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世界军事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中国官方曝光空军“51区”:官方地图上找不到(组图)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华网   发布者:综合编辑
热度70票  浏览6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12月04日 11:51
  
  “我们乘坐的这架飞机,目的地就是这沙漠中的一个机场。这个机场,你永远无法从官方地图上找得到,更无法从公开场合中得到它的确切名字。而这个机场,只不过是一个更加庞大的国防军事基地的一小部分。”

  新华网11月25日电(记者 郑文浩)当记者乘坐的联航班机飞过巴丹吉林沙漠的上空,漫漫的黄沙瀚海宛如一个个凝固的巨浪,在诉说着自然威力和曾经的沧海桑田。而我们乘坐的这架飞机,目的地就是这沙漠中的一个机场。这个机场,你永远无法从官方地图上找得到,更无法从公开场合中得到它的确切名字。而这个机场,只不过是一个更加庞大的国防军事基地的一小部分。对于这个神秘的军事设施,那些“局内人”戏称之为中国的“51区”……

  沙漠里的中国奇迹 
  没有更多的盘旋等待,飞机绕了一个弯就只扑向机场。没有便捷的停机平台,更没有壮观的候机大厅,记者只能以近乎上世纪80年代的方式走下舷梯。所有这些都证明,这个机场绝不是为了普通旅客而准备的,他已经简化了所有不必要的功能和噱头,它正在用一种这个时代已经少有的“简朴”来证明自己的神秘和特殊。迎接记者采访团的军人伸出双手迎接我们的到来,正在这时,天空中又传来涡轮喷气发动机特有的“如撕裂帛”的声音:1架歼-7掠过了天空。我紧盯着它消失在跑道尽头的天空中。 

  一位来迎接的青年军官见我盯着机场的尽头发愣,连忙解释说:由于今天记者团到基地访问,训练、测试的战机大部分昨天就已经飞走了。从军官友善的微笑与和善的目光背后,我分明发现一种潜台词:这里的有些东西不该让你知道,这里的有些东西你也不该知道。“保密”,成为后面几天采访中所贯穿的一个中心词汇。 

  其实,除了那些神秘的装备,这个基地在中国西北戈壁发展、壮大,本身就是一个更为壮观的人间奇迹。翻看基地提供的“脱密”材料,展现在记者面前的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壮举。

  从地窝子到先进国防试验基地

  “基地”是经中央军委批准,于2003年12月正式组建的。虽然基地成立到现在只有五年,但这是空军试验、训练体制改革的结果。基地几个试验区的组建,都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1958年1月18日,遵照彭德怀的指示,陈锡联、王尚荣以及苏联专家盖杜柯夫等人赴酒泉考察。同年3 月3日,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命令,我国唯一的一座综合性导弹试验靶场正式组建。其中空空导弹试验部为第二试验部,地空导弹试验部为第三试验部,这分别是基地二个试验区的前身。1959年4月,受军委副主席彭德怀指示,组建了空军第三训练基地(三区前身)。
2008年10月30日,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指挥大厅凝重的气氛诠释了对抗训练紧张氛围。谭超摄。

  组建仅仅是个开始,想在不毛之地建立起现代化的武器试验基地,我们的先辈们凭借的除了实干,就是坚信祖国强大、民族复兴的信念。1958年4月11日,陈士榘将军率工程兵部队进驻巴丹吉林沙漠,开始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荒芜绝人烟,风吹石头跑”的严苛环境下,开始了中国航空、防空武器实验基地的建设征程。在基地的博物馆中,记者有幸看到了当年建设者的“地窝子”。这是一种半地下的房屋,墙体都是土坯,房顶为了应付大风做了特别的加固。走进“地窝子”,除了墙上挂着的一些生活用具,就是极端简陋的土炕。这些原始、落后的“地窝子”完全和先进、精密的国防试验基地不搭界。然而中国军人就是凭着那股子“精气神”在沙漠戈壁中开辟出了一片绿洲。 

