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世界军事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只有大国才能玩的神器:固体燃料潜射洲际导弹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网络转载   发布者:综合编辑
热度179票  浏览2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1月29日 20:50
  核心提示:法国国防部27日宣布,法国当天首次通过核潜艇成功试射了一枚M51新型战略导弹。 M51是一种固体燃料的洲际潜射导弹。现在,只有美国的战略核潜艇装备有自己研制的射程超过8000公里的潜射洲际固体导弹,在海基核力量方面,美国与其他装备核潜艇的国家拥有着巨大的技术与数量的优势。
  当你看到这张图的时候,你也许会认为这是某种天文现象,实际上,这是美国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的核弹头重返大气层后打击地面目标的场景。

  法国国防部27日宣布,法国当天首次通过核潜艇成功试射了一枚M51新型战略导弹。 M51是一种固体燃料的洲际潜射导弹。现在,只有美国的战略核潜艇装备有自己研制的射程超过8000公里的潜射洲际固体导弹,在海基核力量方面,美国与其他装备核潜艇的国家拥有着巨大的技术与数量的优势。>>

  潜射弹道导弹,可能是人类制造的最具杀伤威力的武器。

  自从1960年以来,潜射弹道导弹(SLBM)已经成为美国三位一体战略威胁力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每一代舰队弹道导弹(北极星、海神、三叉戟)都持续部署于海上,作为一支生存力高的报复性力量。俄亥俄级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携带更远射程的UGM-96A“三叉戟I” C4和UGM-133A“三叉戟II” D5导弹,大大扩展了他们可以作战的区域,仍然可将导弹射向他们的目标,也抵消了潜在敌人在反潜作战能力方面取得进步带来的优势。
  “北极星A-1”式导弹是美国海军研制的第一代潜射中程弹道导弹,该弹既可供水面舰只使用,也可由潜艇水下发射。1957年研制,1960年导弹潜射试验成功,1961年装备美国海军核潜艇,成为当时美国核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弹1965年全部退役,为更新型的“北极星A-2”式导弹所取代。
  
美国海军上将阿雷夫伯克在1955年夏天晋升为海军作战部长后,不久就在海军军械局成立了一个特种科研处,挑选海军少将威廉姆F雷伯恩领导这个机构。它的任务是研制从海上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装置。舰基火箭能够形成一种潜在威慑力量,它比舰载机的威慑力更迅捷,更有效。雷伯恩的班子用陆军研制的“朱庇特”中程弹道导弹进行小心翼翼的试验。然而,作为一种舰载的作战武器,“朱庇特”所存在的难题是令人惊讶的。它的重量达55吨,竖立起来有一座六层楼高。它的液态氧燃料箱是一个可怕的火灾策源地。幸运的是,1956年有些试验表明了固体火箭燃料的可用性。此后不久,原子能委员会就大大地缩减了核弹头的体积和重量。海军立刻着手将新的弹头和固体燃料火箭结合在一起,生产出了“北极星”导弹,这种中程弹道导弹长32英尺,重15吨。为了将这种导弹装备到新的核动力大型潜艇上去,美军将其改装为“北极星A—1”式导弹。 
  1957年10月4日,苏联向宇宙空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重84千克的人造地球卫星,从卫星上发往地球的无线电信号,送到了每个国家无线电收听者耳中。当晚,美国五角大楼里灯火通明,政界、军界要员一边看着美国战略防御能力布置图,一边在低声讨论着什么。经过讨论,他们认为,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表明,苏联已拥有或即将拥有足够大功率的导弹发动机和足够精确的导弹飞行制导系统,美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将成为苏联未来核武器的打击对象。为此,美国政府和军界领导人感到应立即建立起本国的战略核打击力量。讨论期间,他们想起了已在研制中的“北极星”导弹计划和第一艘“北极星”导弹潜艇的研制工作,并决定将第一艘导弹核潜艇的研制时间由5年缩短为2年。当然,美国人并没有将这一紧迫感放在表面上,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记者招待会上仍然说出了这样一句与他内心活动不一致的话:“这个卫星没有什么军事意义!”
  
