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百姓资讯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中国楼房多短命 百年寿命十年拆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VOA   发布者:张光华
热度3票  浏览9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7年1月17日 21:52

中国许多高楼大厦在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下纷纷被拆除,由于规划、设计和建造弊病众多,建筑使用年限都被缩短,“短命大楼”遍地开花。

*高楼大厦 英年早逝*

中国近年来建筑出现未老先衰,30而夭折的现像。

最近中国媒体关于某高楼大厦爆炸拆除成功的报导层出不穷,比如有“西湖第一楼”之称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教学主楼近日被爆破拆除,设计寿命100年的大楼只使用了13年。重庆的隆盛大厦从交房到拆除只有6个月。在这些建筑爆破拆除的背后引发了人们对短命建筑的反思与探讨。

《瞭望新闻周刊》报导,依照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建筑为50到100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与规定的要求却有很大的距离。建筑专家担忧这是一个规划爆炸、建设飞速的年代,也是一个建筑“短命症”流行的时代。

*短命建筑 原因诸多*

因为规划短视、设计缺陷、偷工减料,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50年罕见、30年普遍”,不及国际规定最低使用年限的60%。报导举例,北京中体博物馆出现纲梁断裂重大安全隐患,从1990年建成使用到最后拆除只有15年的时间,离100年的年限要求相差甚远。

人人节约网报导,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廷钰指出,由于城市规划失误,建筑质量以及开发商人制造的问题产生了短命建筑的问题。

北京一家房地产负责人表示,很多被拆除的大楼都是十几年或20年前用计划经济的体制生产出来的,设计不符合现代的居住要求,用这种计价的方式做出的一些产品相对地也不符合现行市场经济的行为。

这负责人说:“因为它的成本摆得太低,成本摆得太低,那你的所有的用料成本就相对地下降,那相对地也造成了很多豆腐渣的工程。”

金羊网一篇《何时结束“短命建筑”?》的文章指出,中国建筑短寿原因除了是建筑本身的质量和设计不能满足居住要求之外,另外就是城市规划,大拆大建,为了发展经济突出政绩,政府搞形像工程,而导致大批建筑被拆除。

*政绩工程 资源浪费*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所中心主任仲大军认为,整个中国改革二十多年来,特别到了最近这些年来,“城市化”的口号被提得非常响亮。当前的政府是追求政绩的政府,政府要大兴土木大搞建设,有些地方政府建造奢侈豪华的办公大楼,行政中心,造成很多的浪费。

仲大军说:“我们要对新一波城市化运动引起警惕,不要盲目地搞城市化。你要搞城市化,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呀。”

上海证券报》报导,对地方政府而言,建筑的拆除和建设可以推动GDP增长,重复拆除和建设与地方政府对政绩追逐的目标是一致的,然而造成的巨大浪费却难以计算,同时拆建也为腐败留下了空间。

报导还指出,建筑短命不只是使用30年不到的高楼大厦,还包括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像是设计使用50年的湖北钟祥汉江大桥,只运行了10年就变成危桥,现在要拆除重建。

*市民:钱没用到老百姓的实际生计*

广州深圳两地居住的一位市民表示,这两个城市不断的在盖大楼,不断的在修建马路,让人感觉国家真的是很有钱,但是又觉得钱没用到老百姓的实际生计方面。

一位市民说:“就像这个街道的改造,本来好好的一条路,它今天是铺的什么砖,过一段时间,它又是另外一种砖,再过一段时呢,又是一种砖,就是说,花样一直在变化。”

人人节约网援引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肇元的话说,对短命建筑不采取措施,今天建成的工程在二三十年后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又将翻修或拆除重建,社会就会陷入永无休止的大建、大修、大拆和重建的怪圈之中。

*建筑商走捷径 偷工减料*

在中国从事房地产业的英国人哈里森表示,中国一些大城市许多高楼如果依照国际标准来评估,质量都不是很好,主要是因为政府和建筑商缺乏良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经验。一些建筑和基础设施都好像是在仓促中建成的,中国国内的一些建筑商因为赶工而不得不偷工减料。

哈里森说:“除非有政府人员一直在旁边监工,否则你就可能走捷径,因为你也是人。这种事情刚好就发生在中国,不幸的是,我们现在开始看到这种建造行为产生的后果。”

中国政府提倡“节约型社会”、“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而目前的“短命建筑”现像对城市规划、监督管理和质量保证等方面形成了一个重大考验。

搜索
顶:0 踩:0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67 (3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 (0次打分)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