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情感地带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重庆市评选十大杰出母亲 平凡生活诠释博大母爱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重庆晚报   发布者:网络转载
热度174票  浏览20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6年11月23日 12:00
重庆首届十大杰出母亲出炉 (图)

昨日颁奖现场

  今天是感恩节。昨日评选出重庆首届十大杰出母亲,她们是:铁通公司的李晓娟、重医应用技术学院的王海珍、观音岩农贸市场的谢约华、华新实验小学的邹晓彬、长寿葛兰镇沙河村的余桂书、永川氮肥厂的林道富、铜梁县妇联的赵积素、移动通信公司的张艳华、巫溪县宣传部的余明芳、酉阳县李溪镇商委的王永仙。

  她们背后都有很多感人的故事。第一个走上台发表获奖感言的是张艳华,回想起两年前一个夜晚,亲手按摩8年的植物人儿子突然醒来叫“妈妈”,张艳华在台上哭得像个孩子;最特别的献花者是8岁的聋儿康康,当母亲李晓娟站在主席台上接受主持人的现场采访时,康康手捧鲜花,悄悄走上前去,给了妈妈一个大大的吻,当康康冲着话筒大声说“妈妈,我爱你”的时候,台下所有母亲眼泪“哗哗”流下。

  据介绍,首届十大杰出母亲的评选今年4月初启动,由区县妇联推荐,市妇联初选后,评审委员会专家的评审,最终评出“十大杰出母亲”和50名优秀母亲。

  今天,本报特别选取其中三位母亲,她们平凡的点滴,诠释了博大的母爱。

  土家妈妈7个孤儿和148个春蕾女童

  洪水来临,土家族母亲王永仙不顾一切冲出家门,一口气冲到农贸市场,将自己收养的残疾女救出。

  这位年近花甲的母亲,脸上总带着慈爱的笑容。不仅她的四个儿女都有出息,她还收养了7位孤儿,对148位春蕾女童进行过捐赠。王妈妈在酉阳经营一家小旅馆。

  “我有11个孩子,他们都是我的宝贝!”王妈妈说,特别是收养的7个孩子,更让人牵挂。

  11年前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习惯早起的王妈妈推开家门,听到不远处有孩子在啼哭,她寻声找到孩子,原来一女婴被棉絮裹着,脸冻得红扑扑的。“我赶紧把孩子抱进屋,打开看大吃一惊!”王妈妈说,女婴的脐带没剪,饥饿和寒冷让小生命奄奄一息。她忙打来热水,找来酒精,剪断脐带,买来衣服和奶粉,经过细心照料,女婴活过来了,如今已上小学。

  双腿残疾的邱永珍,是7个“儿女”中最特殊的一位,她以前乞讨为生,经常得到王妈妈的帮助。有一天,王妈妈说,“小邱,你这样乞讨不是办法,你应该学个手艺。”随即,王妈妈掏钱为她买来补鞋的机器,请人教会她修鞋技术。连续三年,王妈妈每天帮她搬机器,小邱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生活困难,还有了几万元的存款。

  2004年8月2日,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冲进镇上的大街小巷,全镇被水淹。“女儿还在农贸市场修鞋,她腿脚残疾怎能逃出来?”王妈妈告诉记者,她当时压根没想到回家抢救珍贵的东西,第一反应就是救小邱,五十多岁的她背着小邱跑出农贸市场。

  “王妈妈不仅教会我自立自强,还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小邱说,这辈子她只认一个妈,就是王妈妈。

  颁奖词:女性自有女性的铁肩,担当起如山的道义;母亲自有母亲的胸怀,包容了如霜的苦难。收养孤儿,如慈母再生;扶助贫困,似雪中送炭;王永仙温暖了周围,和谐了社会。

  获奖感言: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宝贝,我想让没妈的孩子,也能享受家庭的温暖。

  残疾妈妈“只要我在,这个家就不会倒”

  1.4米,天生残疾、驼背,白色的新衣。在领奖人群中,余桂书远看像名小学生,近看发现,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这位母亲已饱经风霜。

