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出动70艘舰艇50架战机环领海线对抗演练(图)
2005年7月,一支中国舰艇编队从西沙海域北上,直至渤海海域,担当“蓝军”与3个舰队五大兵种兵力展开实兵对抗。此次演练,战舰编队“走一路、打一路、对抗一路”,创造了人民海军全航程对抗演练的新纪录。
2010年3月中旬到4月初,北海舰队组成联合机动编队,实施进远海、跨辖区远航训练。编队千余名官兵科学组训,按计划带动海军部队多个兵种多个专业,一路展开对抗演练。
2010年4月,由东海舰队数艘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潜艇、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从我国东海出发,远航至宫古岛东南公海海域,进行远海实兵对抗训练,努力提高海上机动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
核心阅读
经过61年的发展,人民海军的航迹越走越远,逐渐实现远海训练常态化。从南中国海到西太平洋,再到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中国海军的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等深入这片深蓝水域,开展远洋实战和护航反劫持等科目训练,不断提高海上综合作战能力,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有力地推动了海军转型建设。拥抱大洋,走向深蓝,几代海军官兵的梦想,如今已经成真。
背景
今年3月15日,一支由6艘舰船和2架舰载直升机组成的北海舰队联合机动编队,开始了环中国领海线远航训练的航程。
编队所经渤海、黄海、东海、太平洋、南海海域,全程拉动海军三大舰队、五大兵种参与对抗。
一支编队的“突围”,牵动各方神经。从总部、海军的实时掌控,到北海、东海、南海3大舰队基本指挥所及其各个兵力指挥所的开设,一张立体指挥大网在沿海各部队结集成形。
为配合编队行动,3大舰队的航空兵、水面舰艇、潜艇、岸导团和电子对抗部队闻令而动,50余架飞机飞临海空,近60艘战舰紧急出航,近10艘潜艇解缆前出,10余个电子对抗分队紧急机动,沿途雷达站全程跟踪……
全程带动,全程对抗。这个编队激起的“鲶鱼效应”,使一场联演联训的对抗,在纵深几百公里、航经6000海里的海防线上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贴近未来的实战环境、跨越数千海里的陌生作战海域,让参训部队深深感受到联合训练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在地球浩瀚的大洋上几乎根本见不到中国海军的片帆只影。
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到来,海军相继攻克了大中型舰艇海上远距离通信、环球导航系统设备更新和远洋补给三大难题。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海军第三代导弹驱逐舰、护卫舰、潜艇、作战飞机陆续交付部队。卫星导航、战术软件等新型信息化装备逐步在各型战舰、潜艇和飞机上应用。
我国海军拥有了大型远洋综合补给船,被称为“浮动的海上基地”,保障战斗舰艇海上长时间昼夜连续机动不靠港补给。
这些,都为中国海军走向深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远航训练拉开实战化大幕
向南,向南,再向南。
深秋时节,一支由5艘国产现代化战舰组成的编队,迎着阵阵寒潮,向大海深处进发。
“演习战斗警报!”
“发现可疑潜艇信号。”铃声乍响,声呐兵报告。编队已进入“敌”潜艇疑存区。
一场潜舰对抗精彩上演。
指挥员额头细密的汗珠,一脸严肃的官兵。
“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出现敌情,任何时候都要做好战斗准备,这次不是训练,而是真正的战斗!”这是参加演练的官兵们最大的感受。
人民海军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征程,伴着中国特色军事革命的风起潮涌,我们的战舰走得远了、看得清了、打得准了,在远海大洋上实施常态化实战训练成为可能和必然。
对抗训练的硝烟散尽,南海舰队某登陆舰支队支队长王新建说,对于海军而言,是不应该有陌生海区的,因为未来战场上,谁对战场环境最熟悉,谁就将对战争多一分胜算。
近几年来,人民海军的战舰组织训练越训越远,训练的海区随着战舰航迹的延伸也越来越多,从近岸到远海,从单舰到编队,从单兵种到多兵种,特别是这次组织带有实战背景的远航训练,海军舰艇实现远海训练常态化的大幕已徐徐拉开。
海上“龙虎斗” 对抗演练唱主角
那一边,美丽的南中国海,伴舰而行的海豚,穿浪而翔的飞鱼……
这一边,是你来我往的火热训练场景:战舰急驰,激起浪花四溅,直升机掠浪,发出阵阵啸声……
一阵紧过一阵的“战斗警报”声已不觉刺耳,伴着战舰的轰鸣声,渐渐成为远航训练中一道必不可少的乐曲。
这天上午,警报声后,又是一轮海上实兵对抗训练。一会儿是强有力的电磁压制,一会儿是防御导弹攻击,一会儿是传输信号中断……一个接一个的“敌情”源源不断地汇集到编队指挥舰,又成批次被分发到各作战舰艇。
指挥员告诉记者,这次训练就是要“背靠背”,题目全部根据部队实际对抗训练进展而设,训练不设“脚本”,对抗才能真实。
