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两岸军工比拼:台湾靠进口 大陆自研(组图)
4月24日,台湾军方举行新闻发布会,证实在“汉光23号演习”兵棋推演中将“战术性岸置火力制压导弹”(TSMFS)列入演习项目,用以反击解放军对台湾实施导弹攻击。虽然防务主管李杰不愿指出TSMFS到底是指何种武器,但外界普遍相信在的TSMFS的类别中,可能包含雄风2E巡航导弹,以及由天弓 2型地空导弹改良得来的天弓2B地地弹道导弹。
有媒体推测,TSMFS数量有限,尚不能对解放军构成实质威胁,台湾公开新型导弹背后的原因只是为了逼迫美国技术输出。
台湾军工:八十年代是巅峰期
其实,无论是雄风2E或是天弓2B导弹,它们都是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的产品。
中山科学研究院,简称“中科院”,它是台湾“国防自主”政策的产物。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台湾在武器装备的取得上受到了极大限制,因此在“国防”方面向来重视自主发展,投入庞大的经费与人力研发所需的武器装备,并且获得了可观的成就。1964年,中国大陆成功试爆首颗原子弹,身处台湾的蒋介石深受刺激。1965年,蒋介石亲自任命唐君铂中将为筹备处主任,成立“石门科学研究院筹备处”。1969年7月1日,中山科学研究院在桃园县龙潭乡正式成立,隶属于台湾“国防部”,下设“核能研究发展”、“火箭研究发展”、“电子研究发展”、“化学材料科学资源开发研究发展”4所,首任院长为阎振兴,总员额约1200人。今日的中山科学研究院,隶属于台湾“国防部”军备局,下辖六个专业研究所和四个研究中心,涵盖电子、化学、信息通信、导弹和航空等多个领域,是台湾最重要的军事科技研发机构,负责人是台湾海军中将龚家政。
资料图:中国歼-11B新战机在试飞中
资料图:台军不想购买台湾IDF改进型“雄风”战机
除了所谓的“中科院”之外,台湾重要的军工相关单位还包括汉翔航空和中船(即台湾中国造船公司,由于当局的“去中国化”政策,2007年3月1 日,中船已更名为“台湾国际造船公司”)。前者是由中山科学研究院航发中心改制而来,拥有制造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的能力,而后者则是岛内领先的船舶制造企业,与台湾的军舰自造计划密切相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IDF战机原型机的基本完成,台湾的自主“国防”走到了巅峰,当时,台湾三军都有许多重点型号武器问世,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IDF战机、天剑系列空空导弹、雄风系列反舰导弹、天弓系列防空导弹、勇虎式主战坦克等,如今这些武器仍是台军的主力装备。
而此时的大陆军工,刚刚从十年动乱的阴影中走出,虽然依靠自身的努力,已有能力研发“两弹一星”这一类的尖端科技,但在常规武器的研制上已经远远落后于军事先进国家。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为了服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大批国防相关的重点项目又相继下马,这其中就包括日后不断引发争议的运- 10。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陆军工陷入低潮。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两岸军工互换了位置。大陆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制裁,只能从少数几个国家引进先进武器来应急,于是大力推动自主研发成了唯一的选择;而台湾则在对外军购上取得重大突破,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当局越来越依赖对外军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军售项目包括法制幻影- 2000战机和“拉斐特“级护卫舰,美制F-16战机和E-2预警机。
这种行为虽然在某个时间点上可以提高台军的作战能力,但它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自主研发成果无法为继,大量的专业人才流失。作为台湾最为顶尖的军事科技研发机构,中山科学研究院在上个世纪90年代拥有6000名科学家和8000名技术人员,但是到了2003年,这个数字下降到约4000名科学家和5000名技术人员。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台“国安单位”甚至发现有超过50名“中科院”离退职人员经由第三地前往中国大陆,相关部门强烈怀疑,这些人员极可能会参加解放军的国防科研计划,寻找事业的第二春。
与“中科院”一样,汉翔航空和中船公司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以汉翔为例,在台湾获得F-16和幻影-2000战机之后,IDF的生产计划由原先的250架锐减至130架。当IDF生产完成之后,除了组装少量美国直升机外,汉翔的营运只能依靠飞机翻修与延寿改装、零部件制造、支持台军的拖靶训练任务等业务来苦撑。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专业人技术员对汉翔的未来失去信心,离开公司流向民间甚至是国外和大陆。
今年3月,汉翔航空花费七年时间耗资七十亿新台币打造的“雄鹰”战机原型机终于出厂,不过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台湾空军对其兴趣不大。这对于处境已相当不妙的汉翔航空而言,无异于敲响了丧钟。
就这样,军方不购买军工的产品,军工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动力来推动新项目的发展,更搞不出军方所中意的产品。不客气的说,今日台湾军工已经陷入恶性循环,与二三十年前相比,如今台湾军工的存在,最主要的意义已经不是为了实现“自主防卫”,而是为当局外购先进武器时提供讨价还价的基础。这也就难怪会有媒体推测此次台军公开新型导弹意在逼美技术输出。
