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自曝三段婚史:纵酒使性愧对方圆
第一段婚姻
我刚调到沈阳军区时,我们几个刚从基层调来不久的文工团员,其实都是所谓的学员,在一个楼角里抽着烟。
这时候从二楼蹦蹦跳跳的一个女文工团员下来了,很不屑地瞥了我们一眼,飘然而去。这时候我发现所有的人,刚才互相聊天的人,全都看着她,走神了。
她是那么漂亮而高傲,可奇怪,越是高傲,我还真越要看看了。
众人收回拉长的脖颈子,又互相望了一眼,不知道谁说了一句:“知道这是谁吗,是前进歌舞团一朵花……”
于是一帮坏小子就互相打趣儿,“你别惦记着”“没咱什么事……”
还有人说,“这今后肯定是哪个高干家的儿媳妇啊!”
听他们逗闷子,我就不言语。
有人看我不言语,便问:“王刚你说呢?”
我记得我狠狠扔掉了烟头,说了一句:“不要妄自菲薄!我才不信那个邪呢。”
以后发生的,就是这样:辗转在边防部队慰问的时候,都坐那种敞篷卡车,我们俩居然挨在一块儿了。没话找话,我也忘了具体说了什么,总而言之越说越投缘呢。
第一感觉原来她是北京的呀,我不知道怎么跟北京这么有缘。
这份恋爱,遇到的阻力是来自组织上的。
下部队一个多月回来,我就被批评了。上面有规定学员战士不能够在一个单位里谈恋爱,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我们俩好了,于是两边分头谈话,一通严厉的批评。
还记得我们教导员跟我说,不仅是因为部队的规定,战士在一个单位里是不能够谈恋爱的,还有重要的一点,你知道她的家庭出身吗?她父亲是右派,跟这种政治背景的人处对象,后果你掂量过吗?
我当然不服这个理儿,大声抗辩:“既然通过政审了,都当了兵了,怎么还能算在政治上有问题,怎么还能算是家庭出身有问题呢?你那有政策,我这儿怎么就不行啊?”
教导员就差点拍桌子了:“不行就是不行!我们是为了爱护你,你小子怎么那么不懂事啊?”
你越不让,两个人越往一块儿凑。那时候,一个是在三楼,一个是在四楼,却很难见面,我们就用走廊的电话聊天,冲破重重“阻力”,就是要恋爱。
就那样,还是被干部发现了,又挨顿批评。
但是,最后我们两个人还是提干了,终于历尽磨难,走在了一起。1978年5月4日,在五四青年节那一天,我们结婚了。
1979年9月6日,我们有了个女儿。当时沈阳军区很多人都知道,在文工团里有这么一对儿郎才女貌的夫妻。
我们在沈阳结婚,回长春看爸爸妈妈。在南湖公园,我们想自己去玩儿,我爸爸还悄悄跟我说,你要小心一点,这女孩子长得太扎眼了,会惹麻烦。
果然如此,我们在南湖划船,好多不三不四的人把船划过来,撞我们的船,她吓得够戗,后来我们俩就不大敢出门了。
这段婚姻维系了13年。所以,网上还有各种杂志,都说这个婚姻在孩子一岁的时候就结束了,也就是只维持了两年时间,都是瞎掰,不知道他们哪儿听说的。
离婚的时候,孩子跟了母亲,生活费由我出。再后来,女儿跟她妈妈转业回北京了,一直在北京上学。我经常来北京做节目,特别是到电台录音什么的,每次一定去看女儿。拍《宰相刘罗锅》的时候,我有了我的第一辆车,二手的红色福特。有了这个车,第一个想法就是接我女儿去玩儿。我开着车,她住在她妈妈那儿,就把她妈妈也捎带着,一块儿直奔十三陵。
那时候,我不能天天像她妈妈那样跟她在一起,但孩子所有经济上的花销,都是我来负责,一直到送她出国留学。
我尽量让孩子感觉到爸爸还是爸爸,妈妈还是妈妈。
女儿在国内举办婚礼的时候,她的妈妈身穿中式服装,和我一起坐在女方父母席上。我们——我和女儿的妈妈,慈祥地看着她和他恩爱地结合。我没有觉得这样有什么不自然,只是隐隐觉得我们是在刻意弥补什么。
对女儿来说,这是美好记忆的延续,是岁月遗憾的弥补。
她一定明白:我们对她的爱一如既往,我们也知道,她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岁月酿就的宽容和谅解。