曾在南沙值班舰上任职的一位副舰长,这次作为远航训练实习队的成员之一随舰出航,他十分感慨地说,航行似乎只是整个训练活动的配角,把主角的位置让给了“对抗”,这样的训练看着就觉得过瘾,也能实实在在锻炼部队的实际作战能力。
对抗演练唱主角,就是“战舰出海就是上战场”的延伸,把训练思维向实战聚焦,无论是哪一科目的训练全部按实战要求展开,无论哪一次演练全部都抛掉“脚本”,把部队放到最逼真的实战环境中去摔打,才能锤炼出一支敢打硬仗的雄师劲旅。
海面电磁网 两军对垒“隐”者胜
漫长的航程,激烈的对抗,除了水面上的舰艇外,还有人们肉眼看不到的在水面上交织如网的电磁波。
置身于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进行训练,其难度可想而知。
在未来战争中,电磁环境将更加复杂、恶劣甚至是残酷,对电磁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作战能力,将决定战争的胜负。
正因如此,远航训练中的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每次远海训练,编队离开码头就如同进入了战场,在近岸航行时,舰队就集中大部分现有雷达、通信、电子对抗兵力,营造近似实战的电磁环境,重点对关键岗位人员信息化武器装备使用进行训练,而各级指挥员则苦练复杂电磁环境下指挥技能。
东海舰队编队指挥员介绍说,对未来战场上的电磁环境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对战斗力发挥到底有多大影响,有不少指挥员对复杂电磁环境缺乏全面的感性认识。在远航训练中,参训官兵在广阔的大海上亲身感受来自不同方向的电磁威胁,不能不说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海军官兵在认识和适应复杂电磁环境的过程中,改变着海战的传统观念:导弹攻击、火炮鸣响、鱼雷发射是明处的较量,与复杂磁信号之间的无形对抗,则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过去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如今还应加上一条:“两军对垒‘隐’者胜!”
立体大搜救 多样化任务与战斗力提升
万顷碧波,赤道无风带,海水平得如同镜子一样。
忽然,一阵急促的战斗警报的铃声响起,又一场演练拉开了帷幕:搜救“失事货轮”。
此时,“失事货轮”上浓烟滚滚。
接到报警,从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驱逐舰上起飞的两架直升机呼啸而去,在“失事货轮”上空盘旋,对火情和受损情况实施侦察,而远处的战舰在直升机的引导下也正全速赶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4艘战舰第一时间赶来,把“失事货轮”团团围住,高压水枪几乎同时打开,数条“水龙”在天空划出道道美丽弧线,倾泻在“失事货轮”后甲板上。实施灭火行动后,直升机飞临“失事货轮”进行救助伤员……
海军作为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与战斗力提升是息息相关的。
东海舰队某作战支援舰支队支队长黄新建说,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他带领支队舰艇参加了多次海上救援及护航、运输任务。正是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舰上的部署得以落实,训练组织的程序得以规范。非战争军事行动,已逐渐成为部队战斗力提升的一块 “磨刀石”!
从固守传统海疆到参与远海国际合作,有一个事实最能说明变化:曾经,我国船队在海外缺少安全保障。海湾战争期间,有的被勒令停航,有的遭炮击起火。如今,中国海军派往索马里、亚丁湾海域的护航编队,已为来自各国的2000多艘船舶安全护航,护航成功率100%。
立体多向补给 走向深蓝的保证
点点白色浪花中,一艘人民海军的大型补给舰,将给在远海航行的战舰送来新鲜的舰艇“血液”,也为舰上官兵补充必需的日常用品。数万吨的大型补给舰终于稳定了航向航速。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某驱逐舰一马当先向补给阵位接近,先是加速出列,然后调整速度占领阵位,随后保持航速稳定,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其余各舰依次进入补给阵位,均一次成功。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立体补给,不但要给左、右、后面的舰艇补给,直升机还要进行垂直补给。时间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补给的油水管接到了舰上,战争的“血液”汩汩流淌。海上补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海上训练项目,不但对海况要求高,而且对参加补给的舰艇指挥员是一个能力、心理的全方位考验。这种被海军官兵称之为全向立体补给,因为补给难度大,对补给舰和接受补给舰指挥员的操舰水平要求很高。
在人民海军建设全面转型的大背景下,一支真正有战斗力的海军,必然是能长期在大海上训练作战的海军,也必然是一支有着强大远洋伴随保障能力的海军。
