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整容真人秀节目血腥 拍摄人员被吓晕(图)
消费者认为节目可警醒年轻人勿盲目跟风整容
前不久,一个叫《整形手术台》的节目在内地播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这个用记录片的形式,拍下整容前、中、后的过程,包括医师为整形者脱衣体检、在胸部塞入硅胶,以及整形手术后肿胀发炎的治疗过程。 节目播出后,真实呈现整形手术真相的同时,也让不少消费者满怀恐惧。究竟是否所有的整形手术都是血腥可怕?将整形手术过程完全真实呈现在老百姓面前是有利于让人认识行业还是引起更大的反感?日前,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广州部分业界专家和消费者。
反对声音
必须顾及观众心理承受力
事实上,直播整形"丑变美"过程的节目已经在国外非常红火。据了解,目前,美国已经有三个成功的"整容真人秀"节目:美国广播公司的《改头换面》、MTV频道的《我想要张明星脸》以及福克斯电视网的《天鹅》,三个节目的收视率都十分可观。在国内,类似的节目也此起彼伏,华娱卫视的《美丽起义》、湖南经视的《天使爱美丽》,都成为知名度颇高的节目,但这类节目自播出以来就引起大量争议,主要集中在场面的血腥上。
改脸形后的求美者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生活。裴静怡 摄
有专家建议,直播整形手术时可有选择地播出一些不太血腥的场面。林建敏 摄
手术场面会让普通人害怕
众多整形医生都表示,东西方的国情和文化有着许多不同,西方的娱乐节目来到中国,总要考虑老百姓的接受程度。而整形作为一种医疗手段涉及开刀的过程,非专业的医生、护士会很难接受出血的场面,这类节目的播放必须考虑老百姓的心理承受力。
广州曙光医院院长蔡方明说,外国人的观念比较开放,比较能接受手术真人秀节目,此外,国外这些节目的播出是分时段的,并且会在一些特别血腥的画面上,打上马赛克及警告标语。在国内,观众还不能完全接受手术直播。
中山医科大学家庭医生医学整形美容中心主任宁富民表示,医院出于需要,也会拍摄一些视频给求美者播放,但主要是涉及手术前咨询、测量、设计等,但手术过程的具体场面一般会跳开,或者利用跟主刀医生对话的形式,用通俗化的语言描述手术过程。"手术出现的一些血淋淋场面,就是第一次接触的医科学生也会不适应,有时候内科医生看外科手术也会感到紧张。"他表示,整形像其他手术一样都会有切口、露骨肉,也会有出血、肿胀等病理的出现,对于从没有近距离接触过手术的普通人来说,肯定觉得可怕,如果在家庭电视节目中播出这类型的场面并不恰当。
过多血腥对行业有负面影响
对于直播手术过程对行业的影响,不少整形专家认为,作为一种医疗手段,有选择性直播手术能增加民众对整形手术的认识度,但如果节目内容为了刺激感而过于宣扬血腥,不断有血淋淋的镜头,让民众产生恐惧或者反感,对整形行业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广东省银行医院整形激光美容中心主任梁文波告诉记者:"曾经有求美者跟我说,看过一个做双眼皮的手术,觉得很可怕,其实做双眼皮只是整形手术当中很小的一个。"他认为,并非所有的人都需要详细了解手术过程,过于血腥的情景会给不理解的人造成不好的心理影响,从而给行业负面的影响,就像生小孩过程一样,也是比较血腥的,可能直播出来很多人接受不了。他认为,作为知识普及,可以学习韩国那样,对整形手术进行动画、虚化处理,向观众说明情况即可,不必要活生生的例子。
建设性建议 可选择出血少的项目直播
整形直播节目让不少人认识到整形这个"锦上添花"的消费,其过程并不"美丽"。是否整形都是如此血腥?武警总队医院整形美容中心主任李玉东认为,手术都会有损伤或风险的存在,但目前的整形手术都用"血腥"来形容是不大合适的。据他解释,目前整形手术技术已经大大进步,加上高新科技设备的使用已经极大降低了求美者术中的疼痛和出血,整形手术也从大范围外切口向小范围内切口过渡,痛苦小、出血少、微创手术已经是当前整形手术的发展趋势。
