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拟在六个亚太国家部署全球鹰无人机
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官保罗·赫斯特将军日前透露,美国空军正准备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部署“全球鹰”的计划,目前正在与这六个国家进行对话。
就将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合作使用RQ-4“全球鹰”高高空长航时信息无人机执行ISR(情报/监视/侦察)任务这一问题,美国空军正与该地区的数个国家展开对话。按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官保罗·赫斯特将军的说法,到2009年之前,美国空军将在完成在太平洋关岛上的安德森基地部署“全球鹰”所需的建设和准备工作,首批将部署两架该型机,然后在2013年左右增加到7架到10架。
按保罗·赫斯特的说法,美国空军正在开展对话的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可能还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讨论的重点是“全球鹰”,但也包括MQ-1/RQ-1“捕食者”中空长航时/战术无人机和执行ISR任务的近太空浮空器。
由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RQ-4A“全球鹰”是美国空军乃至全世界目前最先进的无人机。作为“高空持久性先进概念技术验证”计划的一部分,包括“全球鹰”和“暗星”两个部分在内的“全球鹰”计划于1995年启动。1999年6月到2000年6月是“全球鹰”在美军组织下的部署和评估阶段。根据经费的情况,各种需求按优先顺序的在各个批次中得到满足。到第二个生产循环,即“全球鹰”BLOCK 10批次,美军在作战能力评估中正式确定“全球鹰”具有了完整的作战能力。
“全球鹰”高空远程无人飞行器计划是为了满足空中防御侦察办公室向联合力量指挥部提供远程侦察能力的需要而设计的。“全球鹰”具有从敌占区域昼夜全天候不间断提供数据和反应的能力,只要军事上有需要它就可以启动。
“全球鹰”机身长13.5米,高4.62米,翼展35.4米,最大起飞重量11622千克。翼展和波音747相近,因此“全球鹰”是一种巨大的无人机。“全球鹰”机载燃料超过7吨,最大航程可达25945千米,自主飞行时间长达41小时,可以完成跨洲际飞行。可在距发射区5556千米的范围内活动,可在目标区上空18288米处停留24小时。
“全球鹰”可同时携带光电、红外传感系统和合成孔径雷达。光电传感器工作在0.4到0.8微米波段,红外传感器在3.6到5微米波段。光电系统包括第三代红外传感器和一个柯达数字式电耦合器件。合成孔径雷达具有一个X波段、600MHZ、3.5千瓦峰值的活动目标指示器。该雷达获取的条幅式侦察照片可精确到1米,定点侦察照片可精确到0.30米。对以每小时20到200千米行驶的地面移动目标,可精确到7千米。
一次任务飞行中,“全球鹰”既可进行大范围雷达搜索,又 可提供7.4万平方千米范围内的光电/红外图像,目标定位的圆误差概率最小可达20米。装有1.2米直径天线的合成孔径雷达能穿透云雨等障碍,能连续的监视运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