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百姓资讯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沈阳交通瘫痪成孤岛 暴雪可能和暖冬有关(组图)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方周末   发布者:网络转载
热度89票  浏览8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7年3月09日 20:22
  220路公交车

  凌晨5点,苏学军像往常一样准时起床,他要提前一个半小时到公司,查看车况。35岁的苏学军是沈阳220路的公交司机,220路是市内一条主要公交线路,从金山小区循环发往沈阳站。

  6:30,上班的路上已经有一层薄薄的雪,“雪粒子”打在脸上火辣辣的疼。

  苏学军每天晚上11点才能下班,没有看电视天气预报的习惯。对于一个有14年驾龄的老师傅,他默默告诫自己雪天路滑,开车小心。

  7:00,苏学军开着第一班220路公交车出车,车上二十来人,大部分是学生。路上雪不多,车轮压一下就化了,但他还是紧握方向盘、放慢速度。3月4日这天正好元宵节,下雪倒是应验了古谚“正月十五雪打灯”的“好兆头”。

  但暴雪的肆虐还在升级,顷刻将“好兆头”化为乌影。这天上午,沈阳中心气象台在半小时内连续发布三次预警信号,预警等级也从蓝色迅速上升到红色。上午10时,辽宁省各市气象局宣布启动辽宁省气象灾害Ⅱ级应急预案。

  220路车上的苏学军并不知道什么是“气象灾害的应急预案”,但清早的好运随着预案启动结束了。上午10点,当220路第三次行驶至中山广场时, “我一打轮儿感觉不对,已经晚了。”苏学军说,“车头甩到马路边,车熄火了,困在雪里。”
  3月4日凌晨开始,沈阳迎来今冬首场暴雪,整个城市笼罩在白雪皑皑世界中,这是1951以来同期规模最大的降雪。

  沈阳中心气象台半小时内连续发布三次预警信号,等级从蓝色预警上升到红色

  苏学军借来一把铁锹试图铲雪救车,就像希腊神话中不断“推石上山”的西绪弗斯一样,他每铲一锹雪,马上“狂风裹暴雪又填满了”。三个小时后,他决定放弃。此时,大汗淋漓的苏学军,头发结冰“就跟喷了发胶似的,一碰就成坨往下掉”。和苏学军的遭遇相似,一早全市有超过1000台公交车因暴风雪“趴窝”在马路上。

  “早在五天前,我们就捕捉到它的身影。”沈阳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韩江文说的是恶劣的两股气团,但气象预测越是提前难度越大,不确定因素就越多。

  之前的3月3日下午,辽宁省气象局进行天气会商后,向有关部门报送“我省将有一次明显降水和寒潮天气过程”的决策信息。下午6时,沈阳市除雪指挥部根据预报发布特级除暴雪预警令,启动城市除暴雪预案,全市除雪人员、设备严阵以待。

  雪封盛京

  “下雪了?”3月4日凌晨3时20分许,当监测人员观察到“第一片雪花”自天而降时,指挥部一片忙碌,大屏幕上是全市一百五十多处监控点传回的雪情画面

  东陵区泉园环卫所环卫工人张锡元是凌晨4点开始,和11560名同事同时出现在沈阳市各条主干道上,他们配合着一千二百余台除雪机清扫积雪。

  为了能赶上报社12:30的例会,范欣特意提前从家里出发。低着头,猫着腰,艰难在暴风雪中行进,“任何露在外面的皮肤都被暴雪拍打得很疼,口袋、鞋子灌满了冰冷的雪”。范欣是《辽沈晚报》记者,尽管报社离家很近,她还是花了比平常多四倍的时间。

  4日8时起,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宣布关闭,辽宁全省的高速公路也相继关闭,客、货运船舶已全部停航。沈阳已经成为“一座孤岛”。

  报社临时决定调派所有记者去采访暴雪,版面由平常24个版增加到48个版,全部用来刊登沈阳暴雪的新闻,“其他新闻一律暂停”。

  “13点,沈阳市降水量31.7毫米。”几乎每隔1个小时,沈阳市除雪指挥部副总指挥于沈光就要用手机向当地媒体记者通报一次实时监测的降雪量。气象学上测量降雪,是按照雪融化后的水来度量,一般把24小时内的降水量为10毫米以上(含10毫米)的降雪称为暴雪。粗略地估计,10毫米深的积雪大约融化为 1毫米深的水。

  当范欣再次回到街头采访时,她发现路上积雪有的已深过膝盖。街面上停着很多被暴风雪裹胁得无法动弹的汽车。范欣把采访镜头对准路上六七个穿着暗红服装的小伙子,他们正试图将一辆深陷雪堆中的面包车推出来:“我们是旁边足浴城的服务员,老板说今天下雪没生意,让我们到街上帮忙别人推车。”