蔡方明也认为,整形手术的场面并不都是血腥,可以选择一些出血少的项目进行直播。不过,他同时指出,这些节目不宜过多播出,因为多了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
支持声音
真实画面利于减少盲目跟风整形
虽然这类整形手术直播节目一直引起争议,但记者在调查采访时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对“播不播这类节目”的问题,给了“播出”的答案。而有不同的意见是,"播出"能起到什么作用?有人认为是一个警醒,有人认为则是一个推动。
在珠海当教师的胡先生表示,他个人赞成直播手术室这类节目的出现,这样以后打开电视的时候丰胸广告就会少很多,对那些迷途羔羊是个提醒。他认为,现在有些美容广告,包括什么丰胸、美白、整形在夸大渲染和美化,而回避了它们的风险、负面以及真实的对人身体伤害的成分,这些节目的血腥镜头正好为那些爱美心切的人一个直接的视觉警醒。
网友孔丙己认为,有时候,如果真实的恐怖和血腥对我们的身心的健康更有利,我们不但应该坦然接受,更应该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尤其一些未成年少女盲目跟风整容,让他们看看这样的节目,让他们承受一下心理恐怖总比去承受身体恐怖更好。
从事医疗行业的吴小姐认为,这些血腥恐怖的节目实际也是真实情况,整容的过程本来就是一点都不美,应该让外行的观众了解真相,包括手术的风险,也包括目前的技术水平,然后决定是否需要整容,不要盲目跟风,有利于提倡理性消费。不过,她认为这些节目应该走向专业化,而不要一味的哗众取宠、寻求血腥视觉冲击。
有曾经观看整形直播的网友表示,真正认识开刀到磨骨的过程,还真是比较心惊,但是对整形方面的技术有了重新的认识,现在比较能理解那些人为什么热衷整形。‘
直播手术让消费者认清风险
今年8月,广州进行了国内首例变脸手术网上视频直播,引起了社会尤其是网民们的关注。据统计,直播这一手术的网站在线人数最高时达到8万人,两小时的手术期间累计访问量超过60万人次,但伴随网民浏览的是他们的争议,有人抨击血腥场面,也有人表示赞同。
曙光整形医院负责人认为,直播整形手术具有很大的宣传影响力:一方面让更多的人认识整形手术是怎样一回事,对于怀抱整形美梦的年轻人,可以透过节目认清整形的风险;另一方面,医院本身希望通过这种“非经常性”的方式,引起大家的关注,尤其是整形行业受到负面消息影响比较低迷的情况下,让消费者重拾对整形的信心。
另类观点
直播:娱乐化的科普
有人担心整形节目会背离严谨、科学这个重要原则,成为一种哗众取宠的手段。对此,广州曙光医院院长蔡方明表示,整形作为一种医学手段应该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科普性的,可以将专业术语名词平民化、通俗化,介绍给普罗大众认识;另一方面是学术性的,是医学上的严谨、客观,如医生对病案进行分析时,从问诊到讨论,必须是多位专业的医生对问题科学的谈论和分析,才能作出最后的结论。他认为,整形节目不会影响手术严谨,因为整形手术是一门科学,医生必须对手术严谨,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和科学性,而整个整形手术的直播也是站在科学和医学的角度来做一个真实的记录。
宁富民也认为,在手术台上,医生"该如何做就会如何做",不会因为面对镜头而不同。面对一些专业性的东西,节目可以对一些血腥过程进行加工、艺术化,但要把握一个度。
整形真人秀节目血腥恐怖
最近在国内播出的这档名为《整形手术台》的真人秀节目,标榜真枪实弹播出整形过程,参与者都是梦想整形成当红艺人的年轻人。
在长达60分钟的节目过程中,充斥着各种血腥画面,包括胆汁从胃部飞溅出来,直喷到医生身上的镜头、脸部被手术刀切开以及硅胶注射到脸部而出现的扭曲的恐怖镜头,都一一真实地出现在电视上。据悉,电视台在拍摄该节目时,曾有摄影师、制作助理在手术室被吓得昏倒。(记者 裴静怡)