为了尽早建造出与苏联抗衡的导弹核潜艇,核潜艇的研制者们提出利用正在船台上建造的“鲣鱼”级“蝎子”号潜艇进行改装的设想,这一设想得到了批准。“鲣鱼”级潜艇全长77米,艇壳直径9.7米。尽管其容积比常规潜艇大,但布置“北极星”导弹发射装置仍很困难,为此,研制人员决定从指挥台围壳尾切面将 “蝎子”号艇体分成两段,在两段之间加接一段长为39.6米、直径与原来相同的圆柱形耐压壳体。其中大约长12米—14米用来布置导弹发射指挥仪及其辅助导航设备,23米用来布置两排共16枚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其余3米—4米用来布置发射装置的辅助设备。建成后整个艇长达116.6米,命名为“乔治华盛顿”号,它就是人类史上的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

  
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出现,不但是潜艇发展史上的又一突破,也是战略核力量的又一次转移。在各种侦察手段十分先进的今天,陆基洲际导弹发射井很容易被敌方发现,弹道导弹核潜艇则以其高度的隐蔽性和机动性成为一个难以捉摸的水下导弹发射场。1959年“乔治华盛顿”号建成后,美国一连建造了5艘性能相近的同型艇。1960年7月20日,“乔治华盛顿号”核潜艇驶向海上靶场,进行“北极星”导弹水下发射试验。结果“北极星”导弹不负众望,第一发就命中1800公里处的预定目标。同年“北极星A-1”式导弹随同美国海军第一支弹道导弹舰队成军。紧接着,美国又研制成功了“艾伦”级弹道导弹核潜艇。1961年8月服役的“伊桑艾伦”号是美国建造的第一艘专门用来携带“北极星A—1”导弹的潜艇,水下排水量7900吨,艇长125米,水下最高速度30节,艏部装有6具鱼雷发射管,导弹舱携带16枚“北极星A—1”导弹。“伊桑艾伦”号和这个舰级的其他潜艇后来都被改装以携带体积和射程都有所增加的“北极星”导弹。

  
“海神C—3”导弹是美国用来取代“北极星”系列导弹的第二代中程潜射弹道导弹,研制费用40亿美元。它是一种固体燃料的两级导弹,射程与“北极星A—3”导弹相同,但采用“MIRV”型分导式多弹头(一个母弹头内有14个子弹头,其中4个子弹头装有诱饵和干扰机,干扰机发生强大功率的干扰信号,使探测防御雷达无法发现其它子弹头)并能同时攻击多个目标,因此比“北极星”具有更强的破坏威力和穿越敌力陆基导弹防御区的能力。1970年,“海神”导弹试射成功;1971年3 月31日这型导弹被正式部署在“詹姆斯麦德逊”号潜艇上。该型导弹共计生产了619枚,1979年起退役,被更先进的“三叉戟Ⅰ”型导弹所取代。
  “三叉戟I”型C-4导弹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发用来替代“海神C—3”导弹的第三代潜射远程弹道导弹,编号UGM—96A。该弹1971年开始研制,1976年12月投产,1977年1月进行首次飞行试验,1979年正式装备美国海军,2005年全部退役。由于采用了高效能推进系统、额外的第三节推进火箭和更先进的制导技术,导弹最大射程达到了7400千米,命中精度也提高到230至500米。导弹采用8至10个分导式子弹头,每个子弹头威力为10万吨TNT当量,可分别攻击8至10个目标,从而大大增加了导弹毁伤目标的能力。

  “三叉戟I”型C-4共生产630枚,其中 150枚用于其服役期间的各种测试。英国政府原先计划将其所属的北极星A-3导弹换装为本型导弹,后来又决定改为换装性能更先进的“三叉戟II”型导弹。

  “三叉戟”I型C-4导弹主要用来装备部分经过改装的“拉菲特”级核潜艇和最新的“俄亥俄”级核潜艇。在美国军方于70年代初期展开“三叉戟Ⅰ”型潜射弹道导弹计划的同时,就开始着手发展一种新型的弹道导弹潜艇以供三叉戟导弹使用。最初的计划是建造一种“拉菲特”级的改良型潜艇,并使用相同的西屋(Westinghouse)S5-ⅡW核子反应炉,而后为了降低新潜艇的噪音,决定采用自然循环核子反应炉。基于经济效益,导弹数量由16枚增至24 枚。

  由于这项计划的造价过于庞大,最初曾遭国会的反对,不过在前苏联在“三角洲”级潜艇上配置了射程长达6935公里的SS-N-8潜射弹道导弹之后,国会终于批准了这项计划。虽然已获得国会的批准,不过这项计划在发展之初仍遭到不少困难,因此仍较预定进度落后许多。当困难一一被克服以后,终于产生了一种极为优秀的潜艇,即“俄亥俄”级核潜艇。