  接待记者的招待所,坐落在基地第一试验区。从机场到第一试验区,客车仅开了10多分钟。公路两旁,阳光透过胡杨林树叶,在来来往往的车辆上投下斑驳的“迷彩”。走进基地,就感觉到是一个华北某个小城,如果不是军车牌照和来往士兵,很难感觉到军事基地那种特殊的氛围。不说那些高精尖的雷达、光学测试设备,不说那些遍布基地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光纤传输线路,就是宛如花园式的幼儿园和居民小区,就足以证明基地人如何把这片近乎无人区的不毛之地变成国防军事重镇。在这片洒满阳光的静谧之中,只有如水的时光无言地记录下了基地的光荣与使命: 

  基地成立50年以来,先后完成了陆海空军2200项空空、空地、地空导弹试验任务;完成了470余项新机新装备试验和作战平台改进鉴定任务;组织了150余次演习演练和战术对抗训练;取得科研成果1000余项。现在的基地,已经成为中国军队难得的“信息化战争实验场”和“战斗精神砺练场”。 

  信息化建设早已领先全军 

  何谓信息化战争实验场?对于中国军队正在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特殊时期,基地的信息化建设早已经领先全军,而绝不是仅仅电脑联网或一两件信息化装备。

  标志之一:拥有了光测、雷测、遥测等信息源丰富的立体化测控体系;标志之二:拥有全军第一个电子战综合训练场,使“复杂电磁环境”成为现实;标志之三:建成全军第一个光纤通讯网,联通基地上千台套设备;标志之四:拥有全国最先进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可以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多兵种高强度对抗实现实时、定量评估;标志之五:高度信息化的指挥系统。 
美国“红旗军演”记录片截图,其间的高科技气氛曾令人震撼,而据文章披露,中国空军的这座现代化试验训练基地,同样“可同步纪录回放空战过程,可以对空中的多目标进行实时监控,可以根据战术态势随机导控演习进程”。

  
而何谓战斗精神砺练场?人民空军的战斗精神可以用“忠诚、勇敢、善战”来囊括。而培养这种战斗精神,离不开科学化、系统化和尽可能贴近实战的强化训练。依靠基地的幅员广阔的信息化实验场,基地可以设置复杂的电磁环境背景,并组织导调大规模、多军种的红蓝对抗性训练。可以说,在基地完全可以组织类似于美军的“红旗演习”。没有高度信息化的指挥导调系统,提供这样一个演兵场就是一句空话。美军举行“红旗演习”的内利斯空军基地也是依托于内华达空军靶场,这绝不仅仅是巧合。 

  
在参观基地的演习指控大厅时,记者发现这里和神七发射的指挥大厅惊人的相似。然而某试验区领导,却向记者们解释了这些相同后面的不同。火箭发射或者是地空导弹发射,地面的发射装置都是固定的,对于这种发射的测控相对简单。而空中战斗则要复杂的多,双方的战斗机、空空导弹都在高速运动之中,要想判定输赢高下,精确度需要达到十几米甚至一两米的水平,没有高度信息化和强大运算能力的指控系统是不可能的。今天在基地举行的大规模对抗演习中,可同步纪录回放空战过程,可以对空中的多目标进行实时监控,可以根据战术态势随机导控演习进程,可以模拟主要对手的战场目标。正是靶场高度信息化的软硬件环境,才能够为驻训部队设立逼真的训练环境条件。这些隐含在背后的实力,可算是基地50年以来孜孜追求的结果。 

  细红线——另类的标语文化 

  随着汽车进入基地第一试验区,可以赫然发现这里的标语不同于其他的军营,其主题就只有一个:保密。基地的领导者就是通过无所不在的标语,通过冰冷、强硬、命令般的语气,让基地每个人都对维护国家安全保持高度的警惕。 

  保密,这似乎是所有接触过中国军队的人都会记住的一个词。在所有的中国公开媒体中,中国军队除了某些开放部队,所有部队都笼罩在“某部”“某舰”“某型”的烟雾中。然而随着过去紧张的战时状态逐渐离我们远去,保密,似乎现在却面临着尴尬的境地。一边是保密审查制度依然存在,而另一方面却是失密、泄密、窃密的事件时有发生。有人说过去的保密制度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时代要求,而有人反驳是网络时代使保密更难以开展。然而从基地的标语文化上,我却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战场紧张和肃杀。 

