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崩溃与高速增长
发展应该是一件好事情,但发展如果到了失控的状态,它就成了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这就像在路上碰到一头脱缰狂奔的马一样,对过路人而言意味着恐惧;高速前进的火车在失控下意味着灾难就在前面。同样道理,经济在失控下的高速增长离崩溃又会有多远呢?
中国今年上半年呈2位数的GDP增长率(10.9%)令世界瞠目结舌,尤其这个创十年之高的增长率是在中国政府从去年就开始持续实施宏观调控,加强推行"适度经济增长"政策下而取得的,这种与政策预期相反的经济增长效果的确是"不可思议",让人感觉政策的失败,经济增长完全摆脱了政府的控制,自行狂奔。这种失控下的高速增长对推行"适度经济增长"的中国政府的确是讽刺多过褒扬。
政府希望有一个适度的经济增长,最好GDP增长率能在8%左右,统计局作为政府的一部分,当然也不例外。这种政策预期在增长率异常高的情况下,统计局理所当然会想尽办法把增长率的数字往低调拉。所以我们完全有政治方面的理由去猜测怀疑10.9%的增长率是一个缩水的数字,而实际的增长率会远比统计局宣布的要高,至少在15%以上,甚至达到20%。这种缩水猜测可进一步从分析公开的统计数字而加深。
我们知道,GDP是投资、国内消费与净出口之和,其增长率也是这三者增长率的加权平均。今年1-6月份,国内(社会)消费总额为36448亿元,增长13.3%;固定投资完成总额为(1-5月份)25443亿元,增长29.6%;净出口为614亿美元,约相当为4912亿元人民币,增长23.4%。如果我们按保守估算,把1-5月份的固定资产作为1-6月份的投资额计算,则光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率就为11.3%。另外,国内消费的拉动率为7.3%,净出口的拉动率为1.7%,三者相加则为GDP的增长率20.3%。显然,从公开资料推算的GDP增长率远远高于公布的10.9%。
从理论上讲,公布的GDP增长率应该是经得起各种检验与推敲的,它应非常接近用其他公开数据去推算所得出的结果。如果两者不一样,尤其是两者相差甚远,在将近一倍之差的情况下,只能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统计局的专业能力太差,公开的数据与公布的结果自相矛盾。另外是统计局迫于政治与专业的一种综合考虑,只能玩"表里不一"的游戏,把真情包在谎言里,让人们自己去发掘、去感悟。如果后一种解释成立的话,中国政府也就太没有面子了,"适度增长"的经济政策是怎么执行的,宏观调控怎么会把经济调控得那么"火烫",中国经济简直就是成了一头狂奔的野牛。
经济失控也许是政府在政策执行方面一种无奈的结果。比如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控制投资。结果,今年上半年投资速度不但没减缓,反而一口气增长了29.6%,而这些增长主要是由工业投资所推动,占了整个投资的80%。而能源部门则是工业投资中增长最高的领域,煤炭投资增加45%、石油天然气增加30%、电力增加16%。能源是中国经济的瓶颈,行政调控无法触及到这块领域。
对能源领域的高投资是由能源供需关系的紧张所导致,而能源供应紧张很大程度又是受外贸需求的持续高增长所影响。外贸出口需求的高增长主要是由于国际生产转移到中国及西方的良好宏观经济走势所带动。在人民币汇率未开放的情况下,调升国内利率很难取得抑制出口的作用。所以中央政府出台诸多宏观调控措施,可能会抑制了进口市场,但对出口却无任何效用。
另外,在消费增长中,增长率最高的是汽车,增长率为27.7%,其次为金银珠宝,增长率为24.6%,然后是建筑装潢,增长率为24.4%。这三者都是富人或高薪群体的消费,提升利率对这个消费群体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相反,对背上房贷的低薪阶层,提高利息倒会削弱他们的消费能力。显然,提利率这一货币政策起到加大贫富差距的作用,为创造"和谐社会"帮了倒忙。
综上所述,即要发展,又要适度,政府这一宏观调控政策具有双重目标,而这双重目标又是相互矛盾的,这种矛盾使政府在执行政策时左右为难,你说要经济适度增长,减缓投资,但却拼命发展能源,同时还要依靠发展工业去保持就业;你说要抑制过度出口,但汇率却无法对利率上升作出货币升值的反应,达到提高出口成本的作用;你说要提高利息,冷却房地产和消费市场,但却无意中打击了底薪阶层,扩大了贫富差距,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帮了倒忙。所以,在宏观政策中,其双重目标的矛盾性是造成政府对经济增长失控的根本原因,在这种双重目标的矛盾下,政府不敢下狠劲出猛力去控制经济。如果让这种具有矛盾的政策继续延用的话,政府又不准备"放血"付出代价或通过"硬着陆"去迅速控制经济的话,一头失控狂奔的野牛在倒下之前又能跑多远呢?
