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出平湖 撩开神农架大九湖神秘的面纱(组图)
人们常说神农架“地无三尺平,抬头见高山”,其实,神农架拥有一块鲜为人知的、神奇的“高山平原”———大九湖。这一马平川之地,被称为“神农江南”。五月的大九湖,群山竞秀,姹紫嫣红。记者随现场调研的省领导和专家,走进这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
世外桃源大九湖
有一种说法:不去大九湖,等于没到神农架。大九湖位于大巴山脉东麓的神农架西南边陲,西南与重庆市巫山县、巫溪县接壤,东南是通向神农溪、大三峡的要冲,北与竹山、房县毗邻。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大九湖自古号称“巴山前哨”,有“一脚踏三省六县”之说。
群山环绕,一条小溪串着九个湖泊,大九湖由此而得名。史料记载,远古时期,大九湖曾是汪洋大海,因燕山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抬升隆起,在大九湖东南面形成了整齐对称的九道山梁、九道溪、九块平地、九个湖。大九湖也自此形成了独特的冰川地貌和高山草甸的绝妙景观。大九湖素有“高山盆地”和“天然草场”之美称,自然风光旖旎,气候宜人,传说遗址众多,被称为世外桃源。
大九湖风光。
一处落水孔。
大九湖盆地呈一个不规则的等腰三角形(如图),平均海拔1700多米,国土总面积5083公顷(76245亩),其中湿地面积1645公顷(24675亩);在湿地面积中,沼泽湿地779公顷(11685亩)。四周为海拔2200米以上的群山,最高峰霸王寨海拔2624米。盆地周边重峦叠嶂、古木参天,盆地中百花缤纷、绿草如茵、流水潺潺。
大九湖盆地周围低洼部位有许多(据测量有41个)神奇的落水洞,其中在北侧落水洞最多,形成落水洞群,整个盆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汇集到这里,通过落水洞流到竹山境内,注入堵河,即为堵河源头。
大九湖作为堵河上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重要的涵养地,湿地质量直接影响堵河的水质,其植被有巨大的蓄水、保土、保肥、减灾增产、调节气候等功能,对汉江中游生态保护具有特殊意义。同时,为鄂西北山区的动植物生长、繁育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场所。
记者看到,广袤的大九湖,牲畜成群,呈现出一派“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山草原风光,堪称湖北的“呼伦贝尔”草原。据当地老百姓绘声绘色地介绍,大九湖最有趣的是周围扎向平川的那些山头,从远处看,每座山峰生得几乎一模一样,犹如饮水的蛟龙依偎在盆地四周,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因为空气纯净,游人夜晚在大九湖观星,好似跟随自然,静听天籁,有天人合一之感。
大九湖价值几何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和生态净化的“过滤器”。大九湖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典型高山湿地之一,其保护价值尤显珍贵。
大九湖是华中地区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山湿地,湿地区域内有亚高山草甸、泥炭藓沼泽、睡菜沼泽、苔草沼泽、香蒲沼泽及紫茅沼泽等湿地类型,植物种类丰富独特,小黑三棱群落和睡菜群落为国内首次记载。
大九湖在第三纪、第四纪冰川侵蚀作用下,成为华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唯一亚高山泥炭湿地,沼泽中埋藏着被视为“固体水库”的泥炭资源,具有进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素材。
大九湖湿地资源比较丰富,有陆生脊椎动物34科55属6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9种。有高等植物141科466属97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4种,湿地内的苔草地榆、灯心草、血见愁、老鹳草、大戟、假水生龙胆、穿心柴胡等均为首次记载,沼泽中还埋藏有大量泥炭,其最大厚度达3.5米。大九湖湿地是迄今湖北省、华中地区最完好的北亚热带亚高山泥炭沼泽湿地,是世界上中纬度地区罕见的亚高山泥炭沼泽湿地。
大九湖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可谓大自然赐予的宝地。境内有高等植物141科466属976 种,苔藓植物13科18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9种;有陆生脊椎动物69种,其中有金丝猴、华南虎、梅花鹿、白鹳、红腹角雉、双尾褐凤蝶、雉鸡、星头啄木鸟等被列入国家保护动物的珍稀动物达37种之多。
