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知识:歼10在任意状态下只要锁定目标 就可攻击
歼-10战斗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新一代战斗机,已批量装备部队。这种新型战机采用了数字电传操纵,配装了先进计算机控制系统,可进行全天候作战和实施远距离跟踪与精确打击,并且具备敌我识别和强大电子战功能,可与当代西方先进战机相抗衡。
歼 -10战机先进的空气动力外形,冲天而起的英姿,捕捉目标的机机器,喷发怒火的威力,游弋蓝天的潇洒,会让每一个航空人感到无比的自豪。歼-10飞机的研制历程,就像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中的一部史诗,充满了激情与拼搏,充满了压力与挑战,充满了挫折与进取……歼-10的研制试飞也是如此。当国产歼-10 战机翱翔于祖国的万里长空,成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力量时,出色完成该机试飞任务的试飞员们可以自豪地说:“在振兴民族航空工业。实现空军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的历程中,我们无愧于中国空军试飞员的神圣称谓!”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试飞员的足迹,去看一看歼-10试飞中的镜头吧!
艰巨的空中弹射试飞
为使歼-10飞机有可靠的空中救生保障,将进行风险巨大的空中弹射试飞。经过认真细致准备后,空中弹射试飞于2000年12月23日开始了。歼-10飞机救生系统的空中弹射试验要在水平、俯冲、滚转、俯冲拉起、倒飞、大速度等6种状态下进行,这样可以为飞行员提供最可靠的保证。优秀试飞员张旭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成为弹射试飞的主试飞员。他在试飞过程中的每次成功都将刷新中国航空救生弹射系统的记录。
半年的时间,张旭分别成功完成了“俯冲、滚转、俯冲拉起”三种状态下的弹射。2001年6月13日,他又向弹射中最险恶的状态——飞机在倒飞状态下的空中弹射禁区发起冲击。
为了使试验更有代表性,倒飞弹射将在2000米高度进行。而且不需要延时开伞。在弹射中,试飞员要在不到10秒的时间里完成几十个动作,何况还是在倒扣的状态,其难度可想而知。而真正让张旭担心的是,在倒飞状态下,飞机的供油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必须使用特制的倒飞油箱,其供油时间最多维持十几秒;如果出现发动机空中停车,将没有进行空中启动的余地,试飞员只有弃机跳伞,后果不堪设想。塔台上、机场上、靶场上,所有的人都在为张旭默默祝福。
上午9时30分,张旭操纵飞机180度滚转,进入“倒扣”状态,同时发出“打开摄像机”口令。座舱内,张旭已头向大地:座舱外,天空与大地在远方相接成一条直线,蓝绿分明。他迅速对正天地线,同时再次检查飞机高度、速度等,整个过程在不到2秒钟内完成。飞机后舱向下喷出一团耀眼夺目的火焰,巨大的反作用力使飞机在“倒扣”状态下产生上下几十米的落差颠簸。10秒钟后,张旭通过无线电得知弹射成功的喜讯。战鹰穿过涟漪如水的云层胜利返航。
金属的翅膀钢铁的心
迎着新世纪的曙光,中国航空科研试飞队伍的千军万马进驻古玉门关外的大漠戈壁。天空是试飞员的战场,那广袤深远的天空,即是一座丰富金矿,更是一个风险莫测的战场。在那里,大智大勇将与大风大浪一决高下,
试飞员必须有一颗钢铁打造的心,才能随时应对各种复杂恶劣的情况。戈壁大漠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当沙尘暴到来时,刚才还是蓝蓝的天,可一下子就变得乌云蔽日,飞沙走石、阴风凄厉,这种天气对于飞行是非常危险的。
2002 年8月23日,试飞员邹建国和周殿学驾歼-10双机起飞后不久,也就是16时20分,参谋周维突然发现北边跑道尽头的天空有些发暗,他马上将情况报告给指挥员,指挥员立即通知空中的飞机迅速返场。沙尘暴移动的很快,发现2分钟后北塔台那边已是灰蒙蒙的了。正在休息室的团长张景亭得知情况后;中上指挥室,因为他知道,如果飞机不能落地就必须赶往备降场,而飞机所带的油料已不多了,情况非常紧急。他和指挥员经过简短的商量后,镇定地指挥飞机返场。
“注意观察天气,沙尘移动较快,开加力耗油”指挥员发出指令。
“明白。”试飞员邹建国沉着地回答。邹建国是我军第一批双学士试飞员,他平时不爱吭声,但很动脑筋,处置试飞险情十分果断沉着。在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昆仑”航空发动机的定型试飞中,他一人就正确处置了14次空中停车的重大险情。
空中,两架歼-10飞机向机场飞驰而去,沙尘暴铺天盖地从飞机后面追了上来。机舱内,邹建国隐隐能听见沙尘暴夹杂着凄厉的呼啸声两名试飞员加大油门,飞机如离弦的利箭射向大地3分钟后,两架飞机一前一后相继落地当最后一架飞机的机轮刚触到跑道时,机场已被沙尘笼罩了。塔台上,人们吊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作为我国科研试飞领域的资深专家、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周自全副院长对歼-10试飞的意义有这么一段深刻的感言:“在试飞领域,任何一个新成果都不是天生的,它是全体参试人员共同奋斗的结果。每一名身处试飞一线的工作人员,都要有为国家负责,为部队负责的严肃态度,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不能有任何的松懈。如果说试飞工作有风险的话,那么我们不攻克而留给部队飞行员,我们又怎能对得起国家的重托。”
突破险关有胆识
作为一种新研制的飞机,歼-10在定型试飞过程中肯定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试飞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003 年11月24日,试飞员宫庆辉进行全载荷谱试飞,其高度6000米,飞行马赫数1.5,飞机载荷达到5.9。这时,宫庆辉听到飞机左翼出现异常响声,同时飞机被一股力量向右方掀去,一下子产生了60度的倾斜角,,此时,飞机操纵变得十分困难。宫庆辉一面向地面指挥员报告情况,一面使飞机逐渐降低高度。飞机缓慢地向机场驶去,宫庆辉牢牢握住驾驶杆。尽量保持飞机的稳定。当飞机安全着陆时,宫庆辉才发现厚厚的飞行服已被汗水湿透。事后查明,原来是飞机左侧升降副翼的铰链断裂,试飞员能驾机安全返场简直是一个奇迹。
2003年6月28日,试飞员们又经历了一次严峻考验。当天参加飞行的是团长张景亭、副参谋长徐勇凌、试飞员何斌斌,飞行指挥员是周殿学。试飞的3架飞机在起飞时,机场上空的气象条件很正常,风速3米/秒20分钟后,风速突增到 14.2米/秒,而该机只能抵御10米/秒以下的正侧风。塔台上的空气顿时紧张起来了