第二段婚姻:我与成方圆
1997年,我又再次登上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在微型音乐剧《天长地久》中,扮演了一位能歌善舞的照相者。
那里面有首歌,多年以后还被不少人挂记着:
你从东边,我从西边,走到一个相约已久的地点。
你从南边,我从北边,走到一个期待已久的时间。
你在我的左边,我在你的右边,手牵手心连心永不分开。
天知道,地知道,我的爱会让岁月知道,让岁月把承诺变老。
你知道,我知道,只有相爱的人才知道,什么,是最真最好。
那时候,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我和东方歌舞团的成方圆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开始了第二次婚姻生活。
我们很低调地处理两个人的事情,包括喜酒,就是两家人,简单地吃一顿饭。
但毕竟,两个都属于“公众人物”,真的想低调,那也是很难的。这段婚史,在当年见报率挺高的,媒体欢迎这种素材呀,所以当我的“绯闻时代”降临时,很多人的脑子还固化在这个时期。
大家对我的失望可想而知。
只能说:对不住,对不住善良的人们了。
在1998年,我们携手排演的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说到圆子(圈中好友都这样叫她),我挺佩服她,她真的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女人。
那时,她台上是主演,台下是总管。音乐剧头一轮在保利大厦要演十场,我天天下午还要到北京电视台主持两场《东芝动物乐园》,完了之后我自己开着车到保利大厦已经5点半了。圆子就在我们俩共有的一个化妆间,提前把凳子、椅子铺好,让我睡上二三十分钟。
虽然累,但是每天演完以后那感觉特别好。最后谢幕的时候,大家还跳着舞,向中间的观众、两旁的观众还有向楼上的观众敬礼。观众也不走,因为舞台剧它就有这样直接的反馈,它不像演别的。哎呀!那感觉真的很美好。
与圆子共同出演《音乐之声》的时候,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候。我们每天会收到很多鲜花,然后两个人抱着鲜花钻进车里。
往家开的时候,我记得成方圆说了一句非常发自内心的话:“天天这样多好啊。”
圆子曾说:“我和王刚有一种互补性,王刚属于传统的老派男人。”
可是,和圆子在一起的日子,我“纵酒使性”也到了一个高发期。
我的“酒史”,是从知青点——特别是26年的部队生涯中延续下来的。有美好,也有负面的插曲。
例如,我曾经在一个下雪天,在山海关某宾馆,把一个白天跟我斗酒的香港商人从被窝里拽起来:“起来接着喝!”搞得对方的下属跪在地上苦苦哀求……
说起来,很不好意思。
我这个德行,给了周边人,给我的家庭,给我妹妹王静,给了圆子不少的困扰。
有一次我喝多了,忘了为什么事有点生气,便跟圆子拌起嘴来。她开着车,到三元立交桥上时,我竟要拉车门跳下去……几番折腾终于到了家,一进大院却又不进楼门,还高呼:这不是我的家!至今也不明白,我怎么会说出这样让圆子伤心的话来。夫妻随团去欧洲演出。在法国的时候,当地华人非常热情,一连串的酒场酒局。得意忘形之余,坏了,不行了,身子灵魂都在坠落了。他们把我送往枫丹白露的急救中心。
路上,我觉得自己挺不下去了,把眼睛闭上了,心想:死了算了,太难受了。
这是一次濒临死亡的体验。
记得成方圆掐着我的人中,酸痛酸痛的。终于躺在病床上,当两个洋人的脸朝我俯下来时,我彻底昏过去了。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急救,我醒了,下地了,出去了。当时我觉得踩的那个草坪就像踩云彩一样,身上一点劲儿都没有了。在湖边,还看见一对法国的青年夫妇在拍婚纱照。枫丹白露有很多孔雀,我在草坪上,在树丛里走。真是如诗如画的那种感觉,特美。新娘发出欢快的笑声,听起来也特别悠扬。