专家称,大九湖湿地丰富的物种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具有典型性、特殊性、代表性及稀有性,有极其重要的保护和科研价值,是我国自然湿地资源中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将成为研究湿地演变演化和气候变化的科研基地,因而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联合国环境署权威研究数据表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时代变迁中的大九湖
从历史上看,大九湖是一个十分偏远的地方,以荒远著称。由于山高路远,自古人烟稀少,外来干扰少,在一个相对封闭而稳定的环境中,大九湖的泥炭得以连续堆积。
据专家组调查,大九湖湿地内现有居住295户,1140人,土地面积1079公顷,其中耕地 582公顷。长期以来,当地群众都是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耕型自然经济为主,对湿地开发利用较少。建国前到建国初,大九湖湿地基本保持着自然状态,仅有居民 250人,现在已发展到有居民千余人。
史料记载:在三年自然灾害之年,大批逃荒者拥入大九湖,人口剧增。从1958年起,大九湖开始建立农牧场,发展骡、马、牛、鹿、羊、猪等养殖业;尔后,开始种植独活、党参、三七、杜仲、当归、黄连、川鸟等多种中药材,耕地面积迅速扩大。1986 年至1999年,根据允许开发木材资源的政策,共砍伐天然林面积1000余亩。随后实施沼泽开沟排渍工程,先后将湿地内的天然河流裁弯取直,挖通了5.4 公里的排水干渠,疏通了5处落水孔,扩大了泄水能力。然后又开垦人工草场和改良自然牧草草地5000多亩。2001年以后,大九湖开始大力种植萝卜、白菜等高山反季节蔬菜,大面积、连片分布,几何形状规则,已开发1.1万余亩,主要由外地客商承包经营。
半个世纪来,大九湖湿地经过几次大规模的盲目无序开发和利用,甚至过度索取,对其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负面影响,使整个湿地生态系统呈现旱生化的趋势,森林和灌丛正逐步向沼泽地发展,生物富营养化发展加速了泥炭沼泽的演替进程,使湿地资源遭到破坏。主要表现为:湖泊水面消失、沼泽面积锐减、泥炭资源干涸、湿地功能退化、水体污染严重、野生动物被迫迁徙、部分珍稀植物消亡等。
如今,大九湖不再是“湖”的原意,只不过是一个地名;一场“人定胜天”的大会战后,大九湖的水终于排干了,湖却不见了,渔家远遁了,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的景色消失了,留下的只是“遗憾”。
“一湖”牵动众人心
大九湖的命运,越来越受到关注。保护和恢复大九湖湿地,摆到了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时时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
省政协主席王生铁、副主席蔡述明,多次率领中科院测地所、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武汉工程地质勘察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实地徒步进行专题调研,掌握了大量有重要价值的第一手科学资料,提出了《保护、恢复和科学利用大九湖湿地资源的建议案》,引起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
5月上旬,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省长罗清泉等就大九湖湿地保护与利用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生态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适度开发”的方针,要求科学规划,科学修复,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建好湿地公园。要求专家认真论证,比选方案,制定一个科学的、高水平的规划;要求处理好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业规划的衔接与关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驻鄂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大九湖后认为,大九湖湿地是大自然赐予的不可多得的宝地,在大九湖湿地适度发展旅游事业,对三峡、小三峡、神农架、武当山的旅游是有效的互补,并提交提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保护、恢复大九湖湿地。
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组对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评审认为,大九湖湿地初步具备了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基本条件,并于2006年9月将大九湖确定为国家湿地公园,使大九湖湿地公园成为国家林业局批准的第四个国家湿地公园,并纳入了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神农架林区高度重视大九湖湿地的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2003年,将大九湖设为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着手开展相关保护。
