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代“晋女郎”泪别谢晋 妻子送别话说了许多(组图)
送行 几千影迷影人
秩序 现场极为混乱
悲痛 赵薇几乎瘫倒
昨日,上海的天空和人们的心情一样阴霾,几千名上海群众自发前来,送别一代电影大师谢晋。无论是匆匆而来的明星,还是队伍中默默等待的影迷,都希望能够见到这位老人最后一面。
妻子送别的话说了许多
昨天下午三点,谢晋的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大厅外,除了谢导的巨幅照片,还有一块约3米高的大屏幕,播映着谢导作品回顾专题片。此外,大厅外还设立了五块签名板,签名板四周是谢晋执导过的影片剧照。在大厅的正门上方,已经挂上了“谢导,我们永远怀念您”的字样。
大厅内的墙上挂着谢导的遗像,谢晋的遗体边遍布鲜花,老人戴着眼镜,就好像睡着了一般,旁边还放着他最钟爱的一顶帽子。一点十分左右,谢晋妻子徐大雯和其小儿子阿四到达追悼会现场,强掩住内心的悲伤,送谢导最后一程。这几天,徐大雯坚持从医院出来,亲自参与布置灵堂,尽管她刚刚安装了心脏起搏器,精神状态很不好。徐大雯这些天说得最多话是:“我不能倒,这个家总得有一个人撑着。”昨日,一直表现坚强的徐大雯显得非常憔悴,头发花白,走路蹒跚,对着谢晋的遗体说了不少话。
群众遗憾不肯走
更多喜爱谢老的群众也自发来到现场,他们手捧白花,来送谢老最后一程。随着众多明星的到场,群众和记者蜂拥而至,令现场治安混乱几度失控。为了维持秩序,龙华殡仪馆的广播一遍又一遍地播报着:“同志们朋友们,感谢大家来送别谢导,请有序进场,大厅内不要停留,让谢导走好!”
直到五点多,天色渐渐暗下来,告别厅外前来为谢老送行的群众依然迟迟不肯离去。有的三五成群谈论着谢老的电影和谢老的人,有的走到花圈旁默默地看着,有的则一直观望着告别厅方向。直到有人说“谢老已经走了”,部分群众才陆续离开现场。“我都还没进去啊,我都没看谢老呢,还没送谢老最后一程呢。”一位中年妇女惋惜地说。由于人太多,时间太少,不少前来送行的市民都没能看到谢老最后一眼,只好带着遗憾离去。
几代“晋女郎”泪别谢晋
几乎是为电影而生的谢晋,不仅在中国电影长河中留下最光彩夺目的系列作品,还一手培养了众多大有作为的女明星:秦怡、祝希娟、王馥荔、刘晓庆、陈冲、丛珊、潘虹、赵薇、范冰冰……她们都称谢晋是镜头前的魔术师,能在一张白纸上画出美丽的图画,能把一团面粉捏成多姿多彩的艺术品。昨日,众多女明星前来追悼会送别谢晋,场面一度失控。
秦怡
1957年
谢晋的成名之作《女篮5号》成就了谢晋,也捧红了秦怡,使她成为那个时候中国最有名的当家花旦。昨日,86岁的老艺术家秦怡身着黑色裙装入场,她头发雪白,脸色很凝重,在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面前,人群自发地让路,还不时地有群众高声喊她“秦老师”。
刘晓庆
1986年
主演谢晋执导的《芙蓉镇》获得多项国内外大奖。刘晓庆曾说过:“我的一生都会为我曾经主演过《芙蓉镇》而自豪。”昨日一身黑衣黑裤的刘晓庆素颜出现,很消瘦,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中由侧门入场。刘晓庆走出大厅时神情悲痛眼含泪光,不发一言。
丛珊
1982年
《牧马人》的上映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国人也在一夜之间迷恋上了影片的女主角丛珊。丛珊一身黑衣抵达现场,她虽然戴着眼镜,但是也难掩泪光。
潘虹
1989年
《最后的贵族》中的女主人公,谢晋原来是想让台湾的林青霞出演,由于种种原因,林青霞未能成行。在谢晋的力推下,潘虹从女二号成为了女一号。潘虹昨日与丛珊结伴而来,一进入厅内就忍不住失声痛哭。
赵薇
1995年
曾经是谢晋恒通艺术学校学生的赵薇,影坛处女作就是谢晋导演的《女儿谷》。赵薇昨日身穿黑色西装外套,坐在车上直接到达殡仪馆侧门。因为现场太混乱,主办方怕发生意外,所以不让她在停车场下车。而其他明星都是签名后走过一个很长的地毯,步行进入大厅的。赵薇眼泛泪光,几乎瘫倒在随行者怀里,场面非常混乱。 竞报记者张暄
