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特工潜入中国珠海航展 公开搜集情报(图)
在10月31日开幕的第六届珠海航展上,中国展出的不少高精尖武器,吸引了许多国外情报人员的关注。本报记者在现场发现,他们搜集情报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
搜集情报是公开的秘密
据记者近距离观察和了解,这次来珠海航展参观的外国人基本分为三种:第一是参展商,第二是潜在的客户、特邀嘉宾和记者,第三则是来自某些国家的军工情报搜集人员,他们是珠海航展上低调而又神秘的客人。
在导弹展馆,记者看到,有几位外国人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展台前久久徘徊。他们先在展台询问有没有相关资料介绍,然后就拿着相机逐个拍摄陈列在展台上的每一枚导弹。据记者观察,他们跟一般的摄影者不同,拍照非常细致,巨大的专业相机从好多角度去拍同一个展品。而首次展出的704型反舰导弹,是他们拍摄最多的。一些人连陈列在展墙上的导弹发射照片也没有落下。10月31日开幕的珠海航展上展出的中国新武器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记者还注意到,有一位外国人竟然几次来到同一展台拍照。而在波音和空客等民用航空器展馆,则很少有人拿着相机如此细致入微地拍照。
记者来到国内一家集团公司展台时,看见一位工程师正在接待一名外国人。咨询一结束,记者马上走上去和这位工程师攀谈起来。他告诉记者,10月31日上午,他一个人就接受了10多名外国人的咨询。当记者问到情报搜集的问题时,他说:“这其实是公开的秘密。”
从咨询的问题就可判断身份
这位工程师告诉记者:“从他们所问的问题上,就能判断出他们的目的。”
他说:“情报搜集人员了解一项展品,和采购人员或潜在购买者不同。采购人员是带着购买任务来的,他们会问一些使用方面的问题,而情报搜集人员经常会问到背景问题,比如中国还有没有其他类似产品和类似生产商等等。”
这位工程师还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事。一位外国人到他的展台咨询,当时,他没有具体回答有关产品的研发背景。外国人很不高兴,他大声质问道:“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来参展?”
情报搜集除了看实物外,背景验证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他们很想多了解一些研发背景。
记者在参观过程中注意到,一位外国人正弯腰低头,对着首次展出的704导弹,拍了好几张不同角度的照片。记者便问工程师:“你觉得这位客人是潜在客户还是情报搜集人员呢?”工程师笑着说:“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他拍照的时间实在太长了。”
名片上只印着“美国政府”几个字
无独有偶,记者在航展上还有幸亲历了一次外国人如何利用“公开”的方式,来验证情报的小插曲,似乎是对工程师的话做了佐证。
10月31日上午,记者正在无人机展台向工作人员了解情况,这时来了一男一女两位外国人,他们想了解无人机的情况。负责无人机展台的中方人员准备回答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但这两位外国人不懂中文,记者见状,立即表示,可以给他们做翻译。
这两人来自美国,前几天刚到珠海。他们递给记者的名片很怪,除了名字和机械工程师的职位外,工作单位竟然写着“美国政府”,联系方式只有电子邮件,没有电话,更没有地址。给人的感觉是,他们的名片好像是为应付这次航展而仓促制作的。
他们对“暗剑”无人作战机最感兴趣,问了好几个问题。比如,这个飞机什么时候生产出来,什么时候能够实际飞行,飞机有什么性能,做什么用,飞行最大距离是多少等等。展方人员只告诉他们说,目前这还是个概念飞机,对性能方面的问题,展方人员没有具体回答。这两个美国人并不放弃,他们又接连以不同的方式追问了好几次同样的问题。
这时,工作人员看出了他们的意图,笑着问对方:“你们知道美国的X—45无人机吗,它的性能和你们的有些相似。”美国人非常惊奇,连声说:“中国人的进步太快了。”
夸完中国无人机,他们对展方人员的身份产生了兴趣,问展方人员是负责什么方面的,擅长什么领域。最后,他们问:“2008年奥运会,这些无人飞机会不会出现在北京上空?”