我真的是梦里、云里、雾里的那种感觉,自己晕晕乎乎的。真的是从死亡线上绕了一圈回来。
我能记住圆子每逢出门前的叮咛。
我能记住圆子提醒我的:当我在外面,难以控制自己脾性时,一定要理会一下她的暗示。
能记住,尽管多数时间很徒劳。
能记住,那曾经的甜蜜,及在甜蜜中的一份“苦缘”。
近些年在网上看到过一些东西,特别是关于我和圆子离婚原因所编的“情节”,让我不得不在这里花笔墨澄清:比如说我们是因为孩子去英国留学的学费而分手的,这个事情实属子虚乌有。
其实,我跟圆子都是很低调的人,不管当初结合也好,离了也好,都是不愿意让大家知道,因为这纯属是个人的事情。人家说了什么,你又不能去反驳,因为你反驳将会掀起又一波波澜,于是我们俩就什么也不说。
话说回来,这种事情一发生,我觉得对圆子特别不公平。离婚对两个人都有伤害,但是对女人的伤害尤其大,十之八 九都是如此。
但是由于种种因素,两个人想白头偕老却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事情。真的,在这儿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三年前某日要飞上海,正候机呢,忽接到东北挚友吴学刚电话,披头盖脸就数落我:“大哥,这就是你的不对啦,前嫂子刚从你面前走过,你咋理都不理呢?!”啊?我急忙站起四顾,没她呀?我回头又问:“学刚,我一直在低头看报纸,真没看见啊。”吴学刚说:“人家说你装没看见,刚才给我打电话,老气愤啦!”——天地良心,可我真没看见啊!
如果允许我客观地发表一些意见的话,我想说,两个人好了在一起,不好了分开,这中间肯定有它的原因。并且,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原因。我跟圆子之间也是这样,我们在一起,然后又分开了,其中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列位看官们大可不必理会八卦杂志上的“故事”。无论如何,我们以一种成熟理性的方式分开了,也许爱情不在,但是那种感情,那种对以往婚姻生活的共同记忆,还珍藏在我心间。
我是过来人,对感情也算有些经验及教训,所以对于主张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夫妻一出现裂痕就拿孩子做阻拦分手的小“人质”的年轻夫妇,我想说的是,如果两个人经过理性的考虑和长期的试验后发现在一起并不快乐,或者说两个人一直不在一个“频道”上——请记住这个重要的前提,分手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一言以蔽之,如果真想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最重要的不是果决离婚,而是在结婚前就持审慎的态度,想好了再结。
第三段婚姻:年逾花甲,再获新生
2008年夏,一些媒体和网络上冒出了我跟某个女主持人的婚讯——我的绯闻终于也铺天盖地了。我至今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弄出来的,而且对这个消息,我这个当事人却是最后才知道:网上消息都已经满天飞了,我还蒙在鼓里。
还有传我跟袁立怎么怎么的。袁立在她那个《正午时分》里还写到我:传我们俩绯闻,怎么可能呢?王老师那人特暴躁。她就讲一个细节:我们两个共用一个化妆师,但女孩子化妆慢,比如说好6点半她化,7点半化完,然后就轮到我。我守时来了,或者我晚5分钟,给人留5分钟,推门一看她还在那儿化妆,咣,门一摔我就走了。
那天去昆仑饭店会几个藏界朋友,刚步入咖啡厅,就听耳边一声高喊:“嘿,我的绯闻男友!”听声儿耳熟,回头一看:袁立!
