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军终于擦出火花 中国:要打破世界军事交流的先例
在美国面积最小的州罗得岛州,有一座专门培养美国海军高级将领的“研究生院”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就在几天前,在这所学院的一个重要的会议上,美国军方高官和学院的重量级人物认真而又谨慎地与来自中国的学者商讨“非传统安全”合作,并传递出希望恢复中美两军交流的声音。
由于主持会议的该学院中国海事问题研究所主任莱尔・古登斯坦常撰文谈中国核武器、潜艇对美国构成威胁,并游说过美国政府对台军售,所以会议似乎一下子让人摸不着头脑:美国的意图到底是担心“中国与日俱增的海上野心”,还是想谋求美中海上合作?这所培养美国海军未来将领的学院到底如何看中国海军?对会议进行独家采访后,记者发现,“既竞争又合作”这样看似矛盾的两种关系在美国军界固执并存。
在与会的北京大学学者余万里看来,如果中美两军的整体关系没有实质性改善,两国海军就难以在合作的问题上取得大幅进展。
5月4日和5日,中国海事问题研究所在其隶属的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马汉会议中心举办了为期两天的第五届年会。会议主题除讨论中美两国如何应对非战争形式的安全挑战外,重点谈的是未来双方海军是否有合作的机会。受邀发言的中美学者都是两国研究国家安全及战略问题的顶尖学者,中方包括来自北大、人大、同济等大学的美国问题专家。
中国海事问题研究所主任莱尔・古登斯坦会后对记者说:“我认为,中国人通常都会为包括美国军方在内的美国人迫切希望和中国密切合作感到惊讶。我们希望和中国分担维护全球安全的责任。我们需要中国的帮助。”
年会主题是谈合作,但中美两军中断交往,以及美国对中国海军发展的质疑却是每个人更加关心的问题。会议期间,一位来自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的军官向中美学者提出尖锐的问题:“对我的孩子来说,我们现在讨论的海盗或是海上人道救援问题不会威胁到他们未来的生活方式,但如果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发生误解或误判,出现军事冲突,那才会威胁到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办法和机制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对于这样的问题,几位中国学者明确表示,除了两军需要更多交往和沟通之外,没有别的答案。
美国塔夫特大学的一位国际关系学教授随后又问中方学者:“你们为什么认定中国的崛起会是和平的,会与众不同?因为历史上大国的崛起都不是和平的。”对此,有中方人士表示,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不能因为世界上没有先例,或是大国崛起大都经历过战争,就做出结论说中国一定会“重蹈覆辙”。
质疑之外,与会的美军高层还是流露出要与中国更多合作的声音。美国海军舰队备战部主任卡尔勒姆呼吁两军超越各自固有传统,用创新的思维看待新的全球性、跨国性安全挑战。他说,这是中美共同面对的问题,用一句水手常说的话就是:“水涨时所有的船都会高。”美国海军作战部官员杰西・卡罗特金在年会上说,因为全球安全环境的改变,随着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增加,中美两国海军“从未有如此多的共同利益”,“对两军合作的需要从未如此紧迫”。五角大楼主管亚太安全事务的官员大卫・海尔维特表示,中美关系和两军关系是合作与竞争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关系”。
除了会场上擦出少许火花外,一些与会的五角大楼官员、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军官与中美学者会下还谈到两国海军在南中国海及中国东海海域是否会发生碰撞,中国开发反舰导弹技术会不会给美国海军带来挑战等问题。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教授安德鲁・斯科贝尔在会议上提出希望中国未来成立“远征军”,将军力投射到距离本土更远的地区,他的这番表态显得与众不同。
会后,斯科贝尔对记者说,随着中国海军走向远洋,全球海上通道将“变得更加拥挤”,不可避免地给目前使用这些通道最多的美国带来挑战和担忧。所以,两国海军现在就需要制定“海上交通规则”,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各自航行的自由。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是第一次参加年会,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会议以谈中美“非传统安全”合作为主,能感觉到美方组织者尽量回避了可能引起双方争执的问题,因此会议的政治敏感性显得比较小,是一次“技术性”的会议。时殷弘说,能感到主办者准备很认真,比如海军学院连夜整理出会议报告,提交给海军最高军事指挥机关“一把手”---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拉夫黑德上将。