前不久,一个叫《整形手术台》的节目在内地播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这个用记录片的形式,拍下整容前、中、后的过程,包括医师为整形者脱衣体检、在胸部塞入硅胶,以及整形手术后肿胀发炎的治疗过程。 节目播出后,真实呈现整形手术真相的同时,也让不少消费者满怀恐惧。究竟是否所有的整形手术都是血腥可怕?将整形手术过程完全真实呈现在老百姓面前是有利于让人认识行业还是引起更大的反感?日前,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广州部分业界专家和消费者。
反对声音
必须顾及观众心理承受力
事实上,直播整形"丑变美"过程的节目已经在国外非常红火。据了解,目前,美国已经有三个成功的"整容真人秀"节目:美国广播公司的《改头换面》、MTV频道的《我想要张明星脸》以及福克斯电视网的《天鹅》,三个节目的收视率都十分可观。在国内,类似的节目也此起彼伏,华娱卫视的《美丽起义》、湖南经视的《天使爱美丽》,都成为知名度颇高的节目,但这类节目自播出以来就引起大量争议,主要集中在场面的血腥上。
改脸形后的求美者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生活。裴静怡 摄
有专家建议,直播整形手术时可有选择地播出一些不太血腥的场面。林建敏 摄
手术场面会让普通人害怕
众多整形医生都表示,东西方的国情和文化有着许多不同,西方的娱乐节目来到中国,总要考虑老百姓的接受程度。而整形作为一种医疗手段涉及开刀的过程,非专业的医生、护士会很难接受出血的场面,这类节目的播放必须考虑老百姓的心理承受力。
广州曙光医院院长蔡方明说,外国人的观念比较开放,比较能接受手术真人秀节目,此外,国外这些节目的播出是分时段的,并且会在一些特别血腥的画面上,打上马赛克及警告标语。在国内,观众还不能完全接受手术直播。
中山医科大学家庭医生医学整形美容中心主任宁富民表示,医院出于需要,也会拍摄一些视频给求美者播放,但主要是涉及手术前咨询、测量、设计等,但手术过程的具体场面一般会跳开,或者利用跟主刀医生对话的形式,用通俗化的语言描述手术过程。"手术出现的一些血淋淋场面,就是第一次接触的医科学生也会不适应,有时候内科医生看外科手术也会感到紧张。"他表示,整形像其他手术一样都会有切口、露骨肉,也会有出血、肿胀等病理的出现,对于从没有近距离接触过手术的普通人来说,肯定觉得可怕,如果在家庭电视节目中播出这类型的场面并不恰当。
过多血腥对行业有负面影响
对于直播手术过程对行业的影响,不少整形专家认为,作为一种医疗手段,有选择性直播手术能增加民众对整形手术的认识度,但如果节目内容为了刺激感而过于宣扬血腥,不断有血淋淋的镜头,让民众产生恐惧或者反感,对整形行业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广东省银行医院整形激光美容中心主任梁文波告诉记者:"曾经有求美者跟我说,看过一个做双眼皮的手术,觉得很可怕,其实做双眼皮只是整形手术当中很小的一个。"他认为,并非所有的人都需要详细了解手术过程,过于血腥的情景会给不理解的人造成不好的心理影响,从而给行业负面的影响,就像生小孩过程一样,也是比较血腥的,可能直播出来很多人接受不了。他认为,作为知识普及,可以学习韩国那样,对整形手术进行动画、虚化处理,向观众说明情况即可,不必要活生生的例子。
建设性建议 可选择出血少的项目直播
整形直播节目让不少人认识到整形这个"锦上添花"的消费,其过程并不"美丽"。是否整形都是如此血腥?武警总队医院整形美容中心主任李玉东认为,手术都会有损伤或风险的存在,但目前的整形手术都用"血腥"来形容是不大合适的。据他解释,目前整形手术技术已经大大进步,加上高新科技设备的使用已经极大降低了求美者术中的疼痛和出血,整形手术也从大范围外切口向小范围内切口过渡,痛苦小、出血少、微创手术已经是当前整形手术的发展趋势。
