是现行简体字的产生依据,影响深远。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国语筹备委员会编订的《国音常用字汇》,收入不少简体字,并指出:“现在应该把它(简体字)推行,使书写处于约易。”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体研究会发表《简体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个。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制《常用简体字登记表》。(《江南时报》 (2005年06月02日 第二十八版))
=======================
附:季羡林老人谈国学
2009-02-02 老愚BLOG
昨天下午,去301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老人精神健旺,妙语连珠。在谈及国学普及时,他说了一番意见。
一、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汉字起了巨大的作用。读古文必须读繁体字,中国文化的信息都在那里面;
二、汉字简化及拼音化是歧途,祖先用了几千年都没感到不方便,为何到我们手里就抛弃了?追求效率不是简化字的理由。越南文字拼音化之后,头戴帽子,脚穿鞋子,很滑稽。季先生着重谈到当年简化汉字时,把“皇后”的后与“以后”的“后”弄成一个字所带来的遗憾;
二、古文今译是毁灭中华文化的方式,必须读原文,加注释即可;
三、“振兴国学,必须从娃娃抓起。”老人特别指出,给成人讲的国学与给娃娃讲的应该不同,得用心思编教材。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简化字,在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范围,数量大大增多。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
1922年,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上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它提出的八种简化汉字的方法,实际上也就是现行简体字的产生依据,影响深远。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国语筹备委员会编订的《国音常用字汇》,收入不少简体字,并指出:“现在应该把它(简体字)推行,使书写处于约易。”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体研究会发表《简体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个。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制《常用简体字登记表》。(《江南时报》 (2005年06月02日 第二十八版))
=======================
附:季羡林老人谈国学
2009-02-02 老愚BLOG
昨天下午,去301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老人精神健旺,妙语连珠。在谈及国学普及时,他说了一番意见。
一、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汉字起了巨大的作用。读古文必须读繁体字,中国文化的信息都在那里面;
二、汉字简化及拼音化是歧途,祖先用了几千年都没感到不方便,为何到我们手里就抛弃了?追求效率不是简化字的理由。越南文字拼音化之后,头戴帽子,脚穿鞋子,很滑稽。季先生着重谈到当年简化汉字时,把“皇后”的后与“以后”的“后”弄成一个字所带来的遗憾;
二、古文今译是毁灭中华文化的方式,必须读原文,加注释即可;
三、“振兴国学,必须从娃娃抓起。”老人特别指出,给成人讲的国学与给娃娃讲的应该不同,得用心思编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