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规则,生出大学排行榜
“大学排行榜”的出笼,不仅有“科学”依据,而且过得硬,得到了在大学教育界普遍流行的管理规则的认同——甚至可以说,它就是这一规则的产物。这也是两个排行榜,能够存在并且得到社会认同的原因。
前几年,每到春季,一份名为“大学排行榜”的榜单总要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引起争议,也引来瞩目——闹着闹着也就习惯了,“2007年大学排行榜”的出笼,并没有引发媒体的过多瞩目。这恰好证明了中国是一个日益包容的社会,一家之言、一家之榜,只要存在着市场,不会因为争议的兴起而废止,也不会因为争议的消停而一飞冲天,成为定论。在“2007年大学排行榜”悄无声息的时候,同一课题组出笼的另一份榜单——“学科排行榜”却引起了争议。比如,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列为历史学科第一名,就引来不同看法。
做经济这个行当的都知道,市场要细化,要有针对性。
相比“大学排行榜”,“学科排行榜”就是一次市场的细化过程,不仅给各大学的主要学科,而且给各学科的主要专业,分门别类,排列组合。这说明, “大学排行榜”这一营销模式迎合了当前的教育市场,教育市场又对其提出了细化要求。只不过,市场的胃口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刁钻,两三年后,是不是会有“大学教授排行榜”的推出?
那么,“大学排行榜”、“学科排行榜”的市场究竟在哪里?一个是民众,民众需要给各大学排出三六九等,考大学的学生需要一个参考标准。
中国的民间故事里,隋唐十八条好汉,就是如此排出来的,关公之所以战秦琼,也是为了迎合民众的“排排座”心理。
另一个是被排上高位的学校、学科。当标兵光荣,不仅可以在招生简章上添加两笔,而且可以带来实际的利益;即使东邻西舍,也是与有荣焉。
然而,排行榜不好操作。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隋唐十八条好汉能够排出来,是因为大可以把他们扔到擂台上拳打脚踢打一仗。李杜光芒万丈长,二人孰高孰低,既不能依靠臂力、腹肌,也不能依赖诗集的厚薄——如果以诗集厚薄而论,清朝的诗人皇帝乾隆,大可以排入中国文学史前三名。根据媒体报道,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出笼的这两个排行榜,大致是根据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条数。以论文发表的多寡,作为大学、学科排名的依据,类似于以诗歌的数量排出诗人的座次,其中的荒谬十分明显。
且慢,在中国当下的大学环境里,“大学排行榜”、“学科排行榜”真的荒谬吗?如果荒谬,它就不会有市场了。在大学校园,CSSCI数据库闻名遐迩,是许多大学的教师奖惩、职称评定、薪水多寡的依据。如此说来,“排行榜”的出笼,不仅有“科学”依据,而且过得硬,得到了在大学教育界普遍流行的管理规则的认同——甚至可以说,它就是这一规则的产物。龙生龙凤生凤鸡生蛋。这也是两个排行榜,能够存在并且得到社会认同的原因,尽管媒体上不断争议,它自可以岿然不动,一年一年,延续并且光大下去。
很久很久以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经说过,大学之大,不是因为大楼,而是因为大师。在中国的大学,比盖大楼的风潮已经过去,该盖的都盖了,如今都忙着还债。什么时候能够不再把CSSCI作为教师考评的标准,作为学校、系科横向比较的依据,各种排行榜,自然如无本之木,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