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的风光与尴尬
细数近阶段上海市民生活中最热门的词汇,「上海滩」必在其列。这部20多年前,由香港TVB拍摄的、曾带来万人空巷效果的经典剧集,去年被内地翻拍再受追捧。这个长假,应观众要求,上海在三个月内三度重播《新上海滩》。而在南京、西安、天津甚至台湾,该剧也创下了当地历年来罕见的高收视率。近日,网上要求尽快在港播出该剧的呼声不断走高。
众所周知,《上海滩》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爱国青年许文强到上海谋生,挣扎在黑白两道,最终被黑帮吞噬的故事。这部以城市名字命名的剧集,也让上海借了光:很多海外观众,包括港人,可能都是通过它首次了解上海的。透过荧屏,人们看到了黄浦江、外白渡桥、南京路、石库门房子,还看到了前一阵因社保基金案而再度名声大噪的马勒别墅──「这就是上海滩」。
不能否认,《上海滩》的长演不衰,与人们对上海,特别是老上海的历史风情持之以恒的关注不无关系。但看多了几遍,上海人不能没有尴尬:从第一版《上海滩》开始,最精彩的主创人员都不是上海人。而更重要的是,剧中一派黑帮云集、「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换大王旗」的乱世画面,真的就是上海想要展现给世人的历史形象吗?
沪上的专家们喜欢用「近现代中国缩影」来描述上海。的确,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业的主要发源地,也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近年来更被津津乐道。上海曾孕育出很多风云人物,其中固然有黑道大亨,但绝不是全部。特别是当前筹办世博会期间,上海更想对外展现的是一个有文化、有底蕴的厚重形象,一种百年传承下来的,奋发图强、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但遗憾的是,除了张爱玲、王安忆等的小说,上海正面的历史形象和历史人物并没有被好好挖掘和宣传。人们看到最多的,只是专家们枯燥地讲述「上海曾经……」,只是政府部门无力的宣传。久而久之,外界也只能通过「外人」创作的《上海滩》了解上海,且随着剧集影响力不断扩大,伴随着主要演员人气的提升,对上海以偏概全的描述也越发深入人心,这对上海显然是不公平的。
其实,国内并不乏历史文化推广的成功先例。如电视剧《乔家大院》让人了解了山西晋商文化,《大宅门》展现了北京老字号传承的艰辛。但关於上海,除了眼前这部片面的《上海滩》再无其他,这与上海的地位是不相适应的。从这一意义上说,每一部《上海滩》的成功,都不是属於上海的成功,亦不值得上海沾沾自喜,而更值得上海人反思。希望下一次「浪奔,浪流……」的旋律响起,上海人能够有底气地告诉外面的朋友:「这才是上海滩!」
众所周知,《上海滩》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爱国青年许文强到上海谋生,挣扎在黑白两道,最终被黑帮吞噬的故事。这部以城市名字命名的剧集,也让上海借了光:很多海外观众,包括港人,可能都是通过它首次了解上海的。透过荧屏,人们看到了黄浦江、外白渡桥、南京路、石库门房子,还看到了前一阵因社保基金案而再度名声大噪的马勒别墅──「这就是上海滩」。
不能否认,《上海滩》的长演不衰,与人们对上海,特别是老上海的历史风情持之以恒的关注不无关系。但看多了几遍,上海人不能没有尴尬:从第一版《上海滩》开始,最精彩的主创人员都不是上海人。而更重要的是,剧中一派黑帮云集、「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换大王旗」的乱世画面,真的就是上海想要展现给世人的历史形象吗?
沪上的专家们喜欢用「近现代中国缩影」来描述上海。的确,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业的主要发源地,也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近年来更被津津乐道。上海曾孕育出很多风云人物,其中固然有黑道大亨,但绝不是全部。特别是当前筹办世博会期间,上海更想对外展现的是一个有文化、有底蕴的厚重形象,一种百年传承下来的,奋发图强、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但遗憾的是,除了张爱玲、王安忆等的小说,上海正面的历史形象和历史人物并没有被好好挖掘和宣传。人们看到最多的,只是专家们枯燥地讲述「上海曾经……」,只是政府部门无力的宣传。久而久之,外界也只能通过「外人」创作的《上海滩》了解上海,且随着剧集影响力不断扩大,伴随着主要演员人气的提升,对上海以偏概全的描述也越发深入人心,这对上海显然是不公平的。
其实,国内并不乏历史文化推广的成功先例。如电视剧《乔家大院》让人了解了山西晋商文化,《大宅门》展现了北京老字号传承的艰辛。但关於上海,除了眼前这部片面的《上海滩》再无其他,这与上海的地位是不相适应的。从这一意义上说,每一部《上海滩》的成功,都不是属於上海的成功,亦不值得上海沾沾自喜,而更值得上海人反思。希望下一次「浪奔,浪流……」的旋律响起,上海人能够有底气地告诉外面的朋友:「这才是上海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