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与家人团聚,中国首位太空人究竟忙些什么?(图)
作为浩瀚太空迎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他是2003年中国最具轰动性的人物。这个人就是杨利伟。
对于杨利伟来说,2003年10月15日,是个令他永生难忘的日子。“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在这一天得以实现,我有幸成为中国首位‘太空使者’,圆满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
如今,4年光阴已过,已经走上领导岗位的杨利伟在做什么?当记者来到位于京郊的航太城时,没想到,我们相见的地点还是4年前那个熟悉的地方----航太员体能训练房。
解放军报报道,这几天,北京的天气异常闷热,训练房墙上的湿度表指针已经指向“79%”。在这样的条件下,就是站着不动,也会浑身流汗。但是,杨利伟与11 年前第一次走进这间训练房一样,“万米缺氧低压”、“离心机旋转训练”、“负荷加大模拟训练”等科目,一项不漏,认真完成每一组动作,运动量丝毫没有减少。他对记者说:“虽然我已经完成了一次航太任务,但不代表我完成了组织上交给我的一生任务。”
担任我国载人航太工程航太员系统副总指挥的杨利伟,负责航太员的训练、日常管理等工作。除了自身的体能素质一刻也不能掉队外,还要参与许多科研和决策层面上的工作。
图:杨利伟说,现在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少了,很多时候只能发短信联系了。资料图
采访中记者发现,杨利伟与家人之间也开始互发问候资讯。这是从前很少见的。他笑着说:现在角色变了,担子重了,责任多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少了,很多时候只能和家人发短信联系了。在杨利伟的办公室里,《载人航太工程基础》、《航太医学基础》、《解剖生理学》、《星空识别》……十几门课程的书籍摆在案头,飞船座舱模拟图挂在墙上。“天上一分钟,地面十年功。”这句话用在杨利伟身上,可能再恰当不过了。
当“神舟”五号、“神舟”六号成功发射作为辉煌留在我们记忆当中时,“神舟”七号、“探月工程”等振奋民族精神的航太工程正在走进人们的视野。为了迎接祖国的挑选,杨利伟和他的同事们正在投入紧张、系统的训练准备工作中。
熟悉杨利伟的人告诉记者:“杨利伟确实毅力惊人。虽然当了领导,但有关航太员的8大类58个专业学习训练任务,他都次次参加,并在综合技术考核中名列前茅。”
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杨利伟用行动诠释着“航太英雄”的卓越内涵。
对于杨利伟来说,2003年10月15日,是个令他永生难忘的日子。“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在这一天得以实现,我有幸成为中国首位‘太空使者’,圆满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
如今,4年光阴已过,已经走上领导岗位的杨利伟在做什么?当记者来到位于京郊的航太城时,没想到,我们相见的地点还是4年前那个熟悉的地方----航太员体能训练房。
解放军报报道,这几天,北京的天气异常闷热,训练房墙上的湿度表指针已经指向“79%”。在这样的条件下,就是站着不动,也会浑身流汗。但是,杨利伟与11 年前第一次走进这间训练房一样,“万米缺氧低压”、“离心机旋转训练”、“负荷加大模拟训练”等科目,一项不漏,认真完成每一组动作,运动量丝毫没有减少。他对记者说:“虽然我已经完成了一次航太任务,但不代表我完成了组织上交给我的一生任务。”
担任我国载人航太工程航太员系统副总指挥的杨利伟,负责航太员的训练、日常管理等工作。除了自身的体能素质一刻也不能掉队外,还要参与许多科研和决策层面上的工作。
图:杨利伟说,现在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少了,很多时候只能发短信联系了。资料图
采访中记者发现,杨利伟与家人之间也开始互发问候资讯。这是从前很少见的。他笑着说:现在角色变了,担子重了,责任多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少了,很多时候只能和家人发短信联系了。在杨利伟的办公室里,《载人航太工程基础》、《航太医学基础》、《解剖生理学》、《星空识别》……十几门课程的书籍摆在案头,飞船座舱模拟图挂在墙上。“天上一分钟,地面十年功。”这句话用在杨利伟身上,可能再恰当不过了。
当“神舟”五号、“神舟”六号成功发射作为辉煌留在我们记忆当中时,“神舟”七号、“探月工程”等振奋民族精神的航太工程正在走进人们的视野。为了迎接祖国的挑选,杨利伟和他的同事们正在投入紧张、系统的训练准备工作中。
熟悉杨利伟的人告诉记者:“杨利伟确实毅力惊人。虽然当了领导,但有关航太员的8大类58个专业学习训练任务,他都次次参加,并在综合技术考核中名列前茅。”
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杨利伟用行动诠释着“航太英雄”的卓越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