位于罗得岛州纽波特市的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已经有126年的历史,提出“海权论”的美国海军史专家马汉曾在这里任教,并给这所军校带来威望。该学院是美军培养高级将领的少数“研究生院”之一,学员都必须具备10年甚至20年以上的服役经验,主要课程是战略与政策、国家安全与决策机制以及联合军事行动等。美国海军名将尼米兹、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沙利卡什维利及现任参联会副主席卡特莱特等知名将领都是这里的毕业生。
该学院汇聚了一批研究中国海军的美国精英,很多人可以说中文,并到过中国。像古登斯坦,不仅通晓中文,还懂俄语。早在2005年4月,他就在《中国军事情报》上发表文章《中国核潜艇部队开始试水》。此外,他还在《简氏情报评论》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过《中国崛起为海上强国》、《中国的潜艇部队来源老化》等文章。近年来的美国对台军售,古登斯坦也是主要游说者之一。
在成立中国海事问题研究所之前的半年时间里,他的一些诸如“中国海军常规力量对美国的非常规威胁”、“中国正在加紧建立一支强大的潜艇部队,以图在可能的台海冲突中封锁台湾海峡以及阻吓美国航母战斗群介入”的言论给美国决策者形成了“中国威胁美国”和“大陆威胁台湾”的认识。
中国海事问题研究所2006年成立,全职研究人员只有4位,但由于与美国海军的关系密切,加之近年美国对中国海军发展的关注,该研究所的工作较之其他智库对美国军方的影响很大。去年年底,该所到太平洋战区总部、美国第七舰队等机构向美国海军官员做了大约20场简报,介绍中国海军的发展及海洋政策。
古登斯坦等人虽是美国军方聘请的“文职人员”,但活动能量相当大。古登斯坦对记者表示,这次年会最初预定的级别非常高,由美国海军最高指挥官、海军作战部长直接向中国海军司令致函,邀请中国海军派代表参加,“但由于美国做出对台军售的决定,迫使中方暂停两军交往,中国海军此次没有出席”。尽管如此,美方仍有多位官员与会,包括海军作战部及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等直接参与中美军事交流部门的代表。古登斯坦告诉记者:“美国海军将领如何看待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美军负责制定对华战略的核心部门太平洋战区司令部主要由海军组成;两军最容易发生摩擦和碰撞的热点集中在南中国海、台湾海峡等海域;而传统上,习惯于在国际环境中运作的海军比更强调本土防御的其他军种在外交政策上更有影响力。
由于主持会议的该学院中国海事问题研究所主任莱尔・古登斯坦常撰文谈中国核武器、潜艇对美国构成威胁,并游说过美国政府对台军售,所以会议似乎一下子让人摸不着头脑:美国的意图到底是担心“中国与日俱增的海上野心”,还是想谋求美中海上合作?这所培养美国海军未来将领的学院到底如何看中国海军?对会议进行独家采访后,记者发现,“既竞争又合作”这样看似矛盾的两种关系在美国军界固执并存。
在与会的北京大学学者余万里看来,如果中美两军的整体关系没有实质性改善,两国海军就难以在合作的问题上取得大幅进展。
5月4日和5日,中国海事问题研究所在其隶属的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马汉会议中心举办了为期两天的第五届年会。会议主题除讨论中美两国如何应对非战争形式的安全挑战外,重点谈的是未来双方海军是否有合作的机会。受邀发言的中美学者都是两国研究国家安全及战略问题的顶尖学者,中方包括来自北大、人大、同济等大学的美国问题专家。
中国海事问题研究所主任莱尔・古登斯坦会后对记者说:“我认为,中国人通常都会为包括美国军方在内的美国人迫切希望和中国密切合作感到惊讶。我们希望和中国分担维护全球安全的责任。我们需要中国的帮助。”
年会主题是谈合作,但中美两军中断交往,以及美国对中国海军发展的质疑却是每个人更加关心的问题。会议期间,一位来自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的军官向中美学者提出尖锐的问题:“对我的孩子来说,我们现在讨论的海盗或是海上人道救援问题不会威胁到他们未来的生活方式,但如果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发生误解或误判,出现军事冲突,那才会威胁到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办法和机制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对于这样的问题,几位中国学者明确表示,除了两军需要更多交往和沟通之外,没有别的答案。
美国塔夫特大学的一位国际关系学教授随后又问中方学者:“你们为什么认定中国的崛起会是和平的,会与众不同?因为历史上大国的崛起都不是和平的。”对此,有中方人士表示,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不能因为世界上没有先例,或是大国崛起大都经历过战争,就做出结论说中国一定会“重蹈覆辙”。
