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报反思九一一 报道中国遇难者
今天是恐怖分子袭击美国造成三千多人死亡的九一一事件五周年。香港媒体都拿出一定篇幅,报导和谈论影响美国历史的这次事件。
香港所有的中文平面媒体,都把有关九一一的报导放在了国际版,没有一家放在头版的,也很少有报纸为此撰写社论,大部份把新闻重点都放在了台湾的“倒扁”静坐游行。
唯一例外的是南华早报。它不仅把九一一相关报导放在头版头条,还刊登了一篇长篇社论,另外把国际版几个整版都开辟成了九一一专版。南华早报的头版头条报导标题是《布什领头 美国不忘九一一》。
*《反思九一一遗产的一天》*
南华早报的社论,一般是一天两篇。但是,今天在两篇社论的位置上只有一篇,题目是《反思九一一遗产的一天》。社论说,九一一五周年纪念日,主要是纪念在袭击中丧生的三千牺牲者,同时也给我们一个机会,来反思九一一以来我们的所作所为,更是为了寻找一个途径,让世界更加和平与安全。
南华早报社论说,反恐斗争,维护人权,保障安全,在这些方面,依然任重道远。九一一袭击震惊了世界,至今仍然余波回荡,我们纪念牺牲的人们的同时,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反恐是必须的,但不能因此而牺牲了大家所珍视的自由与人权。
*夫妇探亲遭劫难*
南华早报还刊登了江苏常州退休医生杨淑珍纪念妹妹杨淑荫和妹夫郑于光的文章。还配发了一张杨淑珍、杨淑荫姐妹俩的合照。郑于光杨淑荫是被恐怖分子劫持后撞击五角大楼的美国航空公司班机中唯一的一对中国人夫妇。他们来自北京,2000年九月到大华盛顿地区探望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作博士后的女儿、女婿还有刚出生不久的外孙,住了一年之后,乘坐美航77班机到洛杉矶转机回中国途中,遇到这场劫难。
杨淑珍说,她父母有八个孩子,杨淑荫是最小的女儿,她比淑荫大九岁,小时候上学时,还经常带着小妹上学读书。杨淑珍说,文革中,郑于光遭到批判,因为他是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淑荫经常到常州姐姐家住一段。她说,还是常州饭好吃。
*亲人思念*
杨淑珍说,五年过去了,她很想让这场恶梦逐渐淡去,这样,她可以打起精神,继续生活下去。但是,每到九一一,她就会为妹妹烧点纸钱,叫着妹妹的名字。她忘不了妹妹。
杨淑珍说,妹妹到了美国探亲后,对中国的亲人说,和女儿一家团聚是多么的欢乐,另外,她还描述了在美国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常州退休医生杨淑珍说,当时,妹妹妹夫要是不那么急于到美国探望女儿、女婿外孙就好了,那样,也许他们到今天还好好地活着。他们是一对十分恩爱的夫妇,他们常说,要一生一世相爱,白头谐老。如今,他们的确是以这样的方式去了。“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当时他们‘去’的时候不是太痛苦。”
五年前九一一上午八点多,六十多岁的郑于光、杨淑荫两位老人在杜勒斯机场搭乘美国航空公司班机前往洛杉矶转机回国,飞机遭到恐怖分子劫持。上午九点四十五分,飞机撞向五角大楼,乘客和机组人员共六十四人无一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