一个“退”字还容颜
2007年3月,神农架林区政府决定对大九湖已开发的种植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泽,并对湿地范围内的部分农民进行生态移民。如果说,过去半个世纪是对大九湖的“破坏性毁容”,那么,现在启动的对大九湖的抢救性保护措施,就是“恢复性还以本来面目”,甚至可以说是为其做“美容大手术”。一个“退”字,正在还大九湖本来容颜。
退田还泽。过去,大九湖通过开挖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开垦环山公路沿线沼泽草甸种植蔬菜,不仅减少湿地面积,而且大量施用农药化肥造成严重的湿地水体污染,使大九湖湿地萎缩和生态环境退化。从现在起,大九湖着手将万余亩菜地全部退田还泽,以逐步恢复扩大湿地,维系湿地生态。
退牧还草。过去,大九湖牲畜的过度践踏、啃食,破坏了草甸草地,影响了草地植被。将来,大九湖将逐步实行退牧还草,扩大草甸草地面积。
退耕还林。过去,大九湖周边山体地势陡峭,易发生山体滑坡,顺坡而下堆积到盆地中的泥沙造成湿地退化。将来,在海拔1760米以上地带,实行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
封山育林。过去,大九湖过度砍伐木材。将来,对于盆地周围的山地进行封山育林和改造;对居民生产生活干扰多、破坏较为严重的沼泽周边丘陵地带的灌丛和灌草丛地,实行禁砍禁伐,恢复植被。
生态移民。过去,大九湖人口集聚增加,大大超过了承载能力。将来,大九湖将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结合生态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合理规划居民地建设,将大九湖内散居的208户、778人转移到交通方便、基础较好的大九湖乡政府鲤鱼岩和九灯河一带,集中建设居民点,以节约土地,同时,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的集中处理创造条件,降低对湿地水体和自然环境的污染。
大九湖抢救方案初显
目前,由国家测绘专家组成的大九湖湿地资源与环境调查组,经过实地勘察,在参考国外湿地研究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运用科学的生态环保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湿地植被恢复、水系调整和重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护、退耕还林还沼等工程措施,初步形成沼泽、湖泊、草甸、森林等大九湖立体生态景观的若干方案。
方案一:填平沼泽地排水渠道,形成多个小湖。为保护现有泥炭沼泽,丰富湿地景观,减少施工难度,退耕土地19公顷,通过有选择地堵塞落水孔,使水流在湿地中自由散流,并配以局部少量的水利工程措施,在部分低洼地段形成若干串珠状分布的湖泊水塘,以自然河溪相连,形成106公顷的湖泊。
方案二:退耕土地65公顷,在沼泽分布集中区的上游筑坝665米形成小湖,在其下游再筑坝1048米形成第二个湖泊。这样虽然湖泊水面相对减少,下游坝较长,但可形成172公顷的湖泊水面,可保护现有的发育最好的泥炭沼泽,丰富湿地类型。
方案三:在养鹿场东侧往上游分别建三个梯级坝,坝长分别为830米、740米和666米,在大九湖盆地形成三个串珠状的湖泊。这样只需退耕土地49公顷,可以形成面积265公顷的湖泊,在景观上更具有观赏性,使游人一进大九湖就能看到水面。
方案四:退田还湖的耕地25公顷,在养鹿场东侧一带建887米生态水工坝,使养鹿场以东现有南北公路之内、等高线1753米以下的盆地中央地带形成一个280公顷的大湖面,最大水深10.63米,丰富旅游观光。
方案五:考虑地层岩性、落水洞分布、地形地貌等条件,退耕土地170公顷,最大限度利用湖盆容积,扩大湖泊面积,采取防渗堵洞等工程措施,形成一个约540公顷的高山大湖泊。
到底那种方案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更适合大九湖开发和保护,专家们还在作进一步论证。
人们有理由相信,大九湖湿地恢复原貌———重新成为名副其实、碧波荡漾的大九湖,一定会变为现实。
大九湖的传说与历史遗迹
“四川过来九条牛,走到九湖未回头,何时识得其中味,不出天子出诸侯。”当地自古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大九湖历史悠久,自古称“巴山前哨”,是薛刚反唐屯粮练兵的基地和“刘体纯联明抗清”的盟誓地,白莲教、“黄马褂”起义都在此留下了历史遗迹。
据传九龙争饮源自神农氏采药酿酒时,召来的九条苍龙全喝醉了,整个身子醉卧在这里,受日月之精华,化作了“四周山纵横,中间一地坪,绿树满坡生,水接天坑渗”的神妙景观。
而九牛之说却又印证着“薛刚反唐”的故事,据传此地为薛刚反唐之地,在此屯垦,地名为一字号、二字号至九字号,还有帅字号,留下卸甲套、马鞍山、黑水河、九灯河、碉堡坪等十几个村落,娘娘坟、点将台、小营盘、擂鼓台、鸾英寨、八王寨、古盐道等遗迹保留至今。
传说,上世纪70年代,落水孔上方一户陈姓农家的土地旁,有一棵400多岁的老栎树,他们为了挖土扩田,就派儿子和女婿去砍树。然而,两把崭新的斧头很快被砍坏,大树却没有受到多大损失。打这以后,这户人家再也不敢打这棵枯树的主意了。80年代初,枯树上开始长出绿芽、树枝,枯树复活了。从此,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枯木逢春”。