中国今年上半年呈2位数的GDP增长率(10.9%)令世界瞠目结舌,尤其这个创十年之高的增长率是在中国政府从去年就开始持续实施宏观调控,加强推行"适度经济增长"政策下而取得的,这种与政策预期相反的经济增长效果的确是"不可思议",让人感觉政策的失败,经济增长完全摆脱了政府的控制,自行狂奔。这种失控下的高速增长对推行"适度经济增长"的中国政府的确是讽刺多过褒扬。
政府希望有一个适度的经济增长,最好GDP增长率能在8%左右,统计局作为政府的一部分,当然也不例外。这种政策预期在增长率异常高的情况下,统计局理所当然会想尽办法把增长率的数字往低调拉。所以我们完全有政治方面的理由去猜测怀疑10.9%的增长率是一个缩水的数字,而实际的增长率会远比统计局宣布的要高,至少在15%以上,甚至达到20%。这种缩水猜测可进一步从分析公开的统计数字而加深。
我们知道,GDP是投资、国内消费与净出口之和,其增长率也是这三者增长率的加权平均。今年1-6月份,国内(社会)消费总额为36448亿元,增长13.3%;固定投资完成总额为(1-5月份)25443亿元,增长29.6%;净出口为614亿美元,约相当为4912亿元人民币,增长23.4%。如果我们按保守估算,把1-5月份的固定资产作为1-6月份的投资额计算,则光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率就为11.3%。另外,国内消费的拉动率为7.3%,净出口的拉动率为1.7%,三者相加则为GDP的增长率20.3%。显然,从公开资料推算的GDP增长率远远高于公布的10.9%。
从理论上讲,公布的GDP增长率应该是经得起各种检验与推敲的,它应非常接近用其他公开数据去推算所得出的结果。如果两者不一样,尤其是两者相差甚远,在将近一倍之差的情况下,只能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统计局的专业能力太差,公开的数据与公布的结果自相矛盾。另外是统计局迫于政治与专业的一种综合考虑,只能玩"表里不一"的游戏,把真情包在谎言里,让人们自己去发掘、去感悟。如果后一种解释成立的话,中国政府也就太没有面子了,"适度增长"的经济政策是怎么执行的,宏观调控怎么会把经济调控得那么"火烫",中国经济简直就是成了一头狂奔的野牛。
经济失控也许是政府在政策执行方面一种无奈的结果。比如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控制投资。结果,今年上半年投资速度不但没减缓,反而一口气增长了29.6%,而这些增长主要是由工业投资所推动,占了整个投资的80%。而能源部门则是工业投资中增长最高的领域,煤炭投资增加45%、石油天然气增加30%、电力增加16%。能源是中国经济的瓶颈,行政调控无法触及到这块领域。
对能源领域的高投资是由能源供需关系的紧张所导致,而能源供应紧张很大程度又是受外贸需求的持续高增长所影响。外贸出口需求的高增长主要是由于国际生产转移到中国及西方的良好宏观经济走势所带动。在人民币汇率未开放的情况下,调升国内利率很难取得抑制出口的作用。所以中央政府出台诸多宏观调控措施,可能会抑制了进口市场,但对出口却无任何效用。
另外,在消费增长中,增长率最高的是汽车,增长率为27.7%,其次为金银珠宝,增长率为24.6%,然后是建筑装潢,增长率为24.4%。这三者都是富人或高薪群体的消费,提升利率对这个消费群体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相反,对背上房贷的低薪阶层,提高利息倒会削弱他们的消费能力。显然,提利率这一货币政策起到加大贫富差距的作用,为创造"和谐社会"帮了倒忙。
综上所述,即要发展,又要适度,政府这一宏观调控政策具有双重目标,而这双重目标又是相互矛盾的,这种矛盾使政府在执行政策时左右为难,你说要经济适度增长,减缓投资,但却拼命发展能源,同时还要依靠发展工业去保持就业;你说要抑制过度出口,但汇率却无法对利率上升作出货币升值的反应,达到提高出口成本的作用;你说要提高利息,冷却房地产和消费市场,但却无意中打击了底薪阶层,扩大了贫富差距,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帮了倒忙。所以,在宏观政策中,其双重目标的矛盾性是造成政府对经济增长失控的根本原因,在这种双重目标的矛盾下,政府不敢下狠劲出猛力去控制经济。如果让这种具有矛盾的政策继续延用的话,政府又不准备"放血"付出代价或通过"硬着陆"去迅速控制经济的话,一头失控狂奔的野牛在倒下之前又能跑多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