展方人员一听,就知道他们是想旁敲侧击,验证自己的一些判断,于是笑着反问对方在美国做什么工作。这两人简单介绍说自己是飞行设备维护人员,随后就跟我们“再见”了。
搜集情报是公开的秘密
据记者近距离观察和了解,这次来珠海航展参观的外国人基本分为三种:第一是参展商,第二是潜在的客户、特邀嘉宾和记者,第三则是来自某些国家的军工情报搜集人员,他们是珠海航展上低调而又神秘的客人。
在导弹展馆,记者看到,有几位外国人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展台前久久徘徊。他们先在展台询问有没有相关资料介绍,然后就拿着相机逐个拍摄陈列在展台上的每一枚导弹。据记者观察,他们跟一般的摄影者不同,拍照非常细致,巨大的专业相机从好多角度去拍同一个展品。而首次展出的704型反舰导弹,是他们拍摄最多的。一些人连陈列在展墙上的导弹发射照片也没有落下。
记者还注意到,有一位外国人竟然几次来到同一展台拍照。而在波音和空客等民用航空器展馆,则很少有人拿着相机如此细致入微地拍照。
记者来到国内一家集团公司展台时,看见一位工程师正在接待一名外国人。咨询一结束,记者马上走上去和这位工程师攀谈起来。他告诉记者,10月31日上午,他一个人就接受了10多名外国人的咨询。当记者问到情报搜集的问题时,他说:“这其实是公开的秘密。”
从咨询的问题就可判断身份
这位工程师告诉记者:“从他们所问的问题上,就能判断出他们的目的。”
他说:“情报搜集人员了解一项展品,和采购人员或潜在购买者不同。采购人员是带着购买任务来的,他们会问一些使用方面的问题,而情报搜集人员经常会问到背景问题,比如中国还有没有其他类似产品和类似生产商等等。”
这位工程师还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事。一位外国人到他的展台咨询,当时,他没有具体回答有关产品的研发背景。外国人很不高兴,他大声质问道:“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来参展?”
情报搜集除了看实物外,背景验证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他们很想多了解一些研发背景。
记者在参观过程中注意到,一位外国人正弯腰低头,对着首次展出的704导弹,拍了好几张不同角度的照片。记者便问工程师:“你觉得这位客人是潜在客户还是情报搜集人员呢?”工程师笑着说:“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他拍照的时间实在太长了。”
名片上只印着“美国政府”几个字
无独有偶,记者在航展上还有幸亲历了一次外国人如何利用“公开”的方式,来验证情报的小插曲,似乎是对工程师的话做了佐证。
10月31日上午,记者正在无人机展台向工作人员了解情况,这时来了一男一女两位外国人,他们想了解无人机的情况。负责无人机展台的中方人员准备回答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但这两位外国人不懂中文,记者见状,立即表示,可以给他们做翻译。
这两人来自美国,前几天刚到珠海。他们递给记者的名片很怪,除了名字和机械工程师的职位外,工作单位竟然写着“美国政府”,联系方式只有电子邮件,没有电话,更没有地址。给人的感觉是,他们的名片好像是为应付这次航展而仓促制作的。
他们对“暗剑”无人作战机最感兴趣,问了好几个问题。比如,这个飞机什么时候生产出来,什么时候能够实际飞行,飞机有什么性能,做什么用,飞行最大距离是多少等等。展方人员只告诉他们说,目前这还是个概念飞机,对性能方面的问题,展方人员没有具体回答。这两个美国人并不放弃,他们又接连以不同的方式追问了好几次同样的问题。
这时,工作人员看出了他们的意图,笑着问对方:“你们知道美国的X—45无人机吗,它的性能和你们的有些相似。”美国人非常惊奇,连声说:“中国人的进步太快了。”
夸完中国无人机,他们对展方人员的身份产生了兴趣,问展方人员是负责什么方面的,擅长什么领域。最后,他们问:“2008年奥运会,这些无人飞机会不会出现在北京上空?”
展方人员一听,就知道他们是想旁敲侧击,验证自己的一些判断,于是笑着反问对方在美国做什么工作。这两人简单介绍说自己是飞行设备维护人员,随后就跟我们“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