老天好像是开了个玩笑,机场周围10千米外全是净风区,无丝风,就是说大风只在机场上空肆虐。为了减轻飞机重量,防止起落架在降落时断裂,飞机在空中实施了紧急放油当时空中的云层已变的很厚,但地面的人仍能清楚地看见飞机放油时形成的“烟雾带”摄像师张虎林在地面进行摄像时,夹着沙子的风几乎把他掀翻。周殿学从容指挥,试飞员们在空中镇定自若。4分钟后,3架飞机鱼贯而下第架降落时风速是9.3米/秒,第二架是12米/秒,第三架风速已达到14米/秒,远远超过了飞机最大抗正侧风能力。试飞员们又次战胜了风险,同时也在实际中检验了飞机的抗正侧风能力,取得了宝贵的数据 火箭打靶见真功
歼-10飞机发射火箭弹的试飞任务要求试飞员既要有过硬的战术意识又要有丰富的打弹经验。因为火箭发射试验所产生的尾烟有可能造成飞机发动机“吞烟”和“ 喘振”,从而引发空中停车。作为单发飞机,一旦发动机在低空停车,试飞员就只能跳伞。本来许多试验应在发动机试飞时进行,为了加快试飞进度,许多科目直接进入到飞机的定型试飞,这无疑增大了发射火箭试飞的风险性。
张旭原先是强5航空兵部队的飞行员,有着丰富的火箭打地靶经验,经过强化培训和数次的演练后,张旭开始进入歼-10飞机火箭发射试验实质阶段。歼-10飞机备有多个火箭挂架,最多可装配几十枚火箭弹在试验中,张旭先进行了少量火箭发射试验,由于事先进行了科学的操纵研究,试验中飞机发动并未发生进烟现象。同时,他建立的投弹航线十分精确,使每次试验都非常成功。
经过认真的准备,歼-10飞机开始火箭实弹发射试验。经过几次实弹训练,张旭对歼-10飞机强大的攻击能力惊叹不已。他以前曾完成过多种战机的实弹靶试任务,但从未有一架飞机能像歼-10飞机这样做到在任意状态下完成投弹动作。在空中只要将目标锁定,就可进行攻击,而且精度极高,他为能驾驶如此先进的战机而深感自豪。
2002年11月12日,大漠碧蓝透彻的天空中,一架歼-10战机如同一只发现目标的猎鹰,从1200米的高度急速向下俯冲。在 800米高度。张旭按下发射按钮,机翼下火光闪耀,烟雾腾腾,几十枚火箭弹每一枚都好似发光的“银燕”准确地射向地面的“三环靶”。瞬间,靶区烈焰翻腾,地动山摇。
首次空中启动试验
歼-10试飞的风险性还表现在许多险情是意外和突发的,这就要求试飞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该机空中启动试飞时,由于该机是单发飞机,使得试飞风险性很大,在进行试飞前先要进行空滑模拟迫降试验。但飞机理论空滑数据和实际数据误差较大,试飞团团长张景亭在翻阅资料和同设计人员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准备。由于歼-10飞机属于电传操纵、综合航电,飞机对电源系统、液压系统依赖’陛较强,没有电、没有液压,飞机就无法操纵。发动机空中停车后,不但无动力,更是对电源、液压带来了较大影响。张景亭和科研人员经过认真研究、仔细分析后,制定了试飞方案。但电传飞机的发动机空中启动试验在我国还是第一次,风险性大、未知因素较多。
试飞开始后,前几次试飞比较顺利,最后一次也是关键的一次,要求发动机在空中关车后要等一分半钟后再启动。此项实验不但要考核发动机长时间关车后能否再次启动,还要考核发动机长时间停车后其他辅助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空中启动是一类风险课目,要求空中无云,目的是一旦发动机无法启动,飞行员可以目视跑道,迫降落地。为了确保试飞节点要求,有时需要在有云的情况下进行试验。
这天,张景亭驾歼-10升空到达规定高度,周围全是云,如果试验发生意外,对试飞员将带来更大的风险。怎么办,“按要求完成试验任务”,他心中暗暗下定决心。因为他知道,工程的进度节点已迫在眉睫。飞机在规定高度关闭了发动机,失去动力的飞机急剧下降。一秒、两秒、三秒……随着时间的飞逝,一分半钟后,飞机已下降了几千米的高度。规定时间已到,张景亭启动了发动机,但发动机未启动;再试,还是未启动。这时,飞机已快下降到极限高度了。他的手心微微浸着汗水。他排除一切干扰,冷静、果断地进行第三次启动。只听“轰”的一声,飞机空中启动成功,战鹰重新跃上蓝天。空中启动成功了! 蓝天骁将勇闯“死亡”禁区
在戈壁大漠深处,一条笔直的机场跑道如同镶嵌在荒漠中的银色地毯。起飞线上,一架墨绿色的歼-10飞机正发出低沉的轰鸣声。座舱内,李中华进行着起飞前的最后准备,他的面前,三块主下显发出绿幽幽的荧光。他一边默念着操纵程序,一边迅速仔细地检查着机舱内各个系统的状态。今天,他将驾歼-10飞机进行“大迎角”课目试飞。这架现代化的战机对他来说是那样的亲切与熟悉,多年来,他们一起在蓝天历险,共同在磨砺中提高。现在,距飞机定型的节点时间已进入倒计时,而“大迎角”、“低空大表速”等几个最难啃的“骨头”,就像“拦路虎”一样挡在所有参试人员的面前。
天空中,李中华逐渐减慢飞机的速度,飞机在空中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随着速度的减小,李中华对飞机操纵越来越困难,最后,飞机的速度只有145千米/ 小时。要知道,这个连汽车都能轻松达到的速度对战斗机来说简直太慢了,飞机随时可能进入不安全状态或失速进入尾旋。
此时的飞机就像“喝醉了酒一样”,摇摇晃晃,飞机机头逐渐仰了起来,并发出低沉的“吼声”,李中华感到平时熟悉亲切的飞机变得异常可怕起来。歼-10飞机装有限制系统,飞机的“迎角”超过26度时,限制系统就会工作,将飞机稳定在安全范围内。所以正常情况下,歼-10飞机的“迎角”是无法超过26度以上的。但李中华采用了特别的方法,在使飞机减速到一定范围时,把驾驶杆突然推到杆位的最前面;当飞机机头刚要下沉时,再突然把杆拉到底,飞机瞬间抬头越过“ 迎角”限制。
这组动作是李中华经过认真细致地计算后精心编排的,别看这一两秒钟的操纵,却包含了当代空军试飞员深厚的试飞理论功底和工程背景以及丰富的飞行经验。它就像优美的艺术体操表演一样,组合是那么的完美,衔接是那么的流畅。
飞机超过26度“迎角”时,飞机的语音告警系统以“女中音”的声调向李中华发出警告:“迎角过大,迎角过大”。当“迎角”达到27度时,“女中音”又向李中华发出警告:“防止失速,防止失速”。李中华感到“女中音”的声音虽然很悦耳,但听起来却令人毛骨悚然。进行“大迎角”试飞可以检验飞机的操纵性、安定性和限制性等技术指标,但对试飞员的操纵能力有极高的要求。李中华将驾驶杆压到底。再蹬舵到底,飞机瞬间进入了滚转状态,在空中横滚了4、5圈。此时,飞机告警系统的“女中音”再次向李中华提示:“侧滑率大,侧滑率大”。李中华这次听从了“女中音”的“警告”,将飞机调整到平飞状态。
李中华顺利进行了“大迎角”试飞后,成都611所的飞控专家激动地告诉他:“你帮我们验证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限制系统工作性能良好,二是略微越限后飞机仍很安全。”熟悉李中华的中航一集团领导事后幽默地对他说:“中华,你很幸运,你是中国第一个在歼-10飞机上听到两种不同‘女中音’的人。”
胆大心细化险为夷
