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百姓资讯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英国《金融时报》社评:为全球留学生说几句话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网络转载   发布者:转载
热度104票  浏览16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6年11月15日 13:20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Kofi Annan)、法国总统希拉克(Jacques Chirac)、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和意大利总理罗马诺•普罗迪(Romano Prodi)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一,他们都是世界政坛要人;另一个共同之处,便是他们都曾到国外留学。如今,旅行成本已大大降低,国际开放程度也显着提高,这两个因素推动了海外留学。学生大学、相关国家乃至更广泛的国际社会,都得益于这种潮流。然而,这些好处,以及留学政策的潜在效果,绝非唾手可得。

在接受教训后,美国政府已开始修正前几年犯下的错误。美国大学的海外学生注册人数在经历连续两年下降(20世纪70年代以来首次出现)之后,现已趋稳。外界普遍将留美学生人数下降的原因,归咎于美国在2001年9月遭受恐怖主义袭击后提升了安全警戒级别,加强了对学生签证的限制。

布什政府不久就意识到,海外学生纷纷避开美国,转而青睐英国、欧洲大陆和澳大利亚。目前,美国正倾注大量资源,改善其签证申请流程。这样做的动机很明显:全球高等教育市场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增长迅速。2003年,全球留学生入学人数超过200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31%,其中,来自中国和印度等地的留学生人数增长最快。

留学生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吸引来留学生的大学通过录取这些学生,获得了直接的经济收益。从间接角度看,研究生层面的国际合作,必然伴随着创意的交流,有助于增加研究成果。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海外求学经验有望成为巨大的“仁义力量”。不同国籍的人相互交流,有助于本国和外国学生了解彼此的国家,使更广泛的社会从中获益。许多支持留学的国际机构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例如,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就发起了伊拉斯姆斯(Erasmus)大型计划。

然而,在去哪儿上大学的问题上,学生们正面临着日益艰难的抉择。申请者如今要在不同大学的教学实力、研究声望以及获得签证的难度之间进行权衡。过多的官僚程序、漫长的等待、高昂的成本,以及没有机会获取工作经验等问题,很难让学生们感觉自己受到欢迎。

既然留学带来的好处如此巨大,那么,公共政策应当鼓励留学。安全与开放并不是对立的。美国的例子表明,只要提供适当的资源,这两个目标可以同时达成。但各国需要提供这些资源。下一代世界领导人的诞生成长,可能正取决于此。

译者/朱冠华
TAG: 英国
搜索
顶:4 踩:6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2 (35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9 (23次打分)
【已经有36人表态】
2票
感动
6票
震惊
4票
5票
路过
3票
高兴
4票
同情
4票
难过
3票
无聊
2票
愤怒
3票
搞笑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