  该级核潜艇的艇体属单壳型,在结构与布置等方面均与众不同。艇体艏艉部是非耐压壳体,中部为耐压壳体,整个耐压体仅分成四个大舱,从艏至艉依次是指挥舱,导弹舱,反应堆舱和主辅机舱。指挥舱分为三层:上层设有指挥室,无线电室和航海仪器室;中层前部为生活舱,后部为导弹指挥室;下层布置4具鱼雷发射管。导弹舱共装24枚“三叉戟”导弹,对称于中心线平行布置。反应堆舱的上部是通道,下部布置反应堆。主辅机舱布置动力装置。

  第一艘“俄亥俄”号(SSBN 736)于1981年开始测试工作,1982年1月发射第一枚导弹,并在82年10月作首次战斗部署。截止1987年底,已有12艘经过改装的“拉菲特” 级核潜艇和8艘(SSBN 726至SSNB 733)“俄亥俄”级核潜艇装备“三叉戟I” C-4型导弹。其中“拉菲特”级每艇装备16枚(合计192枚),“俄亥俄”级每艇装备24枚(合计192枚),后者后来又进一步换装更新型的“三叉戟 II”型D-5导弹。装载三叉戟1型导弹的潜艇群分别隶属于大西洋舰队和太平洋舰队。两边的部署都得益于这型导弹的长射程,也都是以美国本土为基地。从大西洋可以攻击几乎所有俄方目标,少数处于较远区域的目标则由太平洋这边来加以攻击。
  “三叉戟II”D—5型潜射导弹是在“三叉戟I” C-4型导弹基础上研制的改进型号,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该弹1990年服役,主要装备“俄亥俄”级核潜艇,每艇载弹24枚,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潜射弹道导弹。与“三叉戟I” C-4相比,“三叉戟II”D—5在长度上加长了3米,射程更远,命中精度更高。每枚导弹最多可载12枚分导式弹头,后来根据美俄间的协议,改为限载8 枚,可分别攻击8个目标,采用星光惯性制导系统。其打击诸如地下导弹发射井、加固的地下指挥所等坚固目标的能力要比“三叉戟I”导弹提高3至4倍,因而被誉为美海军战略核力量的“骄子”。目前“三叉戟II”D5导弹已成为美国海军所有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标准装备之一,该型导弹的装备将进一步满足美国国家战略威慑政策的需要,使美军具备应付新型威胁的能力。
  
“三叉戟II”D—5型潜射导弹的技术性能数据弹长: 13.42米,弹径: 2.1米,射程: 11100公里,发射重量:59000公斤,投掷重量:2722公斤,发射方式:三节推进;固态燃料,导引系统:星光惯性制导,弹头: 8枚当量各为10万吨TNT或47.5万吨TNT的分导式子弹头,命中精度:90米。

  
“三叉戟II”D—5型潜射导弹主要装备美国海军第四代“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该级潜艇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专为装载“三叉戟I” C-4而研制的,也是迄今各国海军中最先进的战略核潜艇。“俄亥俄”级核潜艇排水量重达18750吨,采用了高性能核反应堆、先进电子设备和多种降噪措施,每艘潜艇造价高达20多亿美元,堪称“潜艇之王”。该级艇的艇体属单壳型,在结构与布置等方面均与众不同。艇体艏艉部是非耐压壳体,中部为耐压壳体,整个耐压体仅分成四个大舱,从艏至艉依次是指挥舱,导弹舱,反应堆舱和主辅机舱。指挥舱分为三层:上层设有指挥室,无线电室和航海仪器室;中层前部为生活舱,后部为导弹指挥室;下层布置4具鱼雷发射管。导弹舱共装24枚“三叉戟”导弹,对称于中心线平行布置。反应堆舱的上部是通道,下部布置反应堆。主辅机舱布置动力装置。

