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氏评论:世界上最冷战争有可能在12年内爆发(组图)
随着油井一个个枯竭,世界能源大国不约而同地盯上了地球上最后一个能源宝库,这就是北极。据科学家勘测,北极地区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冷战时期美苏两国是对手,如今美俄两国都准备不惜一切代价获取这块资源宝地,一场资源争夺战在世界上这一最寒冷的地区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有人形容这场资源争夺战将是有史以来“最冷的战争”。
国际问题专家描述了这样一幅可怕的画面:2020年,从地中海到尼日利亚,各国为了争夺能源爆发了一系列战争,整个地球乱作一团。现在的问题是,这场被称为“最冷的战争”的美俄冲突真的不可避免吗?英国权威防务杂志《简氏评论》(Jane's Review)甚至发出警告:北极能源争夺战极有可能在12年内成为现实。
在“无主之地”争夺能源话语权
最后一块蕴藏着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区域位于地球的最北端——北极。据估测,北极海底深处蕴藏着1000亿桶石油资源!在能源越来越紧张的今天,毫无疑问,谁拥有了北极地区,谁就拥有了未来能源的话语权。于是,最近几年,俄罗斯、丹麦、挪威、美国和加拿大相继宣布拥有这片无主之地的主权。随着资源争夺战日渐升级,上述五国都会以武力作为宣示主权主张的坚强后盾。
这一幕纯属虚构,但并非毫无事实依据。专家们警告说,如果北极领土归属的问题无法妥善解决,上文描述的一幕变成现实并非没有可能。日前,英国权威的防务杂志《简氏评论》(Jane's Review)甚至发出警告:北极能源争夺战极有可能在12年内成为现实。该杂志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俄罗斯领导人最近多次在北极问题上表态,而俄罗斯对争夺北极石油资源历来极为重视。
俄罗斯海底插旗激怒北极周边国
北极当前处于国际海域,由联合国一个委员会负责监督。北极海岸周围的五个国家——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丹麦、挪威仅仅控制着一条长约200英里的专属经济区,除此之外便是“无主之地”。但是,根据联合国规定,如果某个北极国家可以证明其宣称拥有的海底领土从地质学上属于所在大陆架,那么这片领土便归其所有。俄罗斯利用这一规定发起了大规模科学考察和外交努力,欲重新改写北极版图。
俄罗斯公开提出北极主权要求始于2007年夏天的一次重大科学突破。当时,俄罗斯一艘核动力破冰船搭载50位科学家和成吨的地震测定设备,穿行于北极的冰冻海面,拍摄北极海底照片。在冰面漂流了45天以后,俄罗斯人宣布他们发现了直接将俄罗斯北极海岸同北极相连的海底山脊——罗蒙诺索夫海岭。
罗蒙诺索夫海岭命名于18世纪莫斯科大学的创建者。按照莫斯科方面的要求,它可以保证俄罗斯拥有相当于半个西欧国土面积大小的北极领土主权权利。西欧恰好蕴含着百亿吨的石油天然气储备。结果,北极争夺战由此逐步走向升级。为在国内推动北极主权运动,克里姆林宫决定派遣潜艇将一面俄罗斯国旗插在北极海底。
这次探险活动由俄罗斯著名北极探险家、国家杜马副主席阿图尔奇林加罗夫率领。探险者乘坐“费奥多罗夫院士”号极地科考船,载着两艘“和平”号微型潜艇赶赴北极。抵达北极以后,奇林加罗夫在一名商人、一位澳大利亚探险家和一位瑞典商业大亨的陪同下,随潜艇下沉到北极冰面以下4261米深处,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插到海底。另外,还将放入“时间囊”中的一面亲普京政党“统一俄罗斯党”的党旗留在北极海底。
果然不出意料,俄罗斯电视台播放的在北极海底插国旗的画面引发了北极邻国的愤怒。时任加拿大外长的彼得麦凯咆哮:“现在不是15世纪。你不能绕世界转一圈,在某个地方插上国旗,然后说,‘这片领土归我们了。’”
美国也向俄罗斯提出抗议。克里姆林宫的意图显而易见:俄罗斯对北极的主权要求极为严肃,通过一次谋划已久的科考活动和钢铁般的政治意愿,将这一主权声明传递给全世界。
俄罗斯清楚,在北极地区建立一个永久性基地是不可能的,因为那里没有陆地,大块海冰漂浮在冰面上,对来往船只构成巨大威胁。尽管如此,俄罗斯仍不放弃他们的努力。在奇林加罗夫探险后不久,俄罗斯又在靠近北极附近一个面积约为16平方公里的岛屿上,建起了“北极35”号浮冰漂流站。
300吨设备、装配式房屋和食品通过雪上汽车运到“北极35”号浮冰漂流站,随同前往的22位科学家还在这个被冰雪围困的站点升起了俄罗斯国旗。过去一年来,这个现实版“大北极”的居民成了离极点最近的人类。不过,由于“北极35”号不断漂流,距加拿大弗拉姆海峡过近,这个漂流站在今年刚入夏时就被弃用。
