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幕刮起“山寨”风 《三枪》被批“低俗”
2009年底的贺岁档刚刚开始不久,仅上映10天的《熊猫大侠》的票房就突破2000万元。但这部充满“山寨”色彩的小成本电影,也被贴上了“低俗”、“空虚”等标签。
无独有偶,由张艺谋执导的《三枪拍案惊奇》还未上映,也被戴上了“低俗”之帽,甚至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超级山寨片”。
此前,网友评选出“2009年十大烂片”,《追影》、《大内密探零零狗》等今年票房不错的“山寨”电影也都名列其中。今年“山寨”电影的泛滥,带来的已经不再是轻松一笑,更多的是对国产电影的深思。
“山寨”电影也属类型片
票房收益显积极作用
“山寨”电影的说法,脱胎于“山寨机”等流行语,以2006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标志,大抵是用“模仿+恶搞”的手法实现对商业大片的解构。从那以后,“山寨”电影在业界蔚然成风。
今年暑期档上映的《大内密探零零狗》等古装喜剧,将流行的网络语言、社会热点以及经典影片的片断进行戏仿、拼贴。《追影》更是变本加厉,找来了“山寨版”周杰伦、刘德华、李连杰等来制造笑料。
“市场利益的驱动,是‘山寨’电影横行的诱因所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认为,“山寨”电影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电影市场上一种不可忽视的类型片。
“戏仿和拼贴,原本就是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重要手段,”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说,“‘山寨’文化对经典的解构和颠覆,呈现出先锋姿态,具有一定的思想力量。”
“每种类型片的出现都是电影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山寨’电影也不例外。它带来的票房收益,在客观上对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饶曙光说。
恶搞拼贴难成经典
好娱乐应反映现实
在看完《熊猫大侠》后,不少观众看不到解构的力量,只留下为搞笑而搞笑的尴尬。一些观众甚至套用一句出现在《熊猫大侠》中的网络流行语:“我看的不是电影,是空虚。”
纵观“山寨”电影,戏仿、拼贴已经成为其制造喜剧效果最常用的手段。很多观众也认为,大量戏仿片断的简单堆砌,使这些影片失去了对现实人生、人性的观照和审视。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指出:“‘山寨’在本质上是与‘原创’相对立的。它的泛滥,是对中国电影原创力的削弱,也是对中国电影市场环境的伤害。”
“全球范围内,电影直接反映现实的功能都在减弱,这种功能逐渐被电视、互联网等所取代。”尹鸿认为,现在人们走进电影院更多的是希望获得轻松和娱乐,这种消费者需求的娱乐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为“山寨”电影的“繁荣”提供了“温床”。
“事实上,所有最好的娱乐都是以对现实的观照为前提的。”尹鸿举例说,国内热议的美国灾难大片《2012》就表达了人类对现实的焦虑。而冯小刚贺岁喜剧也无不是通过生活中耐人寻味的笑料,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思考。
饶曙光指出,“泛喜剧化”已经成为当前电影创作中一个重要的现象,“为娱乐而娱乐的‘山寨’电影在思想、文化、审美上都只是暂时的繁荣,它终究没有可持续的生命力。”
“现实”难入主流院线
健康发展有待市场调节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电影观众平均年龄为21.7岁,这意味着年轻人已成为在电影院进行消费的主要群体。专家认为,“山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一部分观众的消费需求,这使它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颇具商业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国产影片的主要收入仍然依赖于票房,后续产业链还未形成,一些中小成本的影片为了尽快收回成本,不得不选择“短、平、快”的盈利模式,以规避投资风险。
虽然“山寨”电影目前呈现出来的“横行”之势让不少观众和业内人士表示担忧,但也有一些专家认为,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完善,电影观众的不断分层,“山寨”电影也将随着市场调整而逐渐萎缩。
“电影消费已经成为一种市场行为,”尹鸿说,“现实题材的影片并不是没有,但由于在市场中缺乏票房号召力,几乎难以进入主流院线,即使进入,也不能形成热闹的文化现象。”
