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苏:60年前老外最爱的中国菜--炸活猴(图)
一道菜炸几百只猴子
文 萨苏
中国美食的历史源远流长,尽人皆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北京来的外国人很少,很稀罕。由于稀罕,当年还有一条规定:不许围观外国人。那时候来北京的外国人,很少是省油的灯,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多半很了解,有的对中国熟悉得跟老北京旗人似的,一嘴京片子告诉你:红烧鱼不能做得这么咸……
有一天,北京饭店贵宾楼有个外国客人,想预订一道名叫“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菜宴请他们使馆的工作人员,用这道菜讲讲中国文化。
老外和服务员定好明日过来就餐,服务员满口答应了,没料想,到厨房一说,厨师们都炸了:孙悟空大闹天宫?还猪八戒娶王熙凤呢!没听说过,川鲁湘粤它也没有这道菜啊!
有个广东来的名厨沉吟,说细不细(是不是)外宾要吃猴脑呃?界(这)道菜因为太残忍,现在已经不做了……
厨师长说不会,弄个活猴上来取脑,吓疯几个算谁的啊?
思虑片刻,派了个伶俐的服务员去套外宾的口风。
人家已经吃完要走了,服务员一边协助人家穿衣服,一边说:“‘大闹天宫’这道菜已经好久没人点啦,您在哪儿吃过呢?”
“解放前在上海点过。”
“哦,这用猴子做菜可真是很少见啊。”
“嗯,几百只猴子……”外宾忽然狐疑地看看服务员,“是你们厨师不会做吗?”
服务员赶紧掩饰:“我是自己问问……”
几百只猴子?!听完这句话,厨师长差点儿没晕过去——就算把北京动物园的猴子都弄来,也没有几百只啊。再说,几百只猴子弄到这儿来,往哪儿放?怎么处理?红烧?清炖?还是爆炒?用哪个部位?
眼看没辙了,几个师傅便召开了诸葛亮会。
大伙儿的意见五花八门,综合起来,有几点:
第一,吃几百只猴子,这个可能性很小。那个外宾所在的国家不大,外宾加使馆工作人员,不过十几个人,就算一人抱一个猴子啃,也没这么大胃口。
第二,这菜用猴子做也不大可能,因为这老外看着不像很有钱的样子,几百只猴子……这道菜成本不应该太高。
第三,这道菜叫“孙悟空大闹天宫”,一定是很热闹的一道菜。会不会是一边吃饭一边让猴子表演?厨师长说,猴子腥臊味那么大,上来表演还不影响食欲?再说,我们这儿是马戏团吗?!
最后还是亏得党委书记脑子灵活,想起外宾说过这菜他在上海吃过。于是,马上打电话给上海市公安局,查有名厨子的电话住址,并嘱咐众厨:你们也找师兄师父,只要有上海厨师关系的,一个别放过!
没等上海公安局回电,有一位师傅就喊道:“首长,我联系上了,我师叔会做这道菜。”
“在哪儿呢?在上海吗?”
“没在上海,就在咱们这儿干采购呢。”
说着那位采购师傅就来了,说:“我知道这道菜,我能做。”
上上下下都把他围上了,几位师傅都摩拳擦掌。
一个说:“今天晚上先试做一回怎么样?”那意思是想学点儿手艺。
一个又说:“说,您要什么猴吧?宰猴的事儿我包了!”