  
首艇“俄亥俄”号(SSBN 736)1981年服役,共建造了18艘。前8艘(SSBN 726至SSNB 733)潜艇携带“三叉戟I”型潜射弹道导弹,后10艘装备“三叉戟II”型导弹。此后,配备“三叉戟I”型导弹的潜艇也开始换装成“三叉戟II”型导弹,每艘拥有24个垂直导弹发射管,可发射24枚“三叉戟II”型导弹。根据美俄达成的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从2002年起,美国战略导弹潜艇的数量将被限制在14艘。但美国海军并不准备让其中的4艘“俄亥俄”级潜艇退出现役,而是进行改装,使其成为特种作战的潜艇。每艘改装后的潜艇将携带154枚 “战斧”巡航导弹和两艘袖珍潜艇。这两艘袖珍潜艇可一次运送9名“海豹”突击队员,执行侦察、偷袭、解救人质等行动,预计改装任务将于2007年结束。此外,“三叉戟II”D—5导弹还装备英国4艘“前卫”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并装有英国自制的分导式弹头,每艘携带16枚带有8个分导式热核弹头的“三叉戟 II”导弹,这就使英国拥有的弹头总数从192枚增加到512枚。据英国国防部宣称,目前装备的“三叉戟II”导弹将在2024年时全部退役。
  美国所有潜射弹道导弹对比图(左一:北极星A1,右一:三叉戟D5)
  美国俄亥俄级核潜艇,他是美国海基核力量的基石,也是世界最先进的弹道导弹核潜艇。
  核潜艇的导弹发射装置就在这一个发射井里。
  尽管是20年前服役的潜射洲际导弹,但是三叉戟II D-5的性能在当今仍然是第一流的。

  遥遥领先俄法中三国现役潜射导弹

  就正式服役的潜射洲际导弹来说,俄罗斯的RSM-54/SS- N-23是液体潜射洲际导弹,射程8000公里。由于使用湿法发射,发射准备时间长,维护使用成本高,圆概率误差500米对比三叉戟II D-5导弹的90米差距太大。

  法国的M-45导弹最大射程不足仅有6000公里,精度350米圆概率误差,最多只能投掷6个分导式弹头,和三叉戟II D-5差距也不小。

  至于中国,目前只有JL-1A潜射导弹,最大射程4000公里左右,单个弹头,精度对比差距更大。中国巨浪 -2导弹分弹头数量较为有限。

  综合性能仍然领先别国在研导弹

  算上正在开发中的潜射导弹,以上三国才有能和三叉戟II D-5性能相近的潜射洲际导弹。

  俄罗斯SS-NX-30/RSM-56潜射洲际导弹长度12.1米,直径2 米,质量36.8吨;射程8000公里,采用惯性制导精度,350米圆概率误差;投掷质量1150千克,最多可携带6枚15万吨核弹头;使用三级固体发动机,壳体采用APMOC芳伦纤维/环氧复合材料,推进剂为四组元丁羟推进剂(AL/RDX/AP/HTPB)。

  法国M51潜射洲际导弹长度 12米,直径2.3米,质量56吨;射程8000公里,采用惯性星光复合制导,200米圆概率误差;可携带6枚TN75核弹,最多12枚;使用三级固体发动机,壳体采用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推进剂为NEPE(Nitralane)推进剂。

  据外媒推测,中国JL-2潜射洲际导弹长度约14 米,直径2米,质量约50吨;射程12000公里,采用惯性星光复合制导;可携带3枚核弹头;使用三级固体发动机,壳体采用芳伦纤维/环氧复合材料,推进剂为NEPE(N-15)推进剂。

  即使是对比其他国家的新一代的潜射洲际导弹,三叉戟II D-5型导弹仍然有着不小的优势,命中精度的指标遥遥领先于其他潜射导弹。由于技术进步,法国和中国的潜射导弹也开始使用NEPE推进剂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中国的N-15推进剂比冲2940牛*秒/千克,比三叉戟II D-5的NEPE还要略高。

  在发动机壳体上,法国的M51潜射洲际导弹全部三级发动机壳体都是碳碳复合材料,比三叉戟II D-5要先进,但是中国的JL-2和俄罗斯的RSM-56导弹仍然使用较落后的芳伦纤维/环氧复合材料,更不要说RSM-56布拉瓦导弹还没有使用 NEPE同级的推进剂;在小型化核弹头和再入载具上,三叉戟II D-5的W-76/MK-4与W-88/MK-5组合仍然保持着重量的最小纪录,俄罗斯和中国的核弹头小型化水平与美国相近,但是中俄法三国在再入载具的轻量化上与美国的差距仍然不小。

  这些技术的差距,意味着即便有单项技术超过三叉戟II D-5的导弹,但是没有综合性能超越三叉戟II D-5的导弹。

  可靠性、装备数量无可匹敌

  更重要的是,三叉戟II D-5潜射洲际导弹自1989年以来,20年岁月经历了连续130次成功试射,这个是空前绝后的,这意味着核力量的高可靠性,是切切实实的威慑力量。

  相比之下,俄罗斯RSM-56布拉瓦导弹,试射13次失败7次,从来没有连续4次的成功,也没有在预定装备的955型弹道导弹核潜艇上进行试射。法国的 M51导弹预定10次试射,但目前只做了3次试射,最近的2008年试射是首次水下发射,尽管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已经服役,但是艇弹结合试射也遥遥无期。中国的JL-2导弹与094核潜艇根据公开消息也还未成熟。