李中华驾驶过世界上许多先进的战机,完成过许多世界公认的高难度飞行动作。然而,只有驾驶歼-10飞行,他才真正感到了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因为这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生产的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战机。
作为一名优秀的试飞员,不但要有不畏风险的勇气、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出色的飞行技术,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处置特情的果敢与魄力。2002年5月6日,李中华驾歼-10飞机进行转场巡航特性检飞。飞机起飞后不久,他发现飞机液压表有些不对劲,凭经验他觉得表针摆动比平时要大,这个细节引起了他的特别关注。他马上通过无线电与地面监控系统取得联系,询问飞机的液压系统是否正常,地面的答复是系统正常。但李中华还是感觉不太对劲,直觉告诉他飞机一定有什么问题。
几分钟后,飞机液压表指针摆动越来越大,并缓缓下降。不好,李中华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液压此时的下降率表明飞机的液压油量在迅速减少,在没有外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飞机可能发生了空中液压导管漏油的重大险情。李中华不愧是一名经验十分丰富的试飞员,他第一个反应就是放下飞机起落架,并立即与地面指挥员取得联系,询问就近机场的情况。事后证明,李中华的判断非常正确。如果再晚1、2分钟,飞机就会因压力不足而无法正常放下机轮,而应急动力系统也只剩下3分钟的工作余量,就是说飞机如果再晚3分钟着陆就将无法操纵,其后果不堪设想。挑战“拦路虎”——“低空大表速”
2004年元旦前夕,神州大地节日的气氛渐浓,挑战歼-10飞机试飞定型的第二个“拦路虎”——“低空大表速”的战役就要打响了。
飞机“低空大表速”飞行,是对飞机结构强度的可靠性和颤振特性最有力的检验。歼-10飞机只有通过了该项目的检验,才能获得通向蓝天的“绿卡”。作为一类风险科目,“低空大表速”试飞危险性很大,国外在进行新机的“低空大表速”试飞时,曾多次发生飞机空中解体的’惨剧。试飞团以前在进行同类项目试飞时也曾出现过飞机蒙皮裂缝、起落架防护板变形等情况。
2003年11月16日上午10时,李中华驾战鹰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向天空。万米高空,战机开加力向下俯冲。随着飞机速度不断增大,李中华感到血往上涌,身体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下降几千米后,李中华把飞机改平,尔后再次以全加力状态超声速向下俯冲。这种方法是试飞员在总结以往经验和认真分析飞行曲线后所创造的增速方法,即用高度换速度,以实现飞机的最大纵向加速度。当飞机的下降速度达到120米 /秒时,李中华感到就像是坠入了无底深渊。如同一个人被丢在了无边的黑暗寂静世界。
空军装备部、中航一集团、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的有关领导此时就坐在地面监控室中,他们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监视器的屏幕。当监视器显示飞机动压已超过了 9000时,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的沙长安院长感到身上所有的毛发都“竖了起来”,他是中国飞机结构与强度方面的试飞理论专家。他知道,此时的飞机和试飞员都在承受着超极限的巨大过载。大家都在为李中华和他的战鹰捏着一把汗,同时也在默默为他祝福。
飞机在继续以大速度向下俯冲,飞机与空气摩擦产生的噪音也越来越大。试飞员在试飞中是一个多功能的“传感器”,飞机大速度向下俯;中带来的巨大过载、噪音与温度的变化,都将最直接地传递给试飞员。
中国目前载人航空器最快的飞行速度1300千米/小时的记录已被李中华甩在了身后。试飞的标准数据早已达到,李中华决心向耶格尔跨越音障那样,继续向飞机和身体的极限挑战。此时,飞机速度每增加一个单位而产生的噪音和视觉反差却在以10个单位增加着。在这个前人从未涉足过的未知领域里,飞机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会使人精神高度紧张,李中华咬紧牙关,强忍着越来越大的过载对身体带来的不适。
飞机从万米高度沿大角度俯冲,在距地面不到千米时,他终于感到战鹰快要承受不住了,此时的噪音也达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他似乎闻到了“血腥”味。此时,飞机的表速达到1453千米/小时,李中华和他的战鹰创造了~项中国载人航空器在大气层中飞行速度的崭新记录李中华开始拉杆,飞机机头自豪地扬起,战鹰重新驶人大漠那湛蓝的天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对事业无比执着,只有具备过硬的素质,只有那些无畏死神的勇士才能突破那蓝天禁区,创造出辉煌的战绩。就在不久前,李中华驾歼-10飞机进行大过载试飞时,创造了身体承受9.09g过载的中国试飞史上的最新纪录。他有时对伙伴们取笑自己说:“我本来是个园脸,现在飞过载课目多了,自己都变成长脸了。”
“战略对接”千番苦
自从戈壁大漠蓝天上出现歼-10战机的身影后,这里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天空似乎也感受到了现代化的气息。
这是个美丽的傍晚,伴着大漠那特有的绚烂夺目的“火烧云”,试飞员张景亭和徐勇凌跳下汽车,径直向饭堂走去。他们一边走,一边探讨着今天的空中加油试飞。这天的飞行并不顺利,进行空中加油试飞的歼-10飞机与轰六飞机改装的加油机没有对接成功、这已是第三发空中加、受油试飞失败了。虽然科研人员和试飞员起反复查找问题的原因,并进行数次空中试验飞行,但由于歼-10飞机的气动布局和结构特点与其他国产战机有显著的差异、加油机的加油管锥套好象总是在与试飞员捉迷藏,使歼-10飞机无法完成空中对接。
现代战机的续航能力是体现飞机作战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西方当代先进的作战飞机通过空中加油后,可使作战半径扩大好几倍,从而极大提高了作战效能,所以人们又把飞机的空中加、受油称为“战略对接” 目前,只有美、俄、英、法等少数西方航空发达国家掌握此项技术。中国虽然是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之一。但由于歼-10飞机是我国首架具有“鸭翼”结构的飞机,所以在进行空中加油时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作为我军新一代主力战机,歼-10飞机必须要有实施空中加油的能力,这不但是我军“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体现,更是飞机自身设计的要求。 “勇凌,吃完饭你到我房间来一下,咱们再把今天飞行的细节好好研究一下……”团长张景亭平时人很随和,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非常沉得住气,但熟悉他的科研人员和试飞员们都看得出来,他心里是多么焦急徐勇凌是进行加油试飞的主要试飞员,此时,晚霞正映射在他那黝黑而又棱角分明的脸庞上。
