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通缩风险加大
2009年3月17日世华财讯/明通新闻专线/--中国2月份CPI自2002年12月以来首次跌入负值,PPI跌幅则创近10年来新低。两类价格指数的下跌表明中国经济面临的通缩风险加剧。当前有必要加快各项保增长措施的推行,以扭转企业和居民对通缩形势的担忧。应尽快推行环境税及资源性价格改革,这是改善未来通缩预期的关键。
国家统计局3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均告负。2月份CPI同比下降1.6%,为2002年12月以来首次为负;PPI同比下降4.5%,跌幅创近10年来新低。CPI和PPI继续大幅下跌尽管符合市场预期,但增加了中国经济步入通缩的风险,也意味着个别先行指标的暂时回暖仍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加重人们对未来经济形势忧虑的预期。因此,要防范价格过快下跌削弱刺激经济措施的效果,有必要加快各项保增长措施的推行。
数据显示,1至2月份,CPI同比下降0.3%,PPI同比下降3.9%,这表明通缩的风险正在加剧。虽然价格下跌并非都将产生负面影响,但要谨防价格下跌的预期形成,这将是影响今年的保增长目标最主要因素之一。要抓住时机,利用价格下跌形势推行各种结构性改革,包括理顺上下游之间的关系,尽快推行环境税和各项资源性价格改革,这将是改善未来通缩预期的关键。若仅依赖刺激手段逆向干预价格走势,无法有效改善价格下跌的预期。CPI和PPI连续走低为下调利率创造了空间,但央行近期无需采取降息措施,因现有的经济刺激政策效果尚未显现。
CPI指数已连续10月走低。从结构分析看,食品价格下跌是导致CPI为负的根本原因。2月份食品价格下降1.9%。其中跌幅居前的是,猪肉价格下降18.9%,油脂价格下降17.2%。这基本印证了春节后居民消费的放缓,将导致消费品价格下跌的预期。另外,同比基数较高也是导致CPI走低的原因之一。从环比来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1月份持平,而1月份则微幅上涨了0.8%。
尽管在CPI指数结构中有4大类指数同比保持上涨,但由于占比较低,难以扭转消费价格跌势。而且当前各种扩大消费的举措,基本采取了降价促销,这也会导致消费品价格继续下跌。2月份消费品价格下降1.5%,服务项目价格下降1.8%,表明相关的刺激措施存在相互博弈的现象。一方面企业要利用降价促销削减库存,但终端销售价也会随之下降。同样,国家希望提高粮食收购价,提高农民卖粮收入,但由于种粮成本也在抬升,基本抵消了提高收购价的效果。
PPI继续大幅下滑的结构形势与1月保持一致。除煤炭价格外,其他5项主要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其中,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6.3%。成品油中的汽油、煤油和柴油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下降0.5%、26.4%和11.4%。从08年7月以来原油价格持续单边下跌,2月份国际油价曾创出每桶33.57美元的新低价,整体在40美元以上波动。国家发改委自1月15日后虽未再下调国内汽和柴油的零售价,但两大能源巨头的各地加油站都相继自行下调价格。国际油价下跌和因需放缓导致库存成本提高,是企业采取降价促销的主要原因。
PPI持续大幅下跌表明当前国内制造业形势严峻。由于PPI中的个别行业采取不同的价格指导措施,一头管制一头放开的体制性矛盾令价格信号紊乱。2月份原煤出厂价格上涨18.7%,但电价久未调整。另外,普通大型钢材价格下降6.3%,普通中型钢材下降11.1%,普通小型钢材下降5.1%,中厚钢板下降16.4%,线材价格下降14.7%。钢材价格曾在年后出现反弹,但整体仍趋跌。主要因节后这波价格拉升,表现为市场实际需求清淡、成交差,资源更多地是在市场贸易流通环节流动,而非流向下游终端。从工业制造工序看,采掘工业居首,2月份下降17.4%,其次是原料工业下降8.4%,加工工业下降3%。
分析师认为,主要价格指数的长期走低,需要谨防通缩风险。截至2月份CPI已经连续10个月走低,PPI连续6个月走低。当前个别行业出现回暖的迹象,很大程度上是库存问题的缓解,并非是扩大再生产的结果。目前还未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库存问题已经得到充分解决,不能低估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恶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通缩是一种货币现象,国内不存在这种情况。其实,除了货币投放量扩大外,关键还要看货币流通的速度。如果发放的货币最终停留在银行体系,则单纯扩大货币量并不表示存在宽松的货币环境,而要看实体经济中对货币的需求,这取决于总需求的扩大。另外,银行贷款虽有可能直接流入实体经济,但也有可能流向资本市场。因此,货币投放量扩大并不表示没有通缩,宽松货币环境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与经济复苏有关。如果价格持续下跌的预期未能改善,谈经济复苏还为时过早。
另外,政府工作报告对2009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提出了4%左右的目标,这一数据远超其他机构对2009年CPI指数整体为负的判断,为后期CPI走势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分析师预期,政府可能出台的保价措施将影响价格指数,而随着保增长措施的效果显现,CPI和PPI指数有望从低谷回升。但当前个别经济指标,包括PMI指数、用电量的回暖是否表明经济企稳,还需要时间加以证明。要避免各项刺激措施之间的相互博弈,从而制约保增长中多重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