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潜艇机密情报外泄 “流向中国”说疑窦重重
据日本共同社8月23日报道,东京警视厅目前正在对一家日本贸易公司前社长展开侦察,称其涉嫌将日本潜艇的技术资料外泄,且“可能流向中国”。然而,情报观察家却认为,从日本方面目前透露的情况来看,所谓“潜艇机密流向中国”的说法根本不靠谱。
日本“潜艇机密”外泄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东京警视厅公安部日前对防卫省技术研究总部一名技术干部和一家贸易公司前社长的家进行了搜查,结果从其中一人家中搜出了“疑为”“中国方面”要求前社长搜集机密情报的“书面资料”。
共同社声称,“书面资料”是在与前社长相关的地方被没收的。“书面资料”要求搜集的情报可能属于《日美相互防卫援助协定》附带的《保密法》所规定的“特别防卫机密”。
至于这位贸易公司前社长的身份与活动,日本方面认为这名前社长“可能认识”一些“中国军方人员”,并于 2001年12月与技术干部一起到北京与“中国官员”会面。此后,前社长按照“书面资料”的指示,向技术干部提出情报搜集要求。目前,东京公安部“怀疑” 前社长涉嫌违反《保密法》的“侦测、搜集罪”,目前正在展开调查。
“流向中国”说疑窦重重
然而,国际情报分析家与观察家却认为,东京警视厅和共同社的说法疑窦重重:
首先,共同社也承认,日本当局在2005年3月曾以盗窃嫌疑搜查其中一名嫌疑人、潜艇技术人员的住所,但因为证据不足而没有受到起诉。这至少说明所谓的“潜艇机密”外泄说法就没有任何的依据。
其次,共同社又报道称,日本共有17艘潜艇,其中7艘是最新的“亲潮”级潜艇,在潜航深度、静音和声纳侦察等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分析认为,这些资料“最有可能”被窃取。至于这样怀疑的依据,共同社报道称,中国潜艇的静音与隐身能力已经引起美国方面的警惕。近年来由于强调科技强军,中国潜艇的隐形能力得以大幅提高。由于开发出一种“艇用外壳表面仿鲨鱼皮技术”,采用仿生学原理制造类似鲨鱼皮结构的消音瓦,使得中国的新型潜艇不但能显着吸收潜艇自身产生的噪音,还能吸收和消弱敌方的声纳探测声波,从而在潜艇隐形领域可与美、英、俄等国一较高下。对于中国潜艇的进步,美国《海军军事学院评论》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中国海军新型核潜艇的文章,文章的作者安德鲁·埃里克森认为,中国潜艇性能的提高“是中国一直自行努力的结果”。
再有,日本警方的说法和报道通篇充斥着“可能”“怀疑”的词句。在没有任何的确切信息之前,让媒体对外发布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
与中日加强军事交流背道而驶
另外,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与中日正在加强的军事交流完全背道而驶。
中国国防部8月23日通过新华社发布消息称,受日本防卫相小池百合子的邀请,国防部长曹刚川将从8月29日至9月6日对日本及菲律宾进行友好访问。这将是中国国防部长9年来首次访问日本,预计防长会谈将就早日实现日本海上自卫队与中国海军舰队的互访等问题交换意见。
共同社报道,据北京的日本大使馆透露,这次访问为期5天,曹刚川将在日本逗留至9月2日,随后将转访菲律宾。至此,因日本前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而中断的日中防务交流将正式恢复。
据悉,双方正为30日举行两国防长会谈而作调整。中国国防部表示,此次访日的目的是为加深中日两国在国防方面的交流与相互信赖。
分析人士认为,本次防长会谈,中日双方将就早日实现日本海上自卫队与中国海军舰队的互访,以及创设防卫部门之间的热线进行意见交换。据悉,日本将在会谈中要求中国提高有关战备开支和战力的信息透明度。
据报道,日中两国防长的上次会谈是2003年9月,当时日本防卫厅长官石破茂访问了中国。这是自1998年2月时任中国国防部长迟浩田访问日本后,中国防长第一次访问日本。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06年10月在访华时与中国方面就加强两国防务交流达成了一致,今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日期间,中国方面提议国防部长曹刚川于秋天访日。
中日之间的军事交流时断时续,并且一直处于低层面。1972年中日建交两年后,两国于1974年互设武官处,军事交流也随之展开。但鲜为人知的是,中日军事交流同政治交流一样,一直通过官方民间等多种渠道进行。
中日防卫首脑互访开始于1978年,这一年11月,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在访美途中顺带访问日本,开启了两国高层军事往来的大门。1989年6月后,日本追随西方制裁中国的政策,单方面中断了同中国的军事交流。
1995年日本参联会主席西元彻访华,双方的军方高层交往得以重新启动。2004年4月,日本航空自卫队幕僚长访华;2004年10月,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访问日本;2005年3月,防卫厅事务次长访问中国。
在军事高层的推动下,两国开拓了一系列的军事交流渠道:一是中国国防大学和日本防卫研究所互相派遣学员到对方国家留学和进修,这项活动从2003年开始,双方每年都互派留学生;二是日本防卫医科大学专家与中国同行进行交流,属于学术研讨性质;此外,还有一些民间形式的交流。
共同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也为中日军事交流提供了机会。1992年9月和10月,中日分别派遣工兵部队参加柬埔寨的维和活动。期间,两国维和人员曾开展多方面的交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今后,还计划在交流信息、培训干部上,加强协调合作。