世外桃源大九湖
有一种说法:不去大九湖,等于没到神农架。大九湖位于大巴山脉东麓的神农架西南边陲,西南与重庆市巫山县、巫溪县接壤,东南是通向神农溪、大三峡的要冲,北与竹山、房县毗邻。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大九湖自古号称“巴山前哨”,有“一脚踏三省六县”之说。
群山环绕,一条小溪串着九个湖泊,大九湖由此而得名。史料记载,远古时期,大九湖曾是汪洋大海,因燕山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抬升隆起,在大九湖东南面形成了整齐对称的九道山梁、九道溪、九块平地、九个湖。大九湖也自此形成了独特的冰川地貌和高山草甸的绝妙景观。大九湖素有“高山盆地”和“天然草场”之美称,自然风光旖旎,气候宜人,传说遗址众多,被称为世外桃源。
一处落水孔。
大九湖盆地呈一个不规则的等腰三角形(如图),平均海拔1700多米,国土总面积5083公顷(76245亩),其中湿地面积1645公顷(24675亩);在湿地面积中,沼泽湿地779公顷(11685亩)。四周为海拔2200米以上的群山,最高峰霸王寨海拔2624米。盆地周边重峦叠嶂、古木参天,盆地中百花缤纷、绿草如茵、流水潺潺。
大九湖盆地周围低洼部位有许多(据测量有41个)神奇的落水洞,其中在北侧落水洞最多,形成落水洞群,整个盆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汇集到这里,通过落水洞流到竹山境内,注入堵河,即为堵河源头。
大九湖作为堵河上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重要的涵养地,湿地质量直接影响堵河的水质,其植被有巨大的蓄水、保土、保肥、减灾增产、调节气候等功能,对汉江中游生态保护具有特殊意义。同时,为鄂西北山区的动植物生长、繁育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场所。
记者看到,广袤的大九湖,牲畜成群,呈现出一派“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山草原风光,堪称湖北的“呼伦贝尔”草原。据当地老百姓绘声绘色地介绍,大九湖最有趣的是周围扎向平川的那些山头,从远处看,每座山峰生得几乎一模一样,犹如饮水的蛟龙依偎在盆地四周,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因为空气纯净,游人夜晚在大九湖观星,好似跟随自然,静听天籁,有天人合一之感。
大九湖价值几何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和生态净化的“过滤器”。大九湖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典型高山湿地之一,其保护价值尤显珍贵。
大九湖是华中地区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山湿地,湿地区域内有亚高山草甸、泥炭藓沼泽、睡菜沼泽、苔草沼泽、香蒲沼泽及紫茅沼泽等湿地类型,植物种类丰富独特,小黑三棱群落和睡菜群落为国内首次记载。
大九湖在第三纪、第四纪冰川侵蚀作用下,成为华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唯一亚高山泥炭湿地,沼泽中埋藏着被视为“固体水库”的泥炭资源,具有进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素材。
大九湖湿地资源比较丰富,有陆生脊椎动物34科55属6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9种。有高等植物141科466属97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4种,湿地内的苔草地榆、灯心草、血见愁、老鹳草、大戟、假水生龙胆、穿心柴胡等均为首次记载,沼泽中还埋藏有大量泥炭,其最大厚度达3.5米。大九湖湿地是迄今湖北省、华中地区最完好的北亚热带亚高山泥炭沼泽湿地,是世界上中纬度地区罕见的亚高山泥炭沼泽湿地。
大九湖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可谓大自然赐予的宝地。境内有高等植物141科466属976 种,苔藓植物13科18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9种;有陆生脊椎动物69种,其中有金丝猴、华南虎、梅花鹿、白鹳、红腹角雉、双尾褐凤蝶、雉鸡、星头啄木鸟等被列入国家保护动物的珍稀动物达37种之多。
专家称,大九湖湿地丰富的物种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具有典型性、特殊性、代表性及稀有性,有极其重要的保护和科研价值,是我国自然湿地资源中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将成为研究湿地演变演化和气候变化的科研基地,因而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联合国环境署权威研究数据表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时代变迁中的大九湖
