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生活世态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红楼梦》遭恶搞:宝黛初会成脱衣舞闹剧(组图)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发布者:网络转载
热度163票  浏览31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6年10月21日 18:09
“这是在糟蹋老祖宗的东西!”昆明市某中学语文教师马晓东最近发现,一本名叫《大话红楼》的书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情节的扭曲和篡改已经达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自称“老少皆宜”、有“开胃大餐、通便利尿”功效的这本书中,宝黛初会是宝玉“性骚扰”、跳脱衣舞的闹剧,晴雯撕扇变成了用榔头砸空调,大观园内众姑娘逢年过节都要穿着“比基尼”选美,黛玉成了“二奶”,宝钗又有了外遇……

  后来他才知道,学生上课时偷看而被没收的这本书,仅是“大话四大名著”系列中的一本。

  马晓东说,“四大名著”之所以被奉为经典,与其个性化的语言、高雅的情趣立意不无关系,而这类“恶搞”的书中却千人一面地语言粗鄙、行为怪诞不经。可以说,这些书是借用了原著中的人物和框架,来讲述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低俗面。

  在教学实践中,马晓东早就意识到学生对名著敬而远之。他所教的初三两个班,不少学生说不全“四大名著”是哪几本,对书中的经典人物也常常张冠李戴。有一次,他布置学生阅读《西游记》中的某些章节,一个月后检查,完成者寥寥。他也理解,古典名著对学生来说比较晦涩,学生文言功底不够,难以领会其精妙之处。令人担心的是,这类“恶搞”书籍打着“改编”的旗号趁虚而入,会干扰和误导青少年对原著的认知。

  “成人也许会一笑而过不当真,可青少年缺乏鉴别力,需要正确引导。”在马晓东看来,个别出版商丧失文人良知、忽视社会责任将其集结成书、出版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书店将其堂而皇之地摆在“校园文学”区域,都为此类书籍在学生群体中的广泛流传“松了绑”。

  “恶搞”文学源于网络,这类拿经典文学作品“开刀”的文字也不例外。据了解,笔名“牛黄”的作者先是在网络上发表“大话名著”系列,受到不少网友的追捧,也许正是受此鼓舞,作者将书稿寄给了某民族出版社。

  据出版这套书的责任编辑思先生回忆,当时作者主动联系出版社后,他们认为书稿不错,便向省新闻出版局提交了选题申请,没过多久便批复下来,同意出版。

  他认为,这套经改编过的书与原著是“两码事”,“不存在误导青少年这种问题”。“韩国日本也改编了三国、水浒,都是为了迎合本国青少年的需要嘛!市场上这类书也很多。”

  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图书出版处处长岳华介绍说,新闻出版总署对出版物的内容审批有严格的规定。但她表示,监管部门只能从数百字的选题申报简介上来进行判断,难免百密一疏。

  有识之士指出,如果说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巨大是把关不力的理由,那么,对于网络文学的结集出版,就应该慎之又慎。网络阅读是“浅阅读”,追求的是表面上的快感和乐趣,而一旦印成图书,似乎就被赋予了“主流文化”的意味。

  专栏作者郑子语说,这类媚俗文字一味降低写作姿态,为博人一笑而装疯卖傻,对青少年有百害而无一利。

80年代的电视剧《红楼梦》堪称经典

77年香港版《红楼梦》,由林青霞、米雪主演

林青霞版的贾宝玉

  专家指出,文学名著的通俗化并不等于庸俗化。低俗的“恶搞”和解读性的改编,两者之间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界线。经典名著不容轻浮地篡改,要重塑严肃文学的正统地位,为青少年成长创造健康的舆论环境,就应在出版的源头上把好关,刹住这股“恶搞”之风。
TAG: 学生 图片
搜索
顶:10 踩:15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09 (45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29 (51次打分)
【已经有42人表态】
7票
感动
2票
震惊
3票
4票
路过
4票
高兴
4票
同情
5票
难过
3票
无聊
3票
愤怒
7票
搞笑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