在这个对娱乐圈极尽八卦之能事的年代,没承想到,尽管我年届花甲,也没逃得了这个编排。
对于这事儿本身,我倒没有说恼火得不得了,因为我也看到许多类似的事情,这事儿摊到自个儿身上,我也只能自我解嘲。新浪网还找我证实,说王老师你应该出来以正视听。后来,有一天,忽然谁告诉我说,《知音》杂志载有关于你恋爱整个过程的文章。好奇买本回来,一看不禁哑然失笑。除了人的名字单位等“硬件”外,所有的过程,全是跟写小说一样编出来的,太逗了。
但是你又没得反驳,为什么呢?没有一句贬低你的话。那文章内容简而言之就是:
2006年11月8日,我和她结了婚。2007年底,她怀孕了。2008年8月25日,喜讯传来:爱人剖腹产下一个重达4.3公斤的大胖小子。小家伙嗓门极大,就连医生都夸:嗓门很亮,以后可以像他爸爸一样当主持人!我这算是老来得子,自然喜不自胜,马上给“铁三角”的另外两人——张国立、张铁林等好友发去短信:“我添了一个男孩,祝贺我吧!”云云。
看看,全是好话、好事儿啊!你再去反驳澄清,你也忒不识好歹啦!
那以后,出于保护家人的原因,我极少在公开场合讲儿子的事,孩子也一直没有曝光过。
说到这里,有个小插曲。在遇到小郑之前,我一个人做“老光棍”的时候,有一次做《艺术人生》节目,在场很多观众得知我当时是独身的时候,纷纷对我的寂寞表示理解与同情。有的热心观众甚至还自告奋勇要做我的红娘,让我非常感动。
不过,最近网上一些言论却让我生出黑色幽默的感慨:我娶了小媳妇儿,又得了个宝贝,这是老天给我的恩赐。另一些人却觉得没必要逢迎你这个老家伙,于是王刚“老牛吃嫩草”啦,“成功老男士枯木逢春泡小蜜”啦,此类言论纷纷出笼,甚至更难听的说辞也有。
这让我不禁对人性的复杂感叹一番。我想:匿名时代的网络狂欢,总有时代背景的原因,也有“娱乐经济学”的因素,这不是你不喜欢就能抗拒得了的
我刚调到沈阳军区时,我们几个刚从基层调来不久的文工团员,其实都是所谓的学员,在一个楼角里抽着烟。
这时候从二楼蹦蹦跳跳的一个女文工团员下来了,很不屑地瞥了我们一眼,飘然而去。这时候我发现所有的人,刚才互相聊天的人,全都看着她,走神了。
她是那么漂亮而高傲,可奇怪,越是高傲,我还真越要看看了。
众人收回拉长的脖颈子,又互相望了一眼,不知道谁说了一句:“知道这是谁吗,是前进歌舞团一朵花……”
于是一帮坏小子就互相打趣儿,“你别惦记着”“没咱什么事……”
还有人说,“这今后肯定是哪个高干家的儿媳妇啊!”
听他们逗闷子,我就不言语。
有人看我不言语,便问:“王刚你说呢?”
我记得我狠狠扔掉了烟头,说了一句:“不要妄自菲薄!我才不信那个邪呢。”
以后发生的,就是这样:辗转在边防部队慰问的时候,都坐那种敞篷卡车,我们俩居然挨在一块儿了。没话找话,我也忘了具体说了什么,总而言之越说越投缘呢。
第一感觉原来她是北京的呀,我不知道怎么跟北京这么有缘。
这份恋爱,遇到的阻力是来自组织上的。
下部队一个多月回来,我就被批评了。上面有规定学员战士不能够在一个单位里谈恋爱,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我们俩好了,于是两边分头谈话,一通严厉的批评。
还记得我们教导员跟我说,不仅是因为部队的规定,战士在一个单位里是不能够谈恋爱的,还有重要的一点,你知道她的家庭出身吗?她父亲是右派,跟这种政治背景的人处对象,后果你掂量过吗?
我当然不服这个理儿,大声抗辩:“既然通过政审了,都当了兵了,怎么还能算在政治上有问题,怎么还能算是家庭出身有问题呢?你那有政策,我这儿怎么就不行啊?”
