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世界军事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解放军精锐部队“豹头”独家揭秘老A(组图)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华社   发布者:网络转载
热度148票  浏览9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4月07日 16:17
  高原军事训练 异常艰辛

  主持人:这两天我们的媒体正在大规模的进行宣传,很多媒体不约而同的使用了一个标题,就是“雪山雄鹰”。雄鹰的比喻对于高原兵来说是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究竟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侦察兵?平时担负的任务是什么?进行哪些方面的训练?

  江:要步入侦察兵这个行业,要求还是比较严的。我是2001年从陆军学院分配到现在的部队,通过一年的训练之后才进入侦察兵行列,所以这个行列非常艰辛的。我们担负的任务主要以侦察为主。

  主持人:作为高原侦察兵来讲,他和普通侦察兵又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邓:是这样的,作为西藏高原,海拔平均都在3000米以上,海拔每增高100米,空气含氧量降低1%。在空气相对缺氧的情况下,对侦察兵来说,第一,体能要求更高,因为西藏的活动是在缺氧情况下活动。第二,毅力要强。侦察兵作战任务比较特殊,需要消耗的体能、付出的意志要求更强一些。第三,适应能力要求更强一些。很多网友也许认为西藏高原是一片沙漠或者一片戈壁,它并不是那样。西藏高原相对高度跨度是很大的,最低的只有1000多米,最高的5000米以上。所以对我们侦察兵来说,适应能力要求更强。
  2008年4月1日,新华军事记者白瑞雪专访爱党报国的优秀藏族青年军官——成都军区某部副营长江勇西绕及成都军区某部政治处主任邓稳根。图为江勇西绕在访谈现场。 张泳 摄
  2008年4月1日,新华军事记者白瑞雪专访爱党报国的优秀藏族青年军官——成都军区某部副营长江勇西绕及成都军区某部政治处主任邓稳根。图为江勇西绕在访谈现场。张泳 摄

  主持人:网友问,我到过西藏,那地挺恼火的,快走几步都喘不过气来,新兵到高原挑战还是很大的。江勇西绕最开始当兵时不是侦察兵,而是步兵,从步兵转到侦察兵的过程和老百姓到兵的转变哪个更难一些?

  江:我穿上军装的过程还是比较艰难的。从地方青年转变成一个军人,当过兵的人都知道这个过程比较艰辛,地方上比较自由,到部队纪律严明,这个过程时间跨度比较长,包括心理上付出的东西比任何时候都要多。我是2001年毕业后分配到现在的部队的,由于参加了2003年的国际爱尔纳突击竞赛,这个竞赛是比较残酷的,为了参加竞赛,搞训练整整用了一年。作为普通陆军兵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东西,经过一年的强化训练之后才成为侦察兵,还不能算是合格的侦察兵,训练比较艰辛。

  揭秘侦察兵魔鬼训练生活

  主持人:很多人说是魔鬼训练,给我们讲讲。

  江:比如说综合演习,时间跨度比较长,5天4夜,路程是280公里,路段选择上还有很大的要求。作为侦察兵,侦察时是秘密渗透的,不能让敌方或者对手发现,所以我们选择的道路都比较艰难。原始森林,河、沼泽地,这些地形都要经过。中间设有很多比赛科目,一般是带有对抗性的,一个小组4个人,可能对方是一个连的兵力围追堵截,这个难度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主持人:这次比赛也是你和外国军人第一次同场竞技。

  江:对。从装备上来讲,我们有一定差距。但是从人的因素来讲,我们出去和他们同场竞技,和外国军人比起来,我觉得单从人的角度来讲,还是中国略占优势,因为中国人的吃苦精神和顽强拼搏精神,让对手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主持人:回忆起那次比武,给我们队造成最大困难的科目是什么?