  在整个基地采访期间,上至司令、政委,下至士官、士兵,每个人都对“保密”有着坚定而清醒的认识。基地的领导不止一次地向采访记者表示:对于宣传基地当然欢迎,但是又存在着相当的“保密”上的顾忌,其中报道拿捏的程度和技巧,真是要记者们大费周章了。 
巴丹吉林沙漠,大片的空白区,在地图上找不到位置的神秘基地

  就这个保密的问题,记者在基地曾经和一位从事雷达测试的军官探讨过。我向他提出过3个问题:第一,现在google earth上就可以看见基地的卫星地图,还怎么保密?第二,具体数据保密,外形能不能不保密。第三,如何协调保密和老百姓知情权的关系。

  他的回答很直接:首先,卫星侦察并不是万能的,除了卫星光学、电子、雷达的侦察,很多核心情报仍然依靠人工手段,因此如何防备间谍的渗透,重要性反而增大。其次,基地进行的都是我军最先进的空空、空地、地空导弹武器测试和试验,专业的情报人员从外形就可以分析推测出射程、弹头威力等关键的技术性能,再辅助卫星、人工等手段,准确度就能达到相当程度,因此外形怎能不保密?

  第三,保密和知情权不是矛盾的,宣传报道基地就是展示并让民众知道我军国防科技现代化成就的有效方法。而保密就是用强制手段,规范人员的一言一行,杜绝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现在网上有一些军队内或者军工部门的人,仅仅为了一逞口舌之利,向外界甚至是网络上伺机潜伏的间谍透露了保密信息。既危害了国家,也害了自己。这样的例子在媒体上报道已经不是一两次了。 

  在和这位军官的交谈过程中,记者明显感觉到他目光中的郑重。说实话,在刚刚踏入基地的时候,军人特别是军官的的目光都是严肃的甚至警惕的,这让我多少感到有些不快。但随着在基地采访工作的开展,不快的感觉变成了内心的尊敬。作为承担中国最先进航空武器测试实验任务的基地,它这种近似于荒漠砾石的不近人情非但没有让人有任何的难堪和无法接近,反而是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感和安全感。国家安全来不得半点马虎,军事斗争从来都是极端残酷。即使面对前来慰问的军队著名演员和歌唱家,基地保卫部门人员也能够在笑咪咪的表情下,一次次将他们的所有行李翻个底朝天。在基地,保密就是一条不可跨越的红线。长期的和平也许会让老百姓逐渐失去先人在革命战争中的警惕,但在这片戈壁滩上,我们又找到了那种中国人在危急时刻中的对国家、民族的忠诚精神。 

  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在冒进浮躁的社会心态中,在人情世故的交际文化中,在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中,就还有这样一群人,用近乎于不开窍的行为,实现对国家的无限忠诚和庄严承诺。由于保密的原因,很多人的名字不可能为外界所知,他们的成就也尘封于历史的卷宗之中,在这里,我只能用在俄罗斯红场无名烈士纪念碑上的两句话来向他们致敬: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绩却与世长存! 
这一西部空军基地从诞生开始,就是美国侦察的重点,先是雇佣台湾飞行员驾驶U-2,而后是先进的光学侦察卫星和雷达侦察卫星不间断地从太空中飞过侦察。因为中国空军的诸多新型武器设备都在此进行试验。

  基地的“精”“气”“神” 

  在基地采访中,记者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基地的成就,离不开一个英雄的集体。技术人员说的最多的,是政工干部的卓越工作,凝聚了人心和力量,在恶劣的环境中留住人才、激励人才;而政工干部眼中,最多的还是技术人才“条件差斗志昂、困难多更坚强”的基地血脉精神。 

  基地建场以来,历届党委为了不断适应人民空军转型建设,坚持科学决策,统筹试验与训练、试训任务和靶场建设、训练和综合保障等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而从严治军、突出保密的工作理念也培养出了官兵“严、慎、细、实”的作风。基地的政工干部,并不仅仅是政治工作上的骨干,同时也必须通晓相关的业务技术知识,而且要求水平更高。为了建设与现代化靶场相适应的保障体系,基地部队历届党委按照着眼长远、立足现有、分步建设、布局合理的建设思路,团结带领广大官兵先后建起了指控楼、科技楼、综合试验楼;修建了专家楼、生活服务中心、集贸市场;在戈壁荒漠上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菜”。近年以来,基地党委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用事业感召人才,用良好生活环境留住人才,用超常举措培养人才;而最关键的则是用风清气正的氛围激励人才。 