日本“潜艇机密”外泄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东京警视厅公安部日前对防卫省技术研究总部一名技术干部和一家贸易公司前社长的家进行了搜查,结果从其中一人家中搜出了“疑为”“中国方面”要求前社长搜集机密情报的“书面资料”。
共同社声称,“书面资料”是在与前社长相关的地方被没收的。“书面资料”要求搜集的情报可能属于《日美相互防卫援助协定》附带的《保密法》所规定的“特别防卫机密”。
至于这位贸易公司前社长的身份与活动,日本方面认为这名前社长“可能认识”一些“中国军方人员”,并于 2001年12月与技术干部一起到北京与“中国官员”会面。此后,前社长按照“书面资料”的指示,向技术干部提出情报搜集要求。目前,东京公安部“怀疑” 前社长涉嫌违反《保密法》的“侦测、搜集罪”,目前正在展开调查。
“流向中国”说疑窦重重
然而,国际情报分析家与观察家却认为,东京警视厅和共同社的说法疑窦重重:
首先,共同社也承认,日本当局在2005年3月曾以盗窃嫌疑搜查其中一名嫌疑人、潜艇技术人员的住所,但因为证据不足而没有受到起诉。这至少说明所谓的“潜艇机密”外泄说法就没有任何的依据。
其次,共同社又报道称,日本共有17艘潜艇,其中7艘是最新的“亲潮”级潜艇,在潜航深度、静音和声纳侦察等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分析认为,这些资料“最有可能”被窃取。至于这样怀疑的依据,共同社报道称,中国潜艇的静音与隐身能力已经引起美国方面的警惕。近年来由于强调科技强军,中国潜艇的隐形能力得以大幅提高。由于开发出一种“艇用外壳表面仿鲨鱼皮技术”,采用仿生学原理制造类似鲨鱼皮结构的消音瓦,使得中国的新型潜艇不但能显着吸收潜艇自身产生的噪音,还能吸收和消弱敌方的声纳探测声波,从而在潜艇隐形领域可与美、英、俄等国一较高下。对于中国潜艇的进步,美国《海军军事学院评论》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中国海军新型核潜艇的文章,文章的作者安德鲁·埃里克森认为,中国潜艇性能的提高“是中国一直自行努力的结果”。
再有,日本警方的说法和报道通篇充斥着“可能”“怀疑”的词句。在没有任何的确切信息之前,让媒体对外发布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
与中日加强军事交流背道而驶
另外,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与中日正在加强的军事交流完全背道而驶。
中国国防部8月23日通过新华社发布消息称,受日本防卫相小池百合子的邀请,国防部长曹刚川将从8月29日至9月6日对日本及菲律宾进行友好访问。这将是中国国防部长9年来首次访问日本,预计防长会谈将就早日实现日本海上自卫队与中国海军舰队的互访等问题交换意见。
共同社报道,据北京的日本大使馆透露,这次访问为期5天,曹刚川将在日本逗留至9月2日,随后将转访菲律宾。至此,因日本前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而中断的日中防务交流将正式恢复。
据悉,双方正为30日举行两国防长会谈而作调整。中国国防部表示,此次访日的目的是为加深中日两国在国防方面的交流与相互信赖。
分析人士认为,本次防长会谈,中日双方将就早日实现日本海上自卫队与中国海军舰队的互访,以及创设防卫部门之间的热线进行意见交换。据悉,日本将在会谈中要求中国提高有关战备开支和战力的信息透明度。
据报道,日中两国防长的上次会谈是2003年9月,当时日本防卫厅长官石破茂访问了中国。这是自1998年2月时任中国国防部长迟浩田访问日本后,中国防长第一次访问日本。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06年10月在访华时与中国方面就加强两国防务交流达成了一致,今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日期间,中国方面提议国防部长曹刚川于秋天访日。
中日之间的军事交流时断时续,并且一直处于低层面。1972年中日建交两年后,两国于1974年互设武官处,军事交流也随之展开。但鲜为人知的是,中日军事交流同政治交流一样,一直通过官方民间等多种渠道进行。
中日防卫首脑互访开始于1978年,这一年11月,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在访美途中顺带访问日本,开启了两国高层军事往来的大门。1989年6月后,日本追随西方制裁中国的政策,单方面中断了同中国的军事交流。
1995年日本参联会主席西元彻访华,双方的军方高层交往得以重新启动。2004年4月,日本航空自卫队幕僚长访华;2004年10月,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访问日本;2005年3月,防卫厅事务次长访问中国。
在军事高层的推动下,两国开拓了一系列的军事交流渠道:一是中国国防大学和日本防卫研究所互相派遣学员到对方国家留学和进修,这项活动从2003年开始,双方每年都互派留学生;二是日本防卫医科大学专家与中国同行进行交流,属于学术研讨性质;此外,还有一些民间形式的交流。
共同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也为中日军事交流提供了机会。1992年9月和10月,中日分别派遣工兵部队参加柬埔寨的维和活动。期间,两国维和人员曾开展多方面的交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今后,还计划在交流信息、培训干部上,加强协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