“好,我正好也有几个想法,想听听你的意见。”徐勇凌是一名充满传奇彩色的试飞员,在他的飞行生涯中,曾有过两次意外跳伞的经历,两次从生死线上走过来他身上有一股子天生的军人气质,那是一种特别的豪迈与自信,你可以感觉得到他驾驶战鹰在广袤的蓝天飞驰时的洒脱与果敢。
其实,试飞员们为完成歼-10飞机的空中加油试飞,先期就曾进行过大量的准备工作针对试飞员编队飞行少,缺乏超密集编队和心理素质训练等问题,在科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培训。试飞员先在歼教6飞机上进行了单机与双机编队的加油演练,从30米×30米的队形范围逐渐过渡到20米×20米,再到10米 ×10米。最后,张景亭和徐勇凌两名试飞员各自驾驶的受油机与轰6加油机完成了“腋下加油”训练,飞机近到可以清楚看见对方飞机的铆钉和标识。通过训练,为试飞员完成歼-10飞机的空中加油进行了技术准备和自信心的建立。
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和观看录像资料,科研人员和试飞员们结合国内外加油的成功经验,认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加油机的加油管锥套对试飞员感观上刺激较大,使试飞员注意力不易集中;二是锥套在空中的飘摆会产生气流,使受油机的稳定性受到干扰;三是受油机的鸭冀在空中产生的气流也会造成锥套的摆动,使加油管不易稳定。
问题找准后,试飞员们迅速找到了应对的方法:一是用眼睛的余光看锥套,主要注意力放在加油机上,最大程度地减少视觉干扰;二是在加油过程中使飞机从侧后方错开锥套逐渐逼近,改变以前采用的对准锥套水平接近的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彼此的相互干扰。
2003 年8月23日,徐勇凌用新的加油方法终-于完成了歼-10飞机的“战略对接”。这次试飞的成功,不但为歼-10飞机的最后定型扫清了道路,还解决了鸭翼飞机空中加油对接困难的重大技术难题在以后的试飞中,试飞员们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加油试飞时,成功率基本达到了100%。
一弹“开花”定乾坤
歼-10飞机在大漠的试飞转眼间已近两年时间,经过所有参试人员的顽强拼搏,歼-10飞机成功完成了数十项重大试飞课题。2003年9月,歼-10飞机最后一个重大项目的试飞——空中导弹靶试试飞开始了。
大漠戈壁的9月,是一个极其炎热、干燥的季节,无风的日子,天空湛蓝无比,自云像是凝固住了似的,一动不动。一架战机驶入了这蓝天白云相间的“图画”,巨大的轰鸣声划破了大漠长空的寂静。今天,试飞员徐勇凌将进行歼-10飞机的首次空空导弹实弹发射试验。该型导弹曾广泛应用在国产歼八系列战机上,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性能优良的中距拦射空对空导弹。为在歼-10飞机上成功使用该型导弹,试飞员们经过了长期的模拟训练和演练。
飞机座舱内,徐勇凌将靶机牢牢锁定在屏显的射击框内。当靶机在屏显内显示的“小圆点”进入射击框中间区域时,徐勇凌冷静而果断地按下了导弹发射按钮。“嗖 ”的一声,一股耀眼的火光从飞机翼下喷薄而出,导弹似出水的蛟龙直奔靶机,远处的天空腾起朵“烟花”,靶机被准确地命中。
然而,试飞员此时不敢有半点松懈,按要求还要有4次不同状态下的实弹试验,问题在第二次导弹发射试验时出现了,导弹在进行空中试验时脱靶,这次问题的发生,使试飞员和科研人员又一次不得不面对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此时,距歼-10飞机最后定型的节点期限已屈指可数,如果飞机不能在节点时间内完成定型,将对整个试飞工程造成巨大的影响。试飞员和科研人员以“拼刺刀” 的精神开始进行技术攻关。短短几天的时间,试飞员和科研人员一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编写了20多万字的靶试资料。经过认真的技术分析,大家认为靶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飞机雷达“主波束”干扰造成的。问题找到后,试飞员们提出了导弹发射试验采用“前侧靶试,迎头机动”和“尾后靶试,载机机动”的方案。当问题找准、方案选定时,距飞机定型的最后节点日期只剩下6天时间。
由于对靶试问题原因分析的准确、研究的透彻、解决方案合理有效,在 2003年12月21日和23日进行的两次空中靶试,都实现了成功命中靶机的出色战绩。 2003年12月25日,歼-10飞机最后一个重大课目,最后一发导弹的试验开始了。如果试验成功,那么就标志着几代空军试飞员、几代科研人员用心血和智慧打造的中国新一代数字电传飞机终于获得了通向蓝天的“绿卡”,并作为一种新的机型成为人民空军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12月25日上午,徐勇凌身着浅绿色连体飞行服跨入战鹰。飞机的轰鸣声越来越大,已近震耳欲聋的程度。方向舵、襟翼依次摆动后,徐勇凌通过机窗向机务人员竖起大拇指,表示飞机状态良好。机务人员列队撤离,在安全区内目视着自己的战鹰。
“××准备完毕,请求起飞”,试飞员通过无线电与塔台群系
“××再次检查后可以起飞”,指挥员向他发出指令。
10时45分,战鹰如出弦的利箭射向天空,转瞬间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融入广阔的天空。
“××注意保持飞机状态”:
“明白”。 天空中,飞机即将进行导弹发射时,靶机突然发生故障,这将会对导弹的命中产生无法预测的影响。面对“锁定”的靶机,徐勇凌信心十足,在30秒时间内,他将载机速度降至规定数值,在最佳的空域内果断按下了发射按钮,将靶机打得凌空开花。
一弹“开花”定乾坤。这是中国航空史上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这意味着中国航空人终于可以在2003年底前,按节点要求完成歼-10飞机的定型试飞。中国空军试飞员也同时创造了我国试飞史上导弹试验训练时间最短,靶试周期最短,靶机突发故障准确命中的多项实弹靶试的记录。
此时,已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所有参试人员的心情,当现场试飞总师、中航一集团和空军有关领导和所有参研单位的专家在跑道上欢迎徐勇凌和他的战机凯旋时,人们看见徐勇凌含着眼泪走下了飞机。大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让泪水、笑语、欢呼尽情挥洒!