“最冷的战争”将比核事故更可怕
事实也确实如此,俄罗斯人说到做到。俄政府许诺,今后8年内将投巨资对俄罗斯北方舰队的武器装备进行升级。俄罗斯原子能机构已开始建造海上浮动核电站,为寻找北极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海底钻探活动提供必需的电力。
按计划,俄罗斯海军将借助浮动核电站,在北极附近克朗代克河海底进行探测,这令环保主义者深为担忧,毕竟,前苏联曾经发生过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损失和环境污染,所以,西方国家担心俄罗斯在核电站安全及处理放射性废物方面的能力不是没有道理。
俄罗斯官方称,新核电站将按照最高安全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这个像大型舰艇一样的平台将安装两台发电量达35兆瓦的反应堆,而平台本身还可以储存核废料。但也有人担心,即便没有任何放射性废物,发电站也可能会加速北极海水的升温趋势,令北极冰帽消失得更快。
其实,在北极资源争夺战中,还有比核事故更可怕的危险,这就是爆发战争。随着北极周边国家的态度日益强硬,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似乎越来越大。北极争夺战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冷的战争”。一旦开战,交战双方将在冰天雪地展开厮杀。目前,核潜艇已经在北极冰帽下面游弋,偶尔还破冰而出。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参战各方将动用数量堪比冷战时期的武器。自2007年底以来,俄罗斯图-95和图-160“海盗旗”战略轰炸机便在靠近加拿大领土的空域飞行。
2008年,因为北极之争,国际形势一度相当紧张。那一年加拿大政府宣布暂缓向俄罗斯公民签发签证,抗议俄轰炸机侵入加拿大领空。在寒冷地区打仗,美俄双方都不会畏惧,因为从冷战时期开始,苏联和美国已经用了数十年来时间探索北极军事化之路。苏联时期曾在北极地区修建萨列哈尔德和伊克尔卡之间的铁路,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更是下令建造核动力破冰船,以保障西伯利亚北部周围通道全年畅通。因此,与美国的备战情况相比,俄罗斯似乎更有理由踌躇满志。
俄北方舰队将与美第二舰队碰撞
今天,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的军事前哨遍布北极地区。围绕北极展开的较量首先会是海军之间的碰撞,也就是说,是俄罗斯北方舰队同美国第二舰队之间的对抗。
北方舰队是俄罗斯海军老大,实力最强,基地设在摩尔曼斯克,俄罗斯三分之二的海上力量都集中于这支舰队。它拥有俄罗斯新型核潜艇,此外,还装备了新型“ 布拉瓦”海基洲际核导弹,这种导弹可以穿透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摧毁整座城市。显然,俄罗斯将其北方看作是最薄弱也是最易扩张的边境线,愿不惜一切代价保证那里的安全。实际上,直到俄罗斯去年8月与格鲁吉亚发生冲突,国际社会才普遍意识到,北极争夺战爆发并非没有可能。
现在,俄罗斯在这个问题上的姿态更加强硬。梅德韦杰夫总统刚刚签署了对俄罗斯武装部队进行新一轮升级的命令,舆论认为,这是离北极争夺战的假想更进了一步。俄罗斯明确表示,将在北极占据主导地位视为国家目标。俄罗斯垂涎的其实是北极海底的自然资源,随着冰帽日渐消退,打通前往北极的通道变得更容易。俄罗斯总理普京长久以来便誓言打造一个“能源帝国”,梦想重现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前的辉煌。他曾将苏联解体称为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
如今,普京的继承人梅德韦杰夫确实将目光投向冰天雪地的北极,一片蕴藏着无尽自然资源的荒原。在一次改写北极版图的尝试中,俄罗斯向外界显露了欲吞并北极大陆架大片区域的企图。北极大陆架从西伯利亚北部一直延伸至整个北极地区。去年,梅德韦杰夫上台后不久即在克里姆林宫召开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并在此次会议上提出了将俄罗斯领土向北扩张的战略。他告诉与会的高级安全官员:“我们最大的使命是将北极变成俄罗斯21世纪的资源基础。”
争夺战难用法律解决
在北极争夺战中,俄罗斯增加了图-95战略轰炸机在北极地区的巡逻飞行次数。这些空中的庞然大物可以携带核武器。由于图-95战略轰炸机经常在加拿大领空附近出现,加拿大现任国防部长彼得麦凯对这种挑衅行为简直怒不可遏。