  沈阳市交警支队支队长宁家彬在指挥中心再也坐不住了,他亲自跑到青年大街进行现场指挥。尽管全市一千多名交警全部上街疏导交通,但暴风雪还是让整个城市变成了一个超级停车场:据事后交警统计,有1万多辆车因为油尽、熄火、堵车等原因停在马路中间。

  “14点, 35.4毫米。”

  “15点, 38.8毫米。”

  “17点, 42.9毫米。‘

  “预计这场暴风雪的降水量将超过50毫米……”在和本地媒体记者通话时,于沈光的口气也越来越焦急:每增加一毫米降水量,就意味着全市的环卫工人要多扫三四万立方米的积雪。

  正当拥有两千三百年建城历史的古城“盛京”,在暴风雪的淫威之下变得无法动弹时,在距市区35公里的兴隆堡镇晏海营子村,村民李德贵正摇摇晃晃站在自己暖棚上扫雪,以解脱被大雪压得吱哑吱哑叫的钢架棚。

  李德贵终究没能保住暖棚,大雪压死了里面的三百多只鹅,剩下的600只鹅现在“无家可归”。每只鹅能卖50块,李德贵拼命给电台、电视台打电话,希望能给600只鹅尽快找到买主,结果让他失望——买主倒是找到了,但是车开不进来,“通往村外的马路上雪有半米多深”。

  4日18时,沈阳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发布第一号紧急公告,宣布沈阳市内交通已处于“瘫痪”状态。

  “这不是雪下得大点的问题,这是灾害性天气!”沈阳市副市长邢凯说。

  一个城市与风雪的对垒

  3月4日下午,林宇接到学校电话通知,学校停课2天,原因是“沈阳遭遇自1951年有气象资料以来最大一场特大暴风雪”。

  林宇是沈阳市第四十中学学生,和沈阳一千三百多所中小学九十多万中小学生一样,他“意外”获得额外的两天假期。

  3月4日,沈阳市政府应急中心连发三道紧急公告,要求3月5日全市除保证基本生活和城市运行的公共服务事业单位外,全部放假一天。另外从3月5日6点至 6日6点,“除公交车、出租车、警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等特种车辆以及除(运)雪车辆外,禁止其他机动车辆在二环路以内(含二环路)的道路上行驶”。

  及时的信息发布和政策调整,让暴风雪后的沈阳并没有陷入混乱和不便。而邻近的一个城市则因为没有调整作息时间,出现百万市民徒步冒雪上班的场面。

  3月5日,“学习雷锋”的日子,林宇并没有休息,而是选择回学校铲雪。各个社区居民和单位也被动员起来,上街扫雪。一些饭店组织服务员,用餐桌布做成托袋,来托运雪块。有个饭店甚至挂出“歇歇脚”的牌子,给那些铲雪的人提供休息、喝茶的地方。

  司机苏学军还呆在220路公交车里,因为天气恶劣,救援没法进行。之前他曾动员乘客下车推,试了几次,因为路面太滑而放弃。他打电话回公交分队求救,得知全队像他这样在路上抛锚的有18台车。他只好让乘客下车徒步回去。

  父母、同事分别打电话给他,接了三十多个电话后,手机没电了。他买了两个面包,大雪夜里躲在四处漏风的车厢内,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元宵节。

  这一晚很多人都没有睡。事关民生的行业,如交警、环卫工人、电力维修工、医生等,因为沈阳暴雪可能带来的各种灾害而度过不眠之夜。一位环卫工人因为在外面工作太久,冻坏了耳朵,进屋试图用手搓热,耳朵却掉了下来。

  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护士王彩华,为了抢救铁西区轻工街一位七十多岁突发心脏病的病人,和同事背起15斤重的氧气瓶,顶着暴风雪走了3个小时。元宵节晚上十点,当两个连眉毛都结了冰的“雪人”抬着氧气瓶出现时,病人家属感动得抱头痛哭。

  家住棚户区的84岁的尹会,在元宵节晚上7点半,被区政府转移到宾馆。而棚户区外来户因为暴雪,也被劝进宾馆,费用全部由政府埋单。

  为了恢复城市运转功能,城市管理者竭尽全力。4日12时30分,沈阳市政府再一次召开全市除运雪调度会。邢凯副市长要求全市除运雪部门加大除运雪力度,争取在最短时间内确保78条主要街路和42座桥梁通畅,要求次日社会力量上街进行除雪,全市调集一切可能的车辆,全力参与除、运雪工作。