历史总在沧桑巨变,亘古不变的是那博大宽广的天空,她也见证了新中国的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人类已经进八二十一世纪,然而世界并不安宁,面对科索沃的硝烟,伊拉克的战火,台独分子的喧嚣,恐怖组织的袭击,历史和现实不断告诫我们——维护和平需要克敌制胜的“撒手锏”。歼-10飞机是人民空军全面提高作战效能的新一代战机,它的研制成功,体现着中国空军试飞员们忠诚、无畏、勤奋、精飞的试飞精神,饱含着中国航空人“激情进取、志在超越,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的精神,他们是真正的新时代的天之骄子。
中国新一代的战机已经腾飞,
绵亘千里的长城哟,
滔滔东去的黄河哟,
不甘寂廖的家乡哟,
看看头顶的天空吧。
一个梦寐以求的神话,
怎样被你的儿女,
铸成现实。
歼 -10战机先进的空气动力外形,冲天而起的英姿,捕捉目标的机机器,喷发怒火的威力,游弋蓝天的潇洒,会让每一个航空人感到无比的自豪。歼-10飞机的研制历程,就像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中的一部史诗,充满了激情与拼搏,充满了压力与挑战,充满了挫折与进取……歼-10的研制试飞也是如此。当国产歼-10 战机翱翔于祖国的万里长空,成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力量时,出色完成该机试飞任务的试飞员们可以自豪地说:“在振兴民族航空工业。实现空军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的历程中,我们无愧于中国空军试飞员的神圣称谓!”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试飞员的足迹,去看一看歼-10试飞中的镜头吧!
艰巨的空中弹射试飞
为使歼-10飞机有可靠的空中救生保障,将进行风险巨大的空中弹射试飞。经过认真细致准备后,空中弹射试飞于2000年12月23日开始了。歼-10飞机救生系统的空中弹射试验要在水平、俯冲、滚转、俯冲拉起、倒飞、大速度等6种状态下进行,这样可以为飞行员提供最可靠的保证。优秀试飞员张旭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成为弹射试飞的主试飞员。他在试飞过程中的每次成功都将刷新中国航空救生弹射系统的记录。
半年的时间,张旭分别成功完成了“俯冲、滚转、俯冲拉起”三种状态下的弹射。2001年6月13日,他又向弹射中最险恶的状态——飞机在倒飞状态下的空中弹射禁区发起冲击。
为了使试验更有代表性,倒飞弹射将在2000米高度进行。而且不需要延时开伞。在弹射中,试飞员要在不到10秒的时间里完成几十个动作,何况还是在倒扣的状态,其难度可想而知。而真正让张旭担心的是,在倒飞状态下,飞机的供油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必须使用特制的倒飞油箱,其供油时间最多维持十几秒;如果出现发动机空中停车,将没有进行空中启动的余地,试飞员只有弃机跳伞,后果不堪设想。塔台上、机场上、靶场上,所有的人都在为张旭默默祝福。
上午9时30分,张旭操纵飞机180度滚转,进入“倒扣”状态,同时发出“打开摄像机”口令。座舱内,张旭已头向大地:座舱外,天空与大地在远方相接成一条直线,蓝绿分明。他迅速对正天地线,同时再次检查飞机高度、速度等,整个过程在不到2秒钟内完成。飞机后舱向下喷出一团耀眼夺目的火焰,巨大的反作用力使飞机在“倒扣”状态下产生上下几十米的落差颠簸。10秒钟后,张旭通过无线电得知弹射成功的喜讯。战鹰穿过涟漪如水的云层胜利返航。
金属的翅膀钢铁的心
迎着新世纪的曙光,中国航空科研试飞队伍的千军万马进驻古玉门关外的大漠戈壁。天空是试飞员的战场,那广袤深远的天空,即是一座丰富金矿,更是一个风险莫测的战场。在那里,大智大勇将与大风大浪一决高下,
试飞员必须有一颗钢铁打造的心,才能随时应对各种复杂恶劣的情况。戈壁大漠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当沙尘暴到来时,刚才还是蓝蓝的天,可一下子就变得乌云蔽日,飞沙走石、阴风凄厉,这种天气对于飞行是非常危险的。
2002 年8月23日,试飞员邹建国和周殿学驾歼-10双机起飞后不久,也就是16时20分,参谋周维突然发现北边跑道尽头的天空有些发暗,他马上将情况报告给指挥员,指挥员立即通知空中的飞机迅速返场。沙尘暴移动的很快,发现2分钟后北塔台那边已是灰蒙蒙的了。正在休息室的团长张景亭得知情况后;中上指挥室,因为他知道,如果飞机不能落地就必须赶往备降场,而飞机所带的油料已不多了,情况非常紧急。他和指挥员经过简短的商量后,镇定地指挥飞机返场。
“注意观察天气,沙尘移动较快,开加力耗油”指挥员发出指令。
“明白。”试飞员邹建国沉着地回答。邹建国是我军第一批双学士试飞员,他平时不爱吭声,但很动脑筋,处置试飞险情十分果断沉着。在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昆仑”航空发动机的定型试飞中,他一人就正确处置了14次空中停车的重大险情。
空中,两架歼-10飞机向机场飞驰而去,沙尘暴铺天盖地从飞机后面追了上来。机舱内,邹建国隐隐能听见沙尘暴夹杂着凄厉的呼啸声两名试飞员加大油门,飞机如离弦的利箭射向大地3分钟后,两架飞机一前一后相继落地当最后一架飞机的机轮刚触到跑道时,机场已被沙尘笼罩了。塔台上,人们吊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作为我国科研试飞领域的资深专家、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周自全副院长对歼-10试飞的意义有这么一段深刻的感言:“在试飞领域,任何一个新成果都不是天生的,它是全体参试人员共同奋斗的结果。每一名身处试飞一线的工作人员,都要有为国家负责,为部队负责的严肃态度,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不能有任何的松懈。如果说试飞工作有风险的话,那么我们不攻克而留给部队飞行员,我们又怎能对得起国家的重托。”
突破险关有胆识
作为一种新研制的飞机,歼-10在定型试飞过程中肯定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试飞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003 年11月24日,试飞员宫庆辉进行全载荷谱试飞,其高度6000米,飞行马赫数1.5,飞机载荷达到5.9。这时,宫庆辉听到飞机左翼出现异常响声,同时飞机被一股力量向右方掀去,一下子产生了60度的倾斜角,,此时,飞机操纵变得十分困难。宫庆辉一面向地面指挥员报告情况,一面使飞机逐渐降低高度。飞机缓慢地向机场驶去,宫庆辉牢牢握住驾驶杆。尽量保持飞机的稳定。当飞机安全着陆时,宫庆辉才发现厚厚的飞行服已被汗水湿透。事后查明,原来是飞机左侧升降副翼的铰链断裂,试飞员能驾机安全返场简直是一个奇迹。
2003年6月28日,试飞员们又经历了一次严峻考验。当天参加飞行的是团长张景亭、副参谋长徐勇凌、试飞员何斌斌,飞行指挥员是周殿学。试飞的3架飞机在起飞时,机场上空的气象条件很正常,风速3米/秒20分钟后,风速突增到 14.2米/秒,而该机只能抵御10米/秒以下的正侧风。塔台上的空气顿时紧张起来了