反观海峡这边的大陆,近年来进口武器有限,主要以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为主,这对于提升国防工业水平颇有帮助。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特别是 1999年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之后,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相关机构的支持,吸引了更多人才的加入。与此同时,多年来大陆一直大力推动的国家“973”计划、 “863”计划、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等一系列科技计划在许多重要领域取得了大量创新结果,进一步推动了国防科技的发展。今日,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大陆的国防科技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已经缩小到有限的短距离,少数科技项目甚至处于领先位置。
2000年以后,大批先进的国防科技成果相继被展示在中国公众面前:在地面,解放军装甲兵的99式主战坦克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准,而陆军航空兵的专用武直虽未解密,但照片已经多次出现在网络上,被国人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在海面上,被誉为“中华神盾”的新型驱逐舰已经加入了中国海军的作战序列,航空母舰相关的研制工作亦已展开;在空中,中国自行研制的歼-10已经成军,各式国产预警机也相继出现在大陆的上空;在外层空间,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完成了两次载人飞行,而随着第四颗导航卫星的发射升空,中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强势政府必然需要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支撑,这是执行重大政治理念的基础。在这个科技发展以惊人速度进行的新时代,行政当局的决策失误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两岸军工过去三十年的发展经历表明,仅靠外购武器不可能实现军队的现代化,依靠自身军工的发展才是唯一途径。而稳定的政治环境、坚实的经济基础、有效的人才政策和合理的行政力量支持是军工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而在这些方面,今日大陆已经不是台湾可比。
当前两岸力量的平衡已经开始倾向于大陆一侧,相信未来大陆军工的发展将会为反“台独”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资料图:台湾海军已列装雄风III型反舰导弹
资料图:台防空部队列装的天弓型地对空导弹
资料图:台湾雄风2型反舰导弹后视特写
资料图:台军的美制F-16A型战机挂两枚小牛导弹训练
资料图:解放军歼-10战机已经批量装备部队
资料图:解放军99坦克烟雾掩护行进间攻击
资料图:解放军052C级171号新型导弹驱逐舰海上巡航
有媒体推测,TSMFS数量有限,尚不能对解放军构成实质威胁,台湾公开新型导弹背后的原因只是为了逼迫美国技术输出。
台湾军工:八十年代是巅峰期
其实,无论是雄风2E或是天弓2B导弹,它们都是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的产品。
中山科学研究院,简称“中科院”,它是台湾“国防自主”政策的产物。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台湾在武器装备的取得上受到了极大限制,因此在“国防”方面向来重视自主发展,投入庞大的经费与人力研发所需的武器装备,并且获得了可观的成就。1964年,中国大陆成功试爆首颗原子弹,身处台湾的蒋介石深受刺激。1965年,蒋介石亲自任命唐君铂中将为筹备处主任,成立“石门科学研究院筹备处”。1969年7月1日,中山科学研究院在桃园县龙潭乡正式成立,隶属于台湾“国防部”,下设“核能研究发展”、“火箭研究发展”、“电子研究发展”、“化学材料科学资源开发研究发展”4所,首任院长为阎振兴,总员额约1200人。今日的中山科学研究院,隶属于台湾“国防部”军备局,下辖六个专业研究所和四个研究中心,涵盖电子、化学、信息通信、导弹和航空等多个领域,是台湾最重要的军事科技研发机构,负责人是台湾海军中将龚家政。
资料图:台军不想购买台湾IDF改进型“雄风”战机
除了所谓的“中科院”之外,台湾重要的军工相关单位还包括汉翔航空和中船(即台湾中国造船公司,由于当局的“去中国化”政策,2007年3月1 日,中船已更名为“台湾国际造船公司”)。前者是由中山科学研究院航发中心改制而来,拥有制造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的能力,而后者则是岛内领先的船舶制造企业,与台湾的军舰自造计划密切相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IDF战机原型机的基本完成,台湾的自主“国防”走到了巅峰,当时,台湾三军都有许多重点型号武器问世,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IDF战机、天剑系列空空导弹、雄风系列反舰导弹、天弓系列防空导弹、勇虎式主战坦克等,如今这些武器仍是台军的主力装备。