教导员就差点拍桌子了:“不行就是不行!我们是为了爱护你,你小子怎么那么不懂事啊?”
你越不让,两个人越往一块儿凑。那时候,一个是在三楼,一个是在四楼,却很难见面,我们就用走廊的电话聊天,冲破重重“阻力”,就是要恋爱。
就那样,还是被干部发现了,又挨顿批评。
但是,最后我们两个人还是提干了,终于历尽磨难,走在了一起。1978年5月4日,在五四青年节那一天,我们结婚了。
1979年9月6日,我们有了个女儿。当时沈阳军区很多人都知道,在文工团里有这么一对儿郎才女貌的夫妻。
我们在沈阳结婚,回长春看爸爸妈妈。在南湖公园,我们想自己去玩儿,我爸爸还悄悄跟我说,你要小心一点,这女孩子长得太扎眼了,会惹麻烦。
果然如此,我们在南湖划船,好多不三不四的人把船划过来,撞我们的船,她吓得够戗,后来我们俩就不大敢出门了。
这段婚姻维系了13年。所以,网上还有各种杂志,都说这个婚姻在孩子一岁的时候就结束了,也就是只维持了两年时间,都是瞎掰,不知道他们哪儿听说的。
离婚的时候,孩子跟了母亲,生活费由我出。再后来,女儿跟她妈妈转业回北京了,一直在北京上学。我经常来北京做节目,特别是到电台录音什么的,每次一定去看女儿。拍《宰相刘罗锅》的时候,我有了我的第一辆车,二手的红色福特。有了这个车,第一个想法就是接我女儿去玩儿。我开着车,她住在她妈妈那儿,就把她妈妈也捎带着,一块儿直奔十三陵。
那时候,我不能天天像她妈妈那样跟她在一起,但孩子所有经济上的花销,都是我来负责,一直到送她出国留学。
我尽量让孩子感觉到爸爸还是爸爸,妈妈还是妈妈。
女儿在国内举办婚礼的时候,她的妈妈身穿中式服装,和我一起坐在女方父母席上。我们——我和女儿的妈妈,慈祥地看着她和他恩爱地结合。我没有觉得这样有什么不自然,只是隐隐觉得我们是在刻意弥补什么。
对女儿来说,这是美好记忆的延续,是岁月遗憾的弥补。
她一定明白:我们对她的爱一如既往,我们也知道,她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岁月酿就的宽容和谅解。
第二段婚姻:我与成方圆
1997年,我又再次登上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在微型音乐剧《天长地久》中,扮演了一位能歌善舞的照相者。
那里面有首歌,多年以后还被不少人挂记着:
你从东边,我从西边,走到一个相约已久的地点。
你从南边,我从北边,走到一个期待已久的时间。
你在我的左边,我在你的右边,手牵手心连心永不分开。
天知道,地知道,我的爱会让岁月知道,让岁月把承诺变老。
你知道,我知道,只有相爱的人才知道,什么,是最真最好。
那时候,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我和东方歌舞团的成方圆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开始了第二次婚姻生活。
我们很低调地处理两个人的事情,包括喜酒,就是两家人,简单地吃一顿饭。
但毕竟,两个都属于“公众人物”,真的想低调,那也是很难的。这段婚史,在当年见报率挺高的,媒体欢迎这种素材呀,所以当我的“绯闻时代”降临时,很多人的脑子还固化在这个时期。
大家对我的失望可想而知。
只能说:对不住,对不住善良的人们了。
在1998年,我们携手排演的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说到圆子(圈中好友都这样叫她),我挺佩服她,她真的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女人。
那时,她台上是主演,台下是总管。音乐剧头一轮在保利大厦要演十场,我天天下午还要到北京电视台主持两场《东芝动物乐园》,完了之后我自己开着车到保利大厦已经5点半了。圆子就在我们俩共有的一个化妆间,提前把凳子、椅子铺好,让我睡上二三十分钟。
