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耗时21年在山洞建房 称免费供游人参观(图)
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定顿村的梁树森是个“怪”人,他放着家里舒适的大楼房不住,却独自住在一个山洞里,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一住就是22年,被乡亲们称为“山顶洞人”。梁树森把毕生积蓄全都用在“装修”山洞上,他说要把山洞打造得更美,免费供游人来观赏。
山洞建有一套房
3月31日下午4时许,在知情人士的引领下,记者来到了定顿村。走进村口,两栋气派的楼房映入记者的眼帘,楼房门口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批发农药、化肥”。一名中年男子走出来,笑着迎接记者。来者名叫梁伟儿,正是“山顶洞人”梁树森的大儿子。
说起父亲的“山洞生活”,梁伟儿欢笑中带着无奈。他告诉记者,他们兄弟3人都在村里建有大房子,家里的空房多的是,但父亲却对山洞情有独钟,这让他们作为子女的颇感无奈。
简单寒暄后,梁伟儿将记者带到了3公里开外的一处山洞。在洞口记者看到,怒放的三角梅和翠绿的树木相互环绕,姹紫嫣红,格外漂亮。推开洞口的木门,记者看到一个生火的炉子、几个锅头和一台发电机,梁树森正坐在沙发上等候。梁树森告诉记者,这个就是他的厨房,发电机是抽水用的。
记者看到,在山洞的右手边,有一个水泥打造的楼梯,沿着楼梯往上走,就进入宽敞而温馨的大客厅,干净的水泥地上,摆放着木制的沙发、茶几、饭桌等家具,客厅的一隅,还挂着一弓黄灿灿的香蕉,客厅布局新颖别致,充满温馨,身处其中,你会完全忘记这里只是个山洞。
穿过客厅往里走,是一个和客厅一样宽敞的大厅,大厅的左侧摆着一张木板床,床的四角用4根粗棍绑着并架在山洞的石孔中,床上挂着蚊帐。大厅的右侧依次排着3间带有木门的水泥房。打开木门,只见每个房间都安放有木板床并挂有蚊帐,其中一个房间里还放有一张办公桌。梁树森说,因为不时有本村和外地的一些人慕名前来山洞游玩,所以前两年,他特意找来水泥砖,自己动手,在山洞内建了这三个房间。“我这山洞里可是有套‘3房2厅’。”梁树森笑着说。
洞中房别有洞天
“这是‘弥勒佛’,那是‘观音’,还有猴子背仔呢……”梁树森一边走一边向记者介绍道。走在这山洞中,记者不时被一些有趣的东西吸引:浑然天成的“墙壁”上,布满了各种模样的钟乳石。这些钟乳石,经梁树森精心点缀和改造之后,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人忍不住暗暗叫绝。
更让人叫绝的是,这山洞竟然还有第二层。在梁树森的带领下,记者从“大厅”走到了山洞的第二层。“这是大象饮水,那是仙女下凡,那边是白鹤亮翅……”梁树森用手电的光束作指示,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洞里的景点。沿着手电筒的光,记者看到,那些形状各异的钟乳石,在光线的照射下,微微闪着光,果真像极了翩翩下凡的仙女,展翅飞翔的白鹤,想不到这山洞里竟别有洞天,美不胜收。
从第二层走出来,记者来到了一个大“平台”,这个平台大约有20平方米,平台上,种有苦楝树、木棉树、仙人掌、水仙花等,一片郁郁葱葱。微风吹过,红色的水仙花摇动身姿,随风左右摆动,充满了诗情画意。沿着大“平台”再往上走,记者又看见了一个小“平台”,站在这个小“平台”上,远处村庄的绿色田野和蜿蜒的公路尽收眼底,让人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打造洞中房耗时21年
“如果再年轻10年,我一定把整个山洞全都连通起来,让这个山洞成为一个大别墅。”采访中,梁树森几次略带遗憾地说,他花了七八年时间来精心打造这个山洞,毕生积蓄已花光,才有了今天这个样子,但还没有达到他心中理想的效果,他想把整个山洞打通,可是这样做起码还要再投资五六万元,这么大一笔费用,他显得有心而无力。
梁树森在山洞里刻有“造历记”,上面记录着他对山洞改造的每一次行动。记者从“造历记”上看到,1989年,梁树森开始到这个山洞附近建石灰窑,为方便看窑,他开始在山洞安床睡觉,并对山洞进行改造。1996年,因为生意不景气,梁树森的石灰窑开不下去了,但是他却习惯了山洞的生活,不想回家住了。正巧,他发现该洞里有两个泉眼,想到在每年的三四月份,村里就时常缺水,他便决定在山洞内凿一口井。说干就干,1998年,梁树森从附近采石场借来打钻机,买来7箱炸药,开始在山洞中凿井。半年后,水井打好了,他又买来水管、抽水机等设备,每逢村里遇到干旱时,他就用抽水机为村民打水,他只收取一点“水费”用来购买柴油和进行设备维护。
山洞中有水,气温也合适,这更让梁树森舍不得离开,于是他干脆决定定居山洞。在山洞住下来之后,梁树森开始寻思改造山洞。每一次改造都充满艰辛和危险。为了在山洞中建一个“大厅”,梁树森用木头架在悬崖峭壁上,然后再一点点往上浇灌水泥。为了在山洞中修建第二层,21年来,梁树森拿着凿子,用很原始的方式,一点点把路全打通,然后再一点点修建。