而此时的大陆军工,刚刚从十年动乱的阴影中走出,虽然依靠自身的努力,已有能力研发“两弹一星”这一类的尖端科技,但在常规武器的研制上已经远远落后于军事先进国家。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为了服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大批国防相关的重点项目又相继下马,这其中就包括日后不断引发争议的运- 10。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陆军工陷入低潮。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两岸军工互换了位置。大陆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制裁,只能从少数几个国家引进先进武器来应急,于是大力推动自主研发成了唯一的选择;而台湾则在对外军购上取得重大突破,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当局越来越依赖对外军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军售项目包括法制幻影- 2000战机和“拉斐特“级护卫舰,美制F-16战机和E-2预警机。
这种行为虽然在某个时间点上可以提高台军的作战能力,但它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自主研发成果无法为继,大量的专业人才流失。作为台湾最为顶尖的军事科技研发机构,中山科学研究院在上个世纪90年代拥有6000名科学家和8000名技术人员,但是到了2003年,这个数字下降到约4000名科学家和5000名技术人员。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台“国安单位”甚至发现有超过50名“中科院”离退职人员经由第三地前往中国大陆,相关部门强烈怀疑,这些人员极可能会参加解放军的国防科研计划,寻找事业的第二春。
与“中科院”一样,汉翔航空和中船公司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以汉翔为例,在台湾获得F-16和幻影-2000战机之后,IDF的生产计划由原先的250架锐减至130架。当IDF生产完成之后,除了组装少量美国直升机外,汉翔的营运只能依靠飞机翻修与延寿改装、零部件制造、支持台军的拖靶训练任务等业务来苦撑。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专业人技术员对汉翔的未来失去信心,离开公司流向民间甚至是国外和大陆。
今年3月,汉翔航空花费七年时间耗资七十亿新台币打造的“雄鹰”战机原型机终于出厂,不过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台湾空军对其兴趣不大。这对于处境已相当不妙的汉翔航空而言,无异于敲响了丧钟。
就这样,军方不购买军工的产品,军工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动力来推动新项目的发展,更搞不出军方所中意的产品。不客气的说,今日台湾军工已经陷入恶性循环,与二三十年前相比,如今台湾军工的存在,最主要的意义已经不是为了实现“自主防卫”,而是为当局外购先进武器时提供讨价还价的基础。这也就难怪会有媒体推测此次台军公开新型导弹意在逼美技术输出。
反观海峡这边的大陆,近年来进口武器有限,主要以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为主,这对于提升国防工业水平颇有帮助。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特别是 1999年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之后,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相关机构的支持,吸引了更多人才的加入。与此同时,多年来大陆一直大力推动的国家“973”计划、 “863”计划、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等一系列科技计划在许多重要领域取得了大量创新结果,进一步推动了国防科技的发展。今日,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大陆的国防科技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已经缩小到有限的短距离,少数科技项目甚至处于领先位置。
2000年以后,大批先进的国防科技成果相继被展示在中国公众面前:在地面,解放军装甲兵的99式主战坦克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准,而陆军航空兵的专用武直虽未解密,但照片已经多次出现在网络上,被国人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在海面上,被誉为“中华神盾”的新型驱逐舰已经加入了中国海军的作战序列,航空母舰相关的研制工作亦已展开;在空中,中国自行研制的歼-10已经成军,各式国产预警机也相继出现在大陆的上空;在外层空间,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完成了两次载人飞行,而随着第四颗导航卫星的发射升空,中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强势政府必然需要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支撑,这是执行重大政治理念的基础。在这个科技发展以惊人速度进行的新时代,行政当局的决策失误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两岸军工过去三十年的发展经历表明,仅靠外购武器不可能实现军队的现代化,依靠自身军工的发展才是唯一途径。而稳定的政治环境、坚实的经济基础、有效的人才政策和合理的行政力量支持是军工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而在这些方面,今日大陆已经不是台湾可比。
当前两岸力量的平衡已经开始倾向于大陆一侧,相信未来大陆军工的发展将会为反“台独”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资料图:台防空部队列装的天弓型地对空导弹
资料图:台湾雄风2型反舰导弹后视特写
资料图:台军的美制F-16A型战机挂两枚小牛导弹训练
资料图:解放军歼-10战机已经批量装备部队
资料图:解放军99坦克烟雾掩护行进间攻击
资料图:解放军052C级171号新型导弹驱逐舰海上巡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