老天好像是开了个玩笑,机场周围10千米外全是净风区,无丝风,就是说大风只在机场上空肆虐。为了减轻飞机重量,防止起落架在降落时断裂,飞机在空中实施了紧急放油当时空中的云层已变的很厚,但地面的人仍能清楚地看见飞机放油时形成的“烟雾带”摄像师张虎林在地面进行摄像时,夹着沙子的风几乎把他掀翻。周殿学从容指挥,试飞员们在空中镇定自若。4分钟后,3架飞机鱼贯而下第架降落时风速是9.3米/秒,第二架是12米/秒,第三架风速已达到14米/秒,远远超过了飞机最大抗正侧风能力。试飞员们又次战胜了风险,同时也在实际中检验了飞机的抗正侧风能力,取得了宝贵的数据 火箭打靶见真功
歼-10飞机发射火箭弹的试飞任务要求试飞员既要有过硬的战术意识又要有丰富的打弹经验。因为火箭发射试验所产生的尾烟有可能造成飞机发动机“吞烟”和“ 喘振”,从而引发空中停车。作为单发飞机,一旦发动机在低空停车,试飞员就只能跳伞。本来许多试验应在发动机试飞时进行,为了加快试飞进度,许多科目直接进入到飞机的定型试飞,这无疑增大了发射火箭试飞的风险性。
张旭原先是强5航空兵部队的飞行员,有着丰富的火箭打地靶经验,经过强化培训和数次的演练后,张旭开始进入歼-10飞机火箭发射试验实质阶段。歼-10飞机备有多个火箭挂架,最多可装配几十枚火箭弹在试验中,张旭先进行了少量火箭发射试验,由于事先进行了科学的操纵研究,试验中飞机发动并未发生进烟现象。同时,他建立的投弹航线十分精确,使每次试验都非常成功。
经过认真的准备,歼-10飞机开始火箭实弹发射试验。经过几次实弹训练,张旭对歼-10飞机强大的攻击能力惊叹不已。他以前曾完成过多种战机的实弹靶试任务,但从未有一架飞机能像歼-10飞机这样做到在任意状态下完成投弹动作。在空中只要将目标锁定,就可进行攻击,而且精度极高,他为能驾驶如此先进的战机而深感自豪。
2002年11月12日,大漠碧蓝透彻的天空中,一架歼-10战机如同一只发现目标的猎鹰,从1200米的高度急速向下俯冲。在 800米高度。张旭按下发射按钮,机翼下火光闪耀,烟雾腾腾,几十枚火箭弹每一枚都好似发光的“银燕”准确地射向地面的“三环靶”。瞬间,靶区烈焰翻腾,地动山摇。
首次空中启动试验
歼-10试飞的风险性还表现在许多险情是意外和突发的,这就要求试飞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该机空中启动试飞时,由于该机是单发飞机,使得试飞风险性很大,在进行试飞前先要进行空滑模拟迫降试验。但飞机理论空滑数据和实际数据误差较大,试飞团团长张景亭在翻阅资料和同设计人员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准备。由于歼-10飞机属于电传操纵、综合航电,飞机对电源系统、液压系统依赖’陛较强,没有电、没有液压,飞机就无法操纵。发动机空中停车后,不但无动力,更是对电源、液压带来了较大影响。张景亭和科研人员经过认真研究、仔细分析后,制定了试飞方案。但电传飞机的发动机空中启动试验在我国还是第一次,风险性大、未知因素较多。
试飞开始后,前几次试飞比较顺利,最后一次也是关键的一次,要求发动机在空中关车后要等一分半钟后再启动。此项实验不但要考核发动机长时间关车后能否再次启动,还要考核发动机长时间停车后其他辅助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空中启动是一类风险课目,要求空中无云,目的是一旦发动机无法启动,飞行员可以目视跑道,迫降落地。为了确保试飞节点要求,有时需要在有云的情况下进行试验。
这天,张景亭驾歼-10升空到达规定高度,周围全是云,如果试验发生意外,对试飞员将带来更大的风险。怎么办,“按要求完成试验任务”,他心中暗暗下定决心。因为他知道,工程的进度节点已迫在眉睫。飞机在规定高度关闭了发动机,失去动力的飞机急剧下降。一秒、两秒、三秒……随着时间的飞逝,一分半钟后,飞机已下降了几千米的高度。规定时间已到,张景亭启动了发动机,但发动机未启动;再试,还是未启动。这时,飞机已快下降到极限高度了。他的手心微微浸着汗水。他排除一切干扰,冷静、果断地进行第三次启动。只听“轰”的一声,飞机空中启动成功,战鹰重新跃上蓝天。空中启动成功了! 蓝天骁将勇闯“死亡”禁区
在戈壁大漠深处,一条笔直的机场跑道如同镶嵌在荒漠中的银色地毯。起飞线上,一架墨绿色的歼-10飞机正发出低沉的轰鸣声。座舱内,李中华进行着起飞前的最后准备,他的面前,三块主下显发出绿幽幽的荧光。他一边默念着操纵程序,一边迅速仔细地检查着机舱内各个系统的状态。今天,他将驾歼-10飞机进行“大迎角”课目试飞。这架现代化的战机对他来说是那样的亲切与熟悉,多年来,他们一起在蓝天历险,共同在磨砺中提高。现在,距飞机定型的节点时间已进入倒计时,而“大迎角”、“低空大表速”等几个最难啃的“骨头”,就像“拦路虎”一样挡在所有参试人员的面前。
天空中,李中华逐渐减慢飞机的速度,飞机在空中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随着速度的减小,李中华对飞机操纵越来越困难,最后,飞机的速度只有145千米/ 小时。要知道,这个连汽车都能轻松达到的速度对战斗机来说简直太慢了,飞机随时可能进入不安全状态或失速进入尾旋。
此时的飞机就像“喝醉了酒一样”,摇摇晃晃,飞机机头逐渐仰了起来,并发出低沉的“吼声”,李中华感到平时熟悉亲切的飞机变得异常可怕起来。歼-10飞机装有限制系统,飞机的“迎角”超过26度时,限制系统就会工作,将飞机稳定在安全范围内。所以正常情况下,歼-10飞机的“迎角”是无法超过26度以上的。但李中华采用了特别的方法,在使飞机减速到一定范围时,把驾驶杆突然推到杆位的最前面;当飞机机头刚要下沉时,再突然把杆拉到底,飞机瞬间抬头越过“ 迎角”限制。
这组动作是李中华经过认真细致地计算后精心编排的,别看这一两秒钟的操纵,却包含了当代空军试飞员深厚的试飞理论功底和工程背景以及丰富的飞行经验。它就像优美的艺术体操表演一样,组合是那么的完美,衔接是那么的流畅。
飞机超过26度“迎角”时,飞机的语音告警系统以“女中音”的声调向李中华发出警告:“迎角过大,迎角过大”。当“迎角”达到27度时,“女中音”又向李中华发出警告:“防止失速,防止失速”。李中华感到“女中音”的声音虽然很悦耳,但听起来却令人毛骨悚然。进行“大迎角”试飞可以检验飞机的操纵性、安定性和限制性等技术指标,但对试飞员的操纵能力有极高的要求。李中华将驾驶杆压到底。再蹬舵到底,飞机瞬间进入了滚转状态,在空中横滚了4、5圈。此时,飞机告警系统的“女中音”再次向李中华提示:“侧滑率大,侧滑率大”。李中华这次听从了“女中音”的“警告”,将飞机调整到平飞状态。
李中华顺利进行了“大迎角”试飞后,成都611所的飞控专家激动地告诉他:“你帮我们验证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限制系统工作性能良好,二是略微越限后飞机仍很安全。”熟悉李中华的中航一集团领导事后幽默地对他说:“中华,你很幸运,你是中国第一个在歼-10飞机上听到两种不同‘女中音’的人。”
胆大心细化险为夷
李中华驾驶过世界上许多先进的战机,完成过许多世界公认的高难度飞行动作。然而,只有驾驶歼-10飞行,他才真正感到了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因为这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生产的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战机。