麦凯在启动“北极熊行动”的仪式上表示:“我们对俄罗斯轰炸机近来的动向十分关切。当我们看到俄罗斯图-95轰炸机靠近加拿大领空,我们必须派F-18 战斗机予以迎击。”“北极熊行动”是加拿大在北极地区开展的军事演习,旨在宣扬加拿大对其广大的北部领土的主权要求。
随着俄加两国关系日趋紧张,许多人认为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下一次摩擦将在北极地区爆发。迄今为止,俄罗斯的行动更多还只是武力的展示,俄对北极的主权要求在法律上仍十分模糊。根据英国国家海洋中心海上集团法律研究机构实施的一项调查,丹麦和加拿大同样对北极具有主权要求。
丹麦科技创新大臣赫尔戈桑德说:“丹麦应该拥有北极的主权。迄今实施的一系列初步调查让我们非常有希望。”但桑德显然过于乐观了。北极是一片蕴藏有千亿桶石油资源的宝地,周边国家垂涎已久,北极争夺战不可能通过法律途径得到解决,倒是类似冷战时期的冲突很可能会上演。
新闻背景
最冷的地区现在最“热”
北极地区(有时也直接用“北极”一词来指代)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包括整个北冰洋以及格陵兰岛(丹麦领土)、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州、俄罗斯、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八个国家的部分地区。
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无树木的冻土地带所组成。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近年来北极地区的冰盖厚度在不断下降。一些证据表明,最迟到2040年或2100年,北极地区在夏季时将不再为冰所覆盖。而最新的研究显示,在2007年夏季冰层的融化速度高于估计值,因此可能最早在2013年就会出现无冰的情况。
继19世纪末阿拉斯加的淘金热后,北极地区的丰富的各类油气矿产资源不断吸引着探险家和开发商前往。20世纪60年代末,在阿拉斯加找到了巨型油田,石油开发达到高潮。但大量的资源开发对北极地区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各种探测和钻探工程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的地表植被,也严重影响了当地野生动物的生存。同时,大量移民涌入北极地区,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强烈冲击。土著居民在接受了现代文化后,也开始保卫自己的居住地和传统文化,要求参与北极土地归属的协商,抗议石油公司对当地环境的破坏。
早在18世纪,北极周边地区的国家就意识到北极地区的重要性。1784年,俄罗斯曾对阿拉斯加、白令海峡、阿留申群岛等地区宣示主权,並进行捕猎海豹的活动。 1920年,英国、美国、丹麦、挪威、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意大利、日本、荷兰等18个国家签署《斯瓦尔巴条约》,承认挪威对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具有充分及完全主权。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主进入该地区,但活动受挪威法律管辖。1925年,中国、前苏联、德国、芬兰、西班牙等国家也参加了该条约。
1941年,美国与丹麦共同在格陵兰岛建立空军基地。冷战时期,由于北极地区是美国和苏联间最近的通道,双方都在北冰洋沿岸部署了大量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场。加上北极的冰层为潜艇提供了躲避雷达等传感器追踪的绝佳场所,在冷战期间,北极地区一直是美苏潜艇角逐的舞台。双方潜艇多次在北冰洋冰盖地下遭遇。美国还曾经通过窃听苏联地下电缆和潜艇来获取机密情报。
现在,北极以及北冰洋不属于任何国家拥有。北极海外围的国家: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挪威和丹麦(格陵兰)则拥有岸边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个国家可以有十年的时间来宣告对其专属经济区的主权。据此,挪威(1996年),俄罗斯(1997年)、加拿大(2003年)和丹麦(2004年)都开展了对某些北极海区的领土要求计划。
本来是最寒冷的地区,现在变成了世界上最热的热点。
