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神秘的两弹研究基地 用算盘获得核武数据
你听说过九院吗?1958年7月13日,北京第九研究所正式成立,中国一场意义空前的向核武器进军的伟大战役在这里悄悄打响,一批蜚声中外的科学家开始了充满艰辛而极富挑战的秘密历程。
九院,中国最神秘的两弹研究基地,现在的名字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地点在绵阳。
在此次“重走中国西北角”的路上,我来到绵阳九院,了解了那段尘封的历史。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龙新平带我参观了那里的科技馆。
科技馆里,我看到了我国首颗原子弹从填装到爆炸的全过程真实演示。一声巨响之后,放置核弹的铁塔瞬间汽化,周围用作检测的飞机坦克粉身碎骨,房屋几乎片瓦不留。在一个小屋里,我还见到了几枚真正的核弹。当年核试验时,核弹都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备份弹,这些就是备份弹,当然没填装核原料。
九院所在的科学城大门。(赵亚辉摄)
一些破旧的用品引起了我的注意——炼制炸药用的铝锅、精确计算用的算盘和计算尺,当年那些精密复杂的核武器,就是前辈用这些原始的工具造出来的。
在几尊雕像前,龙新平停下了脚步。这是他非常尊敬的4位九院老人,也都是两弹元勋——吴际霖、王淦昌、邓稼先、郭永怀。早在40年代就闻名国外的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抱着“以身许国”的坚定态度,隐姓埋名17年,为核弹事业默默奉献;理论物理学家邓稼先1950年回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天安门广场瞻仰新中国的五星红旗,1958年他又最早一批投身原子弹研究的行列。
最让龙新平感动的是著名力学专家郭永怀。这位力学专家与王淦昌、彭桓武形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1968年,在护送绝密核试验资料回京时,郭永怀乘坐的飞机失事,当人们发现他时,他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他们中间是那份绝密的核试验资料,资料完好无损。那一年,他只有59岁。
出来走在科技城的大街上,我看到一座雕塑,是九院的标志,名字叫“春雷”,象征核爆炸那辉耀万丈的一刻。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记住了那一刻。但是,那一刻背后包含的艰辛、执着、痛苦、心酸乃至牺牲,又有多少人知道。
九院,中国最神秘的两弹研究基地,现在的名字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地点在绵阳。
在此次“重走中国西北角”的路上,我来到绵阳九院,了解了那段尘封的历史。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龙新平带我参观了那里的科技馆。
科技馆里,我看到了我国首颗原子弹从填装到爆炸的全过程真实演示。一声巨响之后,放置核弹的铁塔瞬间汽化,周围用作检测的飞机坦克粉身碎骨,房屋几乎片瓦不留。在一个小屋里,我还见到了几枚真正的核弹。当年核试验时,核弹都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备份弹,这些就是备份弹,当然没填装核原料。
一些破旧的用品引起了我的注意——炼制炸药用的铝锅、精确计算用的算盘和计算尺,当年那些精密复杂的核武器,就是前辈用这些原始的工具造出来的。
在几尊雕像前,龙新平停下了脚步。这是他非常尊敬的4位九院老人,也都是两弹元勋——吴际霖、王淦昌、邓稼先、郭永怀。早在40年代就闻名国外的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抱着“以身许国”的坚定态度,隐姓埋名17年,为核弹事业默默奉献;理论物理学家邓稼先1950年回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天安门广场瞻仰新中国的五星红旗,1958年他又最早一批投身原子弹研究的行列。
最让龙新平感动的是著名力学专家郭永怀。这位力学专家与王淦昌、彭桓武形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1968年,在护送绝密核试验资料回京时,郭永怀乘坐的飞机失事,当人们发现他时,他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他们中间是那份绝密的核试验资料,资料完好无损。那一年,他只有59岁。
出来走在科技城的大街上,我看到一座雕塑,是九院的标志,名字叫“春雷”,象征核爆炸那辉耀万丈的一刻。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记住了那一刻。但是,那一刻背后包含的艰辛、执着、痛苦、心酸乃至牺牲,又有多少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