虽然累,但是每天演完以后那感觉特别好。最后谢幕的时候,大家还跳着舞,向中间的观众、两旁的观众还有向楼上的观众敬礼。观众也不走,因为舞台剧它就有这样直接的反馈,它不像演别的。哎呀!那感觉真的很美好。
与圆子共同出演《音乐之声》的时候,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候。我们每天会收到很多鲜花,然后两个人抱着鲜花钻进车里。
往家开的时候,我记得成方圆说了一句非常发自内心的话:“天天这样多好啊。”
圆子曾说:“我和王刚有一种互补性,王刚属于传统的老派男人。”
可是,和圆子在一起的日子,我“纵酒使性”也到了一个高发期。
我的“酒史”,是从知青点——特别是26年的部队生涯中延续下来的。有美好,也有负面的插曲。
例如,我曾经在一个下雪天,在山海关某宾馆,把一个白天跟我斗酒的香港商人从被窝里拽起来:“起来接着喝!”搞得对方的下属跪在地上苦苦哀求……
说起来,很不好意思。
我这个德行,给了周边人,给我的家庭,给我妹妹王静,给了圆子不少的困扰。
有一次我喝多了,忘了为什么事有点生气,便跟圆子拌起嘴来。她开着车,到三元立交桥上时,我竟要拉车门跳下去……几番折腾终于到了家,一进大院却又不进楼门,还高呼:这不是我的家!至今也不明白,我怎么会说出这样让圆子伤心的话来。夫妻随团去欧洲演出。在法国的时候,当地华人非常热情,一连串的酒场酒局。得意忘形之余,坏了,不行了,身子灵魂都在坠落了。他们把我送往枫丹白露的急救中心。
路上,我觉得自己挺不下去了,把眼睛闭上了,心想:死了算了,太难受了。
这是一次濒临死亡的体验。
记得成方圆掐着我的人中,酸痛酸痛的。终于躺在病床上,当两个洋人的脸朝我俯下来时,我彻底昏过去了。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急救,我醒了,下地了,出去了。当时我觉得踩的那个草坪就像踩云彩一样,身上一点劲儿都没有了。在湖边,还看见一对法国的青年夫妇在拍婚纱照。枫丹白露有很多孔雀,我在草坪上,在树丛里走。真是如诗如画的那种感觉,特美。新娘发出欢快的笑声,听起来也特别悠扬。
我真的是梦里、云里、雾里的那种感觉,自己晕晕乎乎的。真的是从死亡线上绕了一圈回来。
我能记住圆子每逢出门前的叮咛。
我能记住圆子提醒我的:当我在外面,难以控制自己脾性时,一定要理会一下她的暗示。
能记住,尽管多数时间很徒劳。
能记住,那曾经的甜蜜,及在甜蜜中的一份“苦缘”。
近些年在网上看到过一些东西,特别是关于我和圆子离婚原因所编的“情节”,让我不得不在这里花笔墨澄清:比如说我们是因为孩子去英国留学的学费而分手的,这个事情实属子虚乌有。
其实,我跟圆子都是很低调的人,不管当初结合也好,离了也好,都是不愿意让大家知道,因为这纯属是个人的事情。人家说了什么,你又不能去反驳,因为你反驳将会掀起又一波波澜,于是我们俩就什么也不说。
话说回来,这种事情一发生,我觉得对圆子特别不公平。离婚对两个人都有伤害,但是对女人的伤害尤其大,十之八 九都是如此。
但是由于种种因素,两个人想白头偕老却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事情。真的,在这儿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三年前某日要飞上海,正候机呢,忽接到东北挚友吴学刚电话,披头盖脸就数落我:“大哥,这就是你的不对啦,前嫂子刚从你面前走过,你咋理都不理呢?!”啊?我急忙站起四顾,没她呀?我回头又问:“学刚,我一直在低头看报纸,真没看见啊。”吴学刚说:“人家说你装没看见,刚才给我打电话,老气愤啦!”——天地良心,可我真没看见啊!
