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世界军事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克林顿为何不敢披露轰炸中国使馆内幕?(图)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王者回归   发布者:网络转载
热度81票  浏览26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7年3月03日 23:00
  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1999年5月8日遭到北约部队的三枚导弹袭击,新华社女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夫人朱颖等三人死难,二十多人受伤。事件引发中国学生进行声势浩大的反美游行,包围冲击美国驻华使领馆。中国政府始终认定此事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有意挑衅,并非意外。但北约缘何轰炸中国大使馆,美国和北约迄今没有公布相应文件和材料。近日,时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潘占林在新书《战火中的外交官:亲历北约炸馆和南联盟战火》中对此进行了分析。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从1999年3月24日起,以维护南联盟阿尔巴尼亚族人的人权为理由,对南联盟开始轰炸,历时78天。中国政府当时的态度是反对战争,主张和谈解决问题,态度比较坚决。战争进行四十多天后,中国大使馆被炸。

  关于轰炸原因的三种传闻

  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轰炸后,出现了各种传闻,有说轰炸针对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据说,一个日本记者看见从中国大使馆逃出几个白人,说塞尔维亚语,但不是消防队员。他就此推测米洛舍维奇当时藏在中国使馆。美国人获取确凿情报证明中国使馆允许米洛舍维奇避难的消息后决定采取行动,既从肉体上消灭米洛舍维奇,又给反战的中国以难堪。

  潘占林称,中国驻南斯拉夫记者认为,该位日本记者要不是眼花了,就是他服务的那家报纸与某些势力配合,其动机令人怀疑。当然,这位记者的背景我们就不去考究了。潘占林在书中写道:“我在这里可以郑重地声明,关于米洛舍维奇总统在使馆避难一说,完全是彻头彻尾的捏造。我不愿去分析谎言制造者的意图,他受何人指使以及因此得到什么样的奖赏。我只简要分析了一下当时的局势和背景,对此种说法就不难做出判断。”

  到中国使馆被炸之日,北约空袭南斯拉夫已经进行了45天,潘占林分析说,南联盟虽然受到严重破坏,但抗击北约的士气仍很高涨,军事实力并未遭重创。南联盟国内局势稳定,秩序井然,没有发生内乱的迹象和可能。米洛舍维奇仍在主持大局,指挥抗击北约的战争。因此,对米洛舍维奇来说,不存在避难的问题。

  针对另一种说法称,北约情报部门获悉5月7日中国大使馆将举行招待会,米洛舍维奇将出席,因此北约决定轰炸使馆,目的是置米洛舍维奇于死地,潘占林称,散布该消息的是原南联盟军事情报官员,怀疑其是否某国情报机构在南斯拉夫情报部门的卧底。在北约空袭南联盟期间,没有哪一个使馆举行招待会,在断水断电的情况下更不可能举行招待会。稍有常识的人,都不难识破这种说法是一个骗局。

  至于第三种说法称,美国人怀疑中国使馆里隐藏有先进的通讯和电子窃听系统,把搜集到的军事情报传送给塞尔维亚方面;作为交换,南军将击落的F-117A隐形战斗机的残片交给中国。美国人以为中国已经搞到隐形技术,所以大为恼火,于是冒险对中国主权领土进行了轰炸。潘占林说,所有大使馆同其派出国都有无线电通讯联系,这一系统不可能移作他用。中国政府此后已多次发表声明,中国大使馆不是南斯拉夫军队无线电转播中心。

  克林顿为何不敢披露轰炸中国使馆内幕

  潘占林在书中说,英国《观察家报》的记者采访了一位高级军官,披露北约在选择攻击目标时有个“双轨”系统,一个轨道是先由北约侦察机和士兵选定初级目标,然后由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和英、法、德三国的领袖认可;另一轨道的目标选择则“完全由美国单独控制”,包含一些政治敏感目标,须得到美国总统或美国国家安全局同意。如果“双轨说”成立,那么就可以认定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确是“有意或无意”地标错地图,要美国最高层相信那是南军指挥中心,绕开北约的核实机制予以摧毁。

  美国《政企首要情报评论》周刊1999年7月2日发表了一篇题为《轰炸中国驻南使馆并非意外事件》的文章。文章说,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作为轰炸目标,是可以由不低于英国外交大臣库克和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一级的指挥官来批准的。这里提出的问题是,由哪一个来批准,还是两人一起来批准?人们应该已经觉察到根据盟国在任何战争中的关系而实行国家安全规划。这些战争包括美英控制的北约对南斯拉夫发动的战争。

  文章说,考虑到所有这些情况,有意轰炸中国使馆的动力也是来自英国政府和白宫政府。如果克林顿总统披露这一事实,甚至声明这起轰炸事件“绝非意外”,他要么将在被人操纵的弹劾之下而下台,要么被某些深深潜伏在美国安全机构中的英美利益集团所暗杀。下图为被轰炸后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TAG: 美国 中国
搜索
顶:2 踩: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1.36 (22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38 (26次打分)
【已经有27人表态】
4票
感动
3票
震惊
3票
3票
路过
高兴
3票
同情
2票
难过
3票
无聊
4票
愤怒
2票
搞笑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