质疑之外,与会的美军高层还是流露出要与中国更多合作的声音。美国海军舰队备战部主任卡尔勒姆呼吁两军超越各自固有传统,用创新的思维看待新的全球性、跨国性安全挑战。他说,这是中美共同面对的问题,用一句水手常说的话就是:“水涨时所有的船都会高。”美国海军作战部官员杰西・卡罗特金在年会上说,因为全球安全环境的改变,随着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增加,中美两国海军“从未有如此多的共同利益”,“对两军合作的需要从未如此紧迫”。五角大楼主管亚太安全事务的官员大卫・海尔维特表示,中美关系和两军关系是合作与竞争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关系”。
除了会场上擦出少许火花外,一些与会的五角大楼官员、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军官与中美学者会下还谈到两国海军在南中国海及中国东海海域是否会发生碰撞,中国开发反舰导弹技术会不会给美国海军带来挑战等问题。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教授安德鲁・斯科贝尔在会议上提出希望中国未来成立“远征军”,将军力投射到距离本土更远的地区,他的这番表态显得与众不同。
会后,斯科贝尔对记者说,随着中国海军走向远洋,全球海上通道将“变得更加拥挤”,不可避免地给目前使用这些通道最多的美国带来挑战和担忧。所以,两国海军现在就需要制定“海上交通规则”,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各自航行的自由。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是第一次参加年会,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会议以谈中美“非传统安全”合作为主,能感觉到美方组织者尽量回避了可能引起双方争执的问题,因此会议的政治敏感性显得比较小,是一次“技术性”的会议。时殷弘说,能感到主办者准备很认真,比如海军学院连夜整理出会议报告,提交给海军最高军事指挥机关“一把手”---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拉夫黑德上将。
位于罗得岛州纽波特市的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已经有126年的历史,提出“海权论”的美国海军史专家马汉曾在这里任教,并给这所军校带来威望。该学院是美军培养高级将领的少数“研究生院”之一,学员都必须具备10年甚至20年以上的服役经验,主要课程是战略与政策、国家安全与决策机制以及联合军事行动等。美国海军名将尼米兹、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沙利卡什维利及现任参联会副主席卡特莱特等知名将领都是这里的毕业生。
该学院汇聚了一批研究中国海军的美国精英,很多人可以说中文,并到过中国。像古登斯坦,不仅通晓中文,还懂俄语。早在2005年4月,他就在《中国军事情报》上发表文章《中国核潜艇部队开始试水》。此外,他还在《简氏情报评论》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过《中国崛起为海上强国》、《中国的潜艇部队来源老化》等文章。近年来的美国对台军售,古登斯坦也是主要游说者之一。
在成立中国海事问题研究所之前的半年时间里,他的一些诸如“中国海军常规力量对美国的非常规威胁”、“中国正在加紧建立一支强大的潜艇部队,以图在可能的台海冲突中封锁台湾海峡以及阻吓美国航母战斗群介入”的言论给美国决策者形成了“中国威胁美国”和“大陆威胁台湾”的认识。
中国海事问题研究所2006年成立,全职研究人员只有4位,但由于与美国海军的关系密切,加之近年美国对中国海军发展的关注,该研究所的工作较之其他智库对美国军方的影响很大。去年年底,该所到太平洋战区总部、美国第七舰队等机构向美国海军官员做了大约20场简报,介绍中国海军的发展及海洋政策。
古登斯坦等人虽是美国军方聘请的“文职人员”,但活动能量相当大。古登斯坦对记者表示,这次年会最初预定的级别非常高,由美国海军最高指挥官、海军作战部长直接向中国海军司令致函,邀请中国海军派代表参加,“但由于美国做出对台军售的决定,迫使中方暂停两军交往,中国海军此次没有出席”。尽管如此,美方仍有多位官员与会,包括海军作战部及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等直接参与中美军事交流部门的代表。古登斯坦告诉记者:“美国海军将领如何看待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美军负责制定对华战略的核心部门太平洋战区司令部主要由海军组成;两军最容易发生摩擦和碰撞的热点集中在南中国海、台湾海峡等海域;而传统上,习惯于在国际环境中运作的海军比更强调本土防御的其他军种在外交政策上更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