作为一名优秀的试飞员,不但要有不畏风险的勇气、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出色的飞行技术,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处置特情的果敢与魄力。2002年5月6日,李中华驾歼-10飞机进行转场巡航特性检飞。飞机起飞后不久,他发现飞机液压表有些不对劲,凭经验他觉得表针摆动比平时要大,这个细节引起了他的特别关注。他马上通过无线电与地面监控系统取得联系,询问飞机的液压系统是否正常,地面的答复是系统正常。但李中华还是感觉不太对劲,直觉告诉他飞机一定有什么问题。
几分钟后,飞机液压表指针摆动越来越大,并缓缓下降。不好,李中华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液压此时的下降率表明飞机的液压油量在迅速减少,在没有外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飞机可能发生了空中液压导管漏油的重大险情。李中华不愧是一名经验十分丰富的试飞员,他第一个反应就是放下飞机起落架,并立即与地面指挥员取得联系,询问就近机场的情况。事后证明,李中华的判断非常正确。如果再晚1、2分钟,飞机就会因压力不足而无法正常放下机轮,而应急动力系统也只剩下3分钟的工作余量,就是说飞机如果再晚3分钟着陆就将无法操纵,其后果不堪设想。挑战“拦路虎”——“低空大表速”
2004年元旦前夕,神州大地节日的气氛渐浓,挑战歼-10飞机试飞定型的第二个“拦路虎”——“低空大表速”的战役就要打响了。
飞机“低空大表速”飞行,是对飞机结构强度的可靠性和颤振特性最有力的检验。歼-10飞机只有通过了该项目的检验,才能获得通向蓝天的“绿卡”。作为一类风险科目,“低空大表速”试飞危险性很大,国外在进行新机的“低空大表速”试飞时,曾多次发生飞机空中解体的’惨剧。试飞团以前在进行同类项目试飞时也曾出现过飞机蒙皮裂缝、起落架防护板变形等情况。
2003年11月16日上午10时,李中华驾战鹰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向天空。万米高空,战机开加力向下俯冲。随着飞机速度不断增大,李中华感到血往上涌,身体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下降几千米后,李中华把飞机改平,尔后再次以全加力状态超声速向下俯冲。这种方法是试飞员在总结以往经验和认真分析飞行曲线后所创造的增速方法,即用高度换速度,以实现飞机的最大纵向加速度。当飞机的下降速度达到120米 /秒时,李中华感到就像是坠入了无底深渊。如同一个人被丢在了无边的黑暗寂静世界。
空军装备部、中航一集团、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的有关领导此时就坐在地面监控室中,他们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监视器的屏幕。当监视器显示飞机动压已超过了 9000时,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的沙长安院长感到身上所有的毛发都“竖了起来”,他是中国飞机结构与强度方面的试飞理论专家。他知道,此时的飞机和试飞员都在承受着超极限的巨大过载。大家都在为李中华和他的战鹰捏着一把汗,同时也在默默为他祝福。
飞机在继续以大速度向下俯冲,飞机与空气摩擦产生的噪音也越来越大。试飞员在试飞中是一个多功能的“传感器”,飞机大速度向下俯;中带来的巨大过载、噪音与温度的变化,都将最直接地传递给试飞员。
中国目前载人航空器最快的飞行速度1300千米/小时的记录已被李中华甩在了身后。试飞的标准数据早已达到,李中华决心向耶格尔跨越音障那样,继续向飞机和身体的极限挑战。此时,飞机速度每增加一个单位而产生的噪音和视觉反差却在以10个单位增加着。在这个前人从未涉足过的未知领域里,飞机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会使人精神高度紧张,李中华咬紧牙关,强忍着越来越大的过载对身体带来的不适。
飞机从万米高度沿大角度俯冲,在距地面不到千米时,他终于感到战鹰快要承受不住了,此时的噪音也达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他似乎闻到了“血腥”味。此时,飞机的表速达到1453千米/小时,李中华和他的战鹰创造了~项中国载人航空器在大气层中飞行速度的崭新记录李中华开始拉杆,飞机机头自豪地扬起,战鹰重新驶人大漠那湛蓝的天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对事业无比执着,只有具备过硬的素质,只有那些无畏死神的勇士才能突破那蓝天禁区,创造出辉煌的战绩。就在不久前,李中华驾歼-10飞机进行大过载试飞时,创造了身体承受9.09g过载的中国试飞史上的最新纪录。他有时对伙伴们取笑自己说:“我本来是个园脸,现在飞过载课目多了,自己都变成长脸了。”
“战略对接”千番苦
自从戈壁大漠蓝天上出现歼-10战机的身影后,这里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天空似乎也感受到了现代化的气息。
这是个美丽的傍晚,伴着大漠那特有的绚烂夺目的“火烧云”,试飞员张景亭和徐勇凌跳下汽车,径直向饭堂走去。他们一边走,一边探讨着今天的空中加油试飞。这天的飞行并不顺利,进行空中加油试飞的歼-10飞机与轰六飞机改装的加油机没有对接成功、这已是第三发空中加、受油试飞失败了。虽然科研人员和试飞员起反复查找问题的原因,并进行数次空中试验飞行,但由于歼-10飞机的气动布局和结构特点与其他国产战机有显著的差异、加油机的加油管锥套好象总是在与试飞员捉迷藏,使歼-10飞机无法完成空中对接。
现代战机的续航能力是体现飞机作战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西方当代先进的作战飞机通过空中加油后,可使作战半径扩大好几倍,从而极大提高了作战效能,所以人们又把飞机的空中加、受油称为“战略对接” 目前,只有美、俄、英、法等少数西方航空发达国家掌握此项技术。中国虽然是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之一。但由于歼-10飞机是我国首架具有“鸭翼”结构的飞机,所以在进行空中加油时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作为我军新一代主力战机,歼-10飞机必须要有实施空中加油的能力,这不但是我军“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体现,更是飞机自身设计的要求。 “勇凌,吃完饭你到我房间来一下,咱们再把今天飞行的细节好好研究一下……”团长张景亭平时人很随和,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非常沉得住气,但熟悉他的科研人员和试飞员们都看得出来,他心里是多么焦急徐勇凌是进行加油试飞的主要试飞员,此时,晚霞正映射在他那黝黑而又棱角分明的脸庞上。
“好,我正好也有几个想法,想听听你的意见。”徐勇凌是一名充满传奇彩色的试飞员,在他的飞行生涯中,曾有过两次意外跳伞的经历,两次从生死线上走过来他身上有一股子天生的军人气质,那是一种特别的豪迈与自信,你可以感觉得到他驾驶战鹰在广袤的蓝天飞驰时的洒脱与果敢。