蔡方明也认为,整形手术的场面并不都是血腥,可以选择一些出血少的项目进行直播。不过,他同时指出,这些节目不宜过多播出,因为多了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
支持声音
真实画面利于减少盲目跟风整形
虽然这类整形手术直播节目一直引起争议,但记者在调查采访时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对“播不播这类节目”的问题,给了“播出”的答案。而有不同的意见是,"播出"能起到什么作用?有人认为是一个警醒,有人认为则是一个推动。
在珠海当教师的胡先生表示,他个人赞成直播手术室这类节目的出现,这样以后打开电视的时候丰胸广告就会少很多,对那些迷途羔羊是个提醒。他认为,现在有些美容广告,包括什么丰胸、美白、整形在夸大渲染和美化,而回避了它们的风险、负面以及真实的对人身体伤害的成分,这些节目的血腥镜头正好为那些爱美心切的人一个直接的视觉警醒。
网友孔丙己认为,有时候,如果真实的恐怖和血腥对我们的身心的健康更有利,我们不但应该坦然接受,更应该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尤其一些未成年少女盲目跟风整容,让他们看看这样的节目,让他们承受一下心理恐怖总比去承受身体恐怖更好。
从事医疗行业的吴小姐认为,这些血腥恐怖的节目实际也是真实情况,整容的过程本来就是一点都不美,应该让外行的观众了解真相,包括手术的风险,也包括目前的技术水平,然后决定是否需要整容,不要盲目跟风,有利于提倡理性消费。不过,她认为这些节目应该走向专业化,而不要一味的哗众取宠、寻求血腥视觉冲击。
有曾经观看整形直播的网友表示,真正认识开刀到磨骨的过程,还真是比较心惊,但是对整形方面的技术有了重新的认识,现在比较能理解那些人为什么热衷整形。‘
直播手术让消费者认清风险
今年8月,广州进行了国内首例变脸手术网上视频直播,引起了社会尤其是网民们的关注。据统计,直播这一手术的网站在线人数最高时达到8万人,两小时的手术期间累计访问量超过60万人次,但伴随网民浏览的是他们的争议,有人抨击血腥场面,也有人表示赞同。
曙光整形医院负责人认为,直播整形手术具有很大的宣传影响力:一方面让更多的人认识整形手术是怎样一回事,对于怀抱整形美梦的年轻人,可以透过节目认清整形的风险;另一方面,医院本身希望通过这种“非经常性”的方式,引起大家的关注,尤其是整形行业受到负面消息影响比较低迷的情况下,让消费者重拾对整形的信心。
另类观点
直播:娱乐化的科普
有人担心整形节目会背离严谨、科学这个重要原则,成为一种哗众取宠的手段。对此,广州曙光医院院长蔡方明表示,整形作为一种医学手段应该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科普性的,可以将专业术语名词平民化、通俗化,介绍给普罗大众认识;另一方面是学术性的,是医学上的严谨、客观,如医生对病案进行分析时,从问诊到讨论,必须是多位专业的医生对问题科学的谈论和分析,才能作出最后的结论。他认为,整形节目不会影响手术严谨,因为整形手术是一门科学,医生必须对手术严谨,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和科学性,而整个整形手术的直播也是站在科学和医学的角度来做一个真实的记录。
宁富民也认为,在手术台上,医生"该如何做就会如何做",不会因为面对镜头而不同。面对一些专业性的东西,节目可以对一些血腥过程进行加工、艺术化,但要把握一个度。
整形真人秀节目血腥恐怖
最近在国内播出的这档名为《整形手术台》的真人秀节目,标榜真枪实弹播出整形过程,参与者都是梦想整形成当红艺人的年轻人。
在长达60分钟的节目过程中,充斥着各种血腥画面,包括胆汁从胃部飞溅出来,直喷到医生身上的镜头、脸部被手术刀切开以及硅胶注射到脸部而出现的扭曲的恐怖镜头,都一一真实地出现在电视上。据悉,电视台在拍摄该节目时,曾有摄影师、制作助理在手术室被吓得昏倒。(记者 裴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