  把政治工作看作基地的“精”,那么雄厚的技术人才队伍就成了带动“身体”的“气”。这股子“气”是如此强韧,即使苏联撤走了援华专家,基地也在最短的时间里形成了自己的试训方法。基地的环境艰苦远远不是飞沙走石、气候干燥这么简单。大功率的探测雷达设备,开机后甚至可以将肉烤熟。长期在这种辐射环境中工作的人,等于是每天享受一次“化疗的待遇”。基地本身已经远离文明的喧嚣,而分布于大漠深处的各个测控站点,更成为一个个沙海孤岛。孤独、寂寞和资料匮乏,对武器试验人员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相比大城市企业、机关对技术人才的待遇吸引力,这里国家靶场一流专家们仍然要和所有的基地人一样,承受子女的升学和就业的空前压力。一位基地领导曾经说过,这里的学生大学升学率必须达到100%,否则没有任何出路,即使在基地扫大街都不可能,因为基地的环境、容量、职能都决定无法容纳他们。而与大城市雄厚教育力量相对应的,是基地仍然薄弱的师资水平,因为这里的无法吸纳优秀的教师队伍。 

  然而就是在这些显性、隐性的困难中,基地依然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包括工程院院士1人、空军首席专家2人、空军级专家7人,忠实履行了国家靶场和基地化训练的职能使命,先后完成了我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模拟空投试验、神舟飞船返回舱空投试验,我国所有航空、防空导弹武器的科研、定型、批抽检试验任务,从未因各种不利因素影响试验质量和进程。 

  正是有了这两股“精”和“气”,才造就了基地的“神”。正是有了这个英雄的群体,才有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战士用光测设备精确测量划过高空的导弹痕迹,为科学试验提供科学依据(2008年10月29日摄)。(新华社发谭超摄)

  英雄·时势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国力迅猛增长的背景来看,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到冷战结束,美国推行强权政治的世界背景来看,就更能理解基地的成就同样是人民军队发展的必然。在基地的发展上,从创建之初到1984年近26年的时间里,基地重点测试武器型号仅有几个型号;而从1984年至今,测试武器型号数量迅速上升。特别是1998年到现在的10年中,基地的测试武器的重点型号就不下十几个。 

  这种变化的背后,需要我军航空、防空武器型号数量的迅速增长,需要大量的高技术遥测和信息设备作为支撑,而这些离开雄厚国力的支撑是难以想象的。而导致这种变化的外因,则是世界战略格局变化对中国原有战略的冲击和挑战。一方面是西方人权、民主的裹挟下的舆论霸权,一方面是武力至上信奉实力的军事霸权。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几次足以载入世界史册的事件已经教会了善良的中华民族如何在这样一个丛林法则世界中生存。 

  时势造英雄,变化的世界给了基地一个机会。 

  英雄待时势,基地为这历史机遇等了50年。 

  在与基地官兵交流中,尽管他们保密意识很强,但是记者都能从语气中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这种兴奋,在基地的历史陈列馆中得到了直观的体现:数十种研制成功或者在研的航空武器型号陈列在展厅中。尽管这里面很多武器在很多年以后才会公开出现,某些“杀手锏”甚至永远也不会暴露在阳光之下。但是从这些闪耀着金属光泽的大国利器中,记者体会到的是一个民族的复兴,是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一个霸权政治颐指气使时代的终结。
今天民用照相遥感卫星也可拍摄这一地区,人们发现多种新型战机在此试验。
TAG: 空军 曝光 中国
搜索
顶:5 踩: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15 (20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95 (21次打分)
【已经有20人表态】
3票
感动
1票
震惊
2票
2票
路过
2票
高兴
2票
同情
2票
难过
2票
无聊
3票
愤怒
1票
搞笑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