  这些在技术上和三叉戟II D-5同一个档次的潜射洲际导弹还远未成熟,生产数量更是不足三叉戟II D-5的零头,在实际威慑效果上可谓天壤之别。
  五大核国家中只有英国没有自行研制潜射核导弹,而是直接购买美国的现成型号,图为英国最新型的“前卫”级核潜艇,他可携带16枚三叉戟II D5核导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略核潜艇之一。
  法国国防部长莫兰13日宣布,法国海军当天首次成功在水下试射了一枚M51型洲际弹道导弹。

  据悉,这枚导弹当天从位于法国西南部的比斯卡罗斯导弹试验和发射中心水下发射。这也是M51型导弹的第三次成功试射。
  
莫兰当天发表声明说,M51型导弹的成功试射对于进一步提升法国海军的威慑力很有必要。

  
M51型导弹是法国研制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它可以携带六枚核弹头,射程可达8千到1万公里。
  M51导弹将装备法国凯旋级核潜艇,成为法国核力量的中心力量。
  1992年,法国国防部第一次提出了新一代M5核导弹的发展计划。根据当时的设想,M5型导弹从1993年开始研制,预计用 15年时间将其发展成为21世纪法国核力量的中坚,并兼具潜射与陆基两种功能。但这一计划刚出台就因经费问题而搁置。1996年,法国总统希拉克重新制定了法国核力量的发展计划,使M5导弹的研发工作再次启动。在论证过程中,M5导弹被取消了陆基功能,只限于潜射,其型号也被重新命名为M51。经过近两年的准备,M51型导弹于1998年进入了正式研制阶段。2006年,法国总统希拉克公开表示,法国将保留使用可靠的威慑力量打击敌战略神经中枢的权利,以作为对敌人进攻的最后警告。希拉克强调,法国核政策的根本原则并没有改变,即使面对巨大的压力,也将毫不犹豫地部署核武器或优先打击能力,只不过贯彻这一原则的方式将逐步改变,以应对21世纪出现的新威胁。要想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法国远洋战略舰队必须保持全时反应能力,保证随时都有一枚核弹处于准备发射状态,以震慑潜在攻击者。当前世界局势下威胁呈多样化趋势,为应对这种局面,一种方法是提高部署在世界各大洋作战潜艇的数量,另一种方法则是发展一种拥有最大打击范围的能力,M51无疑是后一种方法的代表。据称,只要选择合适的弹道,一艘巡弋在北大西洋上的法国海军SNLE-NG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就能使用 M51弹道导弹攻击世界范围内的任何目标。M51的研发预算约为57亿欧元,生产预算约为28亿欧元(包括直到2015年的维护费用),导弹将于2010 年率先配备第四艘(也是最后一艘)“凯旋”级弹道导弹潜艇——“可惧”号。目前,该艘耗资25亿欧元的潜艇正在建造之中,预计2009年1月开始海试,在此之后不久,该艇将进行M51导弹的水下发射试验。
  M51 的研制始于1998年,与“阿里安5”火箭并行开发,前后共有1000多名工作人员参与了该项目。该导弹是新一代三级远程潜射弹道导弹,其中第一级部分直径超过2米,高6米,是迄今为止欧洲制造最大的复合固体火箭发动机。M51导弹长12米,重56吨,比现役M45导弹重量增加了一半,其最大射程将超过 8000千米,导弹不但采用了先进的制导系统,而且其弹体结构也采用了轻型碳素纤维,使其在飞行过程中更易调整姿态,能准确命中目标。导弹还装备有电驱动喷口控制装置,与M45使用的液压驱动喷口控制装置相比占用空间较小,需要的维护也相对简单。每枚M51型导弹可携带6个隐身分导式弹头,每个弹头的 TNT当量为10-15万吨。为了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该导弹飞行中将做旋转稳定飞行;为抵抗敌方激光武器的攻击,该导弹还采用了抗激光加固措施:其弹头除了在外表与材料上采用了隐身设计外,还配备了先进的突防装置和诱饵,这使M51无论在射程、性能和安全性方面都比M45有所提高。

