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运作正常 中国导航系统进入新阶段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16日对北斗导航卫星顺利实施第三次点火控制,卫星成功变轨,准确进入工作轨道。这是第一颗不再以“试验”冠名的北斗导航卫星顺利升空,标志着中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新的发展建设阶段,官方媒体就此评论称,中国有能力也有必要拥有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
北斗导航卫星1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升空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启用新的电脑系统,以中心遥控模式接连发出数百条指令,成功实施了两次卫星远地点变轨控制,完成了卫星地球捕获、竖太阳能帆板、姿态调整等一系列任务。
16日,在太空运行的北斗导航卫星准确接收到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发出的第三次远地点点火指令,测量资料显示卫星顺利进入工作轨道,星上设备工作正常,卫星转入正常工作模式,开通导航信号。
据部门负责人介绍,这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Compass-M1),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Compass)建设计划的一颗卫星,飞行在高度为21500千米的中圆轨道。
中国将在未来几年里陆续发射系列北斗导航卫星,计划2008年左右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并进行系统组网和试验,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这个系统将主要用于国家经济建设,为交通运输、气象、石油、海洋、森林、通信、公安等部门以及其它特殊行业提供高效的导航定位服务。
这次发射的卫星和用于发射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97次飞行。
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它综合了传统天文导航定位和地面无线电导航定位的优点,相当于一个设置在太空的无线电导航台,可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自主研制生产卫星导航系统。
2000年开始,中国将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送入太空,建成了北斗导航试验系统。这个系统具备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范围内的定位、授时、报文和GPS广域差分功能,并已在测绘、电信、水利、交通运输等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报道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对维护国家利益具有重大意义。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美国从1973年开始实施的GPS系统,军民两用。但长期以来,美国对本国军方提供的是精确定位信号,对其它用户提供的则是加了干扰的低精度信号——也就是说,地球上任何一个目标的准确位置,只有美国人掌握,其它国家只知道个“大概”。
报道最后指出,中国自1980年代引进首台GPS接收机以来,已成为GPS应用大国。作为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海域的国家,中国有能力也有必要拥有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