国际问题专家描述了这样一幅可怕的画面:2020年,从地中海到尼日利亚,各国为了争夺能源爆发了一系列战争,整个地球乱作一团。现在的问题是,这场被称为“最冷的战争”的美俄冲突真的不可避免吗?英国权威防务杂志《简氏评论》(Jane's Review)甚至发出警告:北极能源争夺战极有可能在12年内成为现实。
在“无主之地”争夺能源话语权
最后一块蕴藏着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区域位于地球的最北端——北极。据估测,北极海底深处蕴藏着1000亿桶石油资源!在能源越来越紧张的今天,毫无疑问,谁拥有了北极地区,谁就拥有了未来能源的话语权。于是,最近几年,俄罗斯、丹麦、挪威、美国和加拿大相继宣布拥有这片无主之地的主权。随着资源争夺战日渐升级,上述五国都会以武力作为宣示主权主张的坚强后盾。
俄罗斯核潜艇具备在北极作战能力。资料图:俄海军奥斯卡级核潜艇
美国“北方边陲-2008”派出了F-22A战机、B-52战略轰炸机和空中加油机、侦察机参演。资料图:部署阿拉斯加的美军F-22战斗机
国际问题专家描述了这样的情景:各国军舰云集北极海域,试图在这场边缘政治的游戏中占据有利位置。俄罗斯北方舰队在导弹巡洋舰“彼德大帝”号的带领下,雄赳赳气昂昂开赴北极海域,而美国第二舰队则从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港出发,同样直取北极。两支舰队都装备了最新型的核导弹,顿时,核战阴云笼罩了世界。 美国“北方边陲-2008”派出了F-22A战机、B-52战略轰炸机和空中加油机、侦察机参演。资料图:部署阿拉斯加的美军F-22战斗机
这一幕纯属虚构,但并非毫无事实依据。专家们警告说,如果北极领土归属的问题无法妥善解决,上文描述的一幕变成现实并非没有可能。日前,英国权威的防务杂志《简氏评论》(Jane's Review)甚至发出警告:北极能源争夺战极有可能在12年内成为现实。该杂志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俄罗斯领导人最近多次在北极问题上表态,而俄罗斯对争夺北极石油资源历来极为重视。
俄罗斯海底插旗激怒北极周边国
北极当前处于国际海域,由联合国一个委员会负责监督。北极海岸周围的五个国家——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丹麦、挪威仅仅控制着一条长约200英里的专属经济区,除此之外便是“无主之地”。但是,根据联合国规定,如果某个北极国家可以证明其宣称拥有的海底领土从地质学上属于所在大陆架,那么这片领土便归其所有。俄罗斯利用这一规定发起了大规模科学考察和外交努力,欲重新改写北极版图。
俄罗斯公开提出北极主权要求始于2007年夏天的一次重大科学突破。当时,俄罗斯一艘核动力破冰船搭载50位科学家和成吨的地震测定设备,穿行于北极的冰冻海面,拍摄北极海底照片。在冰面漂流了45天以后,俄罗斯人宣布他们发现了直接将俄罗斯北极海岸同北极相连的海底山脊——罗蒙诺索夫海岭。
罗蒙诺索夫海岭命名于18世纪莫斯科大学的创建者。按照莫斯科方面的要求,它可以保证俄罗斯拥有相当于半个西欧国土面积大小的北极领土主权权利。西欧恰好蕴含着百亿吨的石油天然气储备。结果,北极争夺战由此逐步走向升级。为在国内推动北极主权运动,克里姆林宫决定派遣潜艇将一面俄罗斯国旗插在北极海底。
这次探险活动由俄罗斯著名北极探险家、国家杜马副主席阿图尔奇林加罗夫率领。探险者乘坐“费奥多罗夫院士”号极地科考船,载着两艘“和平”号微型潜艇赶赴北极。抵达北极以后,奇林加罗夫在一名商人、一位澳大利亚探险家和一位瑞典商业大亨的陪同下,随潜艇下沉到北极冰面以下4261米深处,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插到海底。另外,还将放入“时间囊”中的一面亲普京政党“统一俄罗斯党”的党旗留在北极海底。
果然不出意料,俄罗斯电视台播放的在北极海底插国旗的画面引发了北极邻国的愤怒。时任加拿大外长的彼得麦凯咆哮:“现在不是15世纪。你不能绕世界转一圈,在某个地方插上国旗,然后说,‘这片领土归我们了。’”
美国也向俄罗斯提出抗议。克里姆林宫的意图显而易见:俄罗斯对北极的主权要求极为严肃,通过一次谋划已久的科考活动和钢铁般的政治意愿,将这一主权声明传递给全世界。
俄罗斯清楚,在北极地区建立一个永久性基地是不可能的,因为那里没有陆地,大块海冰漂浮在冰面上,对来往船只构成巨大威胁。尽管如此,俄罗斯仍不放弃他们的努力。在奇林加罗夫探险后不久,俄罗斯又在靠近北极附近一个面积约为16平方公里的岛屿上,建起了“北极35”号浮冰漂流站。
300吨设备、装配式房屋和食品通过雪上汽车运到“北极35”号浮冰漂流站,随同前往的22位科学家还在这个被冰雪围困的站点升起了俄罗斯国旗。过去一年来,这个现实版“大北极”的居民成了离极点最近的人类。不过,由于“北极35”号不断漂流,距加拿大弗拉姆海峡过近,这个漂流站在今年刚入夏时就被弃用。