  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科目还是很多的。但是现在想起来有点后怕的就是水中过障碍,纵深长300多米,水深浅不一样,里面设立各种障碍物,比如几个轮胎圈在一起拉过去,你过水障的同时还要射击,边过障碍还要边发现目标,发现目标还要射击,这对中国来说难度比较大。我们身高是180,国外是190左右,水深浅不一样,有时候踩下去人都沉没了。我们4个人一个小组,有些体力差异,有的人在前方,但是我们是小组,不但个人要完成比赛,小组还要完成比赛,还要相互协作,体力不行的还要推拉。这个过程对我印象比较深刻。

  主持人:像这样的科目在国内训练过吗?

  江:这种训练模式有,但是比赛当中出了一个奇招,也没有想到比赛科目弄的这么复杂,单个科目可能搞过。

  主持人:就是综合的设置,这种难度以前是没有的?

  江:对,没有想到。

  主持人:对竞争对手来说也是同样的难度,那外军参赛队是不是也像你们一样经过了一年的艰苦训练?

  江:应该是这样的,因为这个国际比赛规模很大,反响很强烈,各国都比较重视。为了参加这个比赛,各国都是强化一年的训练才能参加比武。

  主持人:我们知道江勇西绕在国际侦察兵最高水准的比赛中获得了外军组第二名的好成绩。同时他参加了国内的很多比赛,在赛场上他有了“鹰眼”和“神探手”的称号。这个称号怎么来的?

  江:我们侦察兵有一个过雷场的科目,里面设置了很多雷种,我的方法比较独特一点,所以大家给我起了这个外号。独特还是说平时通过艰苦训练,熟能生巧,平时多强化训练,比武场上才比较得心应手。

  主持人:您觉得比武这种形式对于军事训练有什么启示和帮助?

  邓:作为和平年代的军队来说,没有更多的检验我们水平的载体或者方式,军事比武是和平年代检验部队训练水平的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看出,我们平常训练方式合不合适,科不科学;也可以看出我们训练强度有没有达到应有的强度;还可以看出我们通过训练出来的战士和官兵能不能适应战场的需要。第二,作为国际比武来说,是各国之间军事训练、技能相互之间的交流。作为国内比武,各友邻部队之间相互的交流。比如像江勇西绕参加爱尔纳突击比武之后,国际上一些训练好的方法给我们带回来很多,对我们部队战斗力的提升有比较大的贡献,创新训练有20多种,实际上也是一种交流。

  主持人:您当时和很多外军部队进行了接触,比如丹麦以及爱沙尼亚,在交流中没有学到一些经验?

  江:我们出去的第一个目标是比赛,比出好成绩,同时就是和外军交流。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点是,英军参赛队在推舟这个科目上完成得特别好,比我们用的时间短得多。还有就是伪装方面,在这方面,中国人应该说是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作为陆军的单兵伪装,通过跟他们交流以后,在这方面还是学到很多东西的。我们刚到爱沙尼亚校枪,他们带着他们的武器,我们带着自己的武器,在一个靶场校枪,然后枪支互换,最后得出结论,外军把大拇指竖起来了。这有一个情况,他们有一个手枪他们整整训练了一年,打出的弹着点比较散,我们第一次打这种枪,弹着点比较集中,但是通过这些可以看出我们的技能还是不错的。
障碍训练

  80、90后的“雪豹”侦察兵骨干 个个不甘示弱

  主持人:江勇西绕从国际比赛场回来以后就承担了一个重要任务,组织代号为“雪豹”的侦察兵骨干集训。江勇西绕又有了一个外号:“豹头”。

  江:刚参加比武回来以后,为了锻炼训练骨干把我抽调上去。当时领导对我比较器重,你是基层一线的指挥官就要带出合格的兵,尤其是带骨干兵,那要求更严。在训练过程中,训练模式、训练强度和训练要求比常规的可能要超出一些,训练太苦,所以官兵们给我取了这个外号。

  主持人:雪豹部队训练这么苦,别的兵愿意来雪豹部队吗?