伴随着人民海军远洋航程的不断延伸,一个又一个“首次”,记录下人民海军由近岸向远海、由浅蓝向深蓝迈进的坚实步伐,几代海军官兵的蓝色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2010年3月中旬到4月初,北海舰队组成联合机动编队,实施进远海、跨辖区远航训练。编队千余名官兵科学组训,按计划带动海军部队多个兵种多个专业,一路展开对抗演练。
2010年4月,由东海舰队数艘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潜艇、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从我国东海出发,远航至宫古岛东南公海海域,进行远海实兵对抗训练,努力提高海上机动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
核心阅读
经过61年的发展,人民海军的航迹越走越远,逐渐实现远海训练常态化。从南中国海到西太平洋,再到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中国海军的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等深入这片深蓝水域,开展远洋实战和护航反劫持等科目训练,不断提高海上综合作战能力,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有力地推动了海军转型建设。拥抱大洋,走向深蓝,几代海军官兵的梦想,如今已经成真。
背景
今年3月15日,一支由6艘舰船和2架舰载直升机组成的北海舰队联合机动编队,开始了环中国领海线远航训练的航程。
编队所经渤海、黄海、东海、太平洋、南海海域,全程拉动海军三大舰队、五大兵种参与对抗。
一支编队的“突围”,牵动各方神经。从总部、海军的实时掌控,到北海、东海、南海3大舰队基本指挥所及其各个兵力指挥所的开设,一张立体指挥大网在沿海各部队结集成形。
为配合编队行动,3大舰队的航空兵、水面舰艇、潜艇、岸导团和电子对抗部队闻令而动,50余架飞机飞临海空,近60艘战舰紧急出航,近10艘潜艇解缆前出,10余个电子对抗分队紧急机动,沿途雷达站全程跟踪……
全程带动,全程对抗。这个编队激起的“鲶鱼效应”,使一场联演联训的对抗,在纵深几百公里、航经6000海里的海防线上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贴近未来的实战环境、跨越数千海里的陌生作战海域,让参训部队深深感受到联合训练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在地球浩瀚的大洋上几乎根本见不到中国海军的片帆只影。
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到来,海军相继攻克了大中型舰艇海上远距离通信、环球导航系统设备更新和远洋补给三大难题。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海军第三代导弹驱逐舰、护卫舰、潜艇、作战飞机陆续交付部队。卫星导航、战术软件等新型信息化装备逐步在各型战舰、潜艇和飞机上应用。
我国海军拥有了大型远洋综合补给船,被称为“浮动的海上基地”,保障战斗舰艇海上长时间昼夜连续机动不靠港补给。
这些,都为中国海军走向深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远航训练拉开实战化大幕
向南,向南,再向南。
深秋时节,一支由5艘国产现代化战舰组成的编队,迎着阵阵寒潮,向大海深处进发。
“演习战斗警报!”
“发现可疑潜艇信号。”铃声乍响,声呐兵报告。编队已进入“敌”潜艇疑存区。
一场潜舰对抗精彩上演。
指挥员额头细密的汗珠,一脸严肃的官兵。
“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出现敌情,任何时候都要做好战斗准备,这次不是训练,而是真正的战斗!”这是参加演练的官兵们最大的感受。
人民海军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征程,伴着中国特色军事革命的风起潮涌,我们的战舰走得远了、看得清了、打得准了,在远海大洋上实施常态化实战训练成为可能和必然。
对抗训练的硝烟散尽,南海舰队某登陆舰支队支队长王新建说,对于海军而言,是不应该有陌生海区的,因为未来战场上,谁对战场环境最熟悉,谁就将对战争多一分胜算。
近几年来,人民海军的战舰组织训练越训越远,训练的海区随着战舰航迹的延伸也越来越多,从近岸到远海,从单舰到编队,从单兵种到多兵种,特别是这次组织带有实战背景的远航训练,海军舰艇实现远海训练常态化的大幕已徐徐拉开。
海上“龙虎斗” 对抗演练唱主角
那一边,美丽的南中国海,伴舰而行的海豚,穿浪而翔的飞鱼……
这一边,是你来我往的火热训练场景:战舰急驰,激起浪花四溅,直升机掠浪,发出阵阵啸声……
一阵紧过一阵的“战斗警报”声已不觉刺耳,伴着战舰的轰鸣声,渐渐成为远航训练中一道必不可少的乐曲。
这天上午,警报声后,又是一轮海上实兵对抗训练。一会儿是强有力的电磁压制,一会儿是防御导弹攻击,一会儿是传输信号中断……一个接一个的“敌情”源源不断地汇集到编队指挥舰,又成批次被分发到各作战舰艇。
指挥员告诉记者,这次训练就是要“背靠背”,题目全部根据部队实际对抗训练进展而设,训练不设“脚本”,对抗才能真实。
曾在南沙值班舰上任职的一位副舰长,这次作为远航训练实习队的成员之一随舰出航,他十分感慨地说,航行似乎只是整个训练活动的配角,把主角的位置让给了“对抗”,这样的训练看着就觉得过瘾,也能实实在在锻炼部队的实际作战能力。