“最冷的战争”将比核事故更可怕
事实也确实如此,俄罗斯人说到做到。俄政府许诺,今后8年内将投巨资对俄罗斯北方舰队的武器装备进行升级。俄罗斯原子能机构已开始建造海上浮动核电站,为寻找北极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海底钻探活动提供必需的电力。
按计划,俄罗斯海军将借助浮动核电站,在北极附近克朗代克河海底进行探测,这令环保主义者深为担忧,毕竟,前苏联曾经发生过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损失和环境污染,所以,西方国家担心俄罗斯在核电站安全及处理放射性废物方面的能力不是没有道理。
俄罗斯官方称,新核电站将按照最高安全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这个像大型舰艇一样的平台将安装两台发电量达35兆瓦的反应堆,而平台本身还可以储存核废料。但也有人担心,即便没有任何放射性废物,发电站也可能会加速北极海水的升温趋势,令北极冰帽消失得更快。
其实,在北极资源争夺战中,还有比核事故更可怕的危险,这就是爆发战争。随着北极周边国家的态度日益强硬,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似乎越来越大。北极争夺战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冷的战争”。一旦开战,交战双方将在冰天雪地展开厮杀。目前,核潜艇已经在北极冰帽下面游弋,偶尔还破冰而出。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参战各方将动用数量堪比冷战时期的武器。自2007年底以来,俄罗斯图-95和图-160“海盗旗”战略轰炸机便在靠近加拿大领土的空域飞行。
2008年,因为北极之争,国际形势一度相当紧张。那一年加拿大政府宣布暂缓向俄罗斯公民签发签证,抗议俄轰炸机侵入加拿大领空。在寒冷地区打仗,美俄双方都不会畏惧,因为从冷战时期开始,苏联和美国已经用了数十年来时间探索北极军事化之路。苏联时期曾在北极地区修建萨列哈尔德和伊克尔卡之间的铁路,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更是下令建造核动力破冰船,以保障西伯利亚北部周围通道全年畅通。因此,与美国的备战情况相比,俄罗斯似乎更有理由踌躇满志。
俄北方舰队将与美第二舰队碰撞
今天,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的军事前哨遍布北极地区。围绕北极展开的较量首先会是海军之间的碰撞,也就是说,是俄罗斯北方舰队同美国第二舰队之间的对抗。
北方舰队是俄罗斯海军老大,实力最强,基地设在摩尔曼斯克,俄罗斯三分之二的海上力量都集中于这支舰队。它拥有俄罗斯新型核潜艇,此外,还装备了新型“ 布拉瓦”海基洲际核导弹,这种导弹可以穿透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摧毁整座城市。显然,俄罗斯将其北方看作是最薄弱也是最易扩张的边境线,愿不惜一切代价保证那里的安全。实际上,直到俄罗斯去年8月与格鲁吉亚发生冲突,国际社会才普遍意识到,北极争夺战爆发并非没有可能。
现在,俄罗斯在这个问题上的姿态更加强硬。梅德韦杰夫总统刚刚签署了对俄罗斯武装部队进行新一轮升级的命令,舆论认为,这是离北极争夺战的假想更进了一步。俄罗斯明确表示,将在北极占据主导地位视为国家目标。俄罗斯垂涎的其实是北极海底的自然资源,随着冰帽日渐消退,打通前往北极的通道变得更容易。俄罗斯总理普京长久以来便誓言打造一个“能源帝国”,梦想重现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前的辉煌。他曾将苏联解体称为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
如今,普京的继承人梅德韦杰夫确实将目光投向冰天雪地的北极,一片蕴藏着无尽自然资源的荒原。在一次改写北极版图的尝试中,俄罗斯向外界显露了欲吞并北极大陆架大片区域的企图。北极大陆架从西伯利亚北部一直延伸至整个北极地区。去年,梅德韦杰夫上台后不久即在克里姆林宫召开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并在此次会议上提出了将俄罗斯领土向北扩张的战略。他告诉与会的高级安全官员:“我们最大的使命是将北极变成俄罗斯21世纪的资源基础。”
争夺战难用法律解决
在北极争夺战中,俄罗斯增加了图-95战略轰炸机在北极地区的巡逻飞行次数。这些空中的庞然大物可以携带核武器。由于图-95战略轰炸机经常在加拿大领空附近出现,加拿大现任国防部长彼得麦凯对这种挑衅行为简直怒不可遏。