  部队也派出官兵及车辆支援除、运雪工作。沈阳市内各区将从4日晚上开始,每区动员500辆车,进行除雪战斗,并动员社会各界全力除雪、运雪,使道路及早畅通。沈阳市地铁指挥部下令沈阳地铁一号、二号线全部停工,调集20多家施工单位、共五千多名工人参加除雪。

  暴风雪也带来了伤痛。4日12时40分,皇姑区明廉农贸市场被大雪压塌,业户王桂花身亡,另有12人受伤。

  4月5日凌晨3时许,沈阳的大雪终于停息。气象报告显示,辽宁省平均降水量达到43.2毫米。其中,最大降水量出现在鞍山市,为78毫米,属于特大暴雪。沈阳降水量为49毫米,为56年来最大一次降雪。

  5日早上9点,苏学军终于等来二十多个同事的救援,挖开车头堆积一米多高的雪,才将车推出雪坑,开回站里。5日11时,苏学军在暴雪中坚守220公交车25个小时后,终于将车平安送回车库。

  因为大雪封城,5号全城公交停运一天,苏学军和同事们或出门铲雪,或保养车辆。

  辽宁省气象台发布2007年3月3日-5日暴雪评估报告说:这次暴雪天气为一级暴雪灾害,属最严重级别。

  都是暖冬惹的祸?

  《辽沈晚报》办公楼内,年轻的编辑和记者在电脑上紧急地写着沈阳遭遇暴雪的新闻稿,一些人把自己的MSN(一种即时通讯工具)的签名改为:“沈阳暴雪详细报道情况请看《后天》”.

  《后天》是一部讲述气候变暖带来海水淹没陆地和气温骤降的灾难大片。片中经典画面是冲天巨浪涌进纽约市,自由女神被淹没。转瞬间,气温骤降,浩瀚汪洋中的纽约城又“速冻”变成冰封世界,表现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世界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如此渺小。

  有人将此次沈阳遭遇暴雪和《后天》联系起来,质疑这56年一遇的灾害天气是否与这个暖冬有关。

  “两会”期间,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说,中央气象台监测结果显示,今年全国冬季平均温度比多年平均高1.9摄氏度,是连续二十多个暖冬当中的第二个高峰。

  在我们身边,全球变暖、气候异常征兆比比皆是。上个月,在吉林举行的亚冬会,因为暖冬自然降雪不足,靠人工增雪才得以解决比赛需求。(参看本报2007 年2月15日报道)3月1日,日本气象厅报告称,东京经历了一个无雪的冬天。这是东京自1876年有正式气象记录以来的首个无雪之冬。

  “前几天沈阳和附近地区下了50年不遇的一场大雪属于气候变化背景下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秦大河说,主要原因就是,前一段时间的暖冬气温偏高,强大的海洋上空暖湿空气非常活跃,北上遭遇南下的强冷空气,造成了沈阳等地区50年不遇的大雪。

  沈阳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韩江文分析说,对于这次暴风雪的评价是:总体来说,此次降雪利大于弊。他认为,这次暴雪过程共增加水资源60亿立方米,对增加土壤墒情,初步缓解辽宁100万亩农田春旱,降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减少农业、林业病虫害和净化空气都极为有利。但他同时承认,此次暴雪和大暴雪天气过程造成了一些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对交通运输造成了严重影响,对各地农业大棚也有一定的损坏。

  3月4日18时05分,气象台通过监测分析,认为此次强降水过程主体已移出辽宁,辽宁省气象局局长王江山下达解除辽宁省气象灾害Ⅱ级应急预案的命令,为此次创历史记录的降雪预报工作划上句号。4日20时49分,沈阳市气象台发布消息,解除雪灾红色预警信号。

  “这次出现在3月份的大暴雪和寒潮天气给我们以警示。”辽宁省专业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邢江月表示,虽然2006年至2007年的这个冬季是56年来最温暖的一个冬天,但是往往越是这样,越有可能在冬季的尾部出现异常强降温的天气。“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不应该因为暖冬而麻痹大意。”邢江月警告说。

  苏学军没看过大片《后天》,也不太明白公交车燃烧汽油等化石燃料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加剧温室效应。但同事在冰冷的元宵节给他打电话,一直让他深深感怀。

  5月6日凌晨5点,苏学军开出220路第一班车。空荡荡的车厢里只有一个女乘客,她是铁路乘务员,要赶去沈阳站,值乘即将开通的列车。
TAG: 沈阳
搜索
顶:5 踩:7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69 (26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1.25 (24次打分)
【已经有27人表态】
3票
感动
2票
震惊
3票
1票
路过
4票
高兴
3票
同情
5票
难过
3票
无聊
1票
愤怒
2票
搞笑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