其实,试飞员们为完成歼-10飞机的空中加油试飞,先期就曾进行过大量的准备工作针对试飞员编队飞行少,缺乏超密集编队和心理素质训练等问题,在科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培训。试飞员先在歼教6飞机上进行了单机与双机编队的加油演练,从30米×30米的队形范围逐渐过渡到20米×20米,再到10米 ×10米。最后,张景亭和徐勇凌两名试飞员各自驾驶的受油机与轰6加油机完成了“腋下加油”训练,飞机近到可以清楚看见对方飞机的铆钉和标识。通过训练,为试飞员完成歼-10飞机的空中加油进行了技术准备和自信心的建立。
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和观看录像资料,科研人员和试飞员们结合国内外加油的成功经验,认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加油机的加油管锥套对试飞员感观上刺激较大,使试飞员注意力不易集中;二是锥套在空中的飘摆会产生气流,使受油机的稳定性受到干扰;三是受油机的鸭冀在空中产生的气流也会造成锥套的摆动,使加油管不易稳定。
问题找准后,试飞员们迅速找到了应对的方法:一是用眼睛的余光看锥套,主要注意力放在加油机上,最大程度地减少视觉干扰;二是在加油过程中使飞机从侧后方错开锥套逐渐逼近,改变以前采用的对准锥套水平接近的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彼此的相互干扰。
2003 年8月23日,徐勇凌用新的加油方法终-于完成了歼-10飞机的“战略对接”。这次试飞的成功,不但为歼-10飞机的最后定型扫清了道路,还解决了鸭翼飞机空中加油对接困难的重大技术难题在以后的试飞中,试飞员们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加油试飞时,成功率基本达到了100%。
一弹“开花”定乾坤
歼-10飞机在大漠的试飞转眼间已近两年时间,经过所有参试人员的顽强拼搏,歼-10飞机成功完成了数十项重大试飞课题。2003年9月,歼-10飞机最后一个重大项目的试飞——空中导弹靶试试飞开始了。
大漠戈壁的9月,是一个极其炎热、干燥的季节,无风的日子,天空湛蓝无比,自云像是凝固住了似的,一动不动。一架战机驶入了这蓝天白云相间的“图画”,巨大的轰鸣声划破了大漠长空的寂静。今天,试飞员徐勇凌将进行歼-10飞机的首次空空导弹实弹发射试验。该型导弹曾广泛应用在国产歼八系列战机上,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性能优良的中距拦射空对空导弹。为在歼-10飞机上成功使用该型导弹,试飞员们经过了长期的模拟训练和演练。
飞机座舱内,徐勇凌将靶机牢牢锁定在屏显的射击框内。当靶机在屏显内显示的“小圆点”进入射击框中间区域时,徐勇凌冷静而果断地按下了导弹发射按钮。“嗖 ”的一声,一股耀眼的火光从飞机翼下喷薄而出,导弹似出水的蛟龙直奔靶机,远处的天空腾起朵“烟花”,靶机被准确地命中。
然而,试飞员此时不敢有半点松懈,按要求还要有4次不同状态下的实弹试验,问题在第二次导弹发射试验时出现了,导弹在进行空中试验时脱靶,这次问题的发生,使试飞员和科研人员又一次不得不面对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此时,距歼-10飞机最后定型的节点期限已屈指可数,如果飞机不能在节点时间内完成定型,将对整个试飞工程造成巨大的影响。试飞员和科研人员以“拼刺刀” 的精神开始进行技术攻关。短短几天的时间,试飞员和科研人员一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编写了20多万字的靶试资料。经过认真的技术分析,大家认为靶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飞机雷达“主波束”干扰造成的。问题找到后,试飞员们提出了导弹发射试验采用“前侧靶试,迎头机动”和“尾后靶试,载机机动”的方案。当问题找准、方案选定时,距飞机定型的最后节点日期只剩下6天时间。
由于对靶试问题原因分析的准确、研究的透彻、解决方案合理有效,在 2003年12月21日和23日进行的两次空中靶试,都实现了成功命中靶机的出色战绩。 2003年12月25日,歼-10飞机最后一个重大课目,最后一发导弹的试验开始了。如果试验成功,那么就标志着几代空军试飞员、几代科研人员用心血和智慧打造的中国新一代数字电传飞机终于获得了通向蓝天的“绿卡”,并作为一种新的机型成为人民空军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12月25日上午,徐勇凌身着浅绿色连体飞行服跨入战鹰。飞机的轰鸣声越来越大,已近震耳欲聋的程度。方向舵、襟翼依次摆动后,徐勇凌通过机窗向机务人员竖起大拇指,表示飞机状态良好。机务人员列队撤离,在安全区内目视着自己的战鹰。
“××准备完毕,请求起飞”,试飞员通过无线电与塔台群系
“××再次检查后可以起飞”,指挥员向他发出指令。
10时45分,战鹰如出弦的利箭射向天空,转瞬间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融入广阔的天空。
“××注意保持飞机状态”:
“明白”。 天空中,飞机即将进行导弹发射时,靶机突然发生故障,这将会对导弹的命中产生无法预测的影响。面对“锁定”的靶机,徐勇凌信心十足,在30秒时间内,他将载机速度降至规定数值,在最佳的空域内果断按下了发射按钮,将靶机打得凌空开花。
一弹“开花”定乾坤。这是中国航空史上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这意味着中国航空人终于可以在2003年底前,按节点要求完成歼-10飞机的定型试飞。中国空军试飞员也同时创造了我国试飞史上导弹试验训练时间最短,靶试周期最短,靶机突发故障准确命中的多项实弹靶试的记录。
此时,已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所有参试人员的心情,当现场试飞总师、中航一集团和空军有关领导和所有参研单位的专家在跑道上欢迎徐勇凌和他的战机凯旋时,人们看见徐勇凌含着眼泪走下了飞机。大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让泪水、笑语、欢呼尽情挥洒!
历史总在沧桑巨变,亘古不变的是那博大宽广的天空,她也见证了新中国的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人类已经进八二十一世纪,然而世界并不安宁,面对科索沃的硝烟,伊拉克的战火,台独分子的喧嚣,恐怖组织的袭击,历史和现实不断告诫我们——维护和平需要克敌制胜的“撒手锏”。歼-10飞机是人民空军全面提高作战效能的新一代战机,它的研制成功,体现着中国空军试飞员们忠诚、无畏、勤奋、精飞的试飞精神,饱含着中国航空人“激情进取、志在超越,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的精神,他们是真正的新时代的天之骄子。
中国新一代的战机已经腾飞,
绵亘千里的长城哟,
滔滔东去的黄河哟,
不甘寂廖的家乡哟,
看看头顶的天空吧。
一个梦寐以求的神话,
怎样被你的儿女,
铸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