  M51 的首批型号M51.1导弹将于2010年开始部署,这批导弹将使用为M45导弹研制的爆破装药和TN75弹头,这种弹头经过小型化处理,其再入速度快,雷达反射面积更小,具备较强的突防能力,其性能在1995年的最后一轮大气层试验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但是该型弹头归根结底还是为M45的再入剖面设计的,无法充分发挥M51导弹的性能,预计经过初始阶段,从M51,2批导弹之后将最终配备新型的TNO弹头,这种弹头将使用一个巨大的模拟设施进行开发,该设施目前正在建造之中。EADS阿斯特留姆将重新设计导弹的上面级,以适应重量更大的TNO弹头、导弹和潜艇软件系统,以及调整过的弹道。从2007年初开始,EADS阿斯特留姆已开始集中研制使用新的上面级技术的演示器,为M51.2的生产做准备。当前的目标是升级第三级,使用全新的结构,新的电子系统,更强大的推进系统,以及基于热气推进器的转向系统。这些升级改造将使导弹能够携带质量更大的弹头,打击精度也更高。
  在设计和开发M51时,广泛使用的虚拟设计。模拟仿真试验技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使用模拟测试的方法大大减少了实际试射的次数,相对于M45频繁的试射,M51的试射仅在10次之内。同时,模拟仿真技术还帮助控制了M51的尺寸,降低了开发成本。由于最初的3艘“凯旋”级潜艇按照设计应该是装载M45 的,那么要以最小的改装动作将比现役M45导弹大了50%、射程也大大增加的新一代导弹M51加装到完全相同的平台上,就需要反复进行建模试验。这一研发过程也反映出法国政府对仿真试验的日益倚重,在此之前法国的核武器一般都是进行大气试验的。

  EADS阿斯特留姆公司在M51上应用的技术都具有两用性,例如M51导弹系统所应用的系统工程,地面及飞行试验技术,推进技术、推进级分离技术、编队保持技术、载荷定位技术,以及空间飞行、穿越大气层的超高速飞行技术等,在民用航天运输工具上都可以使用。另外,M51的飞行软件也具有同样的军民两用性,该套软件具有极高的安全性能和出众的容错率,其标准与“阿里安5”火箭的软件系统,以及自动运输飞船(ATV)软件的使用标准完全一致。

  从长远来看,空间技术及威慑力量的建设一直是各国关注的重点,但是,由于这些项目需要的研制开发时间往往非常之久,需要几代工程人员的共同努力,这就使得保持技术的延续性变得至关重要,一旦工期拖延过久,极具价值的工程经验的传递就会存在很多问题。目前“阿里安-5”的中期升级项目,以及欧空局(ESA)的未来运载火箭预备计划(FLPP)也是受到了这个问题的困扰。因此,如何将已经取得的研发成果保持下去,延续开发的能力,是M51下一步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法国在倾力更新其核武库的同时,在实验设施的更新上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其中一些是为M51导弹研发而兴建的,例如,法国在南部土伦海军基地附近建设有名为Cetace的水下试验台,主要用于进行M51导弹全尺寸惰性模型出水试验,以及对原型分系统进行试验,如发射管,气体弹射系统、指挥一控制系统等;在诺曼底的Val deReui建设有专用水池,用于进行导弹弹射以及水下弹道试验;在波尔多附近的St Medard建设有新型导弹试验台,用于试验导弹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特别是导弹的第一级火箭发动机;而对于试验设施最大规模的投资则是位于法国西南部海滨城市比斯卡罗斯的导弹靶场——法国导弹试验和发射中心(CELM)弹道发射基地,该基地自从M45的最后一次地面测试后没有再被使用过。如今,为了进行 M51导弹的试验,EADS阿斯特留姆公司对其进行了彻底的整修和翻新,其面积扩展到了51公顷,采用了全新的导弹集成,发射和支持设施。除了用于地基测试的常规发射装置,移动发射塔台之外,该基地还拥有一个直径30米、深50米的巨大水池,以进行水下发射试验。由于法国西南海岸地质结构存在平移断层,因此在修建这个水池的时候使用了大量的尖端科技。这个水池中注水约35000吨,为适应试验的需要,这些水都经过处理,从而交得完全透明。拥有这个设施后,法国将不再使用从1966年开始就担任弹道导弹试验任务的Gymnote号潜艇。预计M51导弹在服役前将在此进行若干次试验,这其中包括从2008年开始,将利用基地巨型水池实施的水下发射试验。
TAG: 导弹
搜索
顶:13 踩:9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47 (57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1.46 (48次打分)
【已经有52人表态】
4票
感动
4票
震惊
7票
3票
路过
5票
高兴
2票
同情
8票
难过
5票
无聊
8票
愤怒
6票
搞笑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