我欠谢晋一笔债
天津本土作家冯骥才自己形容与谢晋导演的关系时,连着用了两个“太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政协、文联以及大大小小各种会议和活动中,无论是会场上相逢相遇,还是在走廊或人群中打个照面,在冯骥才心中都会有种亲切感掠心而过。谢老对于体育题材的偏好,冯骥才也非常了解。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时,谢晋拍摄了《女篮五号》、2000年时又拍摄了一部与足球有关的《女足九号》。这部与足球有关的电影本来是冯骥才答应帮谢老写的,但是他却爽约了。
谢老去世后,冯骥才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我的确欠他一笔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跑到天津要我为他写一部足球的电影。他说当年他拍了《女篮5号》之后,主管体育的贺龙元帅希望他再拍一部足球的影片。他说他欠贺老总一部片子。他这个情结很深。我笑着说,如果我写足球就从一个教练的上台写到他下台——足球怪圈的一个链环。他问我“戏”(影片)怎么开头。我说以一场大赛的惨败导致数万球迷闹事,火烧看台,迫使老教练下台和新教练上台——“好戏就开始了”。他听了眼睛冒光,直逼着我往下追问:“教练上台的第一个细节是什么?”我想一想说:“新教练走进办公室,一拉抽屉,里边一条上吊的绳子。这是球迷送给老教练的,现在老教练把这根上吊的绳子留给了他。”当时老谢使劲一拍我肩膀说,咱们合作了。但是在紧接着的亚运会期间,我和老谢一同坐在看台上看中国与泰国的足球赛,想找一点灵感。但那天中国队输了球,0比2,很惨。赛后,我和老谢去找教练高丰文想问个究竟,请高丰文一定说实话,到底输在哪里。没料到高丰文说:“还得承认,人有个能力的问题。”
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刺激,使我一下子抓不到电影的魂儿了。此后尽管老谢一个劲儿地催我写,但他也抓不住这部电影的魂儿了。合作就这样搁置。之后几年里,老谢一直埋怨我不肯为他出力,直到他看中我的一部中篇小说《石头说话》才算有了“转机”。我对他说:“第一,我把这部小说送给你,不要原作版权;第二,我免费为你改写剧本。但欠你的那笔‘足球债’得给我销账了。”我嘴上说是“还债”,心里却是想支持他。因为此时的谢晋拍电影已经相当困难。
秩序 现场极为混乱
悲痛 赵薇几乎瘫倒
昨日,上海的天空和人们的心情一样阴霾,几千名上海群众自发前来,送别一代电影大师谢晋。无论是匆匆而来的明星,还是队伍中默默等待的影迷,都希望能够见到这位老人最后一面。
妻子送别的话说了许多
昨天下午三点,谢晋的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大厅外,除了谢导的巨幅照片,还有一块约3米高的大屏幕,播映着谢导作品回顾专题片。此外,大厅外还设立了五块签名板,签名板四周是谢晋执导过的影片剧照。在大厅的正门上方,已经挂上了“谢导,我们永远怀念您”的字样。
秦怡
刘晓庆
丛珊
潘虹
赵薇
刘晓庆
丛珊
潘虹
赵薇
大厅内的墙上挂着谢导的遗像,谢晋的遗体边遍布鲜花,老人戴着眼镜,就好像睡着了一般,旁边还放着他最钟爱的一顶帽子。一点十分左右,谢晋妻子徐大雯和其小儿子阿四到达追悼会现场,强掩住内心的悲伤,送谢导最后一程。这几天,徐大雯坚持从医院出来,亲自参与布置灵堂,尽管她刚刚安装了心脏起搏器,精神状态很不好。徐大雯这些天说得最多话是:“我不能倒,这个家总得有一个人撑着。”昨日,一直表现坚强的徐大雯显得非常憔悴,头发花白,走路蹒跚,对着谢晋的遗体说了不少话。
群众遗憾不肯走
更多喜爱谢老的群众也自发来到现场,他们手捧白花,来送谢老最后一程。随着众多明星的到场,群众和记者蜂拥而至,令现场治安混乱几度失控。为了维持秩序,龙华殡仪馆的广播一遍又一遍地播报着:“同志们朋友们,感谢大家来送别谢导,请有序进场,大厅内不要停留,让谢导走好!”