从历史上看,大九湖是一个十分偏远的地方,以荒远著称。由于山高路远,自古人烟稀少,外来干扰少,在一个相对封闭而稳定的环境中,大九湖的泥炭得以连续堆积。
据专家组调查,大九湖湿地内现有居住295户,1140人,土地面积1079公顷,其中耕地 582公顷。长期以来,当地群众都是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耕型自然经济为主,对湿地开发利用较少。建国前到建国初,大九湖湿地基本保持着自然状态,仅有居民 250人,现在已发展到有居民千余人。
史料记载:在三年自然灾害之年,大批逃荒者拥入大九湖,人口剧增。从1958年起,大九湖开始建立农牧场,发展骡、马、牛、鹿、羊、猪等养殖业;尔后,开始种植独活、党参、三七、杜仲、当归、黄连、川鸟等多种中药材,耕地面积迅速扩大。1986 年至1999年,根据允许开发木材资源的政策,共砍伐天然林面积1000余亩。随后实施沼泽开沟排渍工程,先后将湿地内的天然河流裁弯取直,挖通了5.4 公里的排水干渠,疏通了5处落水孔,扩大了泄水能力。然后又开垦人工草场和改良自然牧草草地5000多亩。2001年以后,大九湖开始大力种植萝卜、白菜等高山反季节蔬菜,大面积、连片分布,几何形状规则,已开发1.1万余亩,主要由外地客商承包经营。
半个世纪来,大九湖湿地经过几次大规模的盲目无序开发和利用,甚至过度索取,对其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负面影响,使整个湿地生态系统呈现旱生化的趋势,森林和灌丛正逐步向沼泽地发展,生物富营养化发展加速了泥炭沼泽的演替进程,使湿地资源遭到破坏。主要表现为:湖泊水面消失、沼泽面积锐减、泥炭资源干涸、湿地功能退化、水体污染严重、野生动物被迫迁徙、部分珍稀植物消亡等。
如今,大九湖不再是“湖”的原意,只不过是一个地名;一场“人定胜天”的大会战后,大九湖的水终于排干了,湖却不见了,渔家远遁了,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的景色消失了,留下的只是“遗憾”。
“一湖”牵动众人心
大九湖的命运,越来越受到关注。保护和恢复大九湖湿地,摆到了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时时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
省政协主席王生铁、副主席蔡述明,多次率领中科院测地所、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武汉工程地质勘察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实地徒步进行专题调研,掌握了大量有重要价值的第一手科学资料,提出了《保护、恢复和科学利用大九湖湿地资源的建议案》,引起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
5月上旬,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省长罗清泉等就大九湖湿地保护与利用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生态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适度开发”的方针,要求科学规划,科学修复,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建好湿地公园。要求专家认真论证,比选方案,制定一个科学的、高水平的规划;要求处理好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业规划的衔接与关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驻鄂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大九湖后认为,大九湖湿地是大自然赐予的不可多得的宝地,在大九湖湿地适度发展旅游事业,对三峡、小三峡、神农架、武当山的旅游是有效的互补,并提交提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保护、恢复大九湖湿地。
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组对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评审认为,大九湖湿地初步具备了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基本条件,并于2006年9月将大九湖确定为国家湿地公园,使大九湖湿地公园成为国家林业局批准的第四个国家湿地公园,并纳入了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神农架林区高度重视大九湖湿地的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2003年,将大九湖设为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着手开展相关保护。
一个“退”字还容颜
