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或继续引进俄运输机 俄提前交付军机发动机(图)
中国空军装备的俄制伊尔-76运输机。
据中青在线-《青年参考》报道,25日召开的第14次中俄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混合委员会会议,成为俄媒体近日关注的对象。尽管双方没有达成重头协议,仅签署了会谈纪要,但俄媒体还是借机对中俄军事合作的态势进行了一番审视。由于中国购买俄伊尔-76运输机和伊尔-78加油机一事可能是本次会谈的重点,俄方官员对此问题的表态值得关注。
未签协议无阻俄媒体猜测
据中国官方消息,参加此次会谈的中方代表团由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上将率领,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常万全上将、副总参谋长马晓天上将、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兼总装备部副部长李安东中将,陪同访问。从职位上看,代表团组成人员侧重于武器装备领域,这引起了俄罗斯媒体的兴趣。
俄政府军事合作局局长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夫也参加了会谈。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两国代表将在飞机制造、发动机、战舰、防空和装甲武器等方面展开会谈,不会偏重某一方面,“会谈中不会达成某种突破性的协议,但在会谈结束时将签署总结性文件。”在评价中俄军事技术合作时,德米特里耶夫称,两国军事合作层次不断提高,来自中国和印度的项目占俄罗斯对外军事技术合作份额的50%。俄国防出口公司总经理阿纳托里伊萨金也表示,最近15年,中俄军事技术合作金额平均每年达到27亿美元;从2001年至今,合作金额共约160亿美元。
与德米特里耶夫所说的一致,没有消息指出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与郭伯雄进行的闭门磋商签署了任何突破性协议。但这无法阻止俄媒对会谈内容大加猜测。
印度装备的俄制伊尔-78空中加油机。
运输机买卖或将“解冻”
俄塔社援引俄军工企业负责人的话称,2005年,中俄两国在索契达成的中方购买34架俄制伊尔-76运输机和4架伊尔-78加油机的合同,有可能是会谈重点。
这位负责人强调,俄罗斯不可能为“第三方原因所造成的合同无法履行”承担责任。按照他的说法,2005年中俄双方达成的合同规定,俄方将负责飞机发动机和辅助动力设备的生产与供应,机体的生产是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飞机厂的工作,“但是,乌方对中国提出的价格不满意,从而拒绝同俄方签署生产协议,导致中俄协议至今未能得到履行。”按照原协议,34架伊尔-76和4架伊尔-78应该从2007年开始供应中方,2012年供应结束。
据了解,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飞机厂在苏联时期曾生产了大批“伊尔”运输机,但苏联解体后,该厂的产能长期闲置。按照俄方的说法,塔什干厂认为中方应该在合同规定的价格上追加4亿美元。正是因为价格上的分歧,该厂才拒绝开工。
此后,俄总理普京曾亲自着手解决中俄运输机买卖问题,双方曾达成一致,由俄方向中方供应发动机和其他设备,用这个方案代替无法完成的原协议。
文章还援引俄军工企业负责人的说法称,要想摆脱目前的困境,就应该签署一个补充性协议,将机体的生产转移到位于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的航空企业进行。
俄军工业难舍中国市场
巧合的是,由于刚刚发生的军火库爆炸事件,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刚在乌里扬诺夫斯克进行了一次巡视,其间考察了当地知名飞机生产企业“航空之星”。在视察了该厂的军用运输机项目之后,梅德韦杰夫称,俄罗斯是此类飞机国际市场的主要占有者,今后要积极扩大市场占有率,“要提高在该领域的实力,我们甚至可以同主要对手美国合作。”
一些俄媒体结合梅德韦杰夫的话分析称,中国对各型飞机的需求量都将持续增加,在最近20年内仅对民用飞机的需求量就将达到2500至3000架,年增长率将达到10%到13%,“这对俄罗斯来说是巨大的商机。”
报道认为,俄总统的讲话为中俄两国随后展开的军事合作会谈,提供了一个非同寻常的背景。既然要扩大航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那么中国这个大客户就绝不可以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