  江:现在好多兵回过头来想都讲这块。尽管训练比较苦,但是作为一个兵,能够在雪豹连队训练过是一种荣耀,集训结束后颁发一个雪豹勋章,这个勋章对他的训练也是一种肯定,同时对别人来说也是一种追求。

  邓:我补充一下,讲一个例子,去年江勇西绕在西藏大学学习。我们那儿有一个战士叫田海洋,是二年度兵,他打篮球比较好,军区那边有一个单位相对来说条件比我们好点,想把他调过去,专门安排了两个士官做工作,征求他的意见,但是没有把他工作做通。他还专门给我们大队党委写了一封信汇报思想,表示要在我们部队干下去。

  主持人:在雪豹当兵的经历可能是整个从军生涯里很光荣的一页。

  邓:可以这么说。

  主持人:雪豹部队现在也有很多80后或者90后的战士。这些战士在部队里表现怎么样?他们能吃苦吗?

  邓:对于80后和90后的战士来说,只要进入我们部队,我们都是一视同仁。实际上刚开始进来的时候,也许80后、90后的新兵有一点自己的个性,比如说民主意识比较强,个性张扬的比较充分。但是经过部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以后,通过部队各级干部的思想引导,通过大家相互之间的关心照顾,他们的吃苦精神在某种程度上不仅没有降低,有些甚至比我们原来那种纯粹的所谓吃苦精神还要更强一些。为什么呢?就是年轻人骨子里的好强精神是很强的。从地方到部队,把他的吃苦精神激发出来,可以说是很惊人的。

  主持人:我知道雪豹部队有一个叫任志雄的新兵,一开始不敢打枪,后来还夺得了军区比武第一名,是吗?

  江:我带的雪豹连是培养骨干,选苗子的连队,招的是个体素质比较过硬,但也有个别军事素质相对差一点的。任志雄是在新兵训练之后直接到雪豹连,刚开始他的军事素质比较差,举个例子,手枪射击,按照平时训练,他技能掌握比较好。但是上实弹的时候,他就扣击不出去。然后我们就想了办法,我们跟他说,这个枪有可能有子弹,有可能没有子弹。他打第一次,给了一个空子弹,第一次比较好。第二次又给了一个实弹,打了一个9环。通过我们采取特殊的训练方式,取得成绩比较好,参加西藏军区比武,手枪拿了第一名。我们每次出来都是带着80后、90后的兵,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吃苦精神确实不比我们差。

  主持人:您对于我们想参加侦察部队的年轻人有什么提示吗?

  江:首先要打好军事素质、军事训练的基础,还要培养一种吃苦精神,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担负的任务很重要,平时训练可能超出常规部队的训练模式、训练强度,所以首先要达到吃苦精神。

  从“许三多”到“袁朗”的军旅历程

  主持人:很多人看过《士兵突击》,里面的老A部队据说就是以雪豹部队为原型的,说你们就是生活中的老A,你们平时的训练和生活和电视剧里差不多吗?

  邓:作为电视剧,肯定有艺术的夸张,不可能完全按我们生活中的场景来拍摄。这里面的夸张是有依据的夸张,是在基本的框架之下进行的夸张。比如说一日生活制度的坚持,这里面体现的比较充分,包括叠被子、出操、体能训练以及演习中的一些场景,有些场景,比如相互之间的对抗,像这些基本上是根据我们部队的生活来的。但有些生活在目前情况下还达不到那个程度,比如说最后进行的反恐 演习,引导飞机进行打击,作为我们来说,像那种是在比较大的军事行动中才有。电视剧里人物个性的表现,比如许三多的憨,高成的那种固执,在我们部队里也是有的。

  主持人:可能很多人对电视剧里这段印象特别深刻,就是许三多和成才参加老A部队的选拔,设了很多科目,整个过程特别激烈,咱们部队的选拔激烈程度有这么厉害吗?

  江:《士兵突击》应该说是爱尔纳突击训练的一个缩影。也是各部队初选,淘汰比老A更强一些。像我们都是以小分队为作战单位,讲究团结协作,有时候个性太强,可能会影响战斗力的发挥,在这方面可能考虑比较多一些。

  主持人:这部电视剧里最让您感动的情节是什么?