  余妈妈撑起了一个家:照顾常年生病的丈夫(丈夫几月前病逝)和年迈的公公婆婆;晚上边做针线活边陪儿子学习。

  1989年,她与长他10岁的叶少怀结婚后生下一子,谁知丈夫体弱多病,守着家里一亩多地,家境贫寒。余妈妈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一定要把孩子培养出来”,她开始给周围邻居做缝补衣服等小活,挣来的钱一分一厘存起来。儿子10岁生日那天,余妈妈手头只有30块钱,送什么礼物?她绞尽脑汁。最后想到孩子喜欢看故事书,她买了本《一千零一夜》,用了20块钱。

  为了让孩子吃顿好的,余妈妈捏着仅有的10块钱,到菜市场买了两斤肉,回家熬了一锅肉汤。她不吃,看着孩子和丈夫吃。家里电灯瓦数很低,她给孩子买了台灯,晚上孩子做作业,她就陪伴在身边做针线活。

  靠每天缝补、上拉练赚来一块、两块钱,余妈妈为丈夫买药,为儿子缴纳学费,买书。

  今年春节后,丈夫病情恶化,医院查出是肺癌。原本贫困的家更艰难。余妈妈头发白了,上高中的儿子很心痛,“想退学去打工”。“我当时生气了,眼泪也不断流……”余妈妈说。

  今年6月,丈夫去世,剩下母子俩相依为命。昨日,余妈妈站在领奖台上,含着眼泪告诉儿子:“儿子,再穷、再困难,妈妈也要供你上学!”

  颁奖词:人海茫茫,你没有别人矫健;山路弯弯,你比别人走得更加艰难。但是,你是冬天里的一盆炭火,为家人驱散了寒冷;你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为家人带来甘甜。命运赐予你苦难,你却填写了一张乐观的答卷。

  获奖感言:我想对儿子说,妈妈吃苦不怕,就怕你不想读书,妈妈的希望没了,这个家就完了。

  没生孩子64个孩子叫她“妈妈”

  “妈妈啊,你是我的好妈妈!”领奖的赵积素说。赵积素没有亲生子女,但她有64个“孩子”,孩子们就这样称呼她。

  说这句话的时候,赵妈妈哭了。

  从恢复高考1977年至今,赵妈妈资助了64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如今,她的64个“子女”分布在全国各地。

  铜梁县西北中学的陈彰兰就是其中一位。她上中学时成绩优异,因家住农村,父母希望她早点嫁人。赵妈妈知道此事后,步行10多里路到陈家,堵住陈父,苦口婆心劝说4小时,口都说干了,“我都服你了,又不是你的女儿!”陈父无奈地答应让女儿上学,当时已是深夜12点。

  赵妈妈摸黑赶到学校,为陈彰兰铺了床,临走时,把买好的饭票塞到小陈手中,从此开始了对小陈的资助。上高中时,赵妈妈除了帮小陈凑学费,有时一个月还要给几十元零花钱。现在,小陈已是老师

  1992年,铜梁中学成绩优异的小胡高考前夕,父亲却病倒,是继续上学还是外出打工?小胡的情绪非常低落。赵妈妈听说后,隔几天就赶到学校鼓励小胡,让他走出失去亲人的阴影。当年,小胡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但家里再次面临困难———拿不出生活费、路费以及书费。赵妈妈在烈日下东奔西走10余天,为小胡凑起2000元钱。

  1个、2个……到64个,赵妈妈的脚步没停止过。如今这些孩子有的是军队干部,有的是机关公务员,还有科研人员、工程师、医生、教师……每逢过年过节,赵妈妈的家里格外闹热,并且“子女”们还会邀请赵妈妈去吃团年饭。

  让赵妈妈欣慰的是,她的爱心也在传递,受他资助的贫困学生也在资助贫困学生。

  颁奖词:你为别人鼓满理想的风帆,你为别人点燃希望的火焰;你播下种子,收获春天,你种下幼苗,收获森林,你不是母亲,胜似母亲。你把母爱献给大山,换来一个永远开花的四季。

  获奖感言:当受到资助的学生回到家乡,亲切对着我叫一声“我的好妈妈”的时候,一切付出都值。

  本报记者 何英/文 罗川/图

TAG: 重庆 母亲
搜索
顶:7 踩:8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07 (45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26 (43次打分)
【已经有71人表态】
11票
感动
5票
震惊
7票
4票
路过
4票
高兴
6票
同情
7票
难过
5票
无聊
14票
愤怒
8票
搞笑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