2007年3月,神农架林区政府决定对大九湖已开发的种植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泽,并对湿地范围内的部分农民进行生态移民。如果说,过去半个世纪是对大九湖的“破坏性毁容”,那么,现在启动的对大九湖的抢救性保护措施,就是“恢复性还以本来面目”,甚至可以说是为其做“美容大手术”。一个“退”字,正在还大九湖本来容颜。
退田还泽。过去,大九湖通过开挖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开垦环山公路沿线沼泽草甸种植蔬菜,不仅减少湿地面积,而且大量施用农药化肥造成严重的湿地水体污染,使大九湖湿地萎缩和生态环境退化。从现在起,大九湖着手将万余亩菜地全部退田还泽,以逐步恢复扩大湿地,维系湿地生态。
退牧还草。过去,大九湖牲畜的过度践踏、啃食,破坏了草甸草地,影响了草地植被。将来,大九湖将逐步实行退牧还草,扩大草甸草地面积。
退耕还林。过去,大九湖周边山体地势陡峭,易发生山体滑坡,顺坡而下堆积到盆地中的泥沙造成湿地退化。将来,在海拔1760米以上地带,实行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
封山育林。过去,大九湖过度砍伐木材。将来,对于盆地周围的山地进行封山育林和改造;对居民生产生活干扰多、破坏较为严重的沼泽周边丘陵地带的灌丛和灌草丛地,实行禁砍禁伐,恢复植被。
生态移民。过去,大九湖人口集聚增加,大大超过了承载能力。将来,大九湖将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结合生态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合理规划居民地建设,将大九湖内散居的208户、778人转移到交通方便、基础较好的大九湖乡政府鲤鱼岩和九灯河一带,集中建设居民点,以节约土地,同时,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的集中处理创造条件,降低对湿地水体和自然环境的污染。
大九湖抢救方案初显
目前,由国家测绘专家组成的大九湖湿地资源与环境调查组,经过实地勘察,在参考国外湿地研究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运用科学的生态环保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湿地植被恢复、水系调整和重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护、退耕还林还沼等工程措施,初步形成沼泽、湖泊、草甸、森林等大九湖立体生态景观的若干方案。
方案一:填平沼泽地排水渠道,形成多个小湖。为保护现有泥炭沼泽,丰富湿地景观,减少施工难度,退耕土地19公顷,通过有选择地堵塞落水孔,使水流在湿地中自由散流,并配以局部少量的水利工程措施,在部分低洼地段形成若干串珠状分布的湖泊水塘,以自然河溪相连,形成106公顷的湖泊。
方案二:退耕土地65公顷,在沼泽分布集中区的上游筑坝665米形成小湖,在其下游再筑坝1048米形成第二个湖泊。这样虽然湖泊水面相对减少,下游坝较长,但可形成172公顷的湖泊水面,可保护现有的发育最好的泥炭沼泽,丰富湿地类型。
方案三:在养鹿场东侧往上游分别建三个梯级坝,坝长分别为830米、740米和666米,在大九湖盆地形成三个串珠状的湖泊。这样只需退耕土地49公顷,可以形成面积265公顷的湖泊,在景观上更具有观赏性,使游人一进大九湖就能看到水面。
方案四:退田还湖的耕地25公顷,在养鹿场东侧一带建887米生态水工坝,使养鹿场以东现有南北公路之内、等高线1753米以下的盆地中央地带形成一个280公顷的大湖面,最大水深10.63米,丰富旅游观光。
方案五:考虑地层岩性、落水洞分布、地形地貌等条件,退耕土地170公顷,最大限度利用湖盆容积,扩大湖泊面积,采取防渗堵洞等工程措施,形成一个约540公顷的高山大湖泊。
到底那种方案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更适合大九湖开发和保护,专家们还在作进一步论证。
人们有理由相信,大九湖湿地恢复原貌———重新成为名副其实、碧波荡漾的大九湖,一定会变为现实。
大九湖的传说与历史遗迹
“四川过来九条牛,走到九湖未回头,何时识得其中味,不出天子出诸侯。”当地自古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大九湖历史悠久,自古称“巴山前哨”,是薛刚反唐屯粮练兵的基地和“刘体纯联明抗清”的盟誓地,白莲教、“黄马褂”起义都在此留下了历史遗迹。
据传九龙争饮源自神农氏采药酿酒时,召来的九条苍龙全喝醉了,整个身子醉卧在这里,受日月之精华,化作了“四周山纵横,中间一地坪,绿树满坡生,水接天坑渗”的神妙景观。
而九牛之说却又印证着“薛刚反唐”的故事,据传此地为薛刚反唐之地,在此屯垦,地名为一字号、二字号至九字号,还有帅字号,留下卸甲套、马鞍山、黑水河、九灯河、碉堡坪等十几个村落,娘娘坟、点将台、小营盘、擂鼓台、鸾英寨、八王寨、古盐道等遗迹保留至今。
传说,上世纪70年代,落水孔上方一户陈姓农家的土地旁,有一棵400多岁的老栎树,他们为了挖土扩田,就派儿子和女婿去砍树。然而,两把崭新的斧头很快被砍坏,大树却没有受到多大损失。打这以后,这户人家再也不敢打这棵枯树的主意了。80年代初,枯树上开始长出绿芽、树枝,枯树复活了。从此,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枯木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