这位师傅一乐说道:“听我指挥,先弄一大平盘来,大海蟹壳一个,上面堆好炸酥的粉丝,撒些青丝红丝,这是花果山。前面萝卜雕花,刻成演武场、铁索桥、桌椅凉亭。”
一个凑过来问道:“你那猴呢?上动物园逮去?”瞧,还惦记着那猴呢。
“不用,你上后头取活的青河虾一斤,挑细长的豆芽菜一斤。”
这位师傅让徒弟把豆芽掐头去尾,只要笔直的中段,烧两大锅滚油。
呼啦,把虾和豆芽一块儿扔下第一锅里去了。然后,马上捞,虾熟了,豆芽的颜色却还没变。再扔到第二锅里,然后再迅速捞起来。
“差不多做完了。”师傅说。
“完了?”大伙儿拥上来看。
活虾被抛入油锅,将熟未熟之际,蹿蹦挣扎,千姿百态。其中不少虾稀里糊涂就抓住或者抱上了豆芽。师傅吩咐把没抱上豆芽的、抱上两三根豆芽的虾统统摘出去,剩下的,按照姿态,随心所欲地在水帘洞、铁索桥、凉亭各处挂的挂、放的放。
转眼间,菜盘子里就形成了一个绝妙的场景:红红的炸虾姿态各异,手中的豆芽或抱或抡,有的仿佛在演武,有的仿佛在对练,活脱脱上百只举着金箍棒的猴子在大闹花果山!使人想起小说里孙悟空一把毫毛变出千百小猴儿来的情节。
原来河虾就是孙悟空,豆芽菜则是金箍棒。
师傅笑着说当年这算是一道名菜,还上过外文报纸——
据说这个菜的创立和马歇尔将军有关。
这位五星上将到中国调停国共内战,一天叫勤务兵到饭馆叫几个中国菜来尝尝。其时饭馆正要打烊,厨间只有三个菜能对美国人口味,按照中国习惯,无论如何要凑够四个才好。厨子看到正好有一盆河虾、一盆豆芽,便想用豆芽作底做一盘炸河虾,慌乱中把河虾和豆芽一齐丢进了炸锅。
这时马歇尔的勤务兵已经等急了,不由分说,就把这一盘也作为一个菜带回去了。
马歇尔见这一盘炸虾姿态各异,很多炸虾舞动豆芽,活像古代军队在交锋。作为将军,他不禁饶有兴味,便问陪同的国民党官员此菜何名。
那官员也没见过此菜,看着炸虾的形态,信口道:“孙悟空大闹天宫。”接着,煞有介事地把孙猴子的事迹讲了一番。
一边的美国记者觉得有趣,便把这菜拍照下来,发到上海的外文报纸上。以后,在上海的外国人,有一段时间经常点这道菜,这道菜也逐渐增加了海蟹壳和萝卜雕刻的布局。
——大家听了,都感叹起来。第二天,这道菜果然成为宴席上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不过这次也的确够险的。以后,贵宾楼就要求服务员:听到顾客要求,不能随意答应了,必须和厨师先作交流。
文 萨苏
中国美食的历史源远流长,尽人皆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北京来的外国人很少,很稀罕。由于稀罕,当年还有一条规定:不许围观外国人。那时候来北京的外国人,很少是省油的灯,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多半很了解,有的对中国熟悉得跟老北京旗人似的,一嘴京片子告诉你:红烧鱼不能做得这么咸……
有一天,北京饭店贵宾楼有个外国客人,想预订一道名叫“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菜宴请他们使馆的工作人员,用这道菜讲讲中国文化。
老外和服务员定好明日过来就餐,服务员满口答应了,没料想,到厨房一说,厨师们都炸了:孙悟空大闹天宫?还猪八戒娶王熙凤呢!没听说过,川鲁湘粤它也没有这道菜啊!
有个广东来的名厨沉吟,说细不细(是不是)外宾要吃猴脑呃?界(这)道菜因为太残忍,现在已经不做了……
厨师长说不会,弄个活猴上来取脑,吓疯几个算谁的啊?
思虑片刻,派了个伶俐的服务员去套外宾的口风。
人家已经吃完要走了,服务员一边协助人家穿衣服,一边说:“‘大闹天宫’这道菜已经好久没人点啦,您在哪儿吃过呢?”
“解放前在上海点过。”
“哦,这用猴子做菜可真是很少见啊。”
“嗯,几百只猴子……”外宾忽然狐疑地看看服务员,“是你们厨师不会做吗?”
服务员赶紧掩饰:“我是自己问问……”
几百只猴子?!听完这句话,厨师长差点儿没晕过去——就算把北京动物园的猴子都弄来,也没有几百只啊。再说,几百只猴子弄到这儿来,往哪儿放?怎么处理?红烧?清炖?还是爆炒?用哪个部位?