麦凯在启动“北极熊行动”的仪式上表示:“我们对俄罗斯轰炸机近来的动向十分关切。当我们看到俄罗斯图-95轰炸机靠近加拿大领空,我们必须派F-18 战斗机予以迎击。”“北极熊行动”是加拿大在北极地区开展的军事演习,旨在宣扬加拿大对其广大的北部领土的主权要求。
随着俄加两国关系日趋紧张,许多人认为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下一次摩擦将在北极地区爆发。迄今为止,俄罗斯的行动更多还只是武力的展示,俄对北极的主权要求在法律上仍十分模糊。根据英国国家海洋中心海上集团法律研究机构实施的一项调查,丹麦和加拿大同样对北极具有主权要求。
丹麦科技创新大臣赫尔戈桑德说:“丹麦应该拥有北极的主权。迄今实施的一系列初步调查让我们非常有希望。”但桑德显然过于乐观了。北极是一片蕴藏有千亿桶石油资源的宝地,周边国家垂涎已久,北极争夺战不可能通过法律途径得到解决,倒是类似冷战时期的冲突很可能会上演。
新闻背景
最冷的地区现在最“热”
北极地区(有时也直接用“北极”一词来指代)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包括整个北冰洋以及格陵兰岛(丹麦领土)、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州、俄罗斯、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八个国家的部分地区。
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无树木的冻土地带所组成。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近年来北极地区的冰盖厚度在不断下降。一些证据表明,最迟到2040年或2100年,北极地区在夏季时将不再为冰所覆盖。而最新的研究显示,在2007年夏季冰层的融化速度高于估计值,因此可能最早在2013年就会出现无冰的情况。
继19世纪末阿拉斯加的淘金热后,北极地区的丰富的各类油气矿产资源不断吸引着探险家和开发商前往。20世纪60年代末,在阿拉斯加找到了巨型油田,石油开发达到高潮。但大量的资源开发对北极地区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各种探测和钻探工程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的地表植被,也严重影响了当地野生动物的生存。同时,大量移民涌入北极地区,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强烈冲击。土著居民在接受了现代文化后,也开始保卫自己的居住地和传统文化,要求参与北极土地归属的协商,抗议石油公司对当地环境的破坏。
早在18世纪,北极周边地区的国家就意识到北极地区的重要性。1784年,俄罗斯曾对阿拉斯加、白令海峡、阿留申群岛等地区宣示主权,並进行捕猎海豹的活动。 1920年,英国、美国、丹麦、挪威、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意大利、日本、荷兰等18个国家签署《斯瓦尔巴条约》,承认挪威对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具有充分及完全主权。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主进入该地区,但活动受挪威法律管辖。1925年,中国、前苏联、德国、芬兰、西班牙等国家也参加了该条约。
1941年,美国与丹麦共同在格陵兰岛建立空军基地。冷战时期,由于北极地区是美国和苏联间最近的通道,双方都在北冰洋沿岸部署了大量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场。加上北极的冰层为潜艇提供了躲避雷达等传感器追踪的绝佳场所,在冷战期间,北极地区一直是美苏潜艇角逐的舞台。双方潜艇多次在北冰洋冰盖地下遭遇。美国还曾经通过窃听苏联地下电缆和潜艇来获取机密情报。
现在,北极以及北冰洋不属于任何国家拥有。北极海外围的国家: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挪威和丹麦(格陵兰)则拥有岸边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个国家可以有十年的时间来宣告对其专属经济区的主权。据此,挪威(1996年),俄罗斯(1997年)、加拿大(2003年)和丹麦(2004年)都开展了对某些北极海区的领土要求计划。
本来是最寒冷的地区,现在变成了世界上最热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