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世界军事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没有硝烟的战争已打响:美日秘密摸底中国潜艇(组图)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发布者:网络转载
热度189票  浏览50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6年10月17日 16:41
 据日本《朝日新闻》8日报道,美国海军已将其拥有的全部5艘声波探测船集结在日本,以便对在东海和南海活动的中国潜艇加强监视行动。其实,美国把中国潜艇部队一直当作心腹大患,力图将其调查个清清楚楚。

  美探测船东海异常集结

  《朝日新闻》在报道中称,美国海军部署调整的原因是由于中国潜艇日趋高性能化,越来越不容易加以探测。此次集结在日本的声波探测船,又称水下探测船或海洋音响监视船。美军水下探测船的研发始于冷战期间,为了建立对苏联潜艇的监视体系,美军在海底大范围铺设固定式声呐听音网,整个系统被称为“音响监测系统”,其听音器分布于5大洋的各个战略要地。为弥补海底听音器只能被动接收信号的缺陷,美国海军开始大力研发以舰艇为平台的水下主动探测系统,即水下声波探测船。
  美军双体声波探测船
  
  我军各型潜艇都已经敷设了橡胶消声瓦,噪音大幅度下降,声学特征也有所改变。

  目前,美国海军共拥有现役水下探测船5艘,其中“胜利级”4艘、“完美级”1艘。这5艘水下探测船都采取了双体型船身设计,具有较强的耐波性。为了在反潜战中采集必要的数据,舰上装备了拖曳式高性能水下阵列声纳,拖缆长达1800米,可以在150到450米深的水中进行音响观测,以探测和判断水下潜艇的方位及类型。舰上搜集到的音响数据将通过卫星终端传输给作战舰艇和陆上反潜中心进行分析或引导反潜攻击。

  在传统上,美军的水下探测船一般采取分散部署的方式,如“胜利级”在美国东、西岸各部署2艘,由于水下探测能力较强,2到3艘水下探测船就能形成涵盖相当大区域的监视线。美军认为,水下探测船的重点监视区域应该包括波斯湾、东亚海域、地中海、南北极通道等。因此,在探测船总数有限的情况下,美军也经常会采取 3~4艘集中使用的方式,在重点或热点海域进行探测与监视活动。此次美军将5艘水下探测船全部集结于东海当面,明显反映出近期美军对东亚海区反潜作战的高度重视。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双体声波探测船

  收集中国潜艇特征

  日本媒体声称,美军水声探测船自1993年起靠横滨港的次数就逐年减少,在东海的活动趋于平静,但在2004年11月,所谓的“中国核潜艇‘入侵’日本领海”前后,靠港次数再次趋于频繁。5艘探测船停靠横滨的次数年年增加,2004年有23次,2005年有32次,今年截至8月已达26次。

  实际上,美军对中国潜艇的监视从来就没有放松过。为了有效监控中国潜艇,美军采取了多种方法,一方面出动大量侦察船在东海、南海频繁实施海底勘测、水声监听、收集海底和海流数据,如美军“鲍迪奇号”综合侦察船就常年游弋在东海海域,经常以打擦边球的方式进行抵近侦察。

  另一方面,美军也不断加强与台、日的反潜情报交流,试图建立完善的潜艇监听中心,通过在台湾南北两端铺设海底缆线,向北经钓鱼岛与琉球群岛连接,并穿过巴士海峡连接菲律宾。这套水下监听系统主要通过分析海底听音器、海流波动等方式来判断与搜集中国潜艇的活动。与此同时,美军水下探测船还经常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响”级音响测定舰进行水下联合侦测演练,以达到相互熟悉海区、交流中国潜艇特征信息的目的。

  我军各型潜艇都已经敷设了橡胶消声瓦,噪音大幅度下降,声学特征也有所改变。

  加强第一岛链水下封锁

  日本媒体在报道中援引日本防卫白皮书的内容称,中国共有约70艘潜艇,并正在改装成难以探测的超静音型,由于潜艇装备威力强大的鱼雷和巡航导弹,对其他舰船构成威胁,促使美国加强对中国潜艇的监视。

  为了达成控制东亚海域的目标,2004年,为应对所谓的“中国潜艇威胁”,美军防务政策指南中就已经将无人潜航器(UUV)作为海军沿海水下监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底,美军研发“鱼雷防御声学阵列”以及“大型海上监视飞艇”的计划相继曝光。今年,水下探测船频繁集结于东海,则更加突出了美军期望大幅度提升第一岛链海域内水下封锁作战能力的战略意图。
TAG: 中国 美国 日本 海军
搜索
顶:12 踩:10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26 (57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1.41 (54次打分)
【已经有56人表态】
13票
感动
3票
震惊
7票
3票
路过
3票
高兴
3票
同情
4票
难过
6票
无聊
5票
愤怒
9票
搞笑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