眼看没辙了,几个师傅便召开了诸葛亮会。
大伙儿的意见五花八门,综合起来,有几点:
第一,吃几百只猴子,这个可能性很小。那个外宾所在的国家不大,外宾加使馆工作人员,不过十几个人,就算一人抱一个猴子啃,也没这么大胃口。
第二,这菜用猴子做也不大可能,因为这老外看着不像很有钱的样子,几百只猴子……这道菜成本不应该太高。
第三,这道菜叫“孙悟空大闹天宫”,一定是很热闹的一道菜。会不会是一边吃饭一边让猴子表演?厨师长说,猴子腥臊味那么大,上来表演还不影响食欲?再说,我们这儿是马戏团吗?!
最后还是亏得党委书记脑子灵活,想起外宾说过这菜他在上海吃过。于是,马上打电话给上海市公安局,查有名厨子的电话住址,并嘱咐众厨:你们也找师兄师父,只要有上海厨师关系的,一个别放过!
没等上海公安局回电,有一位师傅就喊道:“首长,我联系上了,我师叔会做这道菜。”
“在哪儿呢?在上海吗?”
“没在上海,就在咱们这儿干采购呢。”
说着那位采购师傅就来了,说:“我知道这道菜,我能做。”
上上下下都把他围上了,几位师傅都摩拳擦掌。
一个说:“今天晚上先试做一回怎么样?”那意思是想学点儿手艺。
一个又说:“说,您要什么猴吧?宰猴的事儿我包了!”
这位师傅一乐说道:“听我指挥,先弄一大平盘来,大海蟹壳一个,上面堆好炸酥的粉丝,撒些青丝红丝,这是花果山。前面萝卜雕花,刻成演武场、铁索桥、桌椅凉亭。”
一个凑过来问道:“你那猴呢?上动物园逮去?”瞧,还惦记着那猴呢。
“不用,你上后头取活的青河虾一斤,挑细长的豆芽菜一斤。”
这位师傅让徒弟把豆芽掐头去尾,只要笔直的中段,烧两大锅滚油。
呼啦,把虾和豆芽一块儿扔下第一锅里去了。然后,马上捞,虾熟了,豆芽的颜色却还没变。再扔到第二锅里,然后再迅速捞起来。
“差不多做完了。”师傅说。
“完了?”大伙儿拥上来看。
活虾被抛入油锅,将熟未熟之际,蹿蹦挣扎,千姿百态。其中不少虾稀里糊涂就抓住或者抱上了豆芽。师傅吩咐把没抱上豆芽的、抱上两三根豆芽的虾统统摘出去,剩下的,按照姿态,随心所欲地在水帘洞、铁索桥、凉亭各处挂的挂、放的放。
转眼间,菜盘子里就形成了一个绝妙的场景:红红的炸虾姿态各异,手中的豆芽或抱或抡,有的仿佛在演武,有的仿佛在对练,活脱脱上百只举着金箍棒的猴子在大闹花果山!使人想起小说里孙悟空一把毫毛变出千百小猴儿来的情节。
原来河虾就是孙悟空,豆芽菜则是金箍棒。
师傅笑着说当年这算是一道名菜,还上过外文报纸——
据说这个菜的创立和马歇尔将军有关。
这位五星上将到中国调停国共内战,一天叫勤务兵到饭馆叫几个中国菜来尝尝。其时饭馆正要打烊,厨间只有三个菜能对美国人口味,按照中国习惯,无论如何要凑够四个才好。厨子看到正好有一盆河虾、一盆豆芽,便想用豆芽作底做一盘炸河虾,慌乱中把河虾和豆芽一齐丢进了炸锅。
这时马歇尔的勤务兵已经等急了,不由分说,就把这一盘也作为一个菜带回去了。
马歇尔见这一盘炸虾姿态各异,很多炸虾舞动豆芽,活像古代军队在交锋。作为将军,他不禁饶有兴味,便问陪同的国民党官员此菜何名。
那官员也没见过此菜,看着炸虾的形态,信口道:“孙悟空大闹天宫。”接着,煞有介事地把孙猴子的事迹讲了一番。
一边的美国记者觉得有趣,便把这菜拍照下来,发到上海的外文报纸上。以后,在上海的外国人,有一段时间经常点这道菜,这道菜也逐渐增加了海蟹壳和萝卜雕刻的布局。
——大家听了,都感叹起来。第二天,这道菜果然成为宴席上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不过这次也的确够险的。以后,贵宾楼就要求服务员:听到顾客要求,不能随意答应了,必须和厨师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