  江:剧里的训练强度有时候超过我们现实中的训练强度,这也是我们比较感动的地方。尤其感动的就是战友之间的情谊,在里面表现的淋漓尽致。本身我们自己经历过,比如许三多和史今班长的离别真情,我们部队里是确实存在的。这种战友之情确实很让人难忘。

  主持人:咱们部队,也有像许三多这样的兵抱着班长的被子不让走的?

  邓:应该说抱着班长的被子不让走这种情况比较少,但是那种感情确实有。作为我们领导,送一次老兵都要流一次泪。包括去年,我们几位常委给老兵献哈达的时候,我就止不住眼泪。我这个人是比较坚强的人,一般情况下是不流眼泪的,但是那种情况下确实让人感动。

  主持人:咱们雪豹部队这么厉害,拿了这么多奖,战士退伍回去之后都做一些什么工作?

  江:下地方以后,凭着我们这种精神,只要有这种精神,在各行各业肯定都能立足的,不仅能立足,我相信雪豹连那种角色、那种地位、那种份量,在地方上一定能实现。

  主持人:很多网友都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对于《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你最喜欢的角色是什么?他们认为你和许三多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你自己怎么看?

  江:在某个阶段,我对角色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在刚入伍时,我也经历过许三多的经历,就是从普通老百姓到军人转变比较困难。许三多就是大智若愚,在我身上有体现这种情况。当了干部以后,我就有点像老A队长的角色。他们有时候说我就像老A里的袁朗。
“雪豹”连刚刚组建时,射击的准确性,对战士们来说是个难题

  还有就是永不放弃、永不抛弃,在我们雪豹连体现得也比较淋漓尽致。因为我们担负的任务都很艰巨,如果没有把这种思想贯穿到平常的训练生活和思想当中,那是很难完成任务的。

  主持人:雪豹连官兵个个来看,都有十八般武艺。但是完成任务还是要团结协作的,“高手”们在一起相互配合难吗?

  江:现在社会上的企业都讲团队精神,我们部队更强调这个。开始可能有点困难,但是在一段时间的集训以后,都能做到协调一致。

  主持人:你的一位校友说你在西藏大学的运动会上打篮球特别狠。在训练场上,雪豹官兵都有这么一股狠劲。在生活中你也是这样吗?

  江:我比较认真,对待事情比较认真,这是我骨子里的东西。
水中格斗训练

  邓:江勇西绕在训练场和比武场上狠,但在带兵过程中还是很关心战士的。有一个战士在训练时脚扭伤了,我们江勇西绕自己打水给他洗脚,然后买了红花油给他擦。像这种事情,在生活中有很多。

  主持人:随着《士兵突击》电视剧的热播,我们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虽然电视剧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女性角色,但是吸引了大批女性。请问江勇西绕,您的爱人也是被这种个性所吸引吗?

  江:应该说是个重要因素。

  主持人:我们谈到80后、90后的个性,江勇西绕在刚当兵时个性是非常强的,听说在昆明陆军学院附属高中时是打架高手。

  江:少数民族就有这种性格,有时候太直了,想不通的时候,有时候就会用拳头。我们康巴人家长培养就是这种模式,作为男人,要有血性。

  主持人:雪豹部队里是不是有很多藏族战士,他们是不是也像江勇西绕一样优秀呢?
  在沼泽中举弹药箱,训练 的是战士们的耐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邓:作为驻藏部队,对藏族官兵一直非常注重。江勇西绕是藏族官兵群体中的一个代表,应该说在江勇西绕身上体现了藏族官兵的优点。在我们单位有二十多个藏族官兵,这些藏族官兵已经是我们单位的骨干。因为他们方方面面都有优势,我们与驻地群众的交流,包括训练中涉及到藏语方面,都有他们的参与。

  在我们平常培养的基础上,他们自己也非常积极上进。普遍来说,现在他们的文化层次都比入伍时或者几年之前有了比较大的提升,像江勇西绕刚刚在西藏大学进修专升本。在藏族干部中间,60%都达到了本科水平。藏族战士都通过函授或者自考方式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

  藏族军官感叹家乡大变样

  主持人:江勇西绕是第一个走上国际比武场的藏族军官。网友问,作为一名在西藏部队任职的军人,您觉得高原部队这么多年来,在生活和训练上有什么变化?