如果允许我客观地发表一些意见的话,我想说,两个人好了在一起,不好了分开,这中间肯定有它的原因。并且,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原因。我跟圆子之间也是这样,我们在一起,然后又分开了,其中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列位看官们大可不必理会八卦杂志上的“故事”。无论如何,我们以一种成熟理性的方式分开了,也许爱情不在,但是那种感情,那种对以往婚姻生活的共同记忆,还珍藏在我心间。
我是过来人,对感情也算有些经验及教训,所以对于主张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夫妻一出现裂痕就拿孩子做阻拦分手的小“人质”的年轻夫妇,我想说的是,如果两个人经过理性的考虑和长期的试验后发现在一起并不快乐,或者说两个人一直不在一个“频道”上——请记住这个重要的前提,分手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一言以蔽之,如果真想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最重要的不是果决离婚,而是在结婚前就持审慎的态度,想好了再结。
第三段婚姻:年逾花甲,再获新生
2008年夏,一些媒体和网络上冒出了我跟某个女主持人的婚讯——我的绯闻终于也铺天盖地了。我至今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弄出来的,而且对这个消息,我这个当事人却是最后才知道:网上消息都已经满天飞了,我还蒙在鼓里。
还有传我跟袁立怎么怎么的。袁立在她那个《正午时分》里还写到我:传我们俩绯闻,怎么可能呢?王老师那人特暴躁。她就讲一个细节:我们两个共用一个化妆师,但女孩子化妆慢,比如说好6点半她化,7点半化完,然后就轮到我。我守时来了,或者我晚5分钟,给人留5分钟,推门一看她还在那儿化妆,咣,门一摔我就走了。
那天去昆仑饭店会几个藏界朋友,刚步入咖啡厅,就听耳边一声高喊:“嘿,我的绯闻男友!”听声儿耳熟,回头一看:袁立!
在这个对娱乐圈极尽八卦之能事的年代,没承想到,尽管我年届花甲,也没逃得了这个编排。
对于这事儿本身,我倒没有说恼火得不得了,因为我也看到许多类似的事情,这事儿摊到自个儿身上,我也只能自我解嘲。新浪网还找我证实,说王老师你应该出来以正视听。后来,有一天,忽然谁告诉我说,《知音》杂志载有关于你恋爱整个过程的文章。好奇买本回来,一看不禁哑然失笑。除了人的名字单位等“硬件”外,所有的过程,全是跟写小说一样编出来的,太逗了。
但是你又没得反驳,为什么呢?没有一句贬低你的话。那文章内容简而言之就是:
2006年11月8日,我和她结了婚。2007年底,她怀孕了。2008年8月25日,喜讯传来:爱人剖腹产下一个重达4.3公斤的大胖小子。小家伙嗓门极大,就连医生都夸:嗓门很亮,以后可以像他爸爸一样当主持人!我这算是老来得子,自然喜不自胜,马上给“铁三角”的另外两人——张国立、张铁林等好友发去短信:“我添了一个男孩,祝贺我吧!”云云。
看看,全是好话、好事儿啊!你再去反驳澄清,你也忒不识好歹啦!
那以后,出于保护家人的原因,我极少在公开场合讲儿子的事,孩子也一直没有曝光过。
说到这里,有个小插曲。在遇到小郑之前,我一个人做“老光棍”的时候,有一次做《艺术人生》节目,在场很多观众得知我当时是独身的时候,纷纷对我的寂寞表示理解与同情。有的热心观众甚至还自告奋勇要做我的红娘,让我非常感动。
不过,最近网上一些言论却让我生出黑色幽默的感慨:我娶了小媳妇儿,又得了个宝贝,这是老天给我的恩赐。另一些人却觉得没必要逢迎你这个老家伙,于是王刚“老牛吃嫩草”啦,“成功老男士枯木逢春泡小蜜”啦,此类言论纷纷出笼,甚至更难听的说辞也有。
这让我不禁对人性的复杂感叹一番。我想:匿名时代的网络狂欢,总有时代背景的原因,也有“娱乐经济学”的因素,这不是你不喜欢就能抗拒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