对抗演练唱主角,就是“战舰出海就是上战场”的延伸,把训练思维向实战聚焦,无论是哪一科目的训练全部按实战要求展开,无论哪一次演练全部都抛掉“脚本”,把部队放到最逼真的实战环境中去摔打,才能锤炼出一支敢打硬仗的雄师劲旅。
海面电磁网 两军对垒“隐”者胜
漫长的航程,激烈的对抗,除了水面上的舰艇外,还有人们肉眼看不到的在水面上交织如网的电磁波。
置身于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进行训练,其难度可想而知。
在未来战争中,电磁环境将更加复杂、恶劣甚至是残酷,对电磁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作战能力,将决定战争的胜负。
正因如此,远航训练中的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每次远海训练,编队离开码头就如同进入了战场,在近岸航行时,舰队就集中大部分现有雷达、通信、电子对抗兵力,营造近似实战的电磁环境,重点对关键岗位人员信息化武器装备使用进行训练,而各级指挥员则苦练复杂电磁环境下指挥技能。
东海舰队编队指挥员介绍说,对未来战场上的电磁环境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对战斗力发挥到底有多大影响,有不少指挥员对复杂电磁环境缺乏全面的感性认识。在远航训练中,参训官兵在广阔的大海上亲身感受来自不同方向的电磁威胁,不能不说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海军官兵在认识和适应复杂电磁环境的过程中,改变着海战的传统观念:导弹攻击、火炮鸣响、鱼雷发射是明处的较量,与复杂磁信号之间的无形对抗,则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过去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如今还应加上一条:“两军对垒‘隐’者胜!”
立体大搜救 多样化任务与战斗力提升
万顷碧波,赤道无风带,海水平得如同镜子一样。
忽然,一阵急促的战斗警报的铃声响起,又一场演练拉开了帷幕:搜救“失事货轮”。
此时,“失事货轮”上浓烟滚滚。
接到报警,从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驱逐舰上起飞的两架直升机呼啸而去,在“失事货轮”上空盘旋,对火情和受损情况实施侦察,而远处的战舰在直升机的引导下也正全速赶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4艘战舰第一时间赶来,把“失事货轮”团团围住,高压水枪几乎同时打开,数条“水龙”在天空划出道道美丽弧线,倾泻在“失事货轮”后甲板上。实施灭火行动后,直升机飞临“失事货轮”进行救助伤员……
海军作为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与战斗力提升是息息相关的。
东海舰队某作战支援舰支队支队长黄新建说,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他带领支队舰艇参加了多次海上救援及护航、运输任务。正是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舰上的部署得以落实,训练组织的程序得以规范。非战争军事行动,已逐渐成为部队战斗力提升的一块 “磨刀石”!
从固守传统海疆到参与远海国际合作,有一个事实最能说明变化:曾经,我国船队在海外缺少安全保障。海湾战争期间,有的被勒令停航,有的遭炮击起火。如今,中国海军派往索马里、亚丁湾海域的护航编队,已为来自各国的2000多艘船舶安全护航,护航成功率100%。
立体多向补给 走向深蓝的保证
点点白色浪花中,一艘人民海军的大型补给舰,将给在远海航行的战舰送来新鲜的舰艇“血液”,也为舰上官兵补充必需的日常用品。数万吨的大型补给舰终于稳定了航向航速。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某驱逐舰一马当先向补给阵位接近,先是加速出列,然后调整速度占领阵位,随后保持航速稳定,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其余各舰依次进入补给阵位,均一次成功。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立体补给,不但要给左、右、后面的舰艇补给,直升机还要进行垂直补给。时间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补给的油水管接到了舰上,战争的“血液”汩汩流淌。海上补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海上训练项目,不但对海况要求高,而且对参加补给的舰艇指挥员是一个能力、心理的全方位考验。这种被海军官兵称之为全向立体补给,因为补给难度大,对补给舰和接受补给舰指挥员的操舰水平要求很高。
在人民海军建设全面转型的大背景下,一支真正有战斗力的海军,必然是能长期在大海上训练作战的海军,也必然是一支有着强大远洋伴随保障能力的海军。
伴随着人民海军远洋航程的不断延伸,一个又一个“首次”,记录下人民海军由近岸向远海、由浅蓝向深蓝迈进的坚实步伐,几代海军官兵的蓝色梦想正在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