他指出,与“山寨”电影的泛滥相比,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电影原创力的提高和市场资源的整合,“只有提高电影原创力,才能拍出真正观照现实的好电影,促进整个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无独有偶,由张艺谋执导的《三枪拍案惊奇》还未上映,也被戴上了“低俗”之帽,甚至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超级山寨片”。
此前,网友评选出“2009年十大烂片”,《追影》、《大内密探零零狗》等今年票房不错的“山寨”电影也都名列其中。今年“山寨”电影的泛滥,带来的已经不再是轻松一笑,更多的是对国产电影的深思。
“山寨”电影也属类型片
票房收益显积极作用
“山寨”电影的说法,脱胎于“山寨机”等流行语,以2006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标志,大抵是用“模仿+恶搞”的手法实现对商业大片的解构。从那以后,“山寨”电影在业界蔚然成风。
今年暑期档上映的《大内密探零零狗》等古装喜剧,将流行的网络语言、社会热点以及经典影片的片断进行戏仿、拼贴。《追影》更是变本加厉,找来了“山寨版”周杰伦、刘德华、李连杰等来制造笑料。
“市场利益的驱动,是‘山寨’电影横行的诱因所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认为,“山寨”电影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电影市场上一种不可忽视的类型片。
“戏仿和拼贴,原本就是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重要手段,”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说,“‘山寨’文化对经典的解构和颠覆,呈现出先锋姿态,具有一定的思想力量。”
“每种类型片的出现都是电影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山寨’电影也不例外。它带来的票房收益,在客观上对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饶曙光说。
恶搞拼贴难成经典
好娱乐应反映现实
在看完《熊猫大侠》后,不少观众看不到解构的力量,只留下为搞笑而搞笑的尴尬。一些观众甚至套用一句出现在《熊猫大侠》中的网络流行语:“我看的不是电影,是空虚。”
纵观“山寨”电影,戏仿、拼贴已经成为其制造喜剧效果最常用的手段。很多观众也认为,大量戏仿片断的简单堆砌,使这些影片失去了对现实人生、人性的观照和审视。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指出:“‘山寨’在本质上是与‘原创’相对立的。它的泛滥,是对中国电影原创力的削弱,也是对中国电影市场环境的伤害。”
“全球范围内,电影直接反映现实的功能都在减弱,这种功能逐渐被电视、互联网等所取代。”尹鸿认为,现在人们走进电影院更多的是希望获得轻松和娱乐,这种消费者需求的娱乐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为“山寨”电影的“繁荣”提供了“温床”。
“事实上,所有最好的娱乐都是以对现实的观照为前提的。”尹鸿举例说,国内热议的美国灾难大片《2012》就表达了人类对现实的焦虑。而冯小刚贺岁喜剧也无不是通过生活中耐人寻味的笑料,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思考。
饶曙光指出,“泛喜剧化”已经成为当前电影创作中一个重要的现象,“为娱乐而娱乐的‘山寨’电影在思想、文化、审美上都只是暂时的繁荣,它终究没有可持续的生命力。”
“现实”难入主流院线
健康发展有待市场调节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电影观众平均年龄为21.7岁,这意味着年轻人已成为在电影院进行消费的主要群体。专家认为,“山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一部分观众的消费需求,这使它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颇具商业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国产影片的主要收入仍然依赖于票房,后续产业链还未形成,一些中小成本的影片为了尽快收回成本,不得不选择“短、平、快”的盈利模式,以规避投资风险。
虽然“山寨”电影目前呈现出来的“横行”之势让不少观众和业内人士表示担忧,但也有一些专家认为,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完善,电影观众的不断分层,“山寨”电影也将随着市场调整而逐渐萎缩。
“电影消费已经成为一种市场行为,”尹鸿说,“现实题材的影片并不是没有,但由于在市场中缺乏票房号召力,几乎难以进入主流院线,即使进入,也不能形成热闹的文化现象。”
他指出,与“山寨”电影的泛滥相比,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电影原创力的提高和市场资源的整合,“只有提高电影原创力,才能拍出真正观照现实的好电影,促进整个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