  邓:这些年来,党中央、中央军委对西藏边防部队非常关心,投入了大量资金,给予了很多倾斜政策。从吃、住、行等方面,我们的条件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比如我刚刚毕业的时候,也就是十年前,我们住的房子没有暖气。但是三年前,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在西藏,夜晚是零下20多度,北方的同志都可以感受到。以往我们取暖,边防部队是靠烧干牛粪来取暖。现在每个部队的暖气都接通了,都已经到班排点。

  从娱乐方面来讲,也是在三年前开始启动,叫点点通工程,就是把卫星电视接到边防哨卡。现在绝大部分边防哨卡都连通了卫星电视,可以及时了解到最新的信息。
在高原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经常有战士晕倒

  吃水方面,原来很多边防哨卡吃水是靠人下山背,十几里地背上去。现在采取深水井或者接水管的方式,保证了边防哨卡都能吃上水。十年前我到部队的时候,我们驻拉萨的边防部队,水都是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但是现在都保证24小时有水,不仅有水,而且都有热水,保证官兵训练回来之后有热水洗脚和有热水喝,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主持人:虽然条件改善了,我们在西藏部队的官兵还是比较艰苦的,还是需要奉献精神的。

  邓:有党中央、中央军委对我们的关心,我们有信心干好我们自己的事。

  主持人:江勇西绕从小生活在西藏,您觉得现在西藏变化大吗?

  江:西藏部队的发展,也是西藏的一个缩影。我是1991年上完小学,在湖北上完初中,四年回去以后变化特别大。以前我们住的板皮房子,县政府的房子是二层。通过四年的发展,现在都建了三四层。通过党中央和各省市支援西藏,西藏的发展是翻天覆地的。从交通这块,我们县到地区有280公里,以前都是土路,要走将近两天的时间才能到达;现在铺了柏油路,只要5个小时。从这点可以反映出我们西藏的发展是比较快的。从生活条件、居住环境都得到很大改善,我相信不久将来,西藏整个社会是更加美好的。

  主持人:网友问,他们看到了您写的日记,您从一名农牧民的儿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官,你始终说是党培养了你。你对党和人民军队是什么样的感情?

  江:我走到今天这个位置,没有党的关怀和各级部队的大力培养,是不可能的。我出生在一个农牧民家庭,读完小学,在内地上学,这就是党的教育扶持政策。如果我不出那个圈子,到内地上学,可能现在还在家务农的人。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我确实感谢党,感谢部队,感谢各级政府。

  主持人:有网友问,能不能给我们一些练体能的经验?

  江:从新兵来讲应该循序渐进,特别是高原搞训练,不能拿一个标尺,新兵入伍,个体上有差异,主要看他的进步,不能拿一个标尺量到底。我认为训练是循序渐进的。

  主持人:对于很多地方青年想当兵的人,特别是想当侦察兵的,怎么练技能?

  江:比如说身体柔和度的训练,可以学学散打、搏击等。

  主持人:我们在这里代表所有的网友祝江勇西绕这个雪山雄鹰越飞越高,也祝雪豹部队里的雪豹们越战越勇。
TAG: 解放军 特种部队 西藏
搜索
顶:9 踩:8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02 (41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3 (48次打分)
【已经有42人表态】
6票
感动
2票
震惊
5票
5票
路过
3票
高兴
5票
同情
5票
难过
3票
无聊
7票
愤怒
1票
搞笑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