看着父亲独自完成这么高难度的“工程”,梁伟儿也忍不住赞叹,他说,因为平时做生意比较忙,很少有时间前来山洞看看,没想到,这次上来,竟然看到这里像别墅一样了。
山洞建有一套房
3月31日下午4时许,在知情人士的引领下,记者来到了定顿村。走进村口,两栋气派的楼房映入记者的眼帘,楼房门口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批发农药、化肥”。一名中年男子走出来,笑着迎接记者。来者名叫梁伟儿,正是“山顶洞人”梁树森的大儿子。
说起父亲的“山洞生活”,梁伟儿欢笑中带着无奈。他告诉记者,他们兄弟3人都在村里建有大房子,家里的空房多的是,但父亲却对山洞情有独钟,这让他们作为子女的颇感无奈。
简单寒暄后,梁伟儿将记者带到了3公里开外的一处山洞。在洞口记者看到,怒放的三角梅和翠绿的树木相互环绕,姹紫嫣红,格外漂亮。推开洞口的木门,记者看到一个生火的炉子、几个锅头和一台发电机,梁树森正坐在沙发上等候。梁树森告诉记者,这个就是他的厨房,发电机是抽水用的。
记者看到,在山洞的右手边,有一个水泥打造的楼梯,沿着楼梯往上走,就进入宽敞而温馨的大客厅,干净的水泥地上,摆放着木制的沙发、茶几、饭桌等家具,客厅的一隅,还挂着一弓黄灿灿的香蕉,客厅布局新颖别致,充满温馨,身处其中,你会完全忘记这里只是个山洞。
穿过客厅往里走,是一个和客厅一样宽敞的大厅,大厅的左侧摆着一张木板床,床的四角用4根粗棍绑着并架在山洞的石孔中,床上挂着蚊帐。大厅的右侧依次排着3间带有木门的水泥房。打开木门,只见每个房间都安放有木板床并挂有蚊帐,其中一个房间里还放有一张办公桌。梁树森说,因为不时有本村和外地的一些人慕名前来山洞游玩,所以前两年,他特意找来水泥砖,自己动手,在山洞内建了这三个房间。“我这山洞里可是有套‘3房2厅’。”梁树森笑着说。
洞中房别有洞天
“这是‘弥勒佛’,那是‘观音’,还有猴子背仔呢……”梁树森一边走一边向记者介绍道。走在这山洞中,记者不时被一些有趣的东西吸引:浑然天成的“墙壁”上,布满了各种模样的钟乳石。这些钟乳石,经梁树森精心点缀和改造之后,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人忍不住暗暗叫绝。
更让人叫绝的是,这山洞竟然还有第二层。在梁树森的带领下,记者从“大厅”走到了山洞的第二层。“这是大象饮水,那是仙女下凡,那边是白鹤亮翅……”梁树森用手电的光束作指示,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洞里的景点。沿着手电筒的光,记者看到,那些形状各异的钟乳石,在光线的照射下,微微闪着光,果真像极了翩翩下凡的仙女,展翅飞翔的白鹤,想不到这山洞里竟别有洞天,美不胜收。
从第二层走出来,记者来到了一个大“平台”,这个平台大约有20平方米,平台上,种有苦楝树、木棉树、仙人掌、水仙花等,一片郁郁葱葱。微风吹过,红色的水仙花摇动身姿,随风左右摆动,充满了诗情画意。沿着大“平台”再往上走,记者又看见了一个小“平台”,站在这个小“平台”上,远处村庄的绿色田野和蜿蜒的公路尽收眼底,让人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打造洞中房耗时21年
“如果再年轻10年,我一定把整个山洞全都连通起来,让这个山洞成为一个大别墅。”采访中,梁树森几次略带遗憾地说,他花了七八年时间来精心打造这个山洞,毕生积蓄已花光,才有了今天这个样子,但还没有达到他心中理想的效果,他想把整个山洞打通,可是这样做起码还要再投资五六万元,这么大一笔费用,他显得有心而无力。
梁树森在山洞里刻有“造历记”,上面记录着他对山洞改造的每一次行动。记者从“造历记”上看到,1989年,梁树森开始到这个山洞附近建石灰窑,为方便看窑,他开始在山洞安床睡觉,并对山洞进行改造。1996年,因为生意不景气,梁树森的石灰窑开不下去了,但是他却习惯了山洞的生活,不想回家住了。正巧,他发现该洞里有两个泉眼,想到在每年的三四月份,村里就时常缺水,他便决定在山洞内凿一口井。说干就干,1998年,梁树森从附近采石场借来打钻机,买来7箱炸药,开始在山洞中凿井。半年后,水井打好了,他又买来水管、抽水机等设备,每逢村里遇到干旱时,他就用抽水机为村民打水,他只收取一点“水费”用来购买柴油和进行设备维护。
山洞中有水,气温也合适,这更让梁树森舍不得离开,于是他干脆决定定居山洞。在山洞住下来之后,梁树森开始寻思改造山洞。每一次改造都充满艰辛和危险。为了在山洞中建一个“大厅”,梁树森用木头架在悬崖峭壁上,然后再一点点往上浇灌水泥。为了在山洞中修建第二层,21年来,梁树森拿着凿子,用很原始的方式,一点点把路全打通,然后再一点点修建。
看着父亲独自完成这么高难度的“工程”,梁伟儿也忍不住赞叹,他说,因为平时做生意比较忙,很少有时间前来山洞看看,没想到,这次上来,竟然看到这里像别墅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