直到五点多,天色渐渐暗下来,告别厅外前来为谢老送行的群众依然迟迟不肯离去。有的三五成群谈论着谢老的电影和谢老的人,有的走到花圈旁默默地看着,有的则一直观望着告别厅方向。直到有人说“谢老已经走了”,部分群众才陆续离开现场。“我都还没进去啊,我都没看谢老呢,还没送谢老最后一程呢。”一位中年妇女惋惜地说。由于人太多,时间太少,不少前来送行的市民都没能看到谢老最后一眼,只好带着遗憾离去。
几代“晋女郎”泪别谢晋
几乎是为电影而生的谢晋,不仅在中国电影长河中留下最光彩夺目的系列作品,还一手培养了众多大有作为的女明星:秦怡、祝希娟、王馥荔、刘晓庆、陈冲、丛珊、潘虹、赵薇、范冰冰……她们都称谢晋是镜头前的魔术师,能在一张白纸上画出美丽的图画,能把一团面粉捏成多姿多彩的艺术品。昨日,众多女明星前来追悼会送别谢晋,场面一度失控。
秦怡
1957年
谢晋的成名之作《女篮5号》成就了谢晋,也捧红了秦怡,使她成为那个时候中国最有名的当家花旦。昨日,86岁的老艺术家秦怡身着黑色裙装入场,她头发雪白,脸色很凝重,在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面前,人群自发地让路,还不时地有群众高声喊她“秦老师”。
刘晓庆
1986年
主演谢晋执导的《芙蓉镇》获得多项国内外大奖。刘晓庆曾说过:“我的一生都会为我曾经主演过《芙蓉镇》而自豪。”昨日一身黑衣黑裤的刘晓庆素颜出现,很消瘦,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中由侧门入场。刘晓庆走出大厅时神情悲痛眼含泪光,不发一言。
丛珊
1982年
《牧马人》的上映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国人也在一夜之间迷恋上了影片的女主角丛珊。丛珊一身黑衣抵达现场,她虽然戴着眼镜,但是也难掩泪光。
潘虹
1989年
《最后的贵族》中的女主人公,谢晋原来是想让台湾的林青霞出演,由于种种原因,林青霞未能成行。在谢晋的力推下,潘虹从女二号成为了女一号。潘虹昨日与丛珊结伴而来,一进入厅内就忍不住失声痛哭。
赵薇
1995年
曾经是谢晋恒通艺术学校学生的赵薇,影坛处女作就是谢晋导演的《女儿谷》。赵薇昨日身穿黑色西装外套,坐在车上直接到达殡仪馆侧门。因为现场太混乱,主办方怕发生意外,所以不让她在停车场下车。而其他明星都是签名后走过一个很长的地毯,步行进入大厅的。赵薇眼泛泪光,几乎瘫倒在随行者怀里,场面非常混乱。 竞报记者张暄
我欠谢晋一笔债
天津本土作家冯骥才自己形容与谢晋导演的关系时,连着用了两个“太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政协、文联以及大大小小各种会议和活动中,无论是会场上相逢相遇,还是在走廊或人群中打个照面,在冯骥才心中都会有种亲切感掠心而过。谢老对于体育题材的偏好,冯骥才也非常了解。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时,谢晋拍摄了《女篮五号》、2000年时又拍摄了一部与足球有关的《女足九号》。这部与足球有关的电影本来是冯骥才答应帮谢老写的,但是他却爽约了。
谢老去世后,冯骥才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我的确欠他一笔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跑到天津要我为他写一部足球的电影。他说当年他拍了《女篮5号》之后,主管体育的贺龙元帅希望他再拍一部足球的影片。他说他欠贺老总一部片子。他这个情结很深。我笑着说,如果我写足球就从一个教练的上台写到他下台——足球怪圈的一个链环。他问我“戏”(影片)怎么开头。我说以一场大赛的惨败导致数万球迷闹事,火烧看台,迫使老教练下台和新教练上台——“好戏就开始了”。他听了眼睛冒光,直逼着我往下追问:“教练上台的第一个细节是什么?”我想一想说:“新教练走进办公室,一拉抽屉,里边一条上吊的绳子。这是球迷送给老教练的,现在老教练把这根上吊的绳子留给了他。”当时老谢使劲一拍我肩膀说,咱们合作了。但是在紧接着的亚运会期间,我和老谢一同坐在看台上看中国与泰国的足球赛,想找一点灵感。但那天中国队输了球,0比2,很惨。赛后,我和老谢去找教练高丰文想问个究竟,请高丰文一定说实话,到底输在哪里。没料到高丰文说:“还得承认,人有个能力的问题。”
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刺激,使我一下子抓不到电影的魂儿了。此后尽管老谢一个劲儿地催我写,但他也抓不住这部电影的魂儿了。合作就这样搁置。之后几年里,老谢一直埋怨我不肯为他出力,直到他看中我的一部中篇小说《石头说话》才算有了“转机”。我对他说:“第一,我把这部小说送给你,不要原作版权;第二,我免费为你改写剧本。但欠你的那笔‘足球债’得给我销账了。”我嘴上说是“还债”,